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的地方。


孔子人本主義的思想、既理想主義又腳踏實地的行為。偉大的教育家。

推薦中島敦的一篇中篇小說《弟子》,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子路的故事,師生之情,令人動容。說來慚愧,我是直到讀過這個日本作家的作品,才清晰的建立起孔子鮮明的個人形象,才明白為什麼稱萬世師表、為什麼是聖賢。

子路對孔子的看法:

這樣的人,子路從來不曾見過。他看到過力舉千斤鼎的勇士,也聽說過明察千里外的智者;可孔子身上有的決不是那種近乎怪物似的異常之能,而不過是最常識性的達成。那是從知情意各個方面到身體諸項能力都平凡地、卻又無比舒展地獲得發達後生出的精彩。不是單獨哪一項能力特別優秀引人注目,而是無過無不及的整體均衡中包含的豐富。這些對於子路完全是第一次。

令子路吃驚的是孔子之闊達自在,竟全然沒有一絲道學家的腐氣。子路立刻直覺到這是一個吃過苦的人。可笑的是,就連子路引以為豪的武藝和膂力,也是孔子更為高強一些,只不過從來不用而已。遊俠子路首先被這一點鎮住了膽魄。簡直令人懷疑孔子是不是連放蕩無賴的生活也經歷過,這個人竟然對所有人的心理都具有敏銳的洞察。從這樣一些側面,再一直到那極為高遠、不容玷污的理想主義,想到其間的寬闊,子路不由從心底發出了感嘆。總之,這是個不論放在哪裡都「沒問題」的人。從有潔癖的倫理角度來看沒問題,用最世俗的標準衡量也沒問題。子路從前碰到的人們,其偉大之處都在於其利用價值。因為對這個或那個地方有用,所以是偉大的。然而孔子的情況截然不同。只要這裡有孔子這個人,那麼一切就都完美了。至少子路是這麼想的。他完全心醉了。入門不到一月,就發現了一個再也離不開這個精神支柱的自己。

還有: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絕望,任何時候決不輕蔑現實,在給定的範圍內總是做到最好。——現在他終於懂得了老師智慧的偉大之處,也開始明白並首肯孔子在一言一行中總是意識到後人視線的意義。

孔子對子路的了解:

在說唯上智與下愚難移時,孔子並沒有把子路考慮在內。雖然子路身上滿是缺點,孔子也並不以他為下愚。孔子比誰都更欣賞這個剽悍的弟子身上無雙的優點,那就是純粹的無利害心。此種優點在這個國家的人們當中過於稀缺,以致子路身上的這一傾向除了孔子以外,不被任何人當作美德,或者不如說是被看成一種不可理解的愚蠢才更準確。但是,唯有孔子知道,子路的英勇也好,政治才幹也好,若與這種珍貴的愚蠢比起來,都還是微不足道的。

因材施教:

對於子路,有一件世上頂要緊的東西。在它面前,死生尚不足論,更不用說區區利害。「俠」這個字眼略嫌輕率,「信」呀「義」呀的,又過分道學氣而缺少自由靈動之感。總之,名字無關緊要。對子路來說,那近似於一種快感。能感到它的就是善,不具備它的就是惡。

非常清楚明了,至今還從未對這一點產生過懷疑。它和孔子所講的「仁」大相徑庭,但子路從老師的教誨裡面,只選擇能鞏固這個單純倫理觀的東西來吸取。比如,「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丘恥之。」或者「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又如,「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這些就是。孔子最初不是沒有想要矯正他這個犄角,可後來就放棄了。不管怎樣,眼下這無疑還不失為一頭出色的牛。有需要鞭子的弟子,也有需要韁繩的弟子。用普通韁繩無法駕馭的子路,其性格上的缺點,同時卻也是大有可為的優點。由於深知這一點,所以孔子認為只要指給子路大體上的方向就夠了。「敬而不中禮,謂之野。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這些話,與其說是講給作為個人的子路聽的,還不如說是講給作為學生頭的子路聽的。因為在子路這個特殊的個體身上是魅力的東西,若到了其他門生身上,則往往是有害的。

有不同意見時:

