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扒完趙匡胤又要來扒劉秀的節奏?!不過這次劉秀可沒有小舅子讓你們扒了吧。劉秀的大舅子,小舅子們都奉公守法,老老實實。

光武自然算得上仁慈,要加之一兩個字。最仁慈就不用了。

光武仁君  漢光武雖以征伐定天下,而其心未嘗不以仁恩招懷為本。隗囂受官爵而復叛,賜詔告之曰:「若束手自詣,保無他也。」公孫述據蜀,大軍徵之垂滅矣,猶下詔諭之曰:「勿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時自詣,則家族全,詔書手記不可數得,朕不食言。」遣馮異西征,戒以平定安集為急。怒吳漢殺降,責以失斬將弔民之義,可謂仁君矣。

光武帝的仁慈體現在很多方面。

對百姓仁慈

《後漢書?光武帝紀》

  十二月壬辰,大司空宋弘免。癸巳,詔曰:"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稅。今軍士屯田,糧儲差積。其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

皇帝對百姓仁慈的體現無非兩點:輕徭薄稅。建武六年劉秀下詔書恢復三十之一稅。此時天下還未統一,劉秀還需四處徵戰,軍隊需要供養,劉秀不但沒有橫徵暴斂,反而使用最輕的稅來減輕百姓負擔。

以人為貴

十一年春二月己卯,詔曰:"天地之性人為貴。其殺奴婢,不得減罪」

劉秀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倡以人為貴的帝王,他並非空談,一直言行如一。前後九次下詔書釋放奴婢,把奴婢變為庶人。又多次下令保護奴婢,主人不能虐殺奴婢,膽敢虐殺,依法處置。

多次下詔書釋放保護奴婢

  【十一月丁卯,詔王莽時吏人沒人為奴婢不應舊法者,皆免為庶人】

【八月,岑彭破公孫述將侯丹於黃石。輔威將軍臧宮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瀋水,大破之。王元降。至自長安。癸亥,詔曰:"敢灸灼奴婢,論如律,免所灸灼者為庶人。"】【冬十月壬午,詔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甲寅,詔吏人遭飢亂及為青、徐賊所略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聽之。敢拘制不還,以賣人法從事。】 【三月癸酉,詔隴、蜀民被略為奴婢自訟者,及獄官未報,一切免為庶人】【冬十二月甲寅,詔益州民自八年以來被略為奴婢者,皆一切免為庶人;或依託為人下妻,欲去者,恣聽之;敢拘留者,比青、徐二州以略人法從事。】

  【十二月癸卯,詔益、涼二州奴婢,自八年以來自訟在所官,一切免為庶人,賣者無還直。】

多次下詔書扶貧

【「朕惟百姓無以自贍,惻然愍之。其命郡國有谷者,給稟高年、鰥、寡、孤、獨及篤癃、無家屬貧不能自存者,如《律》。二千石勉加循撫,無令失職。"】(建武六年)

【庚申,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戊辰,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六斛。】

對功臣仁慈

武為人嗜酒,闊達敢言,時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長,無所避忌,帝故縱之,以為笑樂。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遠方貢珍甘,必先遍賜列侯,而太官無餘。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

劉秀是不殺功臣的代表,他雖然也制御功臣,但能包容他們小過。馬武喝酒大嘴巴子在劉秀面前對同事評頭論足,劉秀也縱著他,以此為樂(八卦)每次地方進貢珍果,先賜給功臣,自己不留。有功就賞,雖然沒有全部委任重要的職務,但是給富貴,最終保全他們。

蘇威進曰:「漢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請。至尊仁育,復用此道以安之」

惜民力、帶頭薄葬

《後漢書?光武帝紀》

初作壽陵。將作大匠竇融上言:"園陵廣袤,無慮所用。"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後世之人不知其處。太宗識終始之義,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獨完受其福,豈不美哉!令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後漢書?樊宏傳》

二十七年,卒。遺敕薄葬,一無所用,以為棺柩一臧,不宜復見,如有腐敗,傷孝子之心,使與夫人同墳異臧。帝善其令,以書示百官,因曰:"今不順壽張侯意,無以彰其德。且吾萬歲之後,欲以為式。"賻錢千萬,布萬匹,謚為恭侯,贈以印綬,車駕親送葬。

雖說帝王薄葬也不會薄到哪裡,但劉秀多次提倡要薄葬,認為人死後帶珍寶進棺木是浪費活人的錢財。效仿文帝薄葬也效仿舅舅樊宏同墳異葬。這行為是愛惜民力,沒有為了自己的私慾去折騰百姓。

