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近百年时间就有多少对错被人类颠覆,那么1+1=2,过了千年后还会是对的吗?那么我们所执著的对错,只是时间的产物,根本没那么绝对

你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说明你觉得你说的对,你觉得你说得对,这是对的吗?

百年前人类对地球认识还是「天方地圆」,就好比我们现在坚定认为1+1天经地义等于2,不可能等于其他。

看了好多回答,只想补充一句,请对这世界看法保持不确定性,没有什么东西是死的,除了你的思维


非常重要。

而且不要用如此简单的二分法去理解世界。对错之间有无限多的组合,并且要加入时效因素、空间因素、环境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等的条件。

所以人不是要单纯分辨事物的对还是错,而是要分辨事物对错之间那个最适合的点。而且人类很擅长发掘这个平衡点,因此世界才能发展到如今的形态。


很多事情都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的


很重要。

开口骂人对吗?

有人骂你对吗?

不对!


小是小非,中是中非,大是大非,是是非非。

对错没那么不重要,对错也没那么重要,但是要分清楚是哪一个层级的对错。

1、小是小非:

「自己不在切实的利益中心」,最终的影响力控制在和自身「八竿子打不著关系」的范围以内,这个是非对错,对自己「毫无利益瓜葛」,那么这样的对错,确实「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像张三偷了李四家的一颗大白菜,两边争执,回馈到你身上最多就是「看热闹」。类似的有娱乐圈的新闻,饭圈的趣事,和隔壁张大妈家的绯闻。

然而当你对小是小非的判断,变成了别人对你「对错判断能力」的怀疑的时候,这个又变成了具有关联性的对错,这种对错归属于「中是中非」;

2、中是中非:

「自己所归属的集体、组织、体系」的利益关联,包括基本利益、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三种级别,小到家庭,大到国家乃至全球。对于我们主管利益而言,「侵害主体人所归属的组织的利益」就被视为错,延伸出来的就是「立场下的对错观」。

当然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对自己的立场下的对错观具有界限设置」,因此「多数情况下,立场下的对错观会被人为的无限放大」,这是利益冲突的必然,因为「永远不存在一刀切的均等」。

但是存在万物的「最基础利益」——生存机制。

在违背基础利益下的任何对错观,我们都称之为「大是大非」。

3、大是大非:

对错往往取决于一个人对「机制的判断」、「架构的判断」延生下来就是「价值观的构建」。

除了「义务教育」下的「参考答案」以外,绝大多数事件的对错「需要结合我们自身的审视角度」而得出结论。

但通常这个结论「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唯有一点,「是否侵害到了它体的生存生命状态」。这个概念非常模糊,就如同我们会去吃猪肉鸡肉牛肉一样,我们确实侵害了它体的生命,但是这是趋于「人类长期以来的生存习惯」且「此间并不存在不正当掠取(如虐**杀、种**族毁灭等)。

因此「大是大非」只建立在「拥有同样或近似的人类社会体系的物种」之间的关系方式。基于这个前提下的「生存的保障」就成了「大是大非」的最后一块拼图。

但,往往「对错观」在变得「越来越完善」,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机制下的是是非非」。

4、是是非非:

人类是目前已知的最有趣的文明,当我们给出一个判断机制,就会有无限个补充这个机制的说明,所以所有的机制都不太适应于「一刀切」。通常有「它的区间值」,对错同样也不是「非黑即白」,这个时候就需要「每一个人具有自己的价值观,乃至于是非观的健全体系」。

综上所述,对错的重要与否,不取决於单独的主观或第三视角机制的判断,而是取决于建立完整的主/客观观察机制,回馈到自身对对错的一个判断能力的构筑。既不需要非黑即白,但更忌讳是非不分。

以上,仅供参考


小孩子才谈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

那么我们就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下「1+1=2」这个事情。

首先,1+1可以小于2。比如,老板说两块钱一个水果,然后顾客认为1+1=1,只愿意付一块钱。老板铁定让那个顾客滚蛋,因为这事损害了老板的利益。

其次,1+1可以大于2。比如,老板说两块钱一个水果,然后顾客认为1+1=3,愿意付三块钱。老板笑著笑著就醒了,但还是期望每个顾客都能这样。显然,智商在线的顾客都不会这么干,因为这损害了顾客的利益。

