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七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四种清净明诲,真实不虚

 

楞严经里的四种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偷、断妄,是息息相关的。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杀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语戒。因此犯淫戒,是杀盗妄都包括了。所以,分而言之是四种,合而言之是一体也。

 

佛这么悲心切切,苦口婆心,详详细细的为我们说这四种清净明诲,可是一般人还不相信。不是一般人不相信,而是其中有些学者、教授,或不能守戒的出家人,他们不相信。这些人无法改善过来,不能将根刨出,藕断丝连,纠缠不清,所以他索性就什么都不信,而公然说楞严经是假的。

 

楞严经在佛所说的经里,是最重要的一部经。不要说学者和教授说它是假的,或者不守戒律的人说它是假的,就算有一个人能现十八变及种种神通,以这种种神通力量来对我说楞严经是假的,我也不相信。为什么?因为楞严经所说的道理都是正合乎人的毛病!无明罪业,也正是痛下针砭,对症下药。可是一般人都不愿意吃这副药,认为这个药太苦,受不了,所以就算有医生将药单开出,他也将此药丢弃不要,而说此药没有功效。这就叫自欺欺人,误人误己。

 

因为如此,无知识的人就跟著这班人跑,说某某有名学者、某某有名教授、某某有名大法师都说楞严经是假的。于是以盲引盲,互相酬唱,你也这么说,我也这么说,邪论纷然。如此一来就好了,佛教徒也不需要守戒律,不常要听四种清净明诲,可以不理睬五十阴魔,所有所有都可以一笔抹杀!各位想一想,这一类的人多坏!如果这种人不下拔舌地狱,那就没有公理可言了。

 

方才讲的小孩子(Autistic children—心理变态,行为古怪的小孩),这些小孩子就是造了毁谤大乘经典的无间罪业,所以才受这种骇人的果报。不过人都不知道,还是胆子那么大,冒冒然然敢去造罪业,瞪大眼睛讲假话,这样子真是泯灭良知良能啊!把本有的聪明智慧都扼杀了,真是可悲可叹的一件事!

 

因为他们毁谤大乘经典,用眼耳鼻舌身意造种种恶业,所以等到来世再为人时,就变成这种心理变态的小孩子,也不自知,也不自觉,受恶果报还认为很好。

 

不要用假聪明来破坏佛言。这些有名气的人,或者名学者、名教授,或大法师,他一说出这种毁谤佛法的话,无形中影响了千千万万、无量无边的人都失去真正的信心。你说这种罪业造得多大!百千劫之后,他转身为这类的儿童还算便宜呢!相信他永远都不会再讲话了,永达都要受哑巴酌果报!因为他瞎人眼目,说的话误人太厉害了。

 

各位想想,为什么他要说这样的话?就因为他做不到四种清净明诲:不淫他办不到,不杀他也办不到,不偷,表面上他可以说不偷,但是某些学者教授常常去偷别人的文章,偷别人的学说凑起来,东拉西扯的。若拿别人的东西当为己有,这即是盗。若一天到晚欺骗学生,就等于在那里打妄语。当然,不是所有学者、教授都是这样,但其中就有这类德中之贼在作怪。

 

因为四种清净明诲,他都办不到,都慌了手脚,所以无法接受这种理论。他若接受这种理论,他自己就倒了,自己就失去地位,但他不甘示弱,所以昧著良心说楞严经「是假的」。可是单说这句话,就犯了滔天大罪,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将来受无间地狱的果报时,后悔莫及。

 

四种清净明诲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阿难听见文殊师利菩萨说完这首偈颂之后,就站起来,整顿衣服,把衣服领子提一提,这样整顿整齐一下,并不是衣冠不整的样子。阿难整顿好了衣服后。「于大众中」:在大众里边。「合掌顶礼」:合起掌就向佛顶礼。「心迹圆明」:这时候,阿难心里「圆明」,很明白,不像以前那么糊涂了。「悲欣交集」:他既想哭又想笑。「悲」就是想哭。因为阿难是很会哭的,从开始来他已哭了很多次。而他现在还想哭,但是又想笑,所以「悲欣交集」这二种心情。「悲」,他悲的什么?这叫乐极生悲。他乐极了,这回我可得到佛法了,真正佛法我明白了,这乐极而生出悲来。「欣」,就是快乐。快乐得不得了,从来也没有这么快乐过,听闻佛法,真正明白佛法是最快乐的一件事,所以就「悲欣交集」。「欲益未来」:他自己明白了还不算,他还想要利益未来的一切众生。故言「诸众生故」:因为这个原故。他就「稽首白佛」:对佛叩个头,然后向佛说。「大悲世尊」:大慈大悲的世尊您!「我今已悟」:我现在已经明白了,「悟」就是明白。「成佛法门」:我明白这成佛的法门。「是中修行」:我对于这个修行法门。「得无疑惑」:绝对不会再有疑惑了。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阿难讲话总要引证一下佛所说的,不是他自己说的。「常闻如来」:我常听见如来说法的时候,说什么呢?「说如是言」:说像这样的话。怎么样的话呢?「自未得度」:自己还没有得度。「先度人者」:这样的人,自己没有得道,先去教化人。「菩萨发心」:这是菩萨的发心。「自觉已圆」:自己觉悟已经圆满了。「能觉他者」:再能以自己觉悟的道理令其他的人也觉悟。「如来应世」:这就是佛所做的事;佛应世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事。「我虽未度」:我虽然未得度,我自己还没有得道。「愿度末劫,一切众生」:可是我愿意末劫的一切众生都得度,都得到佛法的好处。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世尊,此诸众生」:这末法的一切众生。「去佛渐远」:渐渐的离佛远了,甚至于离佛法也远了。「邪师说法」:就是现在,现在就是「邪师说法」的时候。什么叫「邪师」?他不明白就说明白;没有开悟就说开悟;没有证果,说证果了。所以我问某人:「你是证初果了?二果了?三果了?四果了?你证那一果?你开悟?你开的是什么悟?你证果,你证那一个果?」他说不出来。我说:「你都是佛了,怎么你连果都没有证?你是怎么跑到佛那儿去的?」他说他就是佛了,他不单说他一个人,他说Everybody is a Buddha,这就是叫邪师。这是个大妄语!中国广东话叫「车大炮」,放炮似的,中国称这种尽讲大话的人,叫「大炮」。为了护持佛法,所以你们不论懂不懂佛法,切记不要做一个邪师。好像有个李小姐,有人问她佛法,她说:「我老了,我都忘了。」根本她也没有学过,怎么会忘了?忘的什么?根本就是不懂。但她不说她不懂,她说她忘了,这就是一种骗人的口吻。就是在这个地方,你知之为知之;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根本不懂,却说我忘了,这就近于邪师了。这邪师说法,专门有一种攀缘心,讲不对的道理。讲什么不对的道理?譬如说,淫欲是不对的,他却赞叹说:「好啊!这是最妙的法门。」令人都找不到真理,都迷惑了。以是为非,对的他说不对,不对的他说对了。这就叫邪师。邪知邪见,他知见不正当,正的他说是不对,邪呢他说这个最好!

 

「如恒河沙」: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像恒河沙那么多,可是我想在这时候。「欲摄其心」:令这一切的众生,生出正知正见。「入三摩地」:得到正定。「云何令其安立道场」:怎么样才能使得这一般众生,在道场上安立呢?「远诸魔事」:远离开魔事。好像有些邪魔外道,专门说一种骗人的话,讲男女怎么样行淫欲!说淫欲愈重愈可以成佛成得快!这完全是一种邪知邪见,这是不对的。所以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不要被人骗了。凡是真正的佛法,一讲淫欲就错了,那就不是佛法了,这种说法,就是魔事。「于菩提心」:对于他的菩提心。「得无退屈」:不会退失。有些学佛的人,学学就退失菩提心了。他说:「唉呀!不要学佛法了!学佛法这么难,尽要去我的毛病,我的毛病去不了,这怎么办呢?」所以不要学佛法了,这就叫退失菩提心了。菩提心退了、屈了。「屈」,就是屈服了,没有精进心了,也就是战败了。譬如打仗,日本投降,这叫屈服了。没有志气,被魔鬼打胜了,这叫屈了。怎样才能叫他不退失菩提心呢?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尔时世尊」:当尔之时,世尊听见阿难这么请问,怎样才能离开邪师说法?怎样才能离开魔事?怎样才能令众生不退失他的菩提心?最重要的,不是一学佛法,学三天两天就不学了。要永远永远有精进心,发愿一定要护持佛教,一定要修行、学习佛法,这个菩提心永远都不退。怎样才可以做到这样呢?所以释迦牟尼佛听阿难这样请问,他高兴了。为什么高兴?虽然说佛是如如不动的,但是有人想要拥护佛法,令人成佛,他也高兴的,也就欢喜。「于大众中称赞阿难」:佛在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说阿难你真好啊!阿难你真好啊!善哉善哉!称赞两次,这是很嘉许他,说你真好,你真是一个好徒弟,赞叹阿难。「如汝所问」:像你所问的。「安立道场」:能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在这末劫—末法的时候,你想救护这些沉溺到水火里头的众生。「汝今谛听」:你现在好好听著吧!我现在「当为汝说」:我现在跟你讲一讲。「阿难大众」:阿难听见佛要说法了,更高兴,所以和大众「唯然奉教」:大家都依教奉行了。邪师说法,专门讲一些淫欲,他们讲的是很不合乎道理的,这一点要分别清楚。在菩萨的境界,有时也用一种慈悲爱护众生的心,因为他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很重的欲念。所以最初他教化人,他不令一切众生断绝欲爱,即淫欲心。而用种种的方便法门,使令众生自己把淫欲心看破,然后自己就会把它停止了。这是一种菩萨的境界,和邪师外道又不同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应该要明白。

 

