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坤吉

88岁,织夏布52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幺妹要勤快,勤快要绩麻,

三天麻篮满,四天就满了弦,

幺妹就把麻团挽。

麻团挽好了,上街去把机匠请,

机匠一进屋,就有麻线牵,

牵起就好刷,刷起就好编……」

颜坤吉一边唱著自己编写《夏布神曲》,一边挽芋子、刷布。如今已88岁高龄的颜坤吉行动越来越不便,早已从织机上退下来了,但他仍舍不得闲下来。只要有空,他还会习惯性地去夏布厂里走走看看。尽管从家到工厂不过几百米,可是就这几百米的距离,颜坤吉却走了一辈子,也见证了夏布在盘龙、在荣昌,甚至全国的盛与衰。

清朝年间,夏布织造技艺随著湖广移民来到此地,颜坤吉正是这项技艺的第27代传承人。「我从8岁开始挽芋子,12岁开始织布,15岁就开始自编自卖了。」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匹夏布可以换回一袋米、一篓蛋或一块肉,可以说这是一门能够养活一家子人的手艺活。那时,刚编织好的夏布带到城里就有人抢著要,不愁销路。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他无偿教授夏布编织技艺,从一个村到一个镇,越来越多人投身夏布织造业中。

「早些年,盘龙镇上家家户户都会编夏布。好多人就在家门口挽芋子、挽麻团、梳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夏布市场空前繁荣。麻线还在织机上,商人就先把钱预付了,再慢慢等著交货。那时,盘龙镇上可说是一步一厂,几千台织机在运转,都是织夏布的,供不应求。从荣昌到重庆,再到深圳、广州,最后还被带到了韩国、日本。」这是颜坤吉记忆里夏布最红火的时代。

但是这些年,夏布市场的热度渐渐退去,许多厂子关厂倒闭,不少年轻技师也出门务工离开了。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前行的步伐,学会了修复编织过程中的断线、跳线,为夏布的进一步走进市场破开迷雾。

为了传承这门技艺,他的长子颜太贵跟他一样,在8岁时就开始学挽芋子,年轻时就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但是对于当下颜坤吉喜忧参半,喜的是孙女、颜先英也是从事夏布编织,而且带著夏布走向了国际舞台;忧的是她是孙辈中唯一一位还在从事夏布制作的人。

如今,在蟠龙镇上,如果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一边挽芋子,一边教后辈夏布织造技艺,一边哼唱著《夏布神曲》,那一定是颜坤吉了。

「幺妹挽芋子,梭梭匠就把麻布编,

编起去好染,染起就连衫,

青布来捆领,蓝布就打驼肩,

衣服做好了,幺妹就拿去穿,

穿起又好看,幺妹像天仙......」

…………………………………………

图文: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木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