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道追忆既往,自己不会否认偏好此点,
本篇中的图片们,应该是相机记忆卡内,时日最早的一批图了。
至于日期,则是相当好记的双十国庆,
不过是去年的,同时也是初次骑机车前来台南的开端。
 
 

 
 
 
此行主要的目的,在于把台南必看但未看的景点都走过一遍,
所谓必看的景点,不外乎便是那些每吋腹地都被踩过的古迹们,
在此便简称为老梗景点。(?)
 
沿著台一线北上,再切入台南市区的开山路,
首先便是抵达第一个老梗景点,延平郡王祠。
 
 
甫从大岗山健行完,又一路骑至台南,就把这里当作是暂歇之处。
 
 
 
祠堂大门前的牌楼,当下看来还蛮有神社前鸟居的感觉。
正门对面,尚有一处以雕石墙围著,中置一座石炉的摆设。
 
 
道路向左延伸,便有一处郑成功文史馆,
不过爸妈对文物类的东西毫无兴趣,于是便无上前一访。
 
 
所谓的「祠」,字义上为供奉祖先或是先贤烈士的地方。
延平郡王祠内的格局,与孔庙的大成殿,和忠烈祠相当类似,
正殿位在中庭空地约三分之二的地方,后方有后殿、左右有东西庑。
 
 
 
 
 
不晓得是不是真有其影响在,
如今看著正殿的图,多少会有受到其威严影响之感。
 
郑成功在早昔贡献良多,
赶离以贸易传教为主要目标的荷兰人,建设府城之外,同时也养兵蓄锐,
只可惜英年早逝,其后代也无法承继所愿。
 
 
正殿内的装潢,感觉像是全新的一样,
不仅如此,祠堂内的建物看起来也都有重新粉刷过,不见任何斑驳的迹象。
 
 
 
 
延平郡王祠旁则有一处延平公园,以庭园造景为主轴。
整体视觉上,与祠堂还蛮搭调的。
 
 
 
 
 
 

 
 
 
继续沿著开山路向前一段距离,
转向府前路、南门路后,便会抵达下一个老梗景点,孔庙。
台南的古迹景点,都有路标指示,因此不会因此迷失,
再者,这些古迹同时也是游客在台南做深度旅游时,认路的主要标的。
 
 
虽然是老梗景点,但对尚未来访的游客而言,
实际看见这道有著「全台首学」牌额的正门,难免会有一阵感动,
 
 
一进来孔庙,最突兀的景物,应是摆在走道两旁的三角锥与横杆了吧,
当时似乎是有整修事宜的样子。
 
 
 
 
 
 
每间孔庙内,一定要有一处大成殿,
只不过让人感到疑惑的是,进入大成殿是要收取门票的,
意谓著其它空间算是作为公园用地的样子...
 
同样地,全票为50元,学生票为25元。
 
 
之后自己也去过位在高雄莲池潭及旗山的两处孔庙,在此粗略做比较一下。
就腹地而言,台南的为最小,
但又以台南最为古老,因此时代感最为强烈。
 
 
 
台南孔庙的大成殿内,尚有展示一些器物,举凡祭祀用品及乐器。
高雄旗山的孔庙虽也有摆设,但缺少了解说板做为导览。
 
 
 
  
▲(左图) 整体样式可爱归可爱,但是血红色的双眼有些慑人。
 
 
▲印象中是一间小学,建筑挺漂亮的,但没有过去瞅一眼。
 
 
 
 
 
来到孔庙,不外乎一定要将对面的孔庙商圈走上一趟,
这里我们倒是走了两趟:入孔庙前体验一趟,以及出孔庙后觅食一趟。
 
 
 
商圈中,就属这个小摊位最为吸引,
除了摊位是卖饮品之外,其怀旧的路边摊推车是与众不同之处。
 
 
 
店家所贩卖的饮品仅有两种,杏仁茶以及鲜乳红茶,
而且都是装在玻璃制的牛奶瓶内。
虽然小小一瓶要价不太便宜,为35元,但其口感滑顺,味道也挺香醇的。
 
 
 
商圈内亦有一些像是工作室的文创空间,贩卖著设计独树一格的创作。
 
 
 
 
询问卖杏仁茶的老板娘,这里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料理,
于是她便推荐靠近商圈入口的这间店家,所贩售的炒泡面。
看其他客人,几乎也都是点炒泡面的样子。
 