例如菩萨示现一个女子,令一切的男人,一见她就欢喜,一欢喜后她就叫他修行念佛,结果她令这些众生成佛了。从前在普门品有一个鱼篮观音,这鱼篮观音相貌生得最好、最美丽,拿个鱼篮在卖鱼。这一条村里的人根本就不信佛,一见到这么美貌的女人,这些青年男人就都生出一种贪心,每一个人都想向她求婚。这条村人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一百多个青年,这鱼篮观音说:「我一个女人不能嫁给一百多个丈夫啊!现在我有一个方法来选择丈夫,你们这一百多人,谁能先会背诵普门品,我就和那一个结婚。你们现在回家去背,我限你们三天的时间。」这一百多个年轻人,于是乎就各拿一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即法华经第二十五卷回去念。在三天就有半数约四、五十个人能背得出。张三说他背得出,李四也说他背得出,有五十多个背得出。观音菩萨(鱼篮观音)说:「现在有这么多人,你们虽然五十多个人都背得出,但我也不能嫁五十多个丈夫啊!我只可以嫁一个呀!好吧!你们都回去,再给你们五天的期限,谁能把金刚经背得出,我就和谁结婚。」这五十多个入围的人又回去,每一个人又念金刚经。在五天之中,又有二十多个人念会了。拿著鱼篮卖鱼的这个女人说:「那还是这么多,我也不能嫁这么多人。在你们这些人中,我现在再有一个条件,我限你们七天,谁把法华经背出,我就和谁结婚,这回我相信无论是那一个人能背,都可以了。」这二十多人和以前一百多人又统统都念法华经。七天之内有一个把法华经念熟,背得出了。这个人姓马,他说他入围了,这个卖鱼的女人就一定会和他结婚了。他家里又有钱,于是就请人发帖子,拜堂结婚。谁知拜堂后一入洞房,这个美丽的女人却得了个心痛病就死了。这姓马的费了这么大精神,念会普门品、金刚经、法华经。才结婚入洞房,她却死了。出殡时,来了一个穿紫袍的和尚,问说:「你们在干什么?」他说:「娶个新媳妇,她生病死了,我们现在送殡。」这个和尚说:「不是的,你棺材里根本没有东西,怎么有死人呢?你打开看一看!」打开棺材一看,本来这个拿鱼篮的女人死了,放在棺材里,现在什么也没有,空了。这些人说:「那她跑到什么地方去呢?快去追啊!快去各处把她找回来。」这老和尚说:「其实那一位是观音菩萨,因为你们这个地方的人都不相信佛,所以他示现一个美女相来使得你们这一般好色的男人学一学佛法,现在学了,他也就走了。」姓马的新郎想:「喔!原来是这样的。」于是乎他也把世间上什么事都看破了,出家了,出家以后也证果了。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告阿难」:在会大众唯然奉教的时候,佛就告诉阿难。「汝常闻我」:你常常听见我所说的。「毗奈耶中」:「毗奈耶」就是大小乘的律藏。大乘的律藏和小乘的律藏,总括起来就叫毗奈耶;毗奈耶就是讲戒律的。你常常听见我讲戒律的道理时。「宣说修行」:我宣说这种修行的道理。修行要依照「三决定义」而修行,这三种是一定的,决定不能改的三种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这三种决定义是什么呢?就是讲戒定慧。「摄」即摄取、摄持。这个摄字就好像吸铁磁,把东西吸住。尤其攀缘心,这攀缘心一天到晚尽打人家的主意,尽打人家的算盘。想个什么办法,能和某一位有钱的人接近,想个什么办法能和某一位富贵的人接近。一天到晚尽用这种功夫,这就叫攀缘心,这也就没有摄心。「摄心」,是把攀缘心收回来,不要叫它去攀缘,不要叫它东跑西跑。我们这个心,你不要叫它跑,它自己就跑了;你叫它不打妄想,没有一分钟,它又打起妄想。这个妄想停了,那个妄想又生出来了,所以前念生,前念灭,后念又生,后念灭,后念又生,这是念念不停的攀缘心。现在应该怎样?要把它摄持回来,要把这个心制到一处。我们所以不能成佛,不能开悟,不能了道,就因为没有制住我们这个心。如果你把你这个心制到一起了,无事不办,什么事情都成功了,什么事情都成就了。所以现在就要「摄心为戒」,首先要摄制这个心,这就是戒,这是个止恶防非的办法。「因戒生定」,你首先有了戒,有了戒就好像一盆浑水它不摇动了。不摇动,水就澄清了。水澄清了,尘垢就沈底了。「因戒生定」:这个定就是不摇动,生出定来。「因定发慧」:你要不摇动,净极光通达,净到极点了,自然就光通达,光通达你就开悟了。「因定发慧」,由这个定中,就生出一种真正的智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定、慧就叫做「三无漏学」。你要是守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就叫「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阿难!怎么样叫摄心呢?我把它取个名字叫摄心为戒,什么意思呢?现在我告诉你。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婬。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若诸世界」:假设所有一切世界。「六道众生」: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这六道众生。「其心不婬」:他的心不淫,没有淫欲心。「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要能没有淫欲的心,生死流就断了,就不会随著生死相续接连不断,生死也就停止了。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婬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修三昧」:「汝」是指阿难;佛说:阿难你所修的定力。「本出尘劳」:本来是为了超出尘劳,超出生死。可是你「婬心不除,尘不可出」:你如果淫欲心不断,你想超出尘劳,是无有是处的,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淫欲心就是尘,就是一种尘劳。所以不要说你去做淫欲的行为,你就是心里生一种淫欲的念头,有这个淫欲的心存在,这也就是尘劳,没有超出去。所以说你要是不除淫欲心的话,你想修道,开悟成佛,那是没有这个道理的。因此一般最愚痴的人,就说又要有淫欲心,又要开悟,这种思想就是最愚痴的,这种人是最不可以教化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在出世,也没有法子能令他得道证果。所以这种人是最笨最愚痴的。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你纵然有智慧,禅定现前,你修行,一打坐就得到轻安的境界,觉得非常的好。禅定现前,就是你的功夫有所成就。「如不断婬」:假使你的淫欲心不断的话。「必落魔道」:你虽有智慧,不断淫心,就会做魔王去。「上品魔王」:上品上等的做什么呢?去做六欲天的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中品的做什么呢?做魔民,做魔的老百姓。下品的呢?就做魔女,生得虽然漂亮,但是非常卑鄙。有智慧的人要小心一点,聪明的人在这个地方要注意呀!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了不起,你不明白,我明白;你不懂,我懂。有一点智慧,这叫小智小慧。你这小智小慧,就会把自己的前途给耽误了。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你看看,这种有一点小智小慧的人,他淫欲心不断,总讲这个爱欲,你爱我,我爱你,这么爱来爱去,爱到后来就成了魔了。成了魔,你说怎么样呢?「彼等诸魔」:他那个诸魔。「亦有徒众」:也有他的徒众,有他的徒弟,有他的护法。「各各自谓,成无上道」:魔化自己不知惭愧,自称我就是佛呀!我们就是最高无上的啦!什么大他就说什么,因为他本来是魔,但他不承认他是魔,他说他就是佛。佛也有假的,世间上其他的都是假的佛,他也想做个假佛,但是他还不承认他是假的,他认为他就是真的,他也认为他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婬。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我灭度后」:释迦牟尼佛在没灭度以前就说:我现在在世界上,这些魔王不敢出世。等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就是现在你我这个时候。「末法之中」:法在末梢上的时候。「多此魔民」:这种魔民多得很,到处讲淫欲,无论男的女的都欢喜淫欲。又想要成佛,又想要开悟。为什么我认识这个魔?以前我看到某一个人,不要提他的名字。他说他自己是佛,我就说他是魔,他问我:「谁是魔?」我说:「你就是魔。」为什么我知道他呢?他就是弄这一套嘛!专门讲情讲爱的,I love everybody。他有什么资格爱所有的人?真不知丑,自己太不知惭愧了。「炽盛世间」:在这个世间像火烧似的,到处燃烧,淫火旺盛。一般无知的人,也就听他,他讲得不错啊!他讲得很有道理的啊!尤其一些青年的人,正对他的味道了,正对他的机,所谓臭味相投,你臭,他也臭,所以你说我好,我也说你好。如果味道不同,就不会互相赞叹了。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要是同道,思想相同了,大家就以盲引盲。以盲引盲,就是自己是个瞎子,没有眼睛,还要给人家带路。这不是骂人,「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师父下地狱,徒弟也跟著到地狱,两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你说可怜不可怜?就是这一类的人。「广行贪婬,为善知识」:自己就说:「我到处讲经,我到处give lecture,我give lecture to everybody。」真是把牙都可以笑掉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令所有的众生都堕落到淫欲的坑里。「失菩提路」:把菩提道路失去了,没有了,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就跑到地狱里去了。师父看见徒弟拱进来了,说:「你怎么也来了?这个地方不是很好的地方。」这徒弟说:「你先来了嘛!我当然也要跟著你来了嘛!」师父说:「唉呀!你不应该跟著我来啊!这个地方是一个受苦的地方。」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婬。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一反一正只相差一点点,相差哪一点呢?菩萨是爱人的,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而没有淫欲心。魔王受护一切众生,但是他专门讲淫欲,专门注重淫欲,甚至于他说淫欲心愈重,开悟也开得果位愈高,以这邪说来害人。菩萨没有淫欲心,对于一切众生都不分彼此。有淫欲心就是魔。爱护一切众生,这是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魔爱人是有所企图,有所贪欲。菩萨爱人是没有贪欲的,没有贪欲也就是没有淫欲。所以佛教讲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佛教和世间一切魔王的教不同也就在这一点。「汝教世人」:你应该教一切世间人。「修三摩地」:修这个定力。「先断心婬」:先要把淫心断了,你能断淫心。「是名如来」:这就是如来所教化的道理。「先佛世尊」:以前所有的佛世尊。「第一决定」:以此为第一种的决定。「清净明诲」:清净而明白的教诲一切人,一定要断淫,这是第一个先决条件,一定一点也不能改变的。这是决定义,而不是不定义。不是说没一定,你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唯独淫心一定要没有。若有淫欲心,那就是落魔了;你要是想有淫欲心来开悟,那就一定要落为魔王的眷属。

