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双方在前线已经陈兵百万,一触即发。

斯大林此时颇为乐观,认为苏联尚可独当一面,可以应付德国的攻势。不料战争爆发之后,西方面军全线崩溃,兵败如山倒,而此时作为司令员的巴甫洛夫则难辞其咎。

巴甫洛夫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和军事技术学院速成班,曾经有著辉煌的军事履历,和朱可夫曾经齐名,1941年曾一起晋升大将,一起担任重要军区司令员。巴浦洛夫在西部军区任司令员,朱可夫任基辅军区司令员,但在苏德战争初期就因指挥不利,被判处枪决,他是红军在苏德战争中死亡的最高级将领之一。然而,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以一个军人最为屈辱的方式被枪决。

巴浦洛夫将军被枪毙的直接原因是他在明斯克会战中,指挥失误,当时德军的装甲集群快速的对苏联的西方面军进行了分割,三万苏联军队被俘虏,空军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就被德军打残,溃不成军。

当莫斯科从空中侦查的情况意识到西方面军的危急时,便打电话给西方面军司令部,询问情况,可是巴浦洛夫对自己的部队竟然一无所知,稀里糊涂。竟然向德军的电台了解部队的情况,最终导致苏联50万部队被合围。 巴甫洛夫确实属于缺乏经验,指挥失误,这是不能否认的。

最后,斯大林恼羞成怒,不能容忍西方面军的惨败,下令撤销巴浦洛夫西方面军的职务,交由军事法庭审判。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1941年第0250号命令,巴甫洛夫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7月28日苏联对外宣布,

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军对苏联开始突然进攻后,表现得惊慌失措、指挥无方、坐视部队指挥的瓦解,导致大量武器和仓库落入敌手,擅离西方面军战斗岗位,致使敌人有机可乘,突破方面军防线。

宣告认为,巴甫洛夫背弃了军人誓言,玷污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忘却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他们的惊慌失措和懦弱、罪恶的无所作为、瓦解部队的指挥、将武器和仓库交于敌手,以及擅离战斗岗位的行为,给西方面军的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

当然,斯大林在战时实施恐怖与清洗政策,巴甫洛夫也是对象之一。1956年,苏军总参谋部为巴甫洛夫正式平反,认为他为战争早期的失败背了锅,而且斯大林也有责任,举行了悼念仪式。

巴甫洛夫大将的悲剧在于晋升太快,时运不佳,平时没有指挥过兵团作战,缺乏经验,纸上谈兵因素多,而临场应敌能力差,导致西方面军的惨败。

其个人功罪如何,大家与历史自有评判。至于之后被翻案,颇有些矫枉过正的味道。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在明斯克会战中,巴普洛夫指挥的50万大军,在一周之内被德军合围,绝大多数部队被歼,这次战斗,使得苏联西方面军基本被全歼,只有少数部队分散突围,由于巴普洛夫指挥失利,遭到斯大林的厌弃,最后以叛国罪的罪名处决。

其实巴普洛夫还是有一点冤枉的,在此之前苏德之间会不会打仗还是一个未知数,起码在苏联看来,他们是不会开战的,虽然此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警告斯大林,德国很可能会对苏联动手,但是苏联因为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因此苏联并不认为德国会来进攻自己,因而巴普洛夫可能防守有些松懈,另外就是和中央失去联系,因为通讯不畅造成战争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因此被处决的还真不多,当然,巴普洛夫不属于斯大林的阵营,此前已经有很多斯大林的政敌在大清洗中被杀死,使得许多优秀军官被杀,巴普洛夫被处决也不奇怪。

1941年6月22日,德军凌晨对苏联西方面军发起进攻,苏联的20多个机场,700多架飞机被炸毁,苏联的空军在第一天对战中就全军覆没,没了制空权的苏联处境危险,德军趁势向明斯克推进。开战苏联的3万大军,在巴普洛夫的错误指挥下,被打的溃不成军,战略物资损毁严重,但是巴普洛夫却对这一切全都茫然无知,依旧进行错误的指挥。

远在莫斯科的朱可夫将军,觉察到西方面军处境危险,很有可能会被德军歼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要和巴普洛夫联系,商讨对策,没想到却和西方面军指挥部失去联系,等到巴普洛夫意识到自己处境不妙,让部队进入比亚韦斯托克时,德军早就已经在此地做好了圈套,等著苏军闯进来,巴普洛夫此举正好称了德军的心意,苏军彻底被德军合围。

