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道追憶既往,自己不會否認偏好此點,
本篇中的圖片們,應該是相機記憶卡內,時日最早的一批圖了。
至於日期,則是相當好記的雙十國慶,
不過是去年的,同時也是初次騎機車前來臺南的開端。
 
 

 
 
 
此行主要的目的,在於把臺南必看但未看的景點都走過一遍,
所謂必看的景點,不外乎便是那些每吋腹地都被踩過的古蹟們,
在此便簡稱為老梗景點。(?)
 
沿著臺一線北上,再切入臺南市區的開山路,
首先便是抵達第一個老梗景點,延平郡王祠。
 
 
甫從大崗山健行完,又一路騎至臺南,就把這裡當作是暫歇之處。
 
 
 
祠堂大門前的牌樓,當下看來還蠻有神社前鳥居的感覺。
正門對面,尚有一處以雕石牆圍著,中置一座石爐的擺設。
 
 
道路向左延伸,便有一處鄭成功文史館,
不過爸媽對文物類的東西毫無興趣,於是便無上前一訪。
 
 
所謂的「祠」,字義上為供奉祖先或是先賢烈士的地方。
延平郡王祠內的格局,與孔廟的大成殿,和忠烈祠相當類似,
正殿位在中庭空地約三分之二的地方,後方有後殿、左右有東西廡。
 
 
 
 
 
不曉得是不是真有其影響在,
如今看著正殿的圖,多少會有受到其威嚴影響之感。
 
鄭成功在早昔貢獻良多,
趕離以貿易傳教為主要目標的荷蘭人,建設府城之外,同時也養兵蓄銳,
只可惜英年早逝,其後代也無法承繼所願。
 
 
正殿內的裝潢,感覺像是全新的一樣,
不僅如此,祠堂內的建物看起來也都有重新粉刷過,不見任何斑駁的跡象。
 
 
 
 
延平郡王祠旁則有一處延平公園,以庭園造景為主軸。
整體視覺上,與祠堂還蠻搭調的。
 
 
 
 
 
 

 
 
 
繼續沿著開山路向前一段距離,
轉向府前路、南門路後,便會抵達下一個老梗景點,孔廟。
臺南的古蹟景點,都有路標指示,因此不會因此迷失,
再者,這些古蹟同時也是遊客在臺南做深度旅遊時,認路的主要標的。
 
 
雖然是老梗景點,但對尚未來訪的遊客而言,
實際看見這道有著「全臺首學」牌額的正門,難免會有一陣感動,
 
 
一進來孔廟,最突兀的景物,應是擺在走道兩旁的三角錐與橫杆了吧,
當時似乎是有整修事宜的樣子。
 
 
 
 
 
 
每間孔廟內,一定要有一處大成殿,
只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進入大成殿是要收取門票的,
意謂著其它空間算是作為公園用地的樣子...
 
同樣地,全票為50元,學生票為25元。
 
 
之後自己也去過位在高雄蓮池潭及旗山的兩處孔廟,在此粗略做比較一下。
就腹地而言,臺南的為最小,
但又以臺南最為古老,因此時代感最為強烈。
 
 
 
臺南孔廟的大成殿內,尚有展示一些器物,舉凡祭祀用品及樂器。
高雄旗山的孔廟雖也有擺設,但缺少了解說板做為導覽。
 
 
 
  
▲(左圖) 整體樣式可愛歸可愛,但是血紅色的雙眼有些懾人。
 
 
▲印象中是一間小學,建築挺漂亮的,但沒有過去瞅一眼。
 
 
 
 
 
來到孔廟,不外乎一定要將對面的孔廟商圈走上一趟,
這裡我們倒是走了兩趟:入孔廟前體驗一趟,以及出孔廟後覓食一趟。
 
 
 
商圈中,就屬這個小攤位最為吸引,
除了攤位是賣飲品之外,其懷舊的路邊攤推車是與眾不同之處。
 
 
 
店家所販賣的飲品僅有兩種,杏仁茶以及鮮乳紅茶,
而且都是裝在玻璃製的牛奶瓶內。
雖然小小一瓶要價不太便宜,為35元,但其口感滑順,味道也挺香醇的。
 
 
 
商圈內亦有一些像是工作室的文創空間,販賣著設計獨樹一格的創作。
 
 
 
 
詢問賣杏仁茶的老闆娘,這裡有沒有什麼好喫的料理,
於是她便推薦靠近商圈入口的這間店家,所販售的炒泡麵。
看其他客人,幾乎也都是點炒泡麵的樣子。
 
 
▲肉絲炒泡麵 $60
 
此品如果將主食換成白飯的話,那便是名符其實的肉絲蛋炒飯,
其配料與肉絲炒飯會用到的配料幾乎一致。
 
 
看到這種麵條,便不加思索聯想到是統一肉燥麵的麵條,
整體味道便與其相同,不過多了配料的味道作陪襯。
還不錯喫,不過如果偏好重口味的話,就會覺得此品較為清淡。
可是自己倒是覺得,調味可以再重一點點。
 