 

是故阿难。若不断婬。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你看,这又举了个比喻,你要不相信,讲一个道理给你看看。「是故阿难」:因为这个,所以阿难!「若不断婬」:假使你不断淫欲心。「修禅定者」:你天天打坐、修行,你一边修行一边漏,你修一点就漏十点,修一分就漏十分,修十分就漏百分,怎么样啊?你想要打坐,又离不开淫欲;想开悟,又想要寻求这一种颠倒的快乐。「如蒸砂石」:像什么?就像蒸砂和石一样。「欲其成饭」:你想将石头和砂做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你这样子,即使经过百千劫,只叫热砂子,没有旁的用。「何以故」:什么道理呢?「此非饭本」:因为它不是米,不是饭的根本。「砂石成故」:你所蒸的是砂石,如果你想要不断淫心而开悟,就像蒸砂石,想要把砂石变成饭一样的道理。

 

没有淫欲心,则没有男女相,也没有人相,也没有我相,心没有众生相,也没有寿者相,有些不知道惭愧的人说:「我就是这样子。」你说你是这样子的,那是靠不住的,那是没有什么凭据的,你怎么知道你是这样子呢?你要是这样子的,根本就不知道是这样子的。你也不会说:「喔!我没有淫欲心。」不会有这一个见解,没有就是没有了,不会各处去卖广告、登报纸的,不会对人说:「我就是这样的。」你这一卖广告已经不是了,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要是你真能没有淫欲心了,「眼观形色内无有」,眼睛看见什么形形色色,内里头没有的;「耳听尘事心不知」,耳朵听见什么好声音,心里不知道的。那就是有点火候了。要连心里都不动念,根本淫念都没有了,那才是真的,你有的时候如果还知道女人是怎么样子,那就靠不住了。

 

有一个人开悟,就到他师父那儿请开示,说他开悟了。他师父问:「你开的什么悟啊?」他说:「喔!以前我都不懂,现在我知道师姑是女人。」他知道师姑是比丘尼;他知道比丘尼是女人了。他师父用佛眼一看:「呀!他是开悟了。」所以就给他印证:「你可以了。」你说这谁不知道呢?但是你要不开悟,你就不会说这句话,因为开悟了,所以会说这句话。并且,这也不能骗人的,因为他师父有佛眼,用佛眼一观察,知道他是得道、证初果了。所以就给他印证说:「是这样子的。」

 

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佛告诉阿难说:「是你欢喜这个摩登伽女,那你不断淫心,而且这个淫身也存在的,以这种淫身来求佛妙果,想得到佛的果位。「纵得妙悟」:你纵然就是得到这种很妙的道理。「皆是婬根」:这还是你的淫根没有除。「根本成婬」:那根本就是成了一种淫欲心。「轮转三涂」:你将来一定堕到三涂。三涂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必不能出」:一定不能出离三恶道,或者转生畜生,或者转生饿鬼,或者堕地狱。「如来涅槃」:佛涅槃的果位。「何路修证」:你凭什么,你凭那一条路可以证得如来涅槃的果位呢?

 

必使婬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你必定要使淫机,「机」即最小最小的那一念,这就叫淫机,就是无明,你把无明断了。「必使婬机,身心俱断」:你身的淫机也断了,心的淫机也断了。「断性亦无」:你就连知道断的性也没有了。「于佛菩提」:在佛的觉道上。「斯可希冀」:你才可以有所希望。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像我这样讲就是佛所说的法,如果不合乎我这个道理,就是魔王所说的法。

 