西方面军有随时被吞并的危险,斯大林紧急调朱可夫前去支援,朱可夫与巴普洛夫会面后,发现巴普洛夫根本无法胜任指挥官一职,于是向斯大林汇报了这里的情况,斯大林怒不可遏,撤销了巴普洛夫指挥官的职务,同时把他送上军事法庭,最后被叛了叛国罪而处决。


应该说,巴甫洛夫大将确实是指挥失误,苏军最初的惨败和他的指挥不得当有著巨大关联,但他罪不致死,因为巴甫洛夫大将执行的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也就是说他是给斯大林背锅。再就是在当时的 情况下,即便是朱可夫,孙武再世也为未必会有更好的结果。

巴甫洛夫,全名是: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1897-1941年)苏联高级将领,大将军衔。一战时应征入沙俄军队,1919年入党和参加苏联红军。在1941年7月,莫斯科军事法庭判处包括大将巴甫洛夫4名苏联将军死刑并立即执行,时年44岁。在15年以后。即1956年苏军总检察院为巴甫洛夫等4人平反恢复名誉。由此也可见,苏联在后来也认为处罚过重、但平反也必须在斯大林去世以后。

巴甫洛夫1931年毕业于苏联最高军事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曾任骑兵团长、是苏联两个机械化团(坦克团)长和旅长。后任任坦克旅长。而另一个坦克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二人在仕途上几乎一样,二人同时晋升大将军衔。朱可夫在基辅军区司令,巴甫洛夫在西部特别军区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方面军司令。苏联二战失败因指挥重大失误首先就是苏联对战争的遇见性不足,完全没有想到希特勒会突袭苏联斯大林个人就准备不足,而在前线的巴甫洛夫根本不了解来自最高统帅部的任何信息和情报,以至于巴甫洛夫根本无法有效的指挥部队。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居然不得不去收听德国广播去了解情况。而强大的德国军队一个礼拜就把苏联西方面军全歼,南方面军的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和参谋长、政治委员等高级将领都战死疆场。

巴甫洛夫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责任无疑是第一位的,但巴甫洛夫面对是精心准备数倍于己的装备精良德国军队。而当时,巴甫洛夫有5个坦克军,一个空降军没有组成完毕。后勤补给也没有跟上,从6月22日战役开始到7月9日。西方面军30个师全军覆没。70个师的装备和武器弹药被德军缴获,3500架飞机被毁德军入侵300到600公里,白俄罗斯几乎全部落入敌手,德军主力直抵基辅,斯大林得到报告以后,简直是气疯了,斯大林两次致电西方方面军给予强烈谴责。在6月29日总参谋长朱可夫通过电报和巴甫洛夫进行「交谈」:

朱可夫:是否对你现在的实际情况做一下说明,尤其是明斯克周围。

巴甫洛夫:我方已经大幅度后撤。德军已经有12辆坦克进入鲁伊斯科地区。......我的情报和信息基本来自德军,我无法有效地得到最高统帅部的信息(我个人认为,这句话要了他的命)。

斯大林在看到了相关的报告以后,命令巴甫洛夫必须于30日到达莫斯科。到达的当天,巴甫洛夫就被解除一切职务,还包括他的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通信处主任格里高里耶夫少将。第四军军长科罗布科夫少将被分别以叛国罪处死。战争是残酷 ,战争初始苏联如此惨败,斯大林必须要严惩战败的将领,以振军威。可以说,明斯克战役是德军闪电战与迂回战术结合的经典战例,德军表现之完美简直无与伦比。实际上巴甫洛夫最大错误就在于没有采取任何积极对敌措施,就连错误的命令也没有下达。战争爆发以后,巴甫洛夫惊慌失措,完全没有一个高级将领应有的能力和水平。就在整个军区等待他的指挥时候,巴甫洛夫竟跑到一个军部里躲了,放弃了他 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最不应该的。而德军是将主力直接对对准西方面,而苏联红军的主力却由于最高统帅部判断失误,将主力部署在在西南方面军。战略上的失误不应该由巴甫洛夫负责。