進至邯鄲,故趙繆王子林說光武曰:"赤眉今在河東,但決水灌之,百萬之眾可使為魚。"光武不答,去之真定

劉秀剛到河北,劉林給劉秀獻計,水淹赤眉。劉秀沒有答應,去之真定,開啟了河北流浪之路。即使赤眉是劉秀的敵人,劉秀也沒用毒計害他們,何況一旦決堤會殃及無辜百姓。

以上看來,光武絕對當的起仁慈兩個字。

光武是一個比較仁愛的帝王,性格溫和。不論對百姓,還是對功臣,對親人,甚至對敵人劉秀都能盡量顧全他們。如劉玄失敗,劉秀下詔書不得殺害他。朱鮪是劉秀的殺兄仇人,劉秀最後為了大業釋個人小怨,許諾朱鮪投降不但不死還可以官爵得保,最後朱鮪投降,劉秀信守承諾。隗囂已生叛心,欺騙劉秀,大臣請求殺了隗囂的人質兒子隗恂。雖然隗囂此舉已是放棄了兒子,劉秀還是不忍,盡量給愧恂活命的機會,沒到最終不輕易殺人。

劉秀既不搞滅族,也不搞坐誅,也沒有虐殺誰。不橫徵暴斂,不大興土木。化繁為簡,柔道治國,自然稱得上仁慈。


如果非要拿敵人來證明劉秀不仁慈,那所有皇帝字典裏就沒有仁慈兩個字。


肯定不是。

對大臣上,他親手毆打大臣加上逼死韓歆父子,後續劉莊有樣學樣。對百姓上,放任吳漢禍害南陽父老(還是他家鄉),逼反鄧奉。


第一次產生這種印象,源自明帝劉莊。

劉莊雖然開啟了明章之治,但和他的父親、位面之子劉秀相比,經歷就略顯單薄了,他最為著名的就是像雍正一般地為政嚴苛,與劉秀的柔道治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秀得以施行柔道,與他的性格有關係。有一次宗室小聚,七大姑八大姨評價他小時候「直柔」,劉秀聽了大笑:「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另一方面,也和他功勞卓著有關係,歷代皇帝中,唯有李二的軍功可以與之相爭,由此產生的巨大威望使他君權穩固,所以才得以施行柔道。

而讓我產生他「很仁慈」這個印象,其實是朱鮪[音偉]的經歷。

公元23年,南陽諸強欲立劉秀的大哥劉演為帝,朱鮪等人則擁立劉玄。結果大家都知道,劉玄成為更始帝,隨後,朱鮪又建議劉玄誅殺劉演,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劉演遇害後,劉秀忍辱負重,迎娶陰麗華,新婚不久,又出使河北,招撫赤眉軍,可謂忍抑殺兄恨,暫別新婚情

正因朱鮪與劉秀結有此仇,所以當劉秀大軍所向披靡之時,朱鮪死守不降,反倒成了劉秀一統天下的極大阻力。

就是這樣一個人,劉秀卻說建大事者,不忌小怨,派岑彭前往招降,拜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

這時我雙眼一眯,嗅到了陰謀的味道,然而秒被打臉——朱鮪後為少府,傳封累代。

但說到底,「仁慈」二字往往有很強的立場性。劉秀釋放奴婢固然仁慈,但對於奴婢的主人就是「掠奪」。劉秀丈量土地,平均徭役,固然是對百姓的仁慈,卻也是對豪強的抑制,並且對於某些陽奉陰違的官員,他也採用了雷霆手段,違令者斬。


這個問題前幾天看到了,覺得沒意義,忽略了。今天又收到邀請,還是來強答一波吧。


吐槽一波提問

首先,提問問法就很微妙,最仁慈?最?這個就沒有一個準確和客觀答案吧,每人看法不同。

其次,皇帝?和最仁慈或者仁慈擺在一起?皇帝作為政治家和這種詞捆綁在一起本來就不適合,非要一棍子打死,可以說政治家沒有仁慈的,尤其在對封建統治者的宏觀印象中。

再說,如果皇帝的仁慈到底是什麼尺度,這個漫無邊際實在不好概括。與其提問「某某某是不是最仁慈」還不如提問「某某某有沒有仁慈的一面」或者「某某某有哪些仁慈的具體事蹟」。

最後,提問者問的主體是漢光武帝,底下簡介擺了個另一個提問者一模一樣的宋太祖趙匡胤的問法鏈接。

點進去一看,鋪天蓋地的大V來否定和批判。連管教不好小舅子都拉出來了,他們的立場不用多說吧?誇漢高漢武唐宗明祖沒人會用仁慈來形容,到宋祖就激起了「逆反心理」,採用「共沉淪」大法拚命否定。