楚國攻打吳國時,有位名叫商陽的工尹追趕吳師。

同車的王子棄疾催促他說:「如今為王事。子可執弓。」他才拿起弓箭。又催促他:「子,射之。」他才射死了一人。隨後馬上將弓收回弓囊。經過再次催促,他才又拿出弓來,射死了兩人。每射死一人都以袖掩面。射死三人後,他說道:「按自己如今的身份,這樣足以復命了。」於是就掉轉了車頭。

此事傳到了孔子耳朵里,孔子欽佩地說道:「在殺人時也不忘禮啊。」然而要讓子路說,沒有比這更荒唐的事了。特別是「作為自己殺三個人也就足夠了」這樣的話里,露骨地表現出一種將個人的行動置於國家休戚之上的想法,這一向是他最為討厭的。他怫然頂撞孔子道:「人臣之節,遇到國君的大事時,應該竭盡全力,死而後已。夫子為何以他為善呢?」孔子也被駁得啞口無言,笑著答道:「不錯。你說得很對。我只是取其不忍殺人之心罷了。」

結尾:

子路一邊躺在地上,一邊伸手拾起冠,把它端正地戴在頭上,並迅速繫上了纓帶。在敵人的白刃下,遍身是血的子路用盡最後的力氣叫道:「看吧,君子是正冠而死的。」

全身被切得如同肉膾,子路死去了。在遙遠的魯國聽說衛國政變的孔子立刻說道:「柴(子羔)啊,會回來吧。由啊,會死去嗎?」當知道自己的話果真應驗時,老聖人佇立著瞑目良久,須臾潸然淚下。子路的屍體被做成鹹肉的消息傳來後,他立刻命令把家裡所有的鹽漬類食物扔掉,此後,再不許把鹽端上食案。


文風剛健,而且武德充沛。

之前知乎上有人問,如果孔子穿越到現在被一群小混混打了怎麼辦,孔子會說什麼。

基本所有的回答,千篇一律,孔子絕對是秉承「能動手盡量不吵吵」的風格,讓現代小混混見識一下什麼叫真正的傳武搏擊。

核心觀點有這麼幾個:

第一,血統論。

孔子的老爹叔梁紇是魯國三虎將之一,和狄虒彌、秦堇父一起是時代猛男,最強戰績是,當年攻城的時候敵人故意把魯國軍隊引入城,然後想放下閘門來個關門打狗瓮中捉鱉,在危機關頭叔梁紇雙手撐住閘門,堅持到己方軍隊退出後才放下來,可以看出身體質量是非常過關。

生下來的孔子,記載說身高九尺三寸,按當時的度量衡是現在的1.9米,關鍵是被鄉里鄉親的叫做「長人」,這話有點污,不知道是哪裡長,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孔子身材也是很不錯的。

第二,史書論。

《呂氏春秋》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

《列子》說: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

《淮南子》說: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弘,勇過於孟賁(古代勇士),足躡與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

《禮記·射義》說: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

說白了,力氣大,跑得快,射箭猛。

第三,江湖地位論。

孔子手下有三千小弟,裡面青史留名的有七八十個,當年孔子滿地圖亂走的時候,在衛國遇到內訌,把孔子扣了。

手下一個學生,叫公良孺,帶了五輛戰車來救人,說「吾與夫子再罹難,寧斗而死」,開始殺人,殺到國君怕了把孔子給放了。

第四,顏值論。

仲尼之狀,面如蒙倛。

這是荀子說的,蒙就是面具,倛是驅鬼用的面具,所以孔子長得就很有震懾力。

所以,孔子很能打,是個文武雙全的人。

王陽明就說過:仲尼有文德,必然修武備,區區章句之儒,叨竊富貴,遇事臨危而無以應對,此通儒之羞也。

就是說失去武力是文化人的大忌,不知道為什麼孔子這樣的斜杠青年/老年會被塑造成一個文質彬彬的樣子,可能是方便管理?不敢細想。

孔子是在亂世裡面做到了真正知行合一的人,而且還能給自己抽人找理論依據: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說明別人抽孔子一下,孔子反手就抽回去,說不定還是抽三下這種帶利息的。這其實很適合咱們國家現代的面臨的百年之未有大變局的。

沒有什麼妥協,沒什麼中庸,干就完了。

真以為中國那麼大的領土都是話費充出來的,真以為那麼些蠻夷戎狄都是被自己混不下去的,真以為儒家文化是坐而論道不會拔劍四顧的……

尊王攘夷,勇者不懼。浩然之氣,威武不屈。

至於說孔子對現代時代的個人來說,就是下面這張圖:

今天你看書了么?今天你鍛煉了么?

