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扒完赵匡胤又要来扒刘秀的节奏?!不过这次刘秀可没有小舅子让你们扒了吧。刘秀的大舅子,小舅子们都奉公守法,老老实实。

光武自然算得上仁慈,要加之一两个字。最仁慈就不用了。

光武仁君  汉光武虽以征伐定天下,而其心未尝不以仁恩招怀为本。隗嚣受官爵而复叛,赐诏告之曰:「若束手自诣,保无他也。」公孙述据蜀,大军征之垂灭矣,犹下诏谕之曰:「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家族全,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遣冯异西征,戒以平定安集为急。怒吴汉杀降,责以失斩将吊民之义,可谓仁君矣。

光武帝的仁慈体现在很多方面。

对百姓仁慈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二月壬辰,大司空宋弘免。癸巳,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皇帝对百姓仁慈的体现无非两点:轻徭薄税。建武六年刘秀下诏书恢复三十之一税。此时天下还未统一,刘秀还需四处征战,军队需要供养,刘秀不但没有横征暴敛,反而使用最轻的税来减轻百姓负担。

以人为贵

十一年春二月己卯,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刘秀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倡以人为贵的帝王,他并非空谈,一直言行如一。前后九次下诏书释放奴婢,把奴婢变为庶人。又多次下令保护奴婢,主人不能虐杀奴婢,胆敢虐杀,依法处置。

多次下诏书释放保护奴婢

  【十一月丁卯,诏王莽时吏人没人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

【八月,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辅威将军臧宫与公孙述将延岑战于沈水,大破之。王元降。至自长安。癸亥,诏曰:"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灸灼者为庶人。"】【冬十月壬午,诏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甲寅,诏吏人遭饥乱及为青、徐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 【三月癸酉,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冬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或依托为人下妻,欲去者,恣听之;敢拘留者,比青、徐二州以略人法从事。】

  【十二月癸卯,诏益、凉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卖者无还直。】

多次下诏书扶贫

【「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二千石勉加循抚,无令失职。"】(建武六年)

【庚申,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戊辰,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六斛。】

对功臣仁慈

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刘秀是不杀功臣的代表,他虽然也制御功臣,但能包容他们小过。马武喝酒大嘴巴子在刘秀面前对同事评头论足,刘秀也纵著他,以此为乐(八卦)每次地方进贡珍果,先赐给功臣,自己不留。有功就赏,虽然没有全部委任重要的职务,但是给富贵,最终保全他们。

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惜民力、带头薄葬

《后汉书?光武帝纪》

初作寿陵。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复,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令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后汉书?樊宏传》

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臧,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臧。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

虽说帝王薄葬也不会薄到哪里,但刘秀多次提倡要薄葬,认为人死后带珍宝进棺木是浪费活人的钱财。效仿文帝薄葬也效仿舅舅樊宏同坟异葬。这行为是爱惜民力,没有为了自己的私欲去折腾百姓。

进至邯郸,故赵缪王子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光武不答,去之真定

刘秀刚到河北,刘林给刘秀献计,水淹赤眉。刘秀没有答应,去之真定,开启了河北流浪之路。即使赤眉是刘秀的敌人,刘秀也没用毒计害他们,何况一旦决堤会殃及无辜百姓。

以上看来,光武绝对当的起仁慈两个字。

光武是一个比较仁爱的帝王,性格温和。不论对百姓,还是对功臣,对亲人,甚至对敌人刘秀都能尽量顾全他们。如刘玄失败,刘秀下诏书不得杀害他。朱鲔是刘秀的杀兄仇人,刘秀最后为了大业释个人小怨,许诺朱鲔投降不但不死还可以官爵得保,最后朱鲔投降,刘秀信守承诺。隗嚣已生叛心,欺骗刘秀,大臣请求杀了隗嚣的人质儿子隗恂。虽然隗嚣此举已是放弃了儿子,刘秀还是不忍,尽量给愧恂活命的机会,没到最终不轻易杀人。