来听经一定是都要有眼睛的,瞎子不能来听经,聋子不能来听经,哑巴也不能来听经,到这里来听经的都是愈听愈聪明,不会愈听愈愚痴。所以你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你们那个真正的智慧眼睁开,真正耳根要返闻闻自性,不要向外去找,这是我今天告诉大家的话。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阿难,又诸世界」:阿难,这个世界。「六道众生」: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这六道众生。「其心不杀」:这六道众生他的心不杀生,并戒杀、放生。这个杀生不单是身不杀生,在心里也不杀生。「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如果能不杀生,你就可以和六道轮回断往还,所以就不会随著生死的业报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阿难你想修行定力,本来这种愿望就是想要除去尘劳,超出尘劳。你如果「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怎样除杀心呢?就是戒杀、放生。好像前面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杀心不除,也是尘不可出。淫欲心要断除了,你才能出尘,才能超出六道轮回。可是淫心没有了,你有杀心,这也一样不能出尘,一样不能脱出六道轮回,也不能超出三界。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纵有多智」:就算你有很多的智慧。这个多智,并不是出世的智慧,而是世智辩聪,是世间的智慧;一般人有的那种智慧,就叫世智辩聪。就算你有世智辩聪,能言善辩,能以辨别。「禅定现前」:你修行到有禅定现前,你功夫相应了。「若不断杀」:假使你不断杀心的话。「必落神道」:将来会堕落到神道做神,或者在天上做天王、天主,或者做天上的大力将军,这叫大力鬼,堕落到神道上去。「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上品的这种人,做有大势力的鬼神,这种鬼,也就是神。「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这个中品的鬼,中品的神,就叫飞行夜叉,在空中他会飞行。这大力鬼,就是天行夜叉。或「诸鬼帅」:或做鬼的元帅。在「下品当为地行罗刹」:下品的这种人就做地行的罗刹,在地下做罗刹鬼。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些鬼神、天主、天上的神,或地狱里头的鬼、人间地下行的地行罗刹,空中的飞行夜叉,和大力鬼神王,他们也都有很多的徒众。徒,就是徒弟。众,就是一切他的党类。如有大力鬼、有多财鬼、有少财鬼、有无财鬼,又有嗅香鬼、嗅臭鬼,很多很多的鬼,有几万种那么多。所以说「彼诸鬼神,亦有徒众」:你有徒众,我有徒弟。「各各自谓,成无上道」:他们各各都自言成无上道了。好像中国的关帝公就叫多财鬼,不过以后他皈依三宝了,算是佛教里一个伽蓝菩萨,伽蓝在佛教里头也是护法神,这护法神在庙里、在佛前他都是站著的,没有坐著的位子。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在「我灭度」之后:就是你我现在这个时候。「末法之中」:「末法」就是现在。「多此鬼神」:有很多这种鬼神都是因为在前生虽修行,但是不能戒杀,所以就堕落到神道上去了。「炽盛世间」:在这个末法的时候,很流行很盛行在这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自己对人说:「我有吃肉啊!吃肉,我一样成佛啊!我不必戒杀,也不必吃斋,我现在也一样是佛啊!」「菩提路」就是成佛道,说我现在开悟了。好像有某某人说他也是开悟的,但是他吃肉、喝酒、抽烟,甚至于带著一般青年人去用迷幻药——大麻烟,又用LSD。他说他开悟了,岂有这个道理?!佛当初开悟也并没有用这些药品,是他自己开的悟。而他现在吃这种毒品、麻醉品,把精神痲痺了,甚至于就快死了,自己还以为他自己是开悟了。你们说这颠倒不颠倒?这真是颠倒众生!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我在佛教里头,叫一切的比丘吃五净肉。什么叫五净肉呢?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或牠自己死的,或鸟残(即鸟吃剩下的,好像鹰抓起小鸡吃,吃不了,剩下的你看到你可以捡来吃,这叫鸟残),以上是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这五净肉都是佛的神力所化生的。「本无命根」:牠没有命根,什么叫命根?就是没有识,没有暖,没有命根。「汝婆罗门」:汝,就是你,你们这些清净行的婆罗门。「地多蒸湿」:这些地有很多沙,又有很多水。「蒸」,有砂石的热气蒸出来;「湿」,有很多水。「加以砂石」:加上砂石混合土。「草菜不生」:草和菜都不会生的。「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因为大慈悲的关系。「假名为肉」:把这种东西假名为肉,不是真肉。「汝得其味」:你们得以吃这种东西,现在我叫你们比丘吃这种肉。「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你们呀不吃这五净肉,专门就去吃一般的肉,这怎么可以叫释子呢?释子是出家人另外一个名称。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在末法之中,我灭度之后,所有出家的比丘,如果他想要吃肉的,不管是五净肉、是三净肉,总而言之,是肉他就吃。「汝等当知」:你们应当知道。「是食肉人」:在我灭度后,他冒充佛的弟子,大口吃肉,大口饮酒,吃肉饮酒,无拘无束,他说要自由。「纵得心开」:这个吃肉的人,纵然他得到一点小境界,或者开了一点小智慧。「心开」,心里明白一点道理。「似三摩地」:似,好像是,本来不是的。本来他不是开智慧,他自己就认为他开智慧了。好像某一天来了一个人,自己说和六祖是一个样的,我问他说:「我问你,凭什么你和六祖一样?」他说:「我呢,不凭什么和六祖不一样。」他以为这就是有了智慧。这一种人,就是现在所讲的这一类的人。「似三摩地」:他好像得到一点点的定力。「皆大罗刹」:可是这正是大罗刹,这是大的魔王,大的鬼,罗刹鬼。「报终」:他的寿命终了之后。「必沉」:必定堕落,堕落到什么地方?堕落到「生死苦海」里面。「非佛弟子」:这种人他虽然穿著佛的衣服,吃著佛的饭,但是他不是佛的弟子。「如是之人」:像这种人。「相杀相吞」:他又杀生又吃肉,又不戒杀又不戒荤。「相食未已」:他们互相吞食,你吃我的肉,我也吃你的肉。你吃我的,你就要还我的;我吃你的,也要还你的,互相还报,互相吞食。「未已」:没有完的时候。因为什么?你要吃我的肉,我就要吃你的肉;我吃你的肉,你又要吃我的肉;今生你吃我的肉,来生我也吃你的肉;再来生你又吃我的肉。这互相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怎么可以说这个人能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苦呢?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你教化世人,叫世间人修三摩地的定力。「次断杀生」:第一要先断淫欲心,淫欲心不除,尘不可出;可是杀生的心不除,也是尘不可出的,要戒杀生。「是名如来」:这就是如来世尊所提倡的教化。「先佛世尊」:以前所有的佛,所有的世尊,和现在佛。「第二决定清净明诲」:都是这样明显的教诲,这就是第二种的决定清净明诲。你一定要遵守,如果不遵守,是不会出离三界的。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是故」:因为这个所以呀!「阿难」,你要知道。「若不断杀,修禅定者」:你若不断杀生的话,就没有慈悲心,断慈悲种。你断慈悲的种子而修禅定。「譬如有人」:就比方有一个人,干什么呢?「自塞其耳」: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堵上,堵上怎么样呢?「高声大叫」:大大的声音喊著。「求人不闻」:想要人家听不见。这就叫什么呢?掩耳盗铃,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了去偷铃当,以为自己听不见,旁人也不会听见。「此等名为」:这个叫什么呢?!这种行为的人给他取个名字叫什么呢?「欲隐弥露」:想要隐藏起来,可是更暴露出来;愈想隐藏,愈暴露出来。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就是这种修行行为非常清高,非常洁净的这些比丘、菩萨,和一切的大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歧路就是叉路,歧路口会有草生起来。可是这些清净比丘和菩萨不踏青草,就是不踩生草上。因为踩在生草上面,会把草踩死了。「况以手拔」:也不用手来拔草。「云何大悲」:怎么可以讲你有大悲心?「取诸众生血肉充食」:却把一切众生的血拿来喝,肉拿来吃呢?这是不可以的。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若诸比丘」:假使有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不服,就是不穿这种东方衣服。东方的什么呢?「丝」:即蚕所吐的丝。「丝绵」和「绢帛」。不穿这些由生命来造成的衣服,普通的绵花不算。「及是此土」:和这个土地所产的产品。「靴」:就是皮靴。「履」:就是皮鞋。「裘」:就是皮袍。「毳」:就是毛,好像鸟毛。「乳」:就是牛奶。「酪」:牛奶提炼出来的乳酪和醍醐。「如是比丘」:像这种比丘。「于世真脱」:在这个世上真正得到解脱了。「酬还宿债」:他把所有的宿债都还完了。「不游三界」:不会再来三界了。乳酪,在这上面,虽然说是禁止不可以吃,但是在大小戒里,都没有一定戒乳酪牛奶。所以这经文上,是指持杀生戒非常清净的人。凡是和众生有这种因缘关系的,他都不用。好像衣服,他不穿丝帛,不穿蚕吐的丝,因为蚕吐的丝,有蚕的生命;他也不喝蜜糖,蜜糖里有蜂的造酿。其实在戒律里头,这些地方它有开缘;有开缘,就是不一定限制这些。如果能不用它,这是最清净的,最好的。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何以故」:什么道理呢?「服其身分」:你所穿的衣服,譬如丝帛;这与牠的生命有关系,这叫「身分」。「皆为彼缘」:这都是和这些畜生有一种因缘。如果想不做这些畜生,应该和牠断这种因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好像以前人间最初的人是从大梵天来的。久远劫前世界上劫火洞烧,烧得世界上没有人了,经过不知多久时间,大梵天有天人在空中飞,飞到世界上来了,他看那时地上,因为时间久了,生出一种叫「地肥」的,他看这个东西很好看,拿起来闻一闻,这个东西也很香的,于是乎他就吃了。他一吃这个「地肥」,就不会飞,不会腾云驾雾了,所以就留在世界上,他也叫上边或者是他的兄弟姊妹,还有其他一些男男女女也飞下来很多。他们到这地方,都吃这个东西,一吃也都上不去了,都回不去天上了,所以世上就有人种了。有些人说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人怎么不会再变成猴子呢?最初天人到世界上来,然后地肥一吃,人一多,地肥也吃得没有了,这种食粮断绝了,于是乎就吃世间上的百谷。稻、梁、黍是三种百谷。稻,大约有二十种。梁,也有二十种。黍,又有二十种。加上菜有二十种菜。再加果品有二十种。通通合起来就叫百谷。人就吃这百谷了,一吃百谷,怎么样呢?因为百谷是从地上生出来的,人吃了百谷,足就不离地了。地心吸力,其实就是人吃这些东西,吃了,就在地上不走了。「必使身心」:必定要使身和心。「于诸众生」:和所有的一切众生、一切畜生。「若身身分」:和牠身体和生命有关系的业都不可以造。「身心二途」:身也不可以杀生,心也不可以杀生。「不服不食」:也不穿有众生生命的衣服,也不吃众生的肉、有生命的肉。「我说是人」:我说这个人。「真解脱者」:是一个真正的解脱者。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像我这样的说法,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都是这个道理。「不如此说」:不是我这个说法。「即波旬说」:就是魔王所说。合乎我所说的这个理论,就是佛所说的法;不合乎我所说的这个道理,就是魔王所说的。所以你听过了楞严经,以后谁讲经,讲的道理对不对,你就像一面照妖镜似的。中国有照妖镜,就是一面镜子,你装模作样,你装的是个人,他用这面镜子一照。喔!你是个怪物,原来是个猪精,或者是牛精、马精,或者是山妖水怪,或者是鬼王。用这面镜子一照,就照出来了。你现在听过楞严经,谁说什么法,你将它往楞严经上一合,他说的对不对,你就知道了,这也就等于一面照妖镜。所以,我昨天晚上不是说吗?瞎子、聋子、哑巴,没有机会听我经的。为什么聋子不能听经呢?我讲经,他如聋若哑,我在讲经他不听的,这叫聋子不能听经,并不是他是聋子,而是他就是不听,没有听进这个法,就等于聋子一样。哑巴,他不会说话,他也不会听的,我讲什么,他也不懂,道理和聋子是一样的。所以听过楞严经后,你们每个人,我都希望成一个善知识,成一个真正明白佛法的人,去教化那些瞎子、聋子,他现在没有听,你将来装上一个扩音器,各处去广播,他在外面也会听到佛法,也能去讲佛法了,不会再是聋子、哑巴了。不懂说法的人,这种人是最可怜的。你们学会佛法,应该去教化众生,所以现在要特别注意修学佛法。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阿难,佛又叫了一声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这世界六道众生,天道、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其心不偷」:如果他的心不偷,不偷什么呢?什么都不偷,所有一切有形的、无形的;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他都不偷,他的心里也不生偷的念头。所以,「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这样能不偷,不淫不杀,这也就不随著生死相续。不随著生死相续,业果相续也就没有了,世界相续也没有了。可是要在你心里头连偷的念头都不要有,你虽然身子没有实实在在去偷,你心里头生出这么一种偷的念,这也不可以的。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修三昧」:你现在想要修这个正定。「本出尘劳」:你本来的意思是想要超出尘劳,脱离六道轮回。「偷心不除」:你这种偷东西的心念如果不除去的话。「尘不可出」:尘劳,就是三界火宅;你就不能出去。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

 