說實話,我覺得最近看新聞,最有孔子風範的,應該是那個被多次挑釁,最後女朋友被打才憤而還手,10秒內兩拳將對方兩人打倒的男人。

可惜,他被判賠錢、道歉……

你品,孔夫子的棺材板啊,膨脹螺絲都撐不住了。

曹小靈:武德護體?先鞠躬賠錢道歉?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雖然孔子一生沒能實現政治抱負,但他擁有偉大的思想,卻是不爭的事實。

他的思想有多偉大呢?這麼說吧,如果要聊中國哲學的「前浪」,孔子不僅在沙灘上,還是屬於坐頭一把躺椅的那類。

從前有座尼丘山,它坐落於我國山東省,風水絕佳。某天,山下來了一對老夫少妻,妻子懷著身孕。



這時候,飛來一隻鳳凰。全世界的鳳凰好像都見不得地面上有孕婦,它一見到妻子,立馬落地報喜:



於是,妻子就地生了個男孩。丈夫把男孩抱起來,倆人一看,直接嚇傻:天哪,這孩子長得也太丑了,這要是抱回去,家裡的雞和鴨怎麼看?隔壁張嬸怎麼看?

兩人思考再三,實在接受不了,順手把孩子扔進了路邊的可回收垃圾桶。



不過,因為這孩子是伴隨著鳳凰的祥瑞降生的,後來,他被老虎收養,還有鷹給他扇風散熱,是謂「鳳生,虎養,鷹打扇」。


這孩子的姓氏是孔,又因為生在尼丘山,所以名丘;「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順序,「仲」是第二個的意思,所以他字仲尼。



你沒猜錯,這就是關於名人孔子誕生的民間美麗傳說,大家就權當聽個樂吧。現在的主流說法,還得看司馬遷的《史記》——


父親的大兒子得了殘疾,老來得子生了他,結果他出生的時候,家道早就沒落了。


然而,無論身世如何,孔聖人擁有偉大的思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儒家向來是國學避不開的話題,為了讓你能夠在談到國學時有話可說,今天我們就從孔子的一生出發,帶你看一看儒家思想。

一、有志童年養成記


俗話說,一個人的思想,跟環境密不可分。那麼,孔子出生在啥環境里呢?


先來看孔子的生平時間軸:



孔子出生時,世界很亂,亂得可以用這四個字來形容:禮崩樂壞!



什麼是禮崩樂壞呢?咱得把禮和樂分開看。


周朝時,人被分為三六九等。



階級不同,不但活著的方式有差別,連死亡的姿勢都不一樣。比如葬禮:

諸侯的葬禮,大投入、大製作。



平民的葬禮,小投入、小場面。



除了葬禮,還有婚禮、祭祀禮,對長輩怎麼行禮等,這些都是所謂的禮。


發現了嗎?其實「禮」就是一本——



在具體實施禮的時候,每個階級該幹啥、不該幹啥,都有規定。所以,身份不同,禮也不同。



所謂的樂,就是指音樂。


當時對各階層的唱、跳、rap 都有規定,比如對樂舞隊的規模是這麼定的——



甚至你聽啥歌、組啥樂隊、用啥樂器,都要看身份。這就好比——



很明顯,這又強化了一把階級差。


所以禮和樂的作用,就像是國家蓋了棟階級的大樓,要求大家在自己的樓層安分過日子,閑著沒事別扒樓上的窗戶。



那麼「禮崩樂壞」,就是有人在扒樓上的窗戶。


周朝末年,各個諸侯國變得更強大,誰都想當老大。



諸侯一開撕,社會就亂套,這時各階層都想趁亂鹹魚翻身,什麼禮樂制度,全都拋到一邊!