刘秀既不搞灭族,也不搞坐诛,也没有虐杀谁。不横征暴敛,不大兴土木。化繁为简,柔道治国,自然称得上仁慈。


如果非要拿敌人来证明刘秀不仁慈,那所有皇帝字典里就没有仁慈两个字。


肯定不是。

对大臣上,他亲手殴打大臣加上逼死韩歆父子,后续刘庄有样学样。对百姓上,放任吴汉祸害南阳父老(还是他家乡),逼反邓奉。


第一次产生这种印象,源自明帝刘庄。

刘庄虽然开启了明章之治,但和他的父亲、位面之子刘秀相比,经历就略显单薄了,他最为著名的就是像雍正一般地为政严苛,与刘秀的柔道治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秀得以施行柔道,与他的性格有关系。有一次宗室小聚,七大姑八大姨评价他小时候「直柔」,刘秀听了大笑:「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另一方面,也和他功劳卓著有关系,历代皇帝中,唯有李二的军功可以与之相争,由此产生的巨大威望使他君权稳固,所以才得以施行柔道。

而让我产生他「很仁慈」这个印象,其实是朱鲔[音伟]的经历。

公元23年,南阳诸强欲立刘秀的大哥刘演为帝,朱鲔等人则拥立刘玄。结果大家都知道,刘玄成为更始帝,随后,朱鲔又建议刘玄诛杀刘演,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刘演遇害后,刘秀忍辱负重,迎娶阴丽华,新婚不久,又出使河北,招抚赤眉军,可谓忍抑杀兄恨,暂别新婚情

正因朱鲔与刘秀结有此仇,所以当刘秀大军所向披靡之时,朱鲔死守不降,反倒成了刘秀一统天下的极大阻力。

就是这样一个人,刘秀却说建大事者,不忌小怨,派岑彭前往招降,拜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这时我双眼一眯,嗅到了阴谋的味道,然而秒被打脸——朱鲔后为少府,传封累代。

但说到底,「仁慈」二字往往有很强的立场性。刘秀释放奴婢固然仁慈,但对于奴婢的主人就是「掠夺」。刘秀丈量土地,平均徭役,固然是对百姓的仁慈,却也是对豪强的抑制,并且对于某些阳奉阴违的官员,他也采用了雷霆手段,违令者斩。


这个问题前几天看到了,觉得没意义,忽略了。今天又收到邀请,还是来强答一波吧。


吐槽一波提问

首先,提问问法就很微妙,最仁慈?最?这个就没有一个准确和客观答案吧,每人看法不同。

其次,皇帝?和最仁慈或者仁慈摆在一起?皇帝作为政治家和这种词捆绑在一起本来就不适合,非要一棍子打死,可以说政治家没有仁慈的,尤其在对封建统治者的宏观印象中。

再说,如果皇帝的仁慈到底是什么尺度,这个漫无边际实在不好概括。与其提问「某某某是不是最仁慈」还不如提问「某某某有没有仁慈的一面」或者「某某某有哪些仁慈的具体事迹」。

最后,提问者问的主体是汉光武帝,底下简介摆了个另一个提问者一模一样的宋太祖赵匡胤的问法链接。

点进去一看,铺天盖地的大V来否定和批判。连管教不好小舅子都拉出来了,他们的立场不用多说吧?夸汉高汉武唐宗明祖没人会用仁慈来形容,到宋祖就激起了「逆反心理」,采用「共沉沦」大法拚命否定。

然而历史上关于宋祖的仁义评价可不少,知乎上的大V说的不算。

现在提问汉光武帝也是同理,知乎历史圈没什么对光武帝和东汉这段历史了如指掌的大V,跟风和不理智评价的反倒处处可见,歪曲史料断章取义的匿名小号更是异常勤快。这种没有余地的极端问法很容易就变成了一场歪曲历史人物的滑稽剧。