事后,希特勒曾经不只一次地说过,自己羡慕斯大林,因为斯大林可以杀掉作战不力的高级军官,而他不能这样做。实事求是地说,巴甫洛夫大将罪不致死。完全可以戴罪立功,当时的科涅夫,叶廖缅科都在最初打了败仗,但最后都成为名将,而巴甫洛夫之所以被杀,一是斯大林要推卸责任,二是 战争初始必须严审军纪。防止军队更大的溃败。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二战期间斯大林的手段是有目共睹的,让斯大林处决的将军就有200多人,但巴甫洛夫毕竟是大将,为何斯大林一天都不让巴甫洛夫活著,说杀就杀,其实在二战期间被杀的军事将领在别的国家也是很多,例如德国名将之一隆美尔,但隆美尔被赐死还是有尊严的。而巴甫洛夫则毫无尊严可言。

讲到为何会处决巴甫洛夫大将本人也是死的挺冤,没有死在德军的炮火下,而是被自己人所杀,而且是叛国罪。这个罪名于巴甫洛夫本人而言可以说是确实冤枉的。

巴甫洛夫大将曾经是苏军的明星,军职晋升非常的快,从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只用了短短大概10年的时间就晋升为大将,可谓一帆风顺。在二战期间只用了10年时间从毕业到晋升为大将,也是极为罕见的,与朱可夫成为了苏军中的双子星,年纪轻轻就在一个重要方向担任司令员。斯大林对巴甫洛夫似乎还更器重一点,把整个西方面军交给其指挥。这个方面军总兵力超过60万人,装备和兵员在苏军中都是一流。

二战爆发后,精锐的德军先后横扫东西欧,法国战败投降,英国退守三岛,德军一时天下无敌。由于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搁浅,希特勒决心挥师向东,打击最大的敌人——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军统帅部发动了早已策划好的「巴巴罗莎」计划,集合了轴心国方面集结了3个集团军群,190个师(齐装满员,每个师14000至16000人),合计空前规模的550万大军从北中南三路直扑。

中路德国中央集团军当面首当其冲面对的,正是巴甫洛夫大将指挥的西方面军。令人震惊的是,当年的精锐德军早已准备妥当,而巴甫洛夫大将却一直不信德军会发动战争,战备工作极其疏松。当德军轰炸机把成吨的炸弹投向苏军军事目标后,巴甫洛夫大将还在怀疑是假情报,迟迟没有做出正确反应,导致了前后方部队一片混乱。

德军没有放过这样的机会,其精锐的装甲部队在空军支援下,拿出了引以为傲的「钳形攻势」,一路从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接合部突破防御,尔后向维尔纽斯、明斯克方向发展进攻;另一路则从华沙以东地域出发,迂回布列斯特要塞,继而向斯卢茨克、明斯克方向快速推进,一路所向披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此时,巴甫洛夫才开始组织部队原地进行抵抗,不过他并没有察觉到德军的进攻意图,反而命令二线部队欠压反击,给德军的包抄部队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几天后,德军攻占明斯克,彻底截断了西方面主力的退路。据说,斯大林是在德国人广播中听说了部队被包围的消息,打电话去前线问,才得到巴甫洛夫证实。据德军战报:此役俘虏苏联红军约32.4万人,缴获坦克3332辆、火炮1809门,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这令斯大林极为愤怒,予以高度期望方面军居然才不到一周就被歼灭,更重要的是,如果其他将领都像巴浦洛夫如此一败涂地知情不报,那苏联灭亡指日可待。斯大林下令巴浦洛夫立刻飞回莫斯科述职。实际上巴甫洛夫肯定知道回莫斯科没有好果子吃,但他还是决定去承担战败的后果。果然一到莫斯科,就立刻被逮捕枪决。

巴甫洛夫当然并不是说毫无军事能力。经历过大清洗后,苏军在全方位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对德军「闪电战」极大不适应,这些问题不止西方面所有。事实上,巴甫洛夫前期虽然犯了很多错误,但在明斯克失守后,他在危急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立刻将明斯克附近的部队撤出,这使得大部分的士兵和军官幸存了下来。当然,这些闪光点也绝对不并能掩盖其指挥上的重大失误。

至于斯大林为何坚决要杀巴甫洛夫?其实从斯大林签署的宣布对巴甫洛夫处理意见的第0250号命令中可见一斑:

