唐朝前期,由于国力强盛、威服海内,周边政权敬畏大唐威势、倾慕华夏文化,纷纷进献礼物,请求与唐朝联姻。这一时期和亲的公主受到礼遇和尊重,她们因此多能运用自己的地位与才干,促进双方的友好与交流,并逐渐以先进的中华文化熏陶、改变其他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这其中,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最为声名卓著。

唐太宗贞观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臣向唐朝请求和亲。贞观十四年(640),唐朝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次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公主受到了极高礼遇与尊重,松赞干布亲自出迎数百里,并专为公主筑造一城及宫室让她居住。

上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

文成公主从唐朝带去了大量的珍宝、器皿、纺织品、药物、谷种、蚕种、乐器、书籍等,还有一批手工业工匠和乐工。入藏后,公主不喜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便命令国人暂且停罢,同时脱毡裘、换纨绮,渐慕华风。吐蕃又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进入国学学习诗书,并向唐朝求取蚕种,敦请派遣酿酒、碾碹、纸墨工匠。

上图文成公主庙,位于青海省玉树

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吐蕃人渐渐学习了不少汉族的科技文化,学会了使用新农具和种植方法,学会了养蚕、纺织、冶金、制陶、碾米、酿酒、制墨、造纸等手工业技术,改进了历法,还逐渐改变了住帐篷、穿毡裘等生活习俗。唐人陈陶《陇西行》诗赞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上图绿度母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由于她对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她赢得了人们的景仰、尊敬,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妇女人物之一。至今,拉萨大昭寺内还保留著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她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也仍供奉在大昭寺内。在藏传佛教中,她被认作绿度母的化身。她在后世的被神化,反映了藏族民众对于她的崇敬与爱戴。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下嫁给吐蕃普赞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亲迎于青海,入藏后,文成公主没有沉溺于思乡诉苦,而是积极的融入当地的生活,逐步的改变吐蕃原始的生活方式。命随行的技师把大唐的农耕技术、蚕桑布艺、医药典籍、佛经历法、艺术形式都悉数教给当地民众,给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成公主又帮助设计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并把从大唐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立于寺庙内,供当地民众参拜,极大的宣扬了汉文化,积极的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当地民众为其修建寺庙,建造雕像,香火不断。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供后人敬仰、纪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