然而歷史上關於宋祖的仁義評價可不少,知乎上的大V說的不算。

現在提問漢光武帝也是同理,知乎歷史圈沒什麼對光武帝和東漢這段歷史瞭如指掌的大V,跟風和不理智評價的反倒處處可見,歪曲史料斷章取義的匿名小號更是異常勤快。這種沒有餘地的極端問法很容易就變成了一場歪曲歷史人物的滑稽劇。


PS:既然沒有準確答案,有誇有貶,反對和認同並存,個人就來捧一捧吧

下面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不雞蛋裡挑骨頭和惡意偏見的來看,在皇帝這種封建君主圈裡,算是很仁慈,而且是第一批次的那種(最不最的過於絕對,不討論)。

仁慈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既分情況也分人。在歷史人物的一生中,不可能時時刻刻事無巨細的都「仁慈到位」,那是聖人

但大體一個歷史人物在史料中展現的主要形象還是比較容易描繪的(不因某一件或幾件失誤錯處就以偏概全的評價)。

以我個人淺薄的歷史認識,漢光武帝劉秀一生中大致保持了這樣的狀態:霹靂手段,仁義心腸。

足以稱得上個人品質上的仁慈和歷史評價中的「仁君」美名的讚譽。

要證明這一點,該舉些例子。 @拈花恨意遲 這位答主的回答:

拈花恨意遲:漢光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仁慈的皇帝嗎??

www.zhihu.com圖標

已經挺好的了,史料齊全。

個人受觸動比較大的一個例子,再擴展下這個:

  諸將與囂戰,大敗,各引退。囂因使王元、行巡侵三輔,徵西大將軍馮異、徵虜將軍祭遵等擊破之。囂乃上疏謝曰:"吏人聞大兵卒至,驚恐自救,臣囂不能禁止。兵有大利,不敢廢臣子之節,親自追還。昔虞舜事父,大杖則走,小杖則受。臣雖不敏,敢忘斯義。今臣之事,在於本朝,賜死則死,加刑則刑。如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有司以囂言慢,請誅其子恂,帝不忍,復使來歙至氵幵,賜囂書曰:"昔柴將軍與韓信書雲:陛下寬仁,諸侯雖有亡叛而後歸,輒複位號,不誅也。以囂文吏,曉義理,故復賜書。深言則似不遜,略言則事不決。今若束手,復遣恂弟歸闕庭者,則爵祿獲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歲,厭浮語虛辭。即不欲,勿報。"囂知帝審其詐,遂遣使稱臣於公孫述。

雖然再往後看,隔了幾年,隗恂依然因為其父隗囂的反覆無常與漠視被東漢朝廷處死了。

但是,「帝不忍」依然觸動我,沒有因為羣臣的建議順水推舟的處死一個無足輕重的質子,看重人命,儘可能的想保全所有人,包括給對手最大的讓步和活命機會,這就是漢光武帝的一貫作風,這個事例恰如其分。我想這是「仁慈」的最好反映吧?

再多的例子也不用舉了,其他回答舉幾個「不仁慈」或者「黑點」的,我這裡就可以就可以舉出更多「仁慈」例子和「優點」的


吐槽下某個答主回答:(不能發圖,我複製粘貼一下)

「我覺得劉秀比隋煬帝 朱溫 隋文帝 南齊明帝 梁元帝 宋文帝 陳武帝 唐僖宗 清高宗 清世宗 要仁慈,當然劉秀是帶慈善家嘛。張步兄弟,樊崇,龐萌,董憲,隗純,劉揚,郭皇后,鄧奉,彭寵,謝躬,王郎,延岑都得稱頌劉秀,畢竟他們的命比不上劉文叔的仁慈哦。」

(槽點無數,不知從哪說起。

對敵方,對手乃至反叛的臣子如果還仁慈,還留著命那就是聖父了謝謝。漢光武帝作為一個優秀的封建君主從來都是殺伐果斷的。仁慈也是有針對性的。

劉秀比您舉的這些帝王仁不仁慈我不清楚,劉秀是不是帶慈善家我也不清楚,但您是個老陰陽人是可以肯定的~)


除一些史料可尋的事例外,個人覺得一個歷史人物的「仁慈與否」是可以通過史料中記錄的言行透露出來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9458694?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以上文章內容蒐集了不完全的橫跨漢光武30多年的帝王生涯中的詔書(從亂世到治世,都是歷史人物的親筆言辭,什麼態度,什麼性格品質也能略知一二。

看完之後,可以大致可以判斷下是否「虛偽」的面具可以戴一輩子,仁慈與否和仁君與否也就各人心裡有數了。


再換個角度,找幾個名人評價(隨機列舉,看著大概涉及到性格品質仁慈挨邊的,肯定不完整)

馮衍:皇帝以聖德靈威,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歃血昆陽,長驅武關,破百萬之陳,摧九虎之軍,雷震四海,席捲天下,攘除禍亂,誅滅無道,一期之間,海內大定。繼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絕業,社稷復存,炎精更輝,德冠往初,功無與二。

馬援:①前到朝廷,上引見數十,每接燕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

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薛瑩:①寬博容納,計慮如神。

②十數年間,掃除羣兇,清復海內,豈非天人之所輔贊哉?