我警告,无论是谁,如果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

无他,杀鸡儆猴,帝王之术也。


算倒霉吧。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出动了几百家战机对西方面特别军区的多达26个机场开展了轰炸,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当天就击毁了苏联飞机738架,导致西方面军开展第一天就面临著无飞机可用的尴尬境遇,直接丢失了制空权。从这开始这仗就注定失败,然而这还是不是最惨的。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作为德军主力的中央集团军群高歌猛进,直接包围了3万苏军,西方面军只能仓促反击,然而由于兵力分散,通讯中断,准备不足,反击部队伤亡惨重,各种作战物资也消耗殆尽。

说了这么多废话咱们的主角巴甫洛夫大将在哪呢?不光咱们想找他,远在莫斯科苏联总参谋部的朱可夫大将也在找他,被称为「救火队长」朱可夫,通过飞机侦查发展了这边形式的不妙,于是立即打电话给西方面军司令部打电话,但是巴甫洛夫大将竟然不在司令部,擅离职守,到这苏联最高统帅部丧失了对西方面军的实际联系。我们看看作为作为西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在哪呢? 找到了 竟然在第13集团军的司令部里,在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在这就相当于把整个西方面军的指挥给放弃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巴甫洛夫对整个战局一无所知,只是无脑的发布「坚守与进攻」,后果就是整个西方面军都一脸懵比,不知道怎么打。最终强大的西方面军一个星期全部玩完,到了7月9号德军基本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斯大林不敢接受现实啊,并且巴甫洛夫伤透了他的心,几天后巴甫洛夫就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以叛国罪枪毙了。

实话实话,巴甫洛夫还是有点冤的,当时德军将主力投在了西方面军的正面,而苏联的主力则在西方面军,失败是难免的,并且说巴甫洛夫叛国这也是不对的,最多算失职罪,然而由于他的失职与无能致使32.4万苏军被俘虏,丢了白俄罗斯全境这个罪过也足以枪毙他了。


热播剧《潜伏》中的李涯任劳任怨、十分敬业,放在现在也是上级十分欣赏的优秀员工。但有余则成的潜伏,他把许多事情都办砸了。站长的严厉训斥,南京方面的追责,使李涯不但副站长没当上,还要面临总部审查的「郁闷」局面。就在这时,档案股股长盛乡偷卖情报,最后成了李涯的替死鬼。

历史上常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一国统帅,很少有人承担过错;战役失败,通常是部下无能,与统帅无关。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经常需要找出一个替罪羊,巴甫洛夫上将,正好是他们中的一个。

斯大林战略误判,导致战役初期苏联损失惨重。

最高统帅部对于纳粹德国的戒备还是有的,通过建立「东方防线」、扩大军工生产、扩充兵员等措施,防范侵略。但作为领袖,他在战略上有著明显的错误,比如,过分看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精于国内权力斗争错杀许多优秀军官,不重视各方面的情报和现代化战争的研究等等。

当大片国土丧失,围困中的官兵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被俘或投降。于是他一面实施「焦土政策」,不给侵略者留下一颗螺丝钉;一面实施在防御中撤退,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方针。

但依然无法阻止德军的快速推进和苏军的一路败退。

他懊恼不已的同时,下决心必须遏制这种惨败的现象发生。在众多败退的队伍中,他为什么盯上了西方面军呢?指挥员该是这个替罪羔羊呢?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他们的空军就被基本消灭。在德空军的狂轰滥炸和德空降兵的大肆破坏下,指挥系统完全瘫痪。司令完全被德军迅猛的攻势震惊了,他不得不去收听德国广播来了解部队的情况,群龙无首,始终没能有效的指挥下属部队。

他只好赶到第10集团军了解情况,并下令所有集团军以及预备队进入突出部位进行防御。在明斯克地区留出了一块很大的空白地带,使德军合围的任务更容易完成。他将整个部队都送入古德里安布置的「口袋」地区,65万大军陷入绝境,一星期后德装甲集群攻占明斯克,西方面军大部被合围。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事情无法收拾的时候,总要推出一个低微的人来抵罪。而每次有这种需要时,总会有不长眼的替罪羊冒出来代人受过。这不,巴甫洛夫和他的部下要为统帅的错误买单了。

「乔治亚人」要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

说起杀一儆百,最近有个「吵」得很热的实例,范冰冰被罚款8.8亿。其实,其他人都在偷税漏税,只是她在这些方面做得太「优秀」、太触目惊心了。所以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如果不补交罚款她会坐牢的。