「纵有多智」:「纵有」就是纵然有。本来这种人是没有智慧的,他有真正智慧他就不会偷了,有真正智慧也不会淫了,有真正智慧也不会杀了。就因为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才淫杀盗。那就算你有多智,有一点智慧,这个「多智」就是有多少的智慧。有多少,不是太多,所以这不是说很多很多的智慧,只是比一般人稍微聪明一点。比那个少的多一点;总而言之,好像别人有一分智慧,他大约有两分,不是说有千百万分这样子。这个「多智」是个比方,根本来讲就是没有智慧,要有智慧就不会偷了嘛!有智慧为什么要去偷?你要是偷心不除,纵然你有多少智慧,又有禅定现前,你坐著迷迷糊糊的,好像入了定似的。但是他自己觉得自己是,「啊!你看我不得了了,我往这一坐,他们都没有我这样的成绩,他们的功夫都不如我。」总有贡高我慢这种知见。「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假若你不断偷窃的这个心而修禅定的话。「必落邪道」:必落什么呢?落邪道,什么叫邪道?就是不正当的道。什么叫不正当的道?他教人走不光明的道路,教人邪知邪见。「上品」,上一种的邪道,做什么去?做「精灵」,精就是妖精。什么叫「精灵」?就是本来你看他是很聪明的,实际上他是假的。中国药舖里有一种药材,叫「茯苓」,茯苓这个灵不是真的,是假的。中品就是妖魅,妖就是妖精、妖怪,奇奇怪怪的,他也有神通,他也会害人。下品就是邪人。「诸魅所著」:所有一切的魅,「魅」就是鬼魅。前几天不是讲魇魅鬼吗?就是鸠槃茶,这魇魅鬼,是在人睡觉时来魇魅你。这个魅不是等人睡著了,而是在人还没有睡著时,来了个鬼,附到你的身上,藉著你身上讲话、说法,什么都会的,这种就叫做邪人。在中国就叫巫医、巫婆,又有一个名字叫跳神。什么叫跳神?蹦蹦跳跳这时就有神了,这种人就是前生他尽偷盗东西,所以今生就得这种果报。我在美国就遇到这么一个人,是个美国人,他说他就是耶稣,他又说他是天主,说天主来了,天主来到他身上讲话,天主对我讲话了,等一等又说是耶稣来了,耶稣要和我讲话,这是五年前了。他来见我,被我骂了一顿,我说:「你这个人,自己真是不知道自己,你这完全是魔鬼来作怪。」我这么一讲,他不欢喜听,说他是魔鬼,所以他就走了。他本来想到这儿和我研究道理,被我骂了一顿,以后再也不敢回来了。我一想我这个人也不会度人,遇到这么一个耶稣、天主,为什么把他骂跑了?这就是这种邪人,为什么他有这样的业报呢?就因为他在前生偷东西,这个偷心不除,所以就堕落,上品堕落精灵,中品就堕落妖怪,下品就堕落邪人,有邪魔鬼怪到他的身上来替他讲话。中国这种邪人,本领好大的,可以拿把刀,在头上钉上一把刀,这叫挂甲。钉上一把刀不会死的,他这个神走了,把刀取下来,他这个神,念念咒,也不流血,就这个样子。有的在肩膀上钉上一条铁钉子,两边挂上锄刀,中国那种锄草的锄刀,一把刀大约有十几斤重,他可以挂四个,四个锄刀这么晃起来,很威风很吓人的,这种邪魔外道,他的本事很大的。我见过这种邪魔外道,所以现在对楞严经这经文一看,佛早就把这个世界一切一切,某一个人什么样子,那一类人什么样子,都给讲清楚了。所以我们大家听楞严经,要把一切都认识。现在讲四种清净明诲,在楞严经里这个地方是很要紧很要紧,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听经的人都要特别注意。偷心如果不除去,你想成佛是办不到的。现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有偷的心就要把它改了,没有偷的心那更好,也不要教偷心生出来,这就与道相应了。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彼」:就是那一些邪魔外道、妖魔鬼怪、害人的魑魅魍魉。「亦有徒众」:这个世界上各人有各人的徒众,所谓「善一伙,恶一群,什么人就找什么人」。作善的人和作善的人在一起;作恶的人和作恶的人在一起。这些妖魔鬼怪、邪魔外道也有和他一样的一些邪魔外道在一起,他有他的徒众。「各各自谓」:他们都是说他们自己的道是最好的。「成无上道」:他得到最高的道了。甚至于假藉佛的名字,就说:「啊!咱们已经都成佛了。」你看又有这么大的神通,实际上,完全是一些个妖魔鬼怪,完全是一些个不正当的。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词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这一些魔鬼,我以前遇到的多了,西方人都还不知道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并不是中国人信鬼信神的,才有这些,这是时间久了,天地间奇奇怪怪的事情自然多得很。「我灭度后末法之中」:释迦牟尼佛说:我入涅槃之后,在这个末法的时候。「多此妖邪」:这些妖邪多得不得了,到处都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就不相信。这世界我们没有看见的事情多得很,要完全等到我们亲眼看见,一生也看不完的。因为一生看不完那么多的事情,我们也就不知道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多此妖邪炽盛世间」:就像火似的在这世界上把所有的人都烧死了;这一些不认识妖魔鬼怪的人,就都跟妖魔鬼怪跑了,这就好像火那么厉害,把这些个人都烧坏了。「潜匿奸欺」:「潜」就是潜伏、潜藏起来。「匿」是藏匿起来。潜到什么地方?或者他尽是秘密的不叫人知道。「奸欺」,欺骗人。「称善知识」:他自己称他自己就是明眼善知识,他自己什么都明白。「各自谓己」:每一个都自己称赞自己。「得上人法」:上人就是菩萨。他说他就是菩萨了,这就是邪知邪见。在佛教里,就算你是菩萨,就算你是佛,在有生命的时候,就不能自己讲我是佛,我是菩萨,我是罗汉,不能这样说,你这样讲,就是魔了。要等什么时候呢?要等到死的时候,死后不妨叫人知道,但你没有死之前,不能叫人知道你是谁;如果你说出来你是佛,你什么意思?你说你是菩萨,你又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要说你自己是佛?为什么要说你自己是菩萨?为什么要称赞你自己是罗汉?无非叫人相信我!相信我是什么意思呢?攀缘!这就是一种攀缘,你如果不是攀缘,你是佛,你告诉人家干什么?你是菩萨,你自己是菩萨就是菩萨,你告诉人家干什么?讲到这个地方,我以前讲过,有一个太守去到天台山国清寺,去访问丰干和尚,两个人就谈起来了。这太守是个做官的,他叫什么名字,你们也不要问我,我也忘了,总而言之就是个做官的,或者是你也不一定,或者是我也不一定,没有一定的名字。这个做官的就跑到这个庙上去问这个和尚说:「以前很多菩萨都到这个世界上来,现在菩萨也没有了,我想见见真正的菩萨,我也遇不著了。」丰干和尚就说:「你想见菩萨吗?我们这儿有两个菩萨,我给你介绍,你去见吧!」「哦,你们这儿有两个菩萨,是什么菩萨?是不是泥菩萨,木头雕的菩萨?」丰干和尚说:「不是,这两个是肉身菩萨,是活菩萨,是生菩萨。」广东话叫生菩萨,生菩萨就是活菩萨,活菩萨就是人。他说:「真的吗?」丰干和尚说:「我还骗你?我是一寺的方丈,我对你讲当然是真的了。」他说:「那是谁啊?」和尚答:「我们庙上有两个人,一个煮饭的,一个烧水的。这两个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他们一个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一个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两个菩萨都在这庙上行苦行,做苦工。没有人欢喜做的苦工,他们就愿意做,你如果想见一见他们,很容易的,你到厨房去就见到了。」于是乎这太守就叫知客师,就是招待来宾的和尚,带他到厨房去见这两个污浊邋遢的和尚。太守到厨房一看,这两个和尚都像现在的嬉皮一样,长头发长胡子,脸也不洗,身上肮脏,但是丰干和尚说他们两个是菩萨,他也不敢轻慢这两个人,于是乎就叩头,寒山拾得就问说:「你干什么给我们叩头?」他说:「丰干和尚说你们两个是文殊、普贤菩萨来的,所以我给你们叩头。」寒山拾得就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说这个丰干和尚真多事,太多嘴了!太守给他们两个叩头,他们两个就向后退,这向后退不知道退多少步,不只一步,四步,几百步也不一定的,就向后退,退退退到山上石岩上了,这庙后面就是石岩,这两个和尚对太守说:「丰干饶舌,你弥陀不拜,来拜我们做什么?」太守说:「谁是弥陀?」寒山拾得说:「丰干和尚就是阿弥陀佛化身到中国来,在天台山国清寺做方丈的嘛!你去向他叩头去就好了,不要向我们叩。」就在太守这么一怔的时候,就好像要入定了,这一怔,两个穷和尚、邋遢和尚都钻到石壁里面去了。在天台山有个月光岩,那就是寒山拾得的隐身处。以后寒山拾得也就没有了。这个太守回去见丰干和尚—阿弥陀佛,到国清寺里一看,丰干和尚坐在那里圆寂了(圆寂就是往生了,入了涅槃),太守知道他是阿弥陀佛,但也看不见了,当面错过,走了,死了,他才知道,活著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所以佛来、菩萨来,他不叫人知道的,为什么?他叫人知道,你也叩头,他也叩头,这搞得他一天到晚很麻烦的,也没有时间用功,所以他不愿意对人讲。在佛法里头,就是佛菩萨到这个世界上来,也不能公开讲:「我就是菩萨,我就是佛。」不能讲的,或讲自己:「你看我开了悟啦!」「你看我就是佛呀!」你说这和经上这种人有什么分别?我从来没有碰见一个有修行的人公开承认自己开悟了,就是虚云老和尚,或中国任何开悟的和尚,你问他是不是开悟的,他不会自己承认说:「是,我是开悟的。」要是说自己是开悟的,在真正的佛教里头是没有这种人的,那除非是一个「新佛教」。美国这里有个新达摩(new  Dharma)。「各自谓己得上人法」说:「你知道我是谁来的?我是一位菩萨来的,我是观世音菩萨。你不要错过机会,你拜我做师父啦!」就这样子,不会听中国话的也都笑了。「你如果不拜我做师父,你拜我的师父做师父啊!我给你一张戒牒,六十五块钱我传给你一个法。」「眩惑无识」:「眩」就是欺骗,迷惑那些无知识的人。这种人我遇著得多了,不是单单这样,真是卑鄙极了。他说:「你要信我,要什么有什么,我有法宝,卖给你一个,一个三佰块钱,因为我对你最好,所以留给你,如果我不是对你好,这个我不给你的啊!我特意留给你的。」你看三佰块钱给师父,买一个宝贝,买一个法宝。有的不只三佰的,要拿几千都不一定的。所以这个老师的钱满满的。我知道有一个,叫刘金童的,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的徒众满天下,人人都说他是皇帝,将来日本占领这个地方他就是皇帝了。人人都要买大官做,这个人买个丞相,那个人买个外交部长。你买个外交部长要几万块钱,他买个丞相要几万块钱,那个人钱多得不知道有多少?由关外往关内运钱,用火车来运,一般人就相信这个。你给他讲真法,说你不要杀生,他不相信;你不要偷盗,他不相信;你不要邪淫,他不相信;你要说有个什么对他有什么好处,他就相信了,拿钱!拿!拿,这样子的人,我遇到得多了。「恐令失心」:「恐」,就是恐吓,使令你真正的智慧都没有了;令你迷了,失去了智慧。「所过之处」:他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钱都来了。「其家耗散」:就把人家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拿到他的腰包里去了,比共产党还厉害。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我教比丘」:我教化所有的比丘。「循方乞食」:依照秩序循顺著方向乞食。你向南乞食,他就向北乞食,有的向东方,有的向西方,各有各人的方向,各有各人的处所,去化缘托钵乞食,托钵到外边去化饭吃,为什么要叫他化饭呢?第一,一切众生布施给出家人饭,可以种福,可以了去苦恼。第二,出家人自己不预备饮食,到外面化到什么东西,就吃什么东西;化了好的饭就吃好的,化了不好的就吃不好的,所以自己没有贪心。「令其舍贪」:令他们舍除贪心。要是自己做饭,今天做这个不好吃,明天再做好吃的,后天做更好吃的东西,再后天,做更好吃的东西,是没有止境的。到外面化缘有什么东西吃什么东西,不拣择、不分别食物好不好。不能说今天化来的斋饭味道好,高兴就吃,吃得肚子胀胀的;明天化来的不好吃,就不吃了。不能这样的,好的不好的都一样吃,总而言之吃饱了就算了,除去贪欲。「成菩提道」:因为「君子谋道不谋食」,修道的人,只问自己道业成没成就?不管吃得好不好,所以你们到这里来研究佛法,我告诉你们不要知道吃的东西味道好不好。「诸比丘等」:这所有的出家人。「不自熟食」:不自己做饭吃。「寄于残生」:就是维持这个生命,这个身体,活著就可以了。「旅泊三界」:我们现在住在这个世界,在陆地上住著就叫做「旅」,在船上睡觉这叫「泊」。旅泊三界,我们住在这个世界,就好像住在旅馆一样,所以就不要那么执著这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示一往还」:这个表示什么?为什么我什么都不贪呢?表示我这一次生命结束,我再也不到这个地方来了!这个地方,最不清净了。所以「去已无返」:再也不到这个地方来了,就是美国这么漂亮的厕所,这么漂亮的房子,也是来一次就够了。再也不要来了,不要贪恋这个厕所,厕所是臭的嘛!你贪它好干什么?这个世界也是臭的,你不要以为它是干净的,这个世界就是个厕所。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云何你做贼,尽偷东西。「假我衣服」:你穿我佛教出家人的衣服,穿个袍,搭个衣,到那个地方,就说我是法师,我可以讲经给你们听,你们大家要相信我。「裨贩如来」:他贩卖如来佛法,拿佛法来做生意。「造种种业」:他只知道敛财、化缘,叫人家布施给自己。「皆言佛法」:他说这一切都是佛法,你跳舞也是佛法,你喝酒也是佛法,这都是佛的八万四千法门之一,他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你抽烟、喝酒、赌钱,都是佛法,你做什么都可以,甚至于你做一切一切都没有问题。「却非出家具戒」:可是你问他:「你受的什么戒了?你受具足戒了吗?」「什么是具足戒啊?」不要说具足戒,五戒他都不懂,八戒更不明白,十戒也不用问,十重四十八轻戒更不必问了。「却非出家」:他根本就不是个出家人。「具戒比丘」:具足戒的比丘。「为小乘道」:他就为这一点小攀缘心,和人拉拢社会关系,行小乘法。「由是疑误」:因为这样,所以他就对人有很多的疑惑,对自己也不明白,因此就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地狱。这就是本来人家想学好,遇到这么一个糊涂师父,就像前面所讲的「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这样子都堕无间地狱了。无间地狱是没有间断的,一个人在这个地狱也满,多人也满;一个人在这个地狱里头也没有空余的地方,多人在这个地狱里头也不会挤迫,无论一人、多人都「没有间」—没有空余的地方。在无间地狱里永远都不会出来的,所以这很危险。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热一香炷。

