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找到这么一段话:

」立体主义的浪潮使传统的美术创作受到又一次强烈冲击,艺术界当下流行的各种派别都纷纷经受它的挑战和启示。1910年,以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和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为代表的抽象派开始兴起。一战前后,以蒙德里安、杜斯堡等人为代表的「风格派」产生。立体主义还影响到诗歌、戏剧等文学领域。法国诗人阿波利纳尔最先从立体主义中接受创作的灵感,在文学界推动了现代主义的浪潮。「

我很好奇,诗歌怎么能从立体主义中寻找到灵感?

这题是一个大框架的问题,但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分开来讨论,可以从立体主义对抽象派、风格派、现代建筑………等影响来讨论,最好能举例说明。如果有人厉害到可以从各个角度综合分析,当然最好啦。


虽然说题主的问题描述越改越像伸手党,但我觉得还是增加一些内容好了。由于我看的都是英语书,下面提到的名词里,如果有中文翻译看起来别扭的地方还请见谅

题主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感觉也没必要特地讲立体主义的故事或者源头啥的,应该是不知道在哪本书或者知乎哪篇文章看来的。

简单说下,立体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立体主义是后来两个阶段的奠基,就不多说了,重点讲下后个阶段

  1. 分析式立体主义:对对象的多角度解析化、个人情感的淡化、几何分解化。立体主义艺术家们选择从结构而不是形象上描绘对象。这一阶段对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的影响自然不必多说。
  2. 合成式立体主义:超越传统的作画媒介,随便什么材质都可以作为画作的一部分(诸如报纸、水果、花瓣、布料)等等,这一阶段的产物也就是拼贴画。而拼贴在当代各方面的运用我觉得也不用再多说了。

立体主义式建筑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戈恰尔的黑色圣母之屋,如今是捷克的立体主义博物馆和咖啡屋餐厅,至今仍是布拉格的必去景点之一。其立体的窗户和特殊的柱顶是一大特色。

这样的设计在布拉格还能看到

当然现代建筑对立体主义的吸收应用和捷克式的不太一样。当代建筑中对立体主义的体现主要在:

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自由化的排列,不追求对称感,不追求单位空间的完整性,增加和延伸空间,大小不一致的窗户等等。

加拿大蒙特利尔的Habitat 67一定是最符合大众印象里立体主义的建筑。

Habitat 67

比如许李严事务所设计的香港政府总部

日本建筑设计师中村浩一设计的民宅

Photo: Yoshihiro Asada

文学上的立体主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句式结构的破坏、多视角的叙事,以及激发了多角度的穿插描写(诸如意识流式的意识与现实的共同描写)。这里 @Ruixi Zhang 在他的答案里已经有所说明,我随便多扯两句看看就好。

对传统句式结构的破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在当时是极大的冲击(对不怎么读文学作品的人来说仍是)。诸如诗歌领域里的阿波利奈尔的Calligrammes,后来的卡明斯等人。

伍尔夫和福克纳等人都从立体主义中学习。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第一部第十七章里,几个角色在晚餐上的对话和内心活动相互交错,近乎无序地穿插,就是学自立体主义的描写手法。

乔伊斯和福克纳等人都敏锐地捕捉到了立体主义对文字结构再造的潜力,不明白的话自己去书店找本《尤利西斯》看看最终章。

立体主义在时尚界当然也不会缺席。以下是Viktor Rolf 11/12年秋冬设计。

当然不要以为立体主义在时尚中只能作为一种实验性的T台概念展示或者订制独享,它其实很受欢迎。比如三宅一生家的大热名包。

以及宫前义之设计的14/15年秋冬秀(虽然更接近art deco)

三宅一生

立体主义一度在编舞领域也产生了影响,不过鉴于我个人不了解这一块,也就不提了,希望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找资料来看下(顺便安利斯特拉文斯基,不多说了)。


这么好的问题蹲了一个下午也没人答,我忍不住抛砖了你们跟上. 不确定题主的问题仅限于立体主义对诗歌的影响还是宽泛地对整个现代主义的影响,请进一步细化编辑问题. 我个人极其迷恋立体主义,欢迎交流.

立体主义的延伸概念影响到的艺术领域远超绘画和雕塑. 在文学上,Gertrude Stein的作品(如 The Making of Americans)把重复的句子和短语作为一个一个「块」构建出段落、章节. Gertrude Stein和她的兄弟Leo不仅是立体主义的第一批重要赞助人,也为立体主义拓展出新的意义; 而毕加索反过来,对Stein的写作又产生了重要影响.

?

(Picasso的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图文无关,只是想到蛮有意思的)

另一位被很多人喜爱的名作家William Faulkner 1930年的小说As I Lay Dying也可以理解为与立体主义的一种互动,这部小说描绘了15个角色的多样化体验的叙述,而又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单一的严丝合缝的画面.

一定要说在在诗歌领域的话,被通常定义为立体主义的诗人有Guillaume Apollinaire,Blaise Cendrars,Jean Cocteau,Max Jacob,AndréSalmon和Pierre Reverdy等. 美国诗人Kenneth Rexroth描述诗歌中的立体主义为是「有意识的,故意将元素分离并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艺术实体,通过其严谨的建筑结构使其作为作品的整体逻辑自洽」.

?

(Horse, Apollinaire)?