 
▲肉丝炒泡面 $60
 
此品如果将主食换成白饭的话,那便是名符其实的肉丝蛋炒饭,
其配料与肉丝炒饭会用到的配料几乎一致。
 
 
看到这种面条,便不加思索联想到是统一肉燥面的面条,
整体味道便与其相同,不过多了配料的味道作陪衬。
还不错吃,不过如果偏好重口味的话,就会觉得此品较为清淡。
可是自己倒是觉得,调味可以再重一点点。
 
 

 
 
 
之后自己便想去台湾文学馆参观,
但却没有意会到,原来台湾文学馆正好就位在孔庙的隔壁,
结果我们绕了一圈圆环后,又回到原先的停车位,再步行前往。
 
 
 
这栋建筑最初的身分为日治时期的台南州厅,
因此整体建筑的样式,与位在台北的总统府如出一辙。
其后台南市政府等多个单位也曾位于此处,
现为台湾第一座国家级的文学博物馆。
 
 
 
一进到室内,便会有直觉反应要放低音量,
左手边则有常设的展览空间,允许拍摄,但不能使用闪光灯。
 
 
 
尽管内部装潢转变为展览空间,但建筑内部基本上的架构仍有保存,
因此可以略微地联想到以前作为办公空间的样貌。
从昏暗的打光也可看出,如果不靠近一旁的窗户的话,
室内要作为办公空间,是需要日光灯的。
 
 
 
 
常设展区与特展展区之间,有条挑高二楼的走道,
天花板的自然光,与古建筑一旁的墙壁结合,有种身在异国街道的感觉。
 
 
 
当时看的特展,主题为德国的文学家暨艺术家Günter Grass,
尽管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不过当下仍是没有仔细看过展出的文物。 
 
 
 
 
 
接著来到中庭,空间设计令人惊艳,
尽管后来整建的部份占了大半比例,原貌已失,
但外围仍有保留当时日式建筑的风格,至少整体看起来还蛮和谐的。
 
 
 
一旁的座位,原先以为会有咖啡厅,但没闻到任何的咖啡香,
靠近看告示牌,才会意到原来此处是阅览空间。
 
 
准备离开前,也很幸运地,刚好遇见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
不过... 等等,照理说新郎应该要穿正式的西装吧... (疑惑)
 
 

 
 
 
老梗景点怎么能缺赤崁楼这一席呢,
位在民族路二段的赤崁楼,其实从火车站步行二十分钟也可以抵达。
 
在此自己发现一个很奇妙的地方,
台南市区的步行人数真的很多,而且是至于各条道路都有不少人在步行的程度,
因此会有种台南比较热闹的感觉。
 
 
不免俗地,按照惯例,赤崁楼也是要收取门票费的。
自家爸妈也是没有去过赤崁楼,因此这次也跟著买门票入内。
话说,赤崁楼外围的停车格不多,
而且会有警察取缔,建议还是将车子停放在他处再行前往。
 
 
赤崁楼无疑是国内国外游客,来到台南必去的景点,
因此在参观的过程中,不乏会遇见观光客,尤其是以中国的游客占大多数。
 
 
早先郑成功在驱赶荷兰人的过程中,亦有针对普罗民遮城做出攻略,
印象中,在攻略的过程中,荷兰人有利用地道,带著一些财物潜逃,
最后双方有进行和解,至少有给予荷兰方片面的利益。
 
  
▲(右图) 看不懂石碑上的文字没关系,但「鼊屭」一定要认得。
 
 
资料上有提到,赤崁楼先后做了多次整建,甚至连入口座向也有转向的情况。
 
 
 
赤崁楼中,不乏也有文物与器物的展示,不过这也同样没有认真去看。
 
 
 
 
如果没到赤崁楼,自己还真的不知道尚有另外一座相似的建筑,
其后方则为文昌祠,同样一楼也有文物展示,
不过二楼则是供奉文昌帝君的祭拜空间。
 
 
 
 
 

 
 
台南市区内的景点真的很多,
虽然都是进去不出半小时就可以秒杀的地方,
但由这些古迹串联起来的台南,让整体市容充满了浓浓的古味。
 
骑在台南市中心的街道中,有都市的繁忙,
但没有像现代化都市那样的街景,虽然杂乱,但不乏有熟悉之感。
 
话说在台南,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人情味,
高雄人的心绪,尤其是市区,也似乎有随著都市化高度发展,而疏离冷漠的迹象。
这就留待以后再谈了,近期也会多次前去台南,毕竟距离不远。
 
 
有关TX5的主题文章,在此便要告一个段落,之后便是以650D为取景工具呈现。
下篇是新年的双北游,那么,敬请等候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