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就问得很奇怪了,咱们提问讲究一个「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拍脑门问问题就很没意思了,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这不局气。

诚然,在这个时代,人们对娱乐八卦和美食的兴趣更大,流量最大的新闻总是占据头版头条,火爆的网红点总是排起长龙,但你不能说其他方面没人关注。

拿苏东坡来说,如题主所说,他一生在各个领域都作出那么多贡献,总会在潜移默化中印象这后世的人。

东坡诗词不说远了,连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的名句就不少,随便举几个例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提起东坡词,有谁不能吟出此句?是东坡怀念亡妻十年所做,王弗离开东坡十年以来,东坡的日思夜想最终汇聚成了这首词,任你是谁,也不能否认东坡对妻子的真挚情感和无限怀念。

天涯何处无芳草

出自《蝶恋花·春景》。

写春光易逝,写佳人无缘。词句清新动人,又于清新中暗含伤感。而这首词中的名句,要数这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被今人引用最多,除此之外,还有「多情总被无情恼」一句,总被恋爱中受挫的青年男女挂在嘴便表达心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每到中秋佳节,这首词就会被人们翻出来,年年如是,甚至被今人谱曲,被天后演唱,成为流行歌曲。

这首词运用范围也很广,按东坡原意,是用来思念兄弟;而你在异地他乡,思念亲人时引用此词也毫不违和;现在则更多的用来形容爱情。

里流传下来的名句可就多了,可以说是句句都流传甚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

前面都说的词,这一句是诗。

一个人要有多大的能量,才能评一己之力给一个景点换个名字啊!要不然你以为,西湖又要西子湖是怎么来的?

另外还有「春宵一刻值千金」、「腹有诗书气自华」、「人间有味是清欢」、「诗酒趁年华」、「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等等,还有从东坡的诗词文章中提炼出来的俗语、成语等,不胜枚举。

你说人们记不住东坡的诗词,那是你不知道罢了。



不少评论家认为,苏轼是个乐天派、道德家、散文家、画家、书法家、诗人,同时还是人生的良师益友、酿酒师、工程师、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秘书、对民众关心的慈悲家。在政治上他坚持己见,不畏权势;在个人性格上,他生性诙谐爱开玩笑,内心豪放从容。如此这般,苏轼就算不能称作一个完人,那作为人生的赢家绝对是足够了。

但光阴流转,岁月无常,到了现今这个物欲的世界,人们却越来越记不住这位人生大家了,很多现代人之所以能够记住他,全都是因为吃,即东坡肉或东坡肘子。鉴于此,哲学诗画觉得有必要重温下古人的经典,重新忆起东坡先生的才华和意气,以便给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增添些文化情怀和遐想空间。

苏东坡一生,从杭州起任,经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最后仙逝于常州。期间多次于各地往返京都,所去多地为谪贬。

按一般世俗的理解来看,苏东坡一生坎坷多舛,饱经忧患荣辱,但我们很少看到他的怨和恨,对于人生的诸多挫折和变故,他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失去本真意志。相反,他的人性变得更加温和敦厚,浩然之气在他的诗文书画间更加肆意荡漾,从这些看,苏东坡不愧为一个大家。

1,人生的困顿和奔波

比如在密州,苏东坡在最难过的日子里写下了最好的诗歌。虽然内心很难过、郁闷,但诗词中却没有抱怨和愤慨,只有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思念第一任妻子王弗,苏东坡写下《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比如在黄州时,一次夜游,在江上小舟中饮酒,夜晚天空极美,苏轼一时兴起,唱词一首: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竟引起他顺江逃走的谣言,太守去查,见他在住处卧床未起,鼾声如雷。见此后太守才消除了顾虑,因为没有皇上的圣旨,太守也就不敢对苏轼动手。于是,他就在那蛮荒之地开山种田,植树桑麻。

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使得苏轼的诗词更加大气和洒脱。对于一个看淡官场、尽享田园生活的高人,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而最能体现苏东坡的气魄与豪情的是他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与王安石的文化结缘

苏东坡一生的颠沛流离,与宋朝的另一位文人息息相关,王安石。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狭路相逢,伴随著宋朝命运的跌宕起伏。

王安石变法八年,百姓遭涂炭不止八年,变法失败之后是长期惨烈的当权派与反对派的党政之争。那场政争悲剧之发生,一个人个性上的缺点是重要起因,王安石不能接受忠言,不愿承认自己犯错。也因此,变法的余孽大大动摇了宋朝的根基,不可逆转。王安石的固执个性,铸成民之难,国之殇。

王下野以后,苏东坡去看他,与他讨论诗与佛学。一次,苏东坡对王安石说:「我另有一些话要跟你说。」王安石立刻脸上变色道:「你要提起往事?」苏东坡说:「我要说的是国事。」然后他力陈由王安石引发的战事、对读书人的迫害。王安石先是烦躁,之后不语。

苏轼的旷达与赤情,由此可见一斑。

这种性格的体现还有一例。爱妾朝云得一子,苏东坡想自己半生流离,爱子情深,写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惜这个儿子只长到三岁,在他去贬谪之地的途中夭折。

而最能体现苏轼情感细腻和旷世才华的是他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文人与政治的矛盾和纠结

读书人能用别的方法谋生,最好不要做官,苏东坡的一生际遇既如此。可个人的命运总是脱离不了他所处的时代,才情横溢的一个人,不走仕途,出路何在?一入仕途,便身不由己,想退,都不行。苏东坡后半生多次拒做京官,只想于一清净地聊生,皆不能如愿。

但苏东坡厉害的是,他有能力让他的郁闷与苦恼在诗中以别样的洒脱自然呈现,不回避,入心以后,也可流于山水风物。

比如,他的这首《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何等的俏皮,灵气!禅性思维表现得如此举重若轻。

关于禅和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来认识东坡——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这个故事虽然彰显了佛印的智慧,但是据说后来苏东坡从中很快就悟出了道理,可见他的真性情佛印也是很喜欢的,不然何来这么精彩的对话和故事?

4,历史地位以及东坡肉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二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其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

以上两项的彼此成全,促就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苏东坡。风骨与才华、豪放与洒脱、道德和真性情等,这些品质的形成最终塑造出了一个有德有才、有血有肉的真人风范。

而现在的人之所以记住东坡,很多是因为一道美食——东坡肘子或东坡肉,这不知道是苏轼的悲哀,还是我们时代的可笑之处。

所谓才华横溢,不过于东坡的真美诗词。所谓人间洞察,不过于东坡的慧眼历练;所谓浩然之气,不过于东坡的既入世又出世、既求真又求善的旷达精神。

希望你我都能记住东坡,记住他的豪放与真性情,记住他带给我们的诗词之美和人生智慧,而不是那道仅仅满足口舌之欲的菜名。


不能这么说吧。我知道有东坡肉这道菜,但没吃过。不过东坡先生的诗词读了不少,背的出的没有一百首,也有大几十首,怎么能说世人记不住他的诗词呢。我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天涯何处无芳草。春宵一刻值千金。一蓑烟雨任平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烟雨暗千家。老夫聊发少年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休将白发唱黄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些脍炙人口的句子,好多国人都知道、背的出吧。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苏东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