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国(704年―762年),唐朝中期权宦,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

拥戴肃宗李辅国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李辅国以国家大义劝说李亨留下抗敌,又劝李亨迅速称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逼压玄宗公元757年,李辅国随肃宗回到长安,设「察事厅子」,以侦察官员活动.同年,唐玄宗一行也回到了长安。唐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唐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矫诏令唐玄宗迁到皇宫内宫,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唐玄宗;然后又把对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强令唐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 打击异己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拥立代宗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762年,唐肃宗病重,唐玄宗病死。张皇后为了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密谋准备杀掉唐肃宗所立的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此举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逮捕了越王及其支持者,并囚禁了张皇后。当晚唐肃宗病死。第二天唐代宗李豫登基为帝。罪恶伏诛自此李辅国日益骄横,曾对唐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闻此僭君之言,唐代宗不快,决意将李辅国翦灭,于是唐代宗表面优待辅国,尊之为「尚父」,,却私下逐步废除其权势,夺兵权,罢辅国官职。不久,又派人于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


李辅国是李亨身边的宦官,本名靖忠,后来赐名护国,最后改为辅国。李辅国被后世视为唐代弄权宦官第一人,以骄横跋扈著称。他的底气来自于马嵬坡兵变后的所谓「拥立之功」。禁军首领陈玄礼发动兵变的时候就是通过李辅国向太子做了通报。兵变后,唐玄宗决定继续前往蜀地,而李辅国则意识到这个机会十分难得,必须抓住,太子李亨不能去蜀地,否则将继续被唐玄宗所辖制。他意识到富贵险中求,只有劝太子冒险,才能有不世之功。马嵬坡兵变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而李辅国就一跃成为了出谋划策的宰相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