 

「若我灭后」:假如说等到我入涅槃之后。「其有比丘」:有这么个出家的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他发心一定要修定力。「能于如来形像之前」:他能在佛的前面。「身燃一灯」:在身上用刀把肉挖开,在这个地方添上油点灯,这叫在身上燃上一灯。「烧一指节」:或者把手指节烧去一节、两节。「及于身上」:或者在身上。「热一香炷」:在背上燃一炷或者两炷、三炷香。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我说是人」:释迦牟尼佛说:我说这个人。「无始宿债」:无始劫以来所欠的债务。「一时酬毕」:在这时候都还了了。「长揖世间」:于这一生报尽了,就永远不会再生到这个娑婆世界受种种苦恼了。「永脱诸漏」:他脱离一切的诸漏。「虽未即明」:虽然没有即刻就明白。「无上觉路」:没有再比这更高尚的觉悟。「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这个人于佛法上,已有决定的心,不会退堕了。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若不为此」:假使你不这样做的话。「舍身微因」:如果没有种这个舍身来点香、燃灯或者烧指这小小善因的话。「纵成无为」:纵然成道、开悟,甚至于成佛。「必还生人」:一定再回来做人。「酬其宿债」:还要还宿世的债务。「如我马麦,正等无异」:就好像我,吃了九十天喂马的麦子是一样的。佛,怎么吃了九十天喂马的麦子呢?因为在过去生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曾为一个梵志,在梵志山上带著五百个童子修道,那时候也有佛出世,这位佛出去化缘,因为家里有一个生病的比丘不能出去化缘,他就叫一个比丘,在斋主那儿多乞一份斋饭回来,给这有病的比丘吃。当这个比丘拿著斋饭经过梵志山,这梵志闻到饭的香气,就生了一种嫉妒心,便说:「这一些秃发的和尚,怎么吃这么好的东西,这些和尚,只能吃喂马的麦子,不应该吃这么好的东西!」他这五百个弟子,也随声附和,都说对的,他们应该吃那喂马的麦子。于是乎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带著五百个徒弟,到了一个国家去结夏安居,这个国王先是很欢迎地把他接到国家来,之后却又不供养这些和尚了,在这时候,有一个喂马的马师,看见释迦牟尼佛和五百弟子都没有饭吃,于是乎偏偏他就用喂马的麦子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五百个弟子。释迦牟尼佛就是当初在梵志山带著五百个童子在那儿修道的梵志,他今生成了佛,这五百个童子就变成五百个罗汉,虽然都证果了,但是在因地的时候诽谤人家说:「这些比丘应该吃马麦。」所以今生虽然成佛了,还要吃九十天喂马的麦子。「如我马麦正等无异」:若他不燃灯,或不烧指或不热香在身上的话,也就要像我受九十天吃喂马的麦子的果报。「正等无异」:是一样的。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汝教世人」:阿难啊!你应该教一切世人修三摩地,修定力。「后断偷盗」:想要修行,但是应该断了偷盗的心。「是名如来」:这就是如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和「先佛世尊」:以前的佛。「第三决定」:第三种不能改变的「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是故阿难」:所以,阿难。「若不断偷」:假使不断偷盗心的话。「修禅定者」:想修习禅定这种人。「譬如有人」:好像有这么一个人,怎么样子呢?「水灌漏卮」:用水灌漏的瓶子,漏的酒杯,漏的茶杯。「卮」,就是瓶子、茶杯。这个瓶子是漏的,你用水灌。「欲求其满」:本来它是漏的瓶子,你怎么把这个瓶子灌满呢?「纵经尘劫」:你纵然经过微尘数那么多的劫数。「终无平复」:这个瓶子始终不会平复的,不会满的。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蓄。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若诸比丘」:假使所有的比丘。「衣钵之余」:除了三衣钵具之外。比丘应该蓄这三等衣,这衣不是大衣,是一件五衣,一件七衣,一件祖衣,还有卧具,钵,这叫三衣钵具,除了这三衣钵具之外。「分寸不蓄」:什么也不储藏的。「乞食余分」:天天乞食回来所剩的。「施饿众生」:给一切没有得吃的众生吃。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在大会的里边。「合掌礼众」:合掌向众人礼。「有人捶詈」:有人要是骂你的话。「同于称赞」:你要看成和称赞你是一样的,不要认为他是骂你的。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必使这「身心二俱捐舍」:这二种都舍了,也没有身了,也没有心了;也没有贡高心,身也不骄傲,心也不骄傲。「二俱捐舍」:谁骂你,你就认为他唱歌给你听。真正修忍辱的比丘,就当骂你的人是唱歌给你听。你不会骂人,他骂你,你就应该不懂他说什么,你就当他说口语或者讲英文。中国人有的没学过英文,你讲英文他不懂;西方人没有学过中文,你讲中文他也不懂,那么他骂你,你不骂人。或者明明他是骂你的,你要认为他是赞叹你。啊,他是在讲我好话,要反过来看。他要打你,你就当撞到门槛了或者撞到墙上了。譬如你自己走路不小心,碰到墙上了,把头碰痛了,回头打墙一拳,为什么你碰我?是不是要这样子呢?不是这样子,你撞到墙上,然后你再打墙一拳,你再痛多一点。所以有人打你,你就当撞到墙上一样,你不认为这是人打你,就没有事了。他骂你,你当他唱歌呢!所以「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不单说这个是真正比丘菩萨发心,就是有人想要你身上的肉,或者骨头,或者喝你的血,你都应该舍给他。「与众生共」:和众生共同的。要行菩萨道的人,就要能舍头目脑髓。以前我对你们讲,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看见一只老虎饿得要死,没有东西吃了,他就把他的身体喂给老虎吃。老虎是世界上最恶的一种恶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都一样把自己的身体布施给老虎吃。我问某弟子能不能有这样的牺牲,他笑笑,也不知道他能不能?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他不会将佛所说的不了义,这小乘法。「回为己解」:做为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拿佛所说的法,他不说那个是佛说的法,而说是他自己说的法。「以误初学」:耽误了初机。他不这样,他不误初学。「佛印是人」:佛印证这个人。「得真三昧」:得到真正的定力了。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像我这样说,就是佛所说的法;不像我这样说的法,就是魔王所说的法。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婬。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好像这个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婬」:虽然身也没有杀盗淫,心也没有杀盗淫。「三行已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三种的行已经圆满了。「若大妄语」:但你要是打妄语,就是专门讲妄语,讲大妄语。「即三摩地」:就是对定力。「不得清净」:就是不清净,成什么呢?「成爱见魔」:成一种爱魔或者见魔。「失如来种」:失去如来的种子。为什么会失去如来的这个种子?就因为他专门打妄语。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怎样打妄语呢?普通的打妄语那还不算,「所谓」:就是所说的。「未得谓得」:没有得到的,根本他对于修行上一点都不懂,也不知道怎样念佛,也不知道怎样修道,也不知道怎样坐禅,也不知道怎样持戒,就是似是而非,道听涂说的,好像说得对,但实际上是不对的。听人家讲这个道理,他说,我早就明白了,或者说,我已得道了!我开悟了!我成佛了!这叫「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没有证果,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他什么都不知道,却说自己证果了。「或求世间尊胜第一」:或者想办法,好像有一天某某人说:我们是那一帮的,那一派的,我们这一帮人都应该站在一起。我是第一,我是最高的领袖。我是美国佛教开辟者,我是美国佛教始祖,第一代的祖师,尊胜第一,这么样讲。「谓前人言」:对在他前面的人说。就是好像我现在骗你们。「你知道我是谁呀!我就是佛啊!」对他面前的人说:「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我现在证了初果阿罗汉,我就是须陀洹。又想一想须陀洹还不够高,等一等他又说,我现在证了二果了;过了五分钟,我这么快又证了三果了,再过一秒钟,他说证了四果了。证四果后又一想,这还是罗汉,还不是最高的,于是乎你说他怎么样了?到四果阿罗汉他还不知足,辟支佛比阿罗汉还高一层,他见到人就说我是辟支佛了,「辟支佛乘」。「十地」:他又是十地菩萨。或者「地前」的菩萨:即十地前之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的「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他为什么又说他自己是佛,又说他是罗汉,又说他是菩萨?这就是骗人,就是打大妄语。欺骗人为的是什么呢?就是叫人信仰他,不信仰就没有钱收,你信了,供养就来了。「贪其供养」:就因为贪供养所以他也就不怕打妄语,堕落到拔舌地狱。你们打妄语,等堕到地狱的时候,地狱有一把火,有一个铁钩子,铁钩子把你这个舌头一钩,拿一把剪刀就给剪下来,这是拔舌地狱。入拔舌地狱,看你还讲大话、你还打不打大妄语?你还说不说假话?现在世界上那些哑巴为什么是哑巴?就因为打妄语打得太多了,所以再做人时,根本就不会讲话了。你想再骗人,你骗吧!看骗谁,骗个自己不会说话了。哑巴,为什么是哑巴,就因为舌头被人割去了,你看他虽有舌头,但是那舌头没有性,所以他不会讲话。那个瞎子,为什么是瞎子,因为他看不起人,他觉得他比谁都高,比谁都聪明,一切人都不如他,所以就让你看不见人,看你还如人不如人。聋子也是,你知道他怎么会做聋子的?就因为专门欢喜偷听人家讲话,人家讲话,他就到墙那儿,耳朵趴在墙上偷著听。好像现在做特务偷听人说话的,将来可能都要成为聋子的。不过你要知道错了能改,以后再也不听了;再也不说大话了,就不会做哑巴;再也不看不起人,那就不会瞎了。所以盲聋瘖哑这都是诽谤三宝而得的果报。