最后,在老板和顾客多次交涉下,最终确认了1+1=2这件事。想买水果的话,该付两块钱就还是要付两块钱,才能保证买卖水果这件事顺利进行,才能让顾客有水果吃,才能让老板赚钱,才能保证双方利益。

如果没法理解上面这段话,那还是用「对」和「错」来理解事情比较简单——只需要知道「1+1=2」是对的就行了。


我们和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懂的善恶对错。


人类有自身价值取向,二战带来深重灾难,人们就会反思行为的对错,难道不重要吗?当然这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小一段插曲,不要总站在上帝或宇宙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行为没有对错还需要法律干什么?人性发展没有方向还需要道德干什么?那只能继续当猴子了。


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


没有绝对的对错。

要区分对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方便选择。

对于具体的事情,区分对错是有意义的。

比如说,你要从家到单位。本来是从南往北走,且有一条或几条合适的路线。

在你赶时间的情况下,最近的那条在当下的选择情境就是对的。

在起早不赶时间去的时候,即使你选择其他几条路线也不能说是错的,因为可以看看沿路的风景。

甚至你可以先往北绕一圈再过去。

如果不用上班,只是单纯的要去这个地方,你甚至可以一直向北,绕地球一圈,去到单位。


纯粹的语义学问题没什么讨论价值


没有,所有真理都有一个大前提。前提发生变化对错就可能逆位。

看对错太过重视其实会丧失很多快乐的


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对错,只有利益。且对对错的判断,仅局限于某个视角,视角转换,判断的结果却有可能变换。当你做了某件事情直接的或间接的损害了别人的利益,那将被看作成错的。小错可以被忽视,可以被容忍,但是如果它大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避免大错误的发生,必然要从细微的小错入手。


现实世界中,相当范围内的时空当中,相当多的人,他们没有是非,只有立场;没有逻辑,只有情绪。处理事有一个原则,「非原则,小利益的事,往外推」。不是任何事都可以值得计较。

对和错其实是我们对于事情或人的判断,而每个人对于事物或人的看法又都基于各自的经历、经验、以及三观,这是很难只用对和错两个字去评价。

更何况对和错只是立场不同。如果我们对于事情或人的看法只有对和错的话,我想是时候升级一下我们对待对和错的态度了。

——唐雷恒

做到难得糊涂——是恰到好处的愚笨,愚笨的恰到好处。

智者都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计较一日之长短,凡事不计较一时之得失,更不要纠缠在无关人生重大问题的对与错,这是一种人生大智慧,也是一种教育大智慧。

生活中的有些事的对与错,就在那里,不声不响,我们忽略不记,这能让我们惬意舒服,少计较对与错,多干点实在事,比什么都重要!

对错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三个故事,六种人生

两个落水者。

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

两个落水者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

突然,视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们这边漂来。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

于是两人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

游著游著,视力好的那位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

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著。

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

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02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

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的时间了。

另一个人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也听不大清楚。

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还好好地活著,而那位耳朵灵便的仅仅只活了不到两个月。

03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

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

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

据他分析,美国有30%的公司要倒闭,像他现在这样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

史蒂夫不但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甚至还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是永远无法预测的。

就算你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

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

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最终,会算计的人将公司解散了。而不会算计的人,在度过金融危机之后却将公司比以前办得更红火了。

人生中很多事:

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糊涂。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难得糊涂,快乐和幸福就藏在糊涂之中。

一旦清醒了,可能所有的快乐 和幸福,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对错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人类在寻找真理的路上,永不停歇的就是探索、争论甚至战争。美国政治活动家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说:「基于人类固有的智慧和良心,真理会越辩越明」。这从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显得很重要。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小人物在关于生活中的事务和人与人之间观念上的对错,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对与错本身并不知道我们的反应,他对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或者大打出手毫无感觉,更不会去关心,结果只是我们自己受伤。

众所周知的古希腊哲学家、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 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其人一生著有400——1000部著作,涵盖哲学、天文、地理、数学、生物、物理、逻辑学等等内容,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一半也毫不为过。众望古今之博学,毫无疑问,惟亚里士多德最也!对的东西在他那里也肯定是不胜枚举的了。但是,古往今来,也恰恰是此人犯的错最多。比如亚里士多德说过:「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估计是他不经过实验、甚至只凭感觉下的结论,然而,这个错误的结论对我等凡人来说又有多大关系呢?事实上,近千年后伽利略才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了他的错误,而此时,西方社会却早已步入文艺复新时代了。试想,如果当时亚里士多德随便捡两颗重量不一样的石子那么随便地一实验,也不会下这个荒唐的结论啊!事实上,在他博学的著作里,类似的错误跟他对的东西也是有得一比的,但就是这些错误百出的内容,却牢牢地控制了西方人的思想达千年之久,有人评价:「亚里士多德用他充满错误的思想统治了西方千年之久。」这不能不说很多对错,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