可巴甫洛夫却没有这么好的下场。

当斯大林从德国广播电台中收听到这么多官兵被围歼的消息,非常恼火。为什么战斗力很强的军队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输得这么惨?于是他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并要求立即回总部接受审查。

一个月后,苏联军事法庭宣判终审判决:巴甫洛夫等四人被判处枪决。在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共有238名少将以上的将军被判处死刑。但他是战争初期被枪决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我们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其实早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局,而为了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结局「忙作一团」。直到有一天玩不下去了,就索性找个替罪羊,说它误了我们的大事。

巴甫洛夫上将是这个替罪羔羊呢?

一是3个集团军原地不动,使当时战斗力最强的方面军变成了一群死守阵地的「羔羊」,结果遭到德国装甲集群的包围。

二是研究了十几年的坦克专家,竟然不相信装甲兵团的威力、特点和精髓,解散苏联坦克军,轻视其作用,这是苏军的悲哀。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还是他作为司令,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当65万大军遭到围攻时,他竟惊慌失措、抱头鼠窜,未能有效地控制部队,甚至战场的情况是通过收听德国的广播得到的。事实上,等于放弃了对军队的指挥,加剧了苏军混乱的局面。

他的确是太失职了。

但是没有「乔治亚人」的战略误判,会有他的惊慌失措吗?

有句话说得好,人们总是厌恶臭袜子,把它们扔到很远的地方。其实,袜子有什么过错呢?臭的是自己的脚,袜子不明不白地充当了替罪羊。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巴甫洛夫这件事情,那说真的,你如果去看一下新三国你就明白了。

新三国里面有这样一个片段,就是曹操的军队在不断的攻打袁术的老巢寿春,结果在这个时候,粮食不够了,曹操就暗地里面只会这个粮草供应官,告诉他说你把军粮减半,粮草光棍曹操说,如果说这么做了,军队里面可能会哗变,到时候怎么处理?曹操说你先这么应付著我自有办法处理。

结果,粮草官就这么做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军队里面发现克扣粮食开始哗变,迫于无奈之下,曹操去照镜了这个粮草官,告诉他,我现在已经想到办法能够平息这个哗变啦,现如今我借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的这颗脑袋,我用你的命去平息大家的愤怒!你要放心,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我会替你赡养他们的。

这个巴甫洛夫实际上跟斯大林之间的关系,就有点儿类似于这个粮草官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巴甫洛夫可以说和当时前苏联的名帅朱可夫号称双子星,从军事学院毕业到晋升为大将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如此快速的晋级之路,也让大家对于这员大将可以说感到信心满满,认为这位将军将来肯定是大有前途。

结果真出了问题,前苏联方面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双方都清楚这个条约实际上连一张废纸都不如,两个国家都可能互相发生战争,所以说前苏联积极的准备他的五年计划儿,纳粹德国整军备战,两边可以说是发了疯的在那里扩军。

唯一有问题的就是双方开展的时间,斯大林认为纳粹德国现如今还没有解决掉因果,所以前苏联暂时是安全的,因此命令前线的部队准备东西的时候,稍微慢一点儿,省一点儿资源给后面的工业生产用,这个巴甫洛夫就是执行斯大林这条命令过来的。

结果德国人提前了进攻时间,搞的前苏联方面根本没有任何反应,直接被击溃,这一下子斯大林坐不住了,消失了两个多星期,巴甫洛夫还在前线苦苦支撑,但是军队由于长时间的大清洗运动,再加上前苏联前线指挥官麻痹大意,造成了德国装甲部队轻易的对当时明斯克附近的前苏联军队实行了穿插于分割。

这一下子前苏联国内可以说是炸了锅,原本斯大林就是个大国沙文主义者,对于前苏联内部那些不反对他的声音都是选取武力镇压。现如今纳粹德国来临,即便是强悍如斯,大龄者也是选择低下头,向国内的那些反对势力认个怂。

在这其中对斯大林指责最多的就是在早期的作战行动里面的不作为,斯大林自然是没有办法,你看这些东西洗不白,你打了这么多败仗,死了这么多士兵,那这个责任一定是要找一个人去担负的。