這就是傳說中的禮崩樂壞!



禮崩樂壞後,出現好些諸侯國,其中有個魯國。沒錯,孔子就在魯國華麗麗誕生了!



雖說當時整個社會禮崩樂壞,但魯國畢竟是周公的老家,所以這裡還保留了很多禮樂文化。


受到魯國大環境的熏陶,孔子打小對周禮很感興趣,別人都看選秀綜藝,他卻愛研究婚慶葬禮。



孔子 3 歲沒了爹,17 歲沒了媽,生活質量堪憂,只能去做底層打工仔。


他當過倉庫管理員,還放過牛。



走過疾風暴雨,看盡人間疾苦,成年後的孔子,儼然一個有抱負的好青年。


但凡一個有文化有理想的人,面對這個兵荒馬亂的世道,都會禁不住喊一聲——



但救世這事兒吧,不是打架砍人,隨便拎個板斧就能上。所以,怎麼救呢?


二、孔子的救世秘籍


孔子的人生起起落落,就像他家門口那座山。



他不但做過倉庫管理員,還做過老師、做過官,但他最厲害的本事,還是作思想總結。最後,他總結出了一個字——仁。



這是他思想的核心,意思就是要愛人。別誤會,是互幫互助的那種純潔的友愛。



當然,他老人家可不是談談愛就行了,人家還提出了國家和個人分別要怎麼實現仁。


1.國家


治理國家,要靠禮治和德治。


禮治的禮就是周朝那套等級制度,大家管好自己的事,別越位就行。



領導和員工,爸爸和兒子,都要有自己的樣子。



也就是,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怎麼才能有自己的樣子呢?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半小時漫畫中國哲學史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等

讀客文化出版社

¥49.9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20-12-2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hullohullo無前者

據說王陽明曾與一位高僧辯經,說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王陽明沉默了一會問,你有父母嗎?那位高僧答道,當然有,誰沒有父母呢。王陽明接著問,你的父母還健在么?高僧答道,還健在,只是身體不大好了。王陽明再問,你想你的父母么?高僧動容了,後來就下山去了。

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麼?人本主義。

中國在大一統方面,領先歐洲兩千多年,中國人本主義方面,領先世界兩千多年。

大一統與人本主義,秦始皇與孔子,就是中華文明的兩大根本。

人本主義為什麼重要?看看歐洲的歷史就明白了,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根本都是人的發現,實質就是人本主義的興起,甚至思想啟蒙時期,法國的很多思想家都以中國為榜樣。但是到了今天,西方是人本主義主導的世俗社會么?

西方現在只是人本與神本二元中和的社會,而世界上的人本主義世俗社會主要就是儒家文化圈,特別是中國。

有些人說,人本主義的世俗社會有什麼好?近現代被人打得那麼慘,差點都亡國滅種了。宗教社會當然也不好,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

那麼,中國可能實現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社會么?神本,到底以哪個神為本?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中國放任宗教泛濫,中國必將陷入混亂,原因很簡單,中國是個差異性極大的國家,世界有個中國,中國有個世界,並沒誇張,而是最真實的事實。

將韓國與中國類比,認為韓國幾乎成了新教國家,中國也可以,卻完全無視韓國的單一性,與中國的複雜性。

更重要的是,神本與人本的二元中和,真的是人類最好的社會形態么?

第一,美國作為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典範,已經內部矛盾重重了,而且沒有緩解的跡象。

第二,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國家很多,並不只是歐美髮達國家,其他國家真的越來越好了么?

第三,神本主義主導的宗教社會,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人本主義主導的世俗社會,是人類三種基本社會形態,到底哪一種更有兼容性,更有發展性呢?

