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了这类题 可是下课换了一道题,思路还是一样的又不会了 成绩从开学的中等偏上一直下滑 这学期又要开始了寒假本来计划好的学习也没有做到。本人初一生!


做自己会做的,别的就不要强求了


1、数学最基本的一些公式,概念肯定是要先理解透彻的

2、在老师将某一章之前,一定要预习,把概念划出来,公式先背出来,书上有例题,先不要去看怎么解的那道例题,把答案遮掉,自己做,然后把自己做的与例题答案比较,从思路上看,有什么方法,再对比一下,哪个方法比较容易,哪种自己更容易接收,记住:书上的答案不一定是最好的,最简便的。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打个问号,课上注意听

3、不懂的,及时问老师,其实老师很喜欢经常问问题的学生,不要觉得你这道题很简单,自己却不会做,就留在那里,及时解决!(有问题是好事,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句话也是我高一的老师和我讲的。

4、学好数学没有捷径,只有做题,要能吃苦,像课间什么的,做1-2道填空题,在家或者晚自修的时候就做大题目,因为课间时间比较短,填空题方便些。这个第4点的方法也是高三的学长和我讲的。做题目,一定要适合自己的,不要一下子就做难题,慢慢来,基本题先保证过关。

5、错题集,不要怕麻烦,错题集很重要,考试,习题错题一定要整理,不是看过一遍会做了就好,没用,整理在一本比较厚的本子上,题目抄下来,空几行,然后在本子的最边上空一些地方,空的地方写那道题的答案,然后过几个星期,再去做那道题,之后再看你做这道题的方法和之前写上去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其实这样收获很大,数学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像英语也可以是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像别的同学那样临时抱佛脚。


没有真的学会


在公众号高中数学港湾」9月8号推文「高中数学更难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中咱们提到过,绝大多数高中生都曾有这样的体验:「老师讲过的才会,没有讲过的就不会」。

有一种情况是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碰到,那就是同步学习的时候。由于刚开始接触新的知识,很多题目都没有见过,自然只会做老师讲过的,这种情况不用过于紧张,随著见过题目类型的增加自然就会有所改变。

另外一种情况是,很多同学即使度过了新授课的不适应期,依然只会做老师讲过题,没有讲过的就不会。其实这也是没有真正学懂的表现。除了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其它同学多少会有过这种体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继续探讨其中的原因。

01

先从高中数学试题的难度说起。高中数学试题可以大致的可以分为:基础简单题,中等题,难题,三个级别。当然这个分类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因为就算是简单题,难度也稍微有一些差异。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咱们打一个比喻。如果今天课堂上老师讲了鸡蛋汤面的做法,那么简单作业就是青椒肉丝汤面,中等难度作业就是三丝炒面,难题就是做包子或者饺子。其中的差别很明显,简单作业只要模仿就可以完成,中等作业就不再是简单的模仿了,需要学生懂得变通才能做好,难题就需要学生对其中的原理非常熟悉,能灵活的运用已学的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有些时候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基础比较弱和中等的同学,无论是基础,还是有关能力本身就相对成绩好的同学要弱一点点。所以会出现「老师讲过的题才会,没有讲过的就不会」的情况。

02

其次,很多同学到了高中学习方法还是死记硬背,不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理解,缺少归纳总结,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不注重平常的记忆和积累,总是在考试前记一下有关的知识和公式,考试后就忘记;课后复习不及时,甚至不复习。高中数学难度大,课堂内容多,课堂上几乎很难将所有知识弄清楚,有不懂的要在课后及时搞明白,不然问题会越积越多。仅仅是课堂上认真听讲还不足以学好高中数学,课后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全吸收课堂上讲过的知识和方法。总之要学好高中数学,不仅仅要努力,还要讲究方法。

03

再者,有些同学依赖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主动探索,刻苦专研的精神。比如在上课过程中一些初中的多项式计算很多同学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其实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不想动脑筋,不愿算。长此以往计算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下降。这样的同学碰到陌生问题自然只能缴械投降。

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家长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很多同学都参加补习。有极少部分同学因为上了补习课,在学校的学习就不那么认真,他觉得反正补习老师会再讲一遍,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呢?

04

咱们来谈一谈「学校课堂」与「补习课堂」关系。

补习课堂是学校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补习课堂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查漏补缺。如果学生学校学习的效果不错,那么补习课堂就有更多的时间帮学生总结归纳各种题型解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拓展学生的能力,冲刺更高的成绩。如果学校学习很糟糕的话,就只能把补习课堂当成学校课堂,由于补习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同时承担新课教学和查漏补缺,总结归纳三项任务。

第二,总结归纳。学校课堂教学不仅仅时间和精力有限,还需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接受能力,所以、针对性就稍微弱一些。而补习课堂作为学校课堂的补充,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不同,灵活的选取教学内容和方法,辅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相关的内容。但补习课堂的先天劣势也非常明显,时间少,一周才两个小时,两次课的时间间隔很长。所以,补习课堂能否有效果同样取决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做的是否及时,有效。

总而言之,学校课堂是补习课堂「赖以生存」的基础,补习课堂是学校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两者的作用和地位不能颠倒。

05

相信看完上面的大家大概知道「为什么只有老师讲过的我才会,没讲过就不会了」的原因是什么了,那么该如何做调整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无论是家长,学校老师还是补习老师,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决定成绩好坏的还是自己的努力。

其次,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常见题型解法学习和理解,要扎实掌握好它们。因为很多中等题和难题其实就是由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常考题型,加深演变而来。反过来中等和难题可以通过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转变为熟悉或者是已经解决的常规问题。如果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常考题型的解法都掌握不好,就没有办法解决难度更大的中等题和难题了。关于这一点更详细的讨论,可以参考公众号,「高中数学港湾」8月19号的推文「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到了1」。

第三,注意总结归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唯一办法,具体可以参考(公众号:高中数学港湾)「复利」让学习更轻松,成绩更好,里面有详细论述。

第四,就是做多题,从初步模仿到熟练运用,中间有一个过程,光知道其中的原理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有效练习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这就好比学游泳,站在岸边是永远都学不会,只有下水才能学会。

最后,学习切忌心浮气躁,眼高手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提高效率,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能,考取理想学校,加油!


找个老师 一对一的教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