像「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当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之后,西方几乎所有的教会便把这个错误当作信条,对胆敢怀疑者施以残酷的思想暴政,以至于布鲁若为了捍卫对的哥白尼「日心说」而被错的教会」地心说「活活烧死。现在看来,布鲁若捍卫真理的勇气和品格令人敬佩,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西方人来说,后来的一千年不是依然过得滋润吗?无独有偶,201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得很有意思: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不知道地球绕著太阳转。关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问题,只有39%的人判断正确,而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得出正确答案的人只有48%。这些对与错的东西即便美国人不知道又有何妨呢?其实,人家不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就知道这个世界围绕美国转又有何错呢?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人储备知识都没有中国人全面,可人家就是在每个领域都有一流的科研人员,你储备了那么多正确的东西,有的甚至是殚精竭虑地死记硬背才获得的并且是无比正确的,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诚然,人生不谈对错是没有道理的。一方面,没有对错就会是非不分,特别在一些基本的常识、规则、道理、真理面前,我们必须坚持对的。所以,弄懂一些基本的常识、普世价值观等对的知识并在心中坚守一生是这个世界还可以美好的源泉。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太在乎对错,甚至把对的就当成成功,错的就当成失败的话,那反而会影响人们对人生的判断。生活中太过在意对错,凡事都争对错,反而会丧失生活的乐趣。比如,我昨天洗了八个碗,你凭什么今天只洗三个碗?再比如,东家孩子就是靠严格管教成才的,西家孩子自由自在轻轻松松就考上名牌大学,究竟哪个对?哪个错?今天很多人不管在哪个领域、哪个地方都在对错之间纠缠不休,苦斗长短,以为可以高人一等,胜人一筹。其实,往往这样的思维害人不浅。夫妻之间,为生活琐碎争对错,朋友之间为东西对错较劲,同事之间为共同工作争对错,邻里之间为对错一较长短,有多大意思呢?在我看来,日常生活中过分计较对错是没有胜利方的,甚至可以说都会成失败者。

身处凡俗许事烦,难得糊涂少清闲。

几分耕耘几收获,几度辛苦几甘甜。

难得糊涂真人生,大智若愚好性情

红尘万事随风去,功名利禄一场空。

遥看云雁踏征途,无限相思寄故土;

多少回味多少忧,人生最难是糊涂。

清心孤欲静近禅,把酒临风不觅仙。

糊涂人生皆修行,得失不过一箪饭。

愚者谎言欺人,得意忘形。

智者受欺不语,难得糊涂。

——唐雷恒

人生需要钝感力,

学会分寸拿捏的精妙。

郑板桥——难得糊涂。

是有意识的糊涂,

糊涂的要恰到好处。

学会分寸拿捏的精妙。

但别真糊涂,这叫傻,也叫二。

绝对不能装13,这叫蠢。

难得与容易、糊涂与明白,这是两对阴阳关系,它们交织起来产生四种状态。如果给它们排个顺序,基本上能反应出一个社会人从小到大的认知历程:

1、难得明白(少不经事时的青涩懵懂)

2、容易糊涂(缺少历练时的游移不定)

3、容易明白(成熟干练时的游刃有余)

4、难得糊涂(老成持重时的举重若轻)

当一个人达到了不但知道自己会做事,还知道自己能做成事的境界时,他想的不再是获得更多的成功来证明自己,而是想要更多的清静自在,不想被杂人杂事骚扰。

所以,这个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来掩盖自己智慧的光芒,千方百计地去装糊涂。但也不是人人都有影帝的潜质,装聪明难,其实装糊涂更难。

所以现代哲学家季羡林老先生有句名言,最能反应【难得糊涂】的样子: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所以现代哲学家季羡林老先生有句名言, 最能反应【难得糊涂】的样子: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于何种人最聪明,颇有争论。有人认为,凡是精明算计,乃为聪明。。另有人说,懂得见风使舵,不失为一种聪明。但所有的看法,却都不及苏轼的——「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来的透彻深刻,简约智慧。