 

 
 
 
之後自己便想去臺灣文學館參觀,
但卻沒有意會到,原來臺灣文學館正好就位在孔廟的隔壁,
結果我們繞了一圈圓環後,又回到原先的停車位,再步行前往。
 
 
 
這棟建築最初的身分為日治時期的臺南州廳,
因此整體建築的樣式,與位在臺北的總統府如出一轍。
其後臺南市政府等多個單位也曾位於此處,
現為臺灣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
 
 
 
一進到室內,便會有直覺反應要放低音量,
左手邊則有常設的展覽空間,允許拍攝,但不能使用閃光燈。
 
 
 
儘管內部裝潢轉變為展覽空間,但建築內部基本上的架構仍有保存,
因此可以略微地聯想到以前作為辦公空間的樣貌。
從昏暗的打光也可看出,如果不靠近一旁的窗戶的話,
室內要作為辦公空間,是需要日光燈的。
 
 
 
 
常設展區與特展展區之間,有條挑高二樓的走道,
天花板的自然光,與古建築一旁的牆壁結合,有種身在異國街道的感覺。
 
 
 
當時看的特展,主題為德國的文學家暨藝術家Günter Grass,
儘管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師,不過當下仍是沒有仔細看過展出的文物。 
 
 
 
 
 
接著來到中庭,空間設計令人驚豔,
儘管後來整建的部份佔了大半比例,原貌已失,
但外圍仍有保留當時日式建築的風格,至少整體看起來還蠻和諧的。
 
 
 
一旁的座位,原先以為會有咖啡廳,但沒聞到任何的咖啡香,
靠近看告示牌,才會意到原來此處是閱覽空間。
 
 
準備離開前,也很幸運地,剛好遇見一對新人正在拍攝婚紗照。
不過... 等等,照理說新郎應該要穿正式的西裝吧... (疑惑)
 
 

 
 
 
老梗景點怎麼能缺赤崁樓這一席呢,
位在民族路二段的赤崁樓,其實從火車站步行二十分鐘也可以抵達。
 
在此自己發現一個很奇妙的地方,
臺南市區的步行人數真的很多,而且是至於各條道路都有不少人在步行的程度,
因此會有種臺南比較熱鬧的感覺。
 
 
不免俗地,按照慣例,赤崁樓也是要收取門票費的。
自家爸媽也是沒有去過赤崁樓,因此這次也跟著買門票入內。
話說,赤崁樓外圍的停車格不多,
而且會有警察取締,建議還是將車子停放在他處再行前往。
 
 
赤崁樓無疑是國內國外遊客,來到臺南必去的景點,
因此在參觀的過程中,不乏會遇見觀光客,尤其是以中國的遊客佔大多數。
 
 
早先鄭成功在驅趕荷蘭人的過程中,亦有針對普羅民遮城做出攻略,
印象中,在攻略的過程中,荷蘭人有利用地道,帶著一些財物潛逃,
最後雙方有進行和解,至少有給予荷蘭方片面的利益。
 
  
▲(右圖) 看不懂石碑上的文字沒關係,但「鼊屭」一定要認得。
 
 
資料上有提到,赤崁樓先後做了多次整建,甚至連入口座向也有轉向的情況。
 
 
 
赤崁樓中,不乏也有文物與器物的展示,不過這也同樣沒有認真去看。
 
 
 
 
如果沒到赤崁樓,自己還真的不知道尚有另外一座相似的建築,
其後方則為文昌祠,同樣一樓也有文物展示,
不過二樓則是供奉文昌帝君的祭拜空間。
 
 
 
 
 

 
 
臺南市區內的景點真的很多,
雖然都是進去不出半小時就可以秒殺的地方,
但由這些古蹟串聯起來的臺南,讓整體市容充滿了濃濃的古味。
 
騎在臺南市中心的街道中,有都市的繁忙,
但沒有像現代化都市那樣的街景,雖然雜亂,但不乏有熟悉之感。
 
話說在臺南,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人情味,
高雄人的心緒,尤其是市區,也似乎有隨著都市化高度發展,而疏離冷漠的跡象。
這就留待以後再談了,近期也會多次前去臺南,畢竟距離不遠。
 
 
有關TX5的主題文章,在此便要告一個段落,之後便是以650D為取景工具呈現。
下篇是新年的雙北遊,那麼,敬請等候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