 

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是一颠迦」:这种尽打大妄语的人,他自己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自己不懂的事情就说懂了,这是一颠迦。一颠迦也就是阐提,翻译到中文就叫断善根,善根断了当然恶根就增长。「消灭佛种」:这种打大妄语欺骗世人的人,就是消灭佛种,他自己的佛种消灭了。「如人以刀」:好像人以刀。「断多罗木」:印度有种多罗木,长得很高的,如果用刀砍它的话,他就永远不再生长。断佛种,也就像用刀砍多罗木一样,以后再也不会生长了。「佛记是人」:佛给这种人授记。「永殒善根」:永远都会沦落,他把善根都断了,「殒」,就是断了。「无复知见」:他没有所知,没有所见,也没有智慧了。「沉三苦海」:到三涂里边去,永远都不会出来了。「不成三昧」:他不能得定力。这三涂就是刀涂、血涂、火涂,这叫三涂海;有刀涂地狱,有血涂地狱,周身流血,有火涂地狱,堕落到这三种地狱里头。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我入涅槃后,命令一切的菩萨和阿罗汉。「应身生彼」:用应化身到这种苦恼众生的世界去。在末法之中,他或者去做人身,或者去做畜生身,或者变种种的形相,而恒顺众生。去「度诸轮转」:去普度这一切的众生。这菩萨也一样去做畜生的,你不要以为这是骂人说:「畜生」。菩萨都一样去做畜生的,他行菩萨道,要去教化那些个畜生,你看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做过鹿王,度鹿群。

 

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这些菩萨和罗汉他们变化的化身,「或作沙门」:或者作出家比丘,作沙弥。「白衣居士」:或作居士。什么叫「居士」?「居士」就是护持三宝的在家学佛者。出家人他自己不种田,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要在家居士供养,所以或者变化成白衣居士。或者「人王」:人间的国王。或者「宰官」:或者做大官。或者「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像这样乃至于「婬女」。「婬女」:就是妓女。「寡妇」:就是守寡,死了丈夫的女人。「奸偷屠贩」:或者做「奸」,「奸」就是很不正当、不守规矩的行为,如男人对女人有非礼的行为,这叫强奸;「偷」就是偷东西;「屠」就是杀生,做屠夫;「贩」就是贩卖,或者贩卖鸦片、贩卖人口都不一定的。「与其同事」:这些菩萨和罗汉,他们为什么做这些人呢?他们就因为想度这一类的人,这一定要用四摄法。什么叫四摄法?四摄法:(一)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有钱拿出来做布施,这叫财施。懂得佛法,给人讲说佛法,这是法施。或者有人惊慌恐怖,你能保护他、安慰他,令他不恐怖,这是一种无畏施。但是你做种种布施,不要有一种贪心,有一种还报的心,不要想我现在做这个布施,将来会得到多少多少好处。不要有这种心,做就是做了,就忘了它,好像没有这回事。「三轮体空」:没有一个施者,也没有一个受者,中间也没有一个能施所施,能受所受,都没有的。我做这个布施,就是我应该做的,不要想这回做了功德了,我这个功德将来发芽结果,那我得的果报可就大了,不要存这种心,要无心布施。说法也是这样的,你给人说法,不要存我给人说法这个心,这回我可有功德了,我这功德可大了,你们谁都应该供养我了,不要有这个心。凡是你做布施,不应该为自己的利益著想,不要说将来对我有什么利益,我才布施,对我没有利益,我就不干了。(二)爱语:菩萨对人,好像佛赞叹阿难,善哉善哉,菩萨赞叹人,你真是好孩子,这么聪明,你真是有善根,这是布施爱语。(三)利行:利行就是你要对他人有利益。对别人有利益,不是对自己有利益。(四)同事:同事就是他做什么,你也做什么,譬如菩萨要度淫女,这个妓女很有善根,现在根机成熟了,应该度她。好像本经的摩登伽女,摩登伽女过去就是个淫女,但是她根机成熟了,她见到阿难就追,阿难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她也追去了,佛一给她讲法,她就证了三果阿罗汉,以后又证了四果。菩萨也会变个淫女去度淫女,因为和她们是同类、朋友,讲话她们相信。好像在大学化身为一般同学,你说我欢喜信佛,这佛法是最好,大家就一起来研究佛法,来研究楞严经了。这其中就是不知道那一位是菩萨,那一位是罗汉?但是你自己可不要告诉人,你自己不要说:「我是菩萨,你们大家要听我的话。」因为什么呢?佛不许可的。以上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叫四摄法。「与其同事」:是和他同事,一起做事。「称赞佛乘」:但是在这做事里头,一遇机会,就讲佛法给他听,并且称赞佛法真是太好了,再没有比佛法更好的了。「令其身心入三摩地」:令他一听就好像吃糖那样的过瘾,佛法就比方是糖一样的,你令你的同事,想左吃一块,右吃一块,再吃一块;再给我讲一点、你再给我讲一点,就这样子。讲到这儿,我再给你们讲一个公案。

 