PS:既然没有准确答案,有夸有贬,反对和认同并存,个人就来捧一捧吧

下面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不鸡蛋里挑骨头和恶意偏见的来看,在皇帝这种封建君主圈里,算是很仁慈,而且是第一批次的那种(最不最的过于绝对,不讨论)。

仁慈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既分情况也分人。在历史人物的一生中,不可能时时刻刻事无巨细的都「仁慈到位」,那是圣人

但大体一个历史人物在史料中展现的主要形象还是比较容易描绘的(不因某一件或几件失误错处就以偏概全的评价)。

以我个人浅薄的历史认识,汉光武帝刘秀一生中大致保持了这样的状态:霹雳手段,仁义心肠。

足以称得上个人品质上的仁慈和历史评价中的「仁君」美名的赞誉。

要证明这一点,该举些例子。 @拈花恨意迟 这位答主的回答:

拈花恨意迟:汉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吗??

www.zhihu.com图标

已经挺好的了,史料齐全。

个人受触动比较大的一个例子,再扩展下这个:

  诸将与嚣战,大败,各引退。嚣因使王元、行巡侵三辅,征西大将军冯异、征虏将军祭遵等击破之。嚣乃上疏谢曰:"吏人闻大兵卒至,惊恐自救,臣嚣不能禁止。兵有大利,不敢废臣子之节,亲自追还。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臣虽不敏,敢忘斯义。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有司以嚣言慢,请诛其子恂,帝不忍,复使来歙至氵幵,赐嚣书曰:"昔柴将军与韩信书云:陛下宽仁,诸侯虽有亡叛而后归,辄复位号,不诛也。以嚣文吏,晓义理,故复赐书。深言则似不逊,略言则事不决。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嚣知帝审其诈,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

虽然再往后看,隔了几年,隗恂依然因为其父隗嚣的反复无常与漠视被东汉朝廷处死了。

但是,「帝不忍」依然触动我,没有因为群臣的建议顺水推舟的处死一个无足轻重的质子,看重人命,尽可能的想保全所有人,包括给对手最大的让步和活命机会,这就是汉光武帝的一贯作风,这个事例恰如其分。我想这是「仁慈」的最好反映吧?

再多的例子也不用举了,其他回答举几个「不仁慈」或者「黑点」的,我这里就可以就可以举出更多「仁慈」例子和「优点」的


吐槽下某个答主回答:(不能发图,我复制粘贴一下)

「我觉得刘秀比隋炀帝 朱温 隋文帝 南齐明帝 梁元帝 宋文帝 陈武帝 唐僖宗 清高宗 清世宗 要仁慈,当然刘秀是带慈善家嘛。张步兄弟,樊崇,庞萌,董宪,隗纯,刘扬,郭皇后,邓奉,彭宠,谢躬,王郎,延岑都得称颂刘秀,毕竟他们的命比不上刘文叔的仁慈哦。」

(槽点无数,不知从哪说起。

对敌方,对手乃至反叛的臣子如果还仁慈,还留著命那就是圣父了谢谢。汉光武帝作为一个优秀的封建君主从来都是杀伐果断的。仁慈也是有针对性的。

刘秀比您举的这些帝王仁不仁慈我不清楚,刘秀是不是带慈善家我也不清楚,但您是个老阴阳人是可以肯定的~)


除一些史料可寻的事例外,个人觉得一个历史人物的「仁慈与否」是可以通过史料中记录的言行透露出来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9458694?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以上文章内容搜集了不完全的横跨汉光武30多年的帝王生涯中的诏书(从乱世到治世,都是历史人物的亲笔言辞,什么态度,什么性格品质也能略知一二。

看完之后,可以大致可以判断下是否「虚伪」的面具可以戴一辈子,仁慈与否和仁君与否也就各人心里有数了。


再换个角度,找几个名人评价(随机列举,看著大概涉及到性格品质仁慈挨边的,肯定不完整)

冯衍: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攘除祸乱,诛灭无道,一期之间,海内大定。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往初,功无与二。

马援:①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燕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

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薛莹:①宽博容纳,计虑如神。

②十数年间,扫除群凶,清复海内,岂非天人之所辅赞哉?