因此,斯大林就找到这个巴甫洛夫想让他承担这个罪责,首先第一点,这个人原先主持过前苏联前线的防御任务,并且在这之后指挥明斯克作战行动里面遭遇惨败,承担作战任务,这个罪名是肯定有的,第二点此人的晋升速度太快,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还有就是它的根基不稳定。

别人是一步一个跟头爬起来的,在军队内部拥有广阔的人脉,但是这种人,那他起来的这条路太快了,以后它很容易就是形成无根之萍,而且这种人晋升速度太快,以后心高气傲,看不起其他人,这一点在他的另外一位双子星身上,也就是朱可夫元帅上面可见一斑,处理不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你又是个无根之萍,杀你对前线又没太大的影响,(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杀了你那最好不过,至于说像布琼尼,这样在前苏联内部拥有广阔人脉的德高望重的老元帅,那打了败仗,那也没什么事情。

其实我们去想一想,朱可夫在诺门坎之战如果没有打胜的话,其下场应该也和巴甫洛夫一样。


巴甫洛夫的死完全是罪有应得,是斯大林严惩败将、整顿军纪的正常举动,不存在什么借刀杀人、找替罪羊这种荒谬的说法!

此人早年是苏军的著名将领,和朱可夫一道是苏军最早的两个坦克团团长之一,师承于当时苏联元帅、大纵深理论的泰斗——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算是斯大林最为欣赏的战将之一,于是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巴甫洛夫官运亨通,从团长、师长、军长一路上升到军区司令。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军衔为大将的巴甫洛夫担任苏军最大的一个战略军团——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

就是这样一个苏军头号装甲兵专家、长期研究实验新型兵种和新型战法的领导者巴甫洛夫,最后居然匪夷所思的向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提出要取消独立装甲部队——坦克军建制的建议,并且是在以大规模装甲集群为主要突击力量唱主角的苏德战争爆发的前夜!

根源在于4年前的苏联大清洗运动。巴甫洛夫的恩师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作为「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家」被清洗掉,而巴甫洛夫急于同图哈切夫斯基划清界限。违心的利用自己所谓在西班牙战役中的经验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旨在说明大规模坦克集团奔袭不可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报告,建议取消苏军现有的独立装甲部队——坦克军。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信以为真,将就要组建完成的苏军装甲部队紧急叫停!对于不服从命令的装甲兵人员一律大清洗掉!

正是这样一个致命错误,苏军在战争伊始,被德军装甲集群的大纵深机动奔袭打得晕头转向,数以百万计的部队被德军的装甲怪兽所吞噬。

苏德战争爆发后,巴甫洛夫指挥的西方方面军(西部特别军区改编而来)首当其冲。可恨的是巴甫洛夫对德军的战前估计不足、判断不准,并且还一再拒绝下属的建议,没有做好相应的备战工作。德军的两支装甲机械化部队如同两把铁钳从西方方面军南北两翼对其后方的做深远的大迂回,一口气冲到西方方面军后方400公里处的明斯克,然后收拢铁钳。这样,40万苏军部队和数千辆坦克、数千门火炮陷入了德军包围圈。奇怪的是巴甫洛夫仍然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德军会师后的第3天,从德军广播中获悉这一情报的斯大林打来电话询问,巴甫洛夫这才如梦初醒!遗憾的是西方方面军全军覆灭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怒不可遏的斯大林下令召回巴甫洛夫,以惊慌失措、指挥无方的罪名将其枪毙,以此警告那些和巴甫洛夫一样为了追求所谓的政治正确抛弃军人职责、国家责任的指挥员!


不是惨死!是死有余辜!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是苏联的罪人!

1956年因为斯大林去世,将他那个时期的做的一些事情给逆转了!很多人被「平反」了!包括巴浦洛夫这个罪人!

可是当时平反的只是加在巴浦洛夫头上的叛国罪!其他的罪名没有提及!尤其是他在苏德战争开始后的指挥失误没有被平反!

巴浦洛夫在开战前,可谓是坐著火箭一路高升,在参加西班牙内战后回到苏联受到斯大林的宠爱。44岁时升职为大将,并负责西方面军的指挥!

其实他的失败早有有所端倪了,只是没有受到高层的重视!

战前的一次演习中巴浦洛夫的红军被朱可夫的蓝军击败了!