(False Door or Portrait, Pierre Reverdy)

还有就是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有著明显的区分之处在于超现实主义的随意融合元素和达达主义的无意识话语. 但话说回来,立体主义诗人对立体主义本身和达达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影响也还是是深远的.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成员Louis Aragon说过Reverdy是他的直系模范,这些诗人也进一步影响了立体主义在诗歌中的后续发展: 美国诗人John Ashbery和Ron Padgett制作了Reverdy作品的新译本,Wallace Steven的Thirteen Ways of Looking at a Blackbird也诠释了如何在诗歌中使用立体主义的多重视角概念.

立体主义之美贯穿各领域之处的地方对我来说是一样的,在我的归类里如果把艺术概念放在expressiveness和craftsmanship的光谱上,立体主义是我个人定义里的完美平衡点,有能打动人心的美也有有章法可循的鉴赏体系.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exaggerate the importance of Cubism. It was a revolution in the visual arts as great as that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early Renaissance. Its effects on later art, on film, and on architecture are already so numerous that we hardly notice them.


再更新一次吧,刚刚又看了一遍问题,我来说一下艺术运动怎么影响诗歌:

建筑也好,绘画也好,包括诗歌的艺术创作都是靠思想和理念推动的,立体主义是作为一个中心思想影响诗歌的。尤其诗歌这种相较绘画和建筑的表达更直接的文字表达。走在艺术创作前面的一定是创作理念和思想。

以下是(稍做概括后的)原回答:

刚好和最近在看的《世界现代建筑史》有点联系。

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立体主义之后的荷兰的「风格派」和俄国的构成主义都受到立体主义运动的影响。

对艺术家的影响:

立体主义中心形式是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最早是法国画家保罗塞尚用小方块的笔触表达山脉森林,之后对西班牙的巴布罗毕加索,法国的乔治布拉克等青年艺术家影响深刻。

立体主义的发展从1908展开,一直延续到20年代中期,对20世纪初期的前卫艺术家带来重大影响。

对艺术运动的影响:

并直接导致了新运动的产生,比如:达达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未来主义和其他形式的抽象艺术。对表现主义也有深刻影响。

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也算是对艺术家的影响吧:

影响现代主义建筑的艺术运动及其脉络:【包含一些现代艺术运动的中心思想形式和举例】


题目和论述里最后写的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题目的问题我相信没有人可以回答,答个差不多都不可能。问题描述里的问题聊起来很简单。

不仅诗歌可以从立体主义受到启发,任何人类创作都可以从任何主义吸取养分。

以我看书为例。

前段时间买了本《二手时间》,看了不到1/5的时候就感觉这不就是立体主义么?那是一种群像式的集合很多人口述的写作方式。最终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似乎放在你面前的,完整的立体的前苏联生活方式。

这里就要插入立体主义对我最大的影响或者说我吸取到的东西,就是多角度替换单一角度,这个想法。

所以我在看到《二手时间》的时候觉得他是立体主义。那么我创作的时候这个来源于立体主义的想法也会影响我。我看本书也会因为立体主义而带来一些感悟。

当然,我们不知道作者是否收到绘画立体主义的影响,是否收到文学里受到立体主义影响的作品影响,只是我的感觉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

归根到底,我们人类都是活在一些观念上,我们建立的东西更是这些观念的产物,我如何看一本书,诗人如何创作诗歌,索尼如何设计产品,乔布斯如何经营品牌,淘宝产品页美工如何模仿苹果风格,这些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当人类模仿,就会进步,当人类模仿,就不会孤独。

这是一种生物性的东西。

所以出现了很多主义,思潮,扎堆的创作和产出。


我从时尚的角度,谈谈立体主义的影响吧。

20世纪初,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过去人们认为的既定事实被一个一个推翻,在这样的背景下,激进的艺术家们也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审视绘画。

  • 简洁美学

第一个迷思或许是「如何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描绘的对象?」——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对这个问题已作过初步探讨,而立体主义的画家们在不断的观察和反思中终于顿悟,也许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简化,这种棱角分明、精简大方的现代美学观念在之后的10余年中,影响了香奈儿线条流畅、简约舒适的设计风格。而在前几年一度流行的北欧极简风和当下火热的优衣库基本款中,也可以一窥余貌。

  • 「分析立体主义」与川久保玲

身处一个「真理」不断被质疑的时代,仅仅形式上的简化显然无法满足艺术家们的野心,他们开始反思「会不会有更好的表现方式?」长久以来,画家总是固定好一个角度,原地不动地观察表现对象,再尽量原封不动地投射到画板上,画作似乎只是一个媒介,引导人们幻想的窗户,画作本身却不值得期待。可是某一天,毕加索忽然觉得一动不动的观察方法实在太过无趣,于是,他抖抖腿站了起来,绕著表现对象走过一圈,左边看看、右边看看,俯下身子看看,又举过头顶看看,此时,「整体」的概念消失了,毕加索记下的,是各个不同角度下的「局部」,经过匠心独具的艺术逻辑分析,他把这些支离破碎的部分重新整合到了画板上,原来的创作主题依稀可辨,但观者的视线也可以随著毕加索的步伐,从不同角度观看所画主题,而所有的一切,仅仅通过一张二维的平面画作就能完成。

这一次,服装设计师们慢了下来,直到60多年后,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推出品牌Comme des Gar?ons,时尚界才再次对立体主义作出回应。川久保玲打破了服装的基本结