以前中国有个杜顺和尚,他收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跟著他学佛法。他有时讲经说法,有时教人打坐参禅,有时教人念佛,用种种的方法来教化众生。他这个出家的徒弟跟著他十多年了,天天都对师父的行为很注意,看看这个师父到底是个什么,是不是菩萨?是阿罗汉呢?或者是佛啊?注意观察这个师父,跟著师父学佛法,学十多年,觉得这个师父,这个杜顺平平无奇的,人家吃饭他也吃饭,人家穿衣服他也穿衣服,人家睡觉他也睡觉,和一般人没有分别,这个大概不是佛了,也不是菩萨,也不是罗汉,没有分别嘛!于是乎就和他师父告假,说要走了。干什么去呢?要到五台山去拜文殊菩萨去,求文殊菩萨给他开智慧,想要开悟。他向师父辞行,说:「师父,我在这里学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什么也不明白,我现在要去拜文殊菩萨,我自己很愚痴的,想要开一点智慧。」他师父说:「好,你要去朝山,这是应该的,你去吧!但是我有两封信,你给我带去,交给两个人。」这两封信,一封是交给猪老母,一封就交给青娘子。所以,头一封信就顺路投给青娘子,到那儿一打听,青娘子是个干什么的?就是个妓女,这青娘子是个妓女,徒弟想:「哦?我的师父怎么和这个妓女有来往,是不是他的情人,叫我给捎信来的?」见到了她,说我师父杜顺和尚,有一封信要给你,青娘子说:「喔,杜顺和尚有一封信给我,好,我看一看。」拿过来一看,看完了这信,说:「好了,他走了,我也走了。」坐在那个地方就死了,圆寂了,就是入涅槃了。「咦?奇怪了,怎么他看完这封信就死了呢?」一看信,原来青娘子就是观世音菩萨,信上说:「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了,我要走了,你也跟著我走。」所以青娘子就入涅槃了。「喔!」他说:「我要知道这个是观世音菩萨,我就跪在他面前不起身,不等他入涅槃,求他教我开智慧,教我开悟,这多好啊!」可惜错过机会了,这叫当面错过,交臂失之,所谓对面不认识观世音。又拿第二封信去给猪老母,到那个地方,地址一打开,猪老母没有人知道,完了!后来走到一家的猪圈,这儿有一只母猪,在讲话,说:「你找猪老母做什么?」他一看,这是个什么怪物啊!说:「我找猪老母,我师父叫我拿一封信交给猪老母。」猪就说:「我就是猪老母,你交给我好了。」信交给了猪老母,猪老母好像识字又像不识字,就这么念,一看完了信,说:「喔!他的事情办完了,我也回去了。」说杜顺和尚的事情办完了,我现在也要回去了,坐在那个地方就圆寂了。他拿起那封信一看,这只猪原来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呢?自己还怀疑呢!他也不知道他师父事情办完了,又怎么样呢?于是乎他去朝五台山,见到一个年纪很老的老和尚,老和尚说:「你来干什么?」他说:「我来拜文殊菩萨,我要求文殊菩萨帮我开智慧,令我开悟。文殊菩萨是大智慧,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我现在想求他开我智慧。」这位老和尚说:「喔!你呀,你拜文殊菩萨,你拜你师父比拜文殊菩萨更好上千万倍。」他说:「为什么呢?」「你师父杜顺和尚就是弥陀转世,到这游戏人间来教化众生,你拜他做师父,跟了十多年,你怎么还一点都不知道呢?」他说:「我师父是阿弥陀佛?我看他不像啊!」一回头,这个老和尚没有了。哟!这个老和尚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有留几个字,说是:「文殊师利菩萨现在指示你,赶快回去拜你师父杜顺和尚,他就是阿弥陀佛降世来教化众生的。」这个徒弟这回相信了,当面遇到文殊师利来指示他回去拜他师父,于是乎又慌慌张张往回跑,跑到庙里一看,这个杜顺和尚已经坐在那个地方入涅槃很多天了。这也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拜了阿弥陀佛做师父,然后跟了十多年,也没有觉得这是阿弥陀佛,所以舍近求远,又跑去拜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指示他明白这条道路,回去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跑了,你说这怪谁?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无论是菩萨、是阿罗汉、是佛,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算是佛亲身来了,如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上,或者是阿弥陀佛,或者是消灾延寿药师佛,或者是宝生佛,或者是成就佛,无论是那一尊佛,那一位菩萨,那一位罗汉。「终不自言」:始终他也不会自己说,说什么呢?说「我真菩萨」:说:「我真是菩萨,你应该相信我的,我真的是菩萨。」不能这样讲的。「真阿罗汉」:说:「你认识我吗?你知道我吗?我就是真阿罗汉呢!你知道吗?」他一这样讲,就是魔王的眷属了。就算有人赞叹你,说你是菩萨或者是罗汉,你自己也不应该承认的,不应该承认说:「我是菩萨、我是罗汉。」「泄佛密因」:为什么呢?你不应该泄漏佛这种秘密的因。「轻言末学」:「轻言」,就是很随便的。你呀!随随便便的就泄漏了你的来历,怎么可以呢?等到死的时候可以,不死的时候不可以;泄则不住,住则不泄。如果泄漏了你的来历,你是那一位菩萨化身,就赶快走,赶快死去,要没泄漏呢?还可在这多留几天,为什么呢?你要是泄漏不走,那麻烦事情就多了。「唯除命终」:唯独到命终的时候。「阴有遗付」:在命终的时候可以的,可以说你是某一位菩萨,你可以告诉人,但不能告诉所有的人,只告诉自己亲近入室的弟子,一个或者两个,不能告诉多人。「云何是人」:怎么你这个人可以这样子?「惑乱众生成大妄语」:你迷惑众生,使令众生成大妄语。你自己打大妄语,你没有得道,你就说得了;没有证果你就说证了,这是个大妄语。讲到这个地方,我又想起中国近代的高僧印光老法师,印光老法师他是陕西人,出家了之后,就朝普陀山。到了普陀山,那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他就闭关。闭关就是自己把自己锁到一间房里边,始终也不出去,在关里头做什么?在关里阅藏,看大藏经。大藏经看一遍就要三年的时间,他天天看,一天到晚都看经,他看过三年再三年,又看过三年再三年,大藏经看了六、七次。总共看了十八年,在这十八年期间,也没有下过山。过了十八年后,上海居士林,请他到居士林去讲经,讲弥陀经,印光法师他是陕西人,讲话大概一般人也不太懂,所以没有多少人听,其中就有一个学生,也是在上海读中学,她晚间作一个梦,作什么梦呢?作梦叫她去听经,说你应该到居士林去听经,居士林大势至菩萨在那儿讲弥陀经,你应该去听一听。这个学生,晚间作这个梦,第二天早上一看报纸,果然居士林有印光法师在那儿讲弥陀经,但是印光法师怎么说是大势至菩萨呢?于是乎她就去听经,听完了经,人家都走了,她就到法师的寮房里请问说:「老法师我作了一个梦,说是大势至菩萨在这儿讲弥陀经,现在我看报纸,说是印光老法师在这儿讲弥陀经,老法师您就是大势至菩萨吧?!」这样一讲,印光老法师很不满意的说:「不准你这么胡说八道,不准你乱讲的。」那么她也不敢讲了,以后就皈依老法师。过了三年,老法师就圆寂了,她在这三年的期间,也不敢讲她这个梦,等老法师圆寂了,她才对大家讲,大家就说:「你怎么不早说?你要是早说,向这位老法师多请一点法嘛!」大家都怪她不早一点对大家说。「老法师不叫我说嘛!」由这一点大家才知道,印光老法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所以火化的时候,烧出很多舍利。这就是所以等要临终了,才可以有一点表示,表示也不能就说:「嗨!你知道我是谁来的?我是大势至菩萨。」不能这样讲的。或者在梦寐中,或者叫旁人给一点提示,稍稍的这么给一点小小的预示,不能自己说,我是那一位菩萨来的。不能讲的,你要讲出来,就应该死了,不应该在这个世界上。所以现在的人公然就说自己是佛了,这真是和楞严经大相违背。不错,一切众生都是佛,但是你要修行才是佛,你不修行,那你或者是马、牛、羊、鸡、犬,或者是畜生,或者是饿鬼,或者堕地狱,都不一定的。不能说:「喔!我就是佛了。」你是佛了,我是什么?我还不是佛呢!你就是佛了,真是奇怪了。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汝教世人」:阿难,你听到了没有?你现在教化世人。「修三摩地」:修定力。「后复断除诸大妄语」:切忌不要自己说我开了悟了,或者我证了果了,或者我是佛啊!我又是菩萨啊!我又是罗汉啊!这罗汉、菩萨这么不值钱?遍地都是?不要叫人打妄语,说假话。「是名如来」:这是现在的如来。和「先佛世尊」:过去的佛、世尊。「第四决定」:第四种的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我再给你举出一个比方来。「是故阿难」:因为这个,所以阿难你应该要知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若是不戒除妄语的话。「如刻人粪为栴檀形」:就好像用人粪刻一个栴檀的形像。「欲求香气」:你想在人粪上找栴檀香气。「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的。你打妄语就变臭了,就比方你修禅定说成佛,你打妄语就等于人粪一样,你想打妄语来成佛,就像你用人粪来刻栴檀的佛像一样,说人粪就是栴檀,有一股香气,这根本没有这个道理的啊!人粪它是臭的嘛,你刻出来佛像它也是臭的,不会有香气的,所以「无有是处」。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我教比丘」:我教一切的比丘,这不是单单说比丘,就是在家居士也都包括在内,不能说我们现在是在家居士,佛没教我们这样。不是的。现在单单提出比丘,比丘是佛法的代表,这一切在家居士就都包括在内。「直心道场」:要直心,说话也要直的,不要转弯,不要向东转转,向西转转,不要拐弯抹角,要直心,直心就是道场。你不直心,就像想把人粪刻栴檀像一样。「于四威仪」:行住坐卧各有二百五十个威仪,合起来是一千。这行住坐卧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都要往真的做,都要实实在在去修行。「云何自称得上人法」:你怎么可以自己说:「我证了菩萨果了,我得了阿罗汉果了。」怎么可以这样讲?不可以的。我们没有听经,就随便乱讲乱说的。自己欢喜,说:我就是佛,就是菩萨,就是什么的。这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呢?你这样讲,就是打大妄语。打大妄语,就要堕落拔舌地狱,这舌头将来要被铁钩子钩住,连舌头根子都拔出来,拔出以后,来生就是哑巴,再也不会说话了。谁叫你打妄语?谁叫你骗人?说「得上人法」?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譬如穷人」:譬如一个最穷的人。「妄号帝王」:他说我就是皇帝啊!他妄自尊大,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啊!「自取诛灭」:他这样一讲,被皇帝知道了,赶快把他抓来,抓来就诛灭九族,谁和他是亲戚,杀!谁和他是朋友,也杀。他家里的大人小孩一起杀,都给灭了,你说这皇帝做到什么地方去了?你没有得道,没有证果,你要是自己就说证果了,这就好像一个穷人自己封自己做皇帝一样,将来一定是灭亡的,在人间你尚且不可以随随便便自己封自己做皇帝。「况复法王」:况且是佛呢?「如何妄窃」:这个佛的果位,你怎么可以自己妄自来窃据呢?「因地不真」:你在因地修道的时候,就不往真的做。「果招纡曲」:将来到结果的时候,心是转弯抹角,很多曲折的,不会即刻就证果了。意思就是你再这样修,修多少个大劫也不会成的。「求佛菩提,如噬脐人」:你以这种的行为——专门打妄语说大话,你求佛菩提,就好像自己想咬自己的肚脐。「欲谁成就」:你怎么可以成就呢?无论怎么样也咬不到的,你的口是够不著肚脐的。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若诸比丘」:若所有的比丘和一切的居士。「心如直弦」:心就像弓箭的弦似的那么直,不要像那个弓背是弯的。「一切真实」:无论任何事情,都要真实,不要打妄语。差之丝毫即谬之千里,你这儿打一句妄语,成佛就要晚了几万万个大劫,你看看那是谁吃亏?「入三摩地」:能以这个得到正定。「永无魔事」:他永远也不会有魔事、有魔障发生。「我印是人」:我印证这个人,那一个人呢?就是一切真实,他的心就像弓弦那么直这个人。「成就菩萨」:他可以得成菩萨无上的知觉,成就菩萨这种没有比这个更高上的智慧,这种的觉悟。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像我这样讲的道理,就是佛所说的道理。不依照我所讲的这个道理,和我所讲的这个道理相违背,就是波旬说的。波旬就是魔王,那就是魔王所说的道理。

 此文章引用:http://book.bfnn.org/books2/159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