(电影保卫莫斯科中巴浦洛夫对于演习失败的解释是:司令部演习终究是演习,就如同打牌一样,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今天是你明天是我。)

原因很简单,在德军装甲部队采用集中使用坦克实施「闪电战」获得极大成功的时候,巴浦洛夫居然还幼稚的认为坦克不能集中使用,要分散到步兵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将两个组建起来已经形成战斗力的装甲军给拆散了!虽然在战前又恢复了建制但是战斗力几乎没有了!

在6月22日开战后巴浦洛夫错误的判断了当前的形式,没有将主力放到德军的攻击正面上西面,而是将主力错误的放到了西南方向,还糟蹋了两个最精锐的集团军,他把这两个集团军送入了虎口。

更大的错误是战前,巴浦洛夫居然以维修机场为名,将大量的战斗机集中在了几个重要的机场,开战后德国空军轻而易举的摧毁了那些停满战斗机的机场,没有几架飞机能够升空抵抗,使得德军如入无人之境!

在战争刚开始,德军就因为巴浦洛夫的指挥失误,轻而易举的合围了明斯克,消灭了苏联最精锐的西方面军30多万人!还有大量的坦克和飞机!

在指挥位置上的巴浦洛夫因为慌乱和畏惧,没有能够阻止德军的进攻哪怕是阻碍一下,在被德军合围的时候他还幼稚的认为德军的坦克不可能脱离步兵支援冒进!

其实开战以后所有的战局形式发展和半年前进行的那场「战略司令部演习」的套路是一样的,只不过当时的对手是朱可夫不是德军。巴浦洛夫没有吸取那次演习失败的教训,但凡他还记得的话,就不会那么快的将明斯克这个粮仓送给德军!

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是应该的,

所以巴浦洛夫是死有余辜的!只是狂妄、无知、无能的巴浦洛夫没有背叛国家罢了!

1941年7月初,巴甫洛夫在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室被枪决了!活该!


很多观点认为巴甫洛夫在战争中失利完全是斯大林造成的,因此成了替罪羊。甚至还煞有介事的搬出1956年苏共20大为巴甫洛夫平反作为依据。

然而在笔者看来,巴甫洛夫纯属死有余辜!!

这得从战前说起!巴甫洛夫是苏联红军最早的两个坦克团长之一,另一个是朱可夫。两人资历都差不多,都是凭借担任早期坦克部队领导职务拾级而上,到二战前都位列大军区总司令,大将军衔。唯一的区别是巴甫洛夫是继图哈切夫斯基后的苏军中首屈一指的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在战前就扮演起了救火队员的角色,从苏联西部的白俄罗斯再到中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走马灯似的转来转去。而巴甫洛夫则始终坐镇屏障苏联心脏莫斯科的西部白俄罗斯地区,并且不断组织试验苏军机械化部队,苏军甚至走在德军之前成立了独立的坦克兵团——坦克军,其麾下的西部特别军区是苏军机械化程度最高最强的部队,足见斯大林他的倚重!

巴甫洛夫曾作为苏联军事代表参加西班牙内战,然而回国后,这位苏联头号坦克战专家居然提出要取消坦克部队作为独立兵团的做法。

巴甫洛夫是图哈切夫斯基机械化建军理论政策下提拔和成长起来的干部,图哈切夫斯基在大清洗运动中丧生,其理论也被贴上政治标签,巴甫洛夫于是就抛弃了先前的理论。

1939年11月,苏军统帅部不顾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和刚在远东揍了日本人的朱可夫的坚决反对,采纳巴甫洛夫的建议在苏军编制序列中取消了坦克军编制。

如果这种做法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下面这个就不能原谅了。

巴甫洛夫抛弃了的坦克战理论和独立坦克兵团编制却在纳粹德国手里玩的炉火纯青!这一点是巴甫洛夫和斯大林都始料未及的。

苏德战争开始后,巴甫洛夫麾下的西方方面军在兵员数量上弱于德军,但在坦克数量上双方则是旗鼓相当。然而巴甫洛夫对于德军装甲部队从南北两翼对苏军部队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的战法估计不足,直到德军合围完成后的第三天,巴甫洛夫才在同朱可夫通电话中晓得这一噩耗。然而为时已晚,30万苏军战士、2500辆坦克、1500门火炮被德军围歼!而距离开战才过去半个月,苏军最精锐的战略兵团之一的西方方面军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而造成这一恶果的巴甫洛夫则遭到枪决的惩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