神本主義主導的宗教社會,幾乎不具備兼容性,而只有強烈的排他性;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身份政治,你過你的,我過我的,各過各的,社會越來越碎片化了;唯有人本主義主導的世俗社會,主張和而不同,才更有希望,信教,當然可以,只要違背世俗權利就可以。

人本主義的邏輯很簡單,每個人都有父母,大多數人都會成為父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吾師,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孔子開創的人本主義,讓中國在人本主義方面,領先世界兩千多年,只是後人不爭氣,沒有意識到人本主義的偉大,沒有發展完善人本主義,很多人反而要皈依宗教,嚮往虛幻的彼岸。


據說王陽明曾與一位高僧辯經,說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王陽明沉默了一會問,你有父母嗎?那位高僧答道,當然有,誰沒有父母呢。王陽明接著問,你的父母還健在么?高僧答道,還健在,只是身體不大好了。王陽明再問,你想你的父母么?高僧動容了,後來就下山去了。

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麼?人本主義。

中國在大一統方面,領先歐洲兩千多年,中國人本主義方面,領先世界兩千多年。

大一統與人本主義,秦始皇與孔子,就是中華文明的兩大根本。

人本主義為什麼重要?看看歐洲的歷史就明白了,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根本都是人的發現,實質就是人本主義的興起,甚至思想啟蒙時期,法國的很多思想家都以中國為榜樣。但是到了今天,西方是人本主義主導的世俗社會么?

西方現在只是人本與神本二元中和的社會,而世界上的人本主義世俗社會主要就是儒家文化圈,特別是中國。

有些人說,人本主義的世俗社會有什麼好?近現代被人打得那麼慘,差點都亡國滅種了。宗教社會當然也不好,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

那麼,中國可能實現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社會么?神本,到底以哪個神為本?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中國放任宗教泛濫,中國必將陷入混亂,原因很簡單,中國是個差異性極大的國家,世界有個中國,中國有個世界,並沒誇張,而是最真實的事實。

將韓國與中國類比,認為韓國幾乎成了新教國家,中國也可以,卻完全無視韓國的單一性,與中國的複雜性。

更重要的是,神本與人本的二元中和,真的是人類最好的社會形態么?

第一,美國作為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典範,已經內部矛盾重重了,而且沒有緩解的跡象。

第二,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國家很多,並不只是歐美髮達國家,其他國家真的越來越好了么?

第三,神本主義主導的宗教社會,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人本主義主導的世俗社會,是人類三種基本社會形態,到底哪一種更有兼容性,更有發展性呢?

神本主義主導的宗教社會,幾乎不具備兼容性,而只有強烈的排他性;神本與人本二元中和的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身份政治,你過你的,我過我的,各過各的,社會越來越碎片化了;唯有人本主義主導的世俗社會,主張和而不同,才更有希望,信教,當然可以,只要違背世俗權利就可以。

人本主義的邏輯很簡單,每個人都有父母,大多數人都會成為父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吾師,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孔子開創的人本主義,讓中國在人本主義方面,領先世界兩千多年,只是後人不爭氣,沒有意識到人本主義的偉大,沒有發展完善人本主義,很多人反而要皈依宗教,嚮往虛幻的彼岸。


一己之力鎖死了自他以後所有中華文明誕生的世界偉人和當世英傑的行為軌跡。

要求後世所有如他一樣擁有巨大能力的人,必須以天下為己任,以造福天下蒼生為最高追求,並且永久鎖死此道德原則和評價體系。

無論你是擁有什麼偉大力量的人,你必須以天下蒼生的幸福安康為己任,哪怕是裝,你也要把這個大義裝出來。假如你不顧任何廉恥倒行逆施,輕則身死族滅,重責遺臭萬年;假如你是世界偉人又願意為了天下蒼生盡心儘力,那麼不僅在當世會收到極高的社會評價和生活便利,甚至你的子孫後代也會因此而受到福澤,哪怕你犯了死罪,皇帝看到你是范仲淹的後裔,也能死罪改嘉獎。

要知道,縱觀人類歷史,能力強大的個體一般沒有造福全人類的念頭,都是以滿足自己的私慾和成就感為軌跡而行動。

就像薪王們固然擁有強大的靈魂,但是他們不一定樂意傳火,甚至偷著吞食神明企圖苟過黑暗時代,這才是絕大多數世界偉人級能力持有者樂意乾的事情。

孔子及其儒家學術集團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也就是這件事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