③皆有冀于非望,然考其聪明仁勇,自无光武俦也。

司马彪:①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②讨贼平乱,克复汉业,号称中兴,虽初兴者,无以加之矣。

③中国既定,柔远以德,爱慎人命,下及至贱,武功既抗,文德术修。

司马昱:汉世祖雄豪之中,最有俊令之体,贤达之风。

袁山松:数年之间,廓清四海,虽曰中兴,与夫始创业者,庸有异乎,诚哉马生之言,固已寥廓大度,同符高祖。又等太宗之仁,兼孝宣之明,一人之体,其殆于周,故能享有神器,据乎万乘之上矣。

李靖:光武虽籍前构,易于成功,然莽势不下于项籍,寇、邓未越于萧、曹,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以此论将将之道,臣谓光武得之。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洪迈:汉光武虽以征伐定天下,而其心未尝不以仁恩招怀为本。隗嚣受官爵而复叛,赐诏告之曰:「若束手自诣,保无他也。」公孙述据蜀,大军征之垂灭矣,犹下诏谕之曰:「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家族全,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遣冯异西征,戒以平定安集为急。怒吴汉杀降,责以失斩将吊民之义,可谓仁君矣。萧铣举荆楚降唐,而高祖怒其逐鹿之对,诛之于市,其隘如此,《新史》犹以高祖为圣,岂理也哉?

郝经:①光武复汛扫伪妄,振踣植偾,以帝王之学润色皇度,贲若草木,复垂统二百年。

②光武之兴,条理、文献遂轶西京。几于三代,笃实辉光,基命以德,温纯缜密,服天下以柔道。虽则中兴,同夫创业。

③文德轶于高帝,中兴功烈,邃古所无。於乎盛哉!

④终我四百,作成政治,保佑民命,风化之美同于先王,则其功又有大于高帝者焉。

陈栎:天下已定,用偃武修文,投戈讲艺,息马论道,自陇、蜀平后,非紧急不复言兵。审黄石以存苞桑之诫;闭玉关以息西域之质。数引公卿郎将讲论五经,修起太学,务用安静。广求民谟,除王莽之繁文,还汉家之轻法,三十年间,四夷宾服,家给人足,政教清明,功业可谓盛矣。

王泰来:光武天锡义勇,神运机智,戡定祸乱,削平天下,海内蒙恩,德至渥也。

胡一桂: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加以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宫房无私爱,左右无偏恩,损上林池御这官,废骋望弋猎之事,勤约之风,行于上下。是以三十年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赵翼:是光武诸功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光武意气相孚。盖一时之兴,其君与臣皆一气所钟,故性情嗜好之相近,有不期然而然者,所谓有是君即有是臣也。

陈寅恪: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

南怀瑾: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以我个人肤浅的认定,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金庸:另外汉朝的汉光武帝也很好,对待人民都是泱泱大度。


说不上最仁慈,因为东汉本身就是一个刘秀联合各大地方豪门的类联邦政权,刘秀本身是要和诸位豪门分享权力的,他不仁慈就坐不稳位子。

不过刘秀确实是历代皇帝最讲人情味的君主,或许没有之一。不过他的人情味也导致吴汉等军纪败坏的王八蛋滥杀无辜、放手屠城之后也就是被刘哥骂几句而不是真的被处罚。

要说找老板卖命,给刘秀当小弟真的是再好不过了,这老板不仅命好到被人怀疑是位面之子、大魔导师,人品也正,最紧要的是言而有信。

后世可就再也没有这么讲究的老大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