③皆有冀於非望,然考其聰明仁勇,自無光武儔也。

司馬彪:①至於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憑焉。發跡於昆陽,以數千屠百萬,非膽智之主,孰能堪之?

②討賊平亂,克複漢業,號稱中興,雖初興者,無以加之矣。

③中國既定,柔遠以德,愛慎人命,下及至賤,武功既抗,文德術修。

司馬昱:漢世祖雄豪之中,最有俊令之體,賢達之風。

袁山松:數年之間,廓清四海,雖曰中興,與夫始創業者,庸有異乎,誠哉馬生之言,固已寥廓大度,同符高祖。又等太宗之仁,兼孝宣之明,一人之體,其殆於周,故能享有神器,據乎萬乘之上矣。

李靖:光武雖籍前構,易於成功,然莽勢不下於項籍,寇、鄧未越於蕭、曹,獨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賢於高祖遠矣!以此論將將之道,臣謂光武得之。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洪邁:漢光武雖以征伐定天下,而其心未嘗不以仁恩招懷為本。隗囂受官爵而復叛,賜詔告之曰:「若束手自詣,保無他也。」公孫述據蜀,大軍徵之垂滅矣,猶下詔諭之曰:「勿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時自詣,則家族全,詔書手記不可數得,朕不食言。」遣馮異西征,戒以平定安集為急。怒吳漢殺降,責以失斬將弔民之義,可謂仁君矣。蕭銑舉荊楚降唐,而高祖怒其逐鹿之對,誅之於市,其隘如此,《新史》猶以高祖為聖,豈理也哉?

郝經:①光武復汛掃偽妄,振踣植僨,以帝王之學潤色皇度,賁若草木,復垂統二百年。

②光武之興,條理、文獻遂軼西京。幾於三代,篤實輝光,基命以德,溫純縝密,服天下以柔道。雖則中興,同夫創業。

③文德軼於高帝,中興功烈,邃古所無。於乎盛哉!

④終我四百,作成政治,保佑民命,風化之美同於先王,則其功又有大於高帝者焉。

陳櫟:天下已定,用偃武修文,投戈講藝,息馬論道,自隴、蜀平後,非緊急不復言兵。審黃石以存苞桑之誡;閉玉關以息西域之質。數引公卿郎將講論五經,修起太學,務用安靜。廣求民謨,除王莽之繁文,還漢家之輕法,三十年間,四夷賓服,家給人足,政教清明,功業可謂盛矣。

王泰來:光武天錫義勇,神運機智,戡定禍亂,削平天下,海內蒙恩,德至渥也。

胡一桂: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加以身衣大練,色無重彩,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宮房無私愛,左右無偏恩,損上林池御這官,廢騁望弋獵之事,勤約之風,行於上下。是以三十年間,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

趙翼:是光武諸功臣,大半多習儒術,與光武意氣相孚。蓋一時之興,其君與臣皆一氣所鍾,故性情嗜好之相近,有不期然而然者,所謂有是君即有是臣也。

陳寅恪:若以君臣之綱言之,君為李煜亦期之以劉秀;以朋友之紀言之,友為酈寄亦待之以鮑叔。

南懷瑾: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以我個人膚淺的認定,大概算來,只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金庸:另外漢朝的漢光武帝也很好,對待人民都是泱泱大度。


說不上最仁慈,因為東漢本身就是一個劉秀聯合各大地方豪門的類聯邦政權,劉秀本身是要和諸位豪門分享權力的,他不仁慈就坐不穩位子。

不過劉秀確實是歷代皇帝最講人情味的君主,或許沒有之一。不過他的人情味也導致吳漢等軍紀敗壞的王八蛋濫殺無辜、放手屠城之後也就是被劉哥罵幾句而不是真的被處罰。

要說找老闆賣命,給劉秀當小弟真的是再好不過了,這老闆不僅命好到被人懷疑是位面之子、大魔導師,人品也正,最緊要的是言而有信。

後世可就再也沒有這麼講究的老大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