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首映以来,这部耗资1.3亿美元拍摄、1.5亿美元宣传的好莱坞商业动画片就成了媒体和大众所关注的焦点。从片头中一个头戴斗笠的武者行色匆匆,一路蜿蜒而上,最后坐到了月亮上的宛如姜太公钓鱼的经典情节,到故事背景里蜿蜒的山脉、袅袅青烟、青瓦红墙,再到打斗中的黑虎掏心、白鹤亮翅、螳螂捕蝉等「很邵氏」的武术动作,剧情中广大中国影迷们熟悉的「赤脚小子奋斗史」……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好像也都显示出了导演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这部电影其实恰恰显现出了西方导演们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我认为,这部梦工厂的大作不过是用典型的美国式故事情节,西方文化硬生生地搭配了中国的故事地点罢了。导演马克·奥斯本以为中国文化就是那黄山的烟云,那青瓦红墙,就是中国功夫。但是当你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不是黄山烟云,而是黄山烟云背后淡泊的处事态度;也不是那有点破烂的青瓦红墙,而是朴素的陋室中孔夫子一声「何陋之有」的畅快;更不是五花八门的武术动作,而是以武会友但不置人于死地的侠义精神。当看到《功夫熊猫》中用来保存武功秘籍的是一条金碧辉煌的赤龙,心理总觉得有些许的别扭... 显示全文 自从首映以来,这部耗资1.3亿美元拍摄、1.5亿美元宣传的好莱坞商业动画片就成了媒体和大众所关注的焦点。从片头中一个头戴斗笠的武者行色匆匆,一路蜿蜒而上,最后坐到了月亮上的宛如姜太公钓鱼的经典情节,到故事背景里蜿蜒的山脉、袅袅青烟、青瓦红墙,再到打斗中的黑虎掏心、白鹤亮翅、螳螂捕蝉等「很邵氏」的武术动作,剧情中广大中国影迷们熟悉的「赤脚小子奋斗史」……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好像也都显示出了导演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这部电影其实恰恰显现出了西方导演们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我认为,这部梦工厂的大作不过是用典型的美国式故事情节,西方文化硬生生地搭配了中国的故事地点罢了。导演马克·奥斯本以为中国文化就是那黄山的烟云,那青瓦红墙,就是中国功夫。但是当你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不是黄山烟云,而是黄山烟云背后淡泊的处事态度;也不是那有点破烂的青瓦红墙,而是朴素的陋室中孔夫子一声「何陋之有」的畅快;更不是五花八门的武术动作,而是以武会友但不置人于死地的侠义精神。当看到《功夫熊猫》中用来保存武功秘籍的是一条金碧辉煌的赤龙,心理总觉得有些许的别扭,当看完电影回房间翻翻曾经看过的《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在咱们的作品中,绝世好剑,武功秘籍往往都是在最朴素的地方发现的,张无忌是在猕猴肚子里的油纸包中发现《九阳真经》的,《乾坤大挪移》这本绝世秘籍也是落满灰土静静躺在明教教主的尸体旁的。如此看来,好像不论多么深奥的秘籍,总是被装在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深色布盒子里。从我们中国古典文化的角度来看,没有比平实朴素的盒子更能彰显盒子里面东西的珍贵的了。普普通通的布盒子,足以御敌平定天下的武功,这强烈的反差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效果。这也正是中国人喜欢强调的「内敛美」。第二点,片中的故事情节似乎完全遵循了「美国梦」的一向风格。巧合的运气使一个平凡人变成全民爱戴的伟人,个人英雄主义,以及近乎传奇般的胜利。我们似乎又看见了擎天柱,超人,以及数不清的各种侠。从这个角度看简直跟我们的武侠小说判若两别:铁血,丹心,经过无数恩人的帮助以及数不清的夜晚的内功修炼,主人公才能有跟对手交手的机会。甚至连大结局也总要扯出不止一个的正面角色来一起终结大反派。这又与中国文化强调淡化个人,归于集体的思想背道而驰了。对于反派角色黑豹,我倒也有几句想说的。包括剧中的其他人物(确切地说,是动物),这电影里的角色个性未免过于分明,好动物坏动物太容易分清,我很少看到有哪个中国的武侠故事中的反派坏得像他一样好像一无是处。于是中国观众们看著看著慢慢发现这样的人物性格未免太过幼稚,不够复杂,不够冲突,不够拧吧。中国文化强调曲折,说白了就是「要折腾」。东方人的思维是环绕著往外发展的,就好像北京,西安等古城的构造,「一环套一环」;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向外发散的,就像条条大道通向的罗马,像十二条大街在凯旋门一点交汇的巴黎。我们习惯再简单的事儿也要给说他个难分黑白,地转天移,不搞得你晕头转向誓不罢休。看看金庸笔下的反派,似乎都怀著一统天下的野心,似乎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众生」著想的武林高手,只不过他们有的手段过激,有的误入旁门左道,才成为了天下一害。而真正纯粹为了获得力量而实行屠戮的少之又少。因此看中国武侠的时候,甚至分清孰对孰错都成了一件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的事了。如此比较,《功夫熊猫》确实不够「中国武侠」的格。而结尾中阿宝对黑豹毫无同情的一阵狂揍,似乎也不符合中国传统「和为贵」的思想。祖宗总是告诫我们不要致他人于死地,君子要「求同存异」。相似地,我们的江湖讲究以武会友,双方切磋的是剑艺,步步杀招的激烈争斗后也只是相互搀扶著到某个酒家,叫店小二上两碗女儿红,四斤熟牛肉而已。即使是面对敌人,真正的侠客也总是抱著能感化则感化,实在不行则挑断全身筋脉废弃武功的博大胸怀。一开始就想致人死地未免太过小家子气。如此看来,导演马克·奥斯本只看到了「宋河动作90分」武术动作,没有看清侠义精神的本质。总而言之,从这部小小的电影中还是可以看出西方人对遥远的东方文化还是存在著很大的误解与隔阂的。他们以为按照同样的思维,相似的情节,把纽约的帝国大厦换成了悠悠的黄山,把雪佛兰卡车变成的机器人换成中国的国宝熊猫,把各种高科技武器换成太极,就能凑出一部中国大片,这当然最后事与愿违。西方人惊叹于唐朝大明宫的富丽堂皇,艳羡李小龙的武艺,拜倒在雄伟的长城脚下,但是却没有认认真真想过,其实这世界两端人们的思维方式,「大脑构造」就有著本质的不同。同样地,对于我们而言,将来要想真正融入西方文化,光学会吃吃西餐,看看拳击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思考问题换种思维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对马克·奥斯本的采访中我们看到,大导演对这部电影的定义是「我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的确,从弥漫在全片的中国元素中我们看到了你的努力,笔者也在这里希望后来人能取其长,补其短,真正做出能让西方人更深入地了解东方文化的作品。 1 1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