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宴会上各人做诗,最后结集成册,公推王羲之为诗集作序,王羲之临河书写序文手稿,《兰亭集序》因此而得名。关于《兰亭集序》的名称,有很多版本、简称以及小众范围之内的昵称等。

1、最直观、最标准的名称——《兰亭集序》;因为王羲之的这篇手稿,最直接的应用就是作为兰亭集会诗集的序文。

2、最全面、最完整的名称——《兰亭宴集序》;这个名字比较全面,这次兰亭集会,既是一次修禊活动,有时一次宴饮,所以用《兰亭宴集序》表述比较全面。

3、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名称——《兰亭序》:这个名字最通俗、传播最为广泛、影响最大,大部分中国人应该都能说出的名字。

4、最不常见的名称——《临河序》;这次兰亭修禊活动,在兰亭这个地方,清澈湍急的溪流,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文人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饮酒作诗,因此也叫《临河序》。

5、最简化、最小众的名称——《禊序》、《禊帖》;「修禊」,即古人在三月三日,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历代法帖中与「修禊」有关的法帖,只有兰亭序一部,因此,在一些小众范围内,也有人昵称为《禊序》、《禊帖》,反正只有圈内人明白。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漫漫书法路,加我不孤独!


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名流四十一人聚会兰亭(今绍兴西南兰渚山),于溪水边饮酒作诗,赋诗者26人,得诗了37首,推举王羲之为诗集作序,故有了兰亭集序,世称兰亭序,书法作品的经历及各摹本情况故事太长就不叙了,兰亭序后来有多种名字,宋朝欧阳修称之为修禊序,蔡襄称曲水序,苏轼称兰亭文,黄庭坚称禊饮序,宋高宗称禊帖,元人郭天锡名为兰亭宴集叙,历史上记载还有另一内容不完全相同的王羲之另一版本一临河叙。

文征明画兰亭修禊图柳公权抄写的兰亭诗卷己经不是全部三十七首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