学会黄金分割法则

做到中庸的最好体现

这样就通透事物的临界点

分寸拿捏的精准,就是艺术的装傻,

装傻的艺术。

也就是钝感力

聪明中难得糊涂,

深情中恰到好处,

得意时不卑不亢

人一旦自认聪明,

就会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真正聪明的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上善若水,刚柔并济。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甚爱大费,强极则辱,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凡事过犹不及,做人适可而止。

不以物喜,不以己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千万别真的糊涂,真的犯浑。

更不能装B。

莎士比亚曾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华。不仅要洞察人性,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美国的一个镇上,有一个小男孩很文静又怕羞,镇上的人常常捉弄他。

他们经常把五分的硬币和一角的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选一个。

而他似乎是「真傻」,总是捡那个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可怜他,对他说:「孩子,难道你不知道一角钱要比五分钱多吗?」

「当然知道!」他微笑著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不会扔钱给我了。

这个小孩后来成为了美国第九届总统,他就是威廉·亨利·哈里逊。

有人说过: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

  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

  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是一种智慧。

  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是一种气度。它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包容万象。

装傻并不是让你唯唯诺诺,忍气吞声。做人要守好自己的底线,在境界上糊涂是智慧,在细节上糊涂就是真傻!

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

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

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这才是大智若愚的最高境界!

而做人的最高境界,

莫过于:大巧若拙、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看破不说破,知根不亮底,

才是最大的处世智慧。

人生难得糊涂。所谓糊涂,不是脑袋进水,而是表面糊涂、内心清明的大智若愚。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这样才能从琐事的纠纷中超脱出来。糊涂的人,将智慧深埋于心中,面对过于复杂的世事,简单做人、简单做事,逢人不急,遇事不恼,用难得糊涂的随遇而安,酿造生活的醇厚佳酿。

有人说过:外智而内愚,

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人太过于精明,未必是一件好事。

正所谓:「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

外表聪明的人,将精明表现在外表上,处事炫耀张扬,却往往给人一种威胁感,被人提防,最终经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反而那些处事低调,为人豁达,做事有节适度的人,他们从外表上看愚笨糊涂,实则内里心知肚明。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2020.12.03 晚8:30 追加

一个人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那这句话本身是不是绝对的呢?

一个人说,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一切即是正确,又是错误的。

那这个观点本身是不是绝对正确的呢?

一个人说,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那你这个说法是不是永恒的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我本以为这是一个,至少是看过一些书,至少读过几本辩证法的人,现在看来,只是个喜欢瞎想,而不知所谓的外行罢了。

———————————分界线———————————

2020.12.03 追加

一个连三岁小孩都承认的问题,都不承认的人,却试图去证明一个人穷尽一生都无法证明的问题,妄图超越人类的极限,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

脱离实际谈逻辑,必然会导致诡辩。导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人不承认自己的认知,不承认逻辑之逻辑,否定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而又否定,最终悟到万法皆空,空的不是法,是你的心而已。

什么都不相信的人,什么都是错的,一切皆为相对,一切皆为虚幻。长了一个神仙的脑子,却只有一副人类的躯壳,何其可悲。

不相信自己的人,如何能相信别人,别人需要你那可笑的相信吗?不认为自己正确的人,必定也会怀疑整个世界,有问题的不是这个世界,是你自己。

———————————分界线———————————

谢邀。这是两个问题。

问:这个世界真的有对错吗?

答:这个世界没有对错,但是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问:对错那么重要吗?

答:对错本身不重要,但有人觉得很重要,不是对错很重要,而是人的感觉很重要。

数学运算,是永恒的规律,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在人类灭绝之后,它依然会存在,直至永恒。

你说对错一直在变化,但是1+1=2这个数学式子,从遥远的古代,自人类有记载以来至今,从未变动过,这不叫对错,叫真理,未来几千年之内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变动。

你说的对错,只不过是人类社会上一些价值观的对错罢了。一个蛮荒宇宙,一个渺小偏远的星球上,一群原始人互相争论达成的共识罢了,这有什么重要的?

重要的是人类觉得自己很伟大,所以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把争论的结果,叫做对的。

其实共识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只是大多数人这么觉得罢了。

但真理规律与这些共知共识不一样。

说到底,就是理科与文科的区别。


对与错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这个世界是二元对立的世界。生在这世界就得按照这世界的规律来,不然必有余殃,不想在二元的对立世界就去修行吧!再由二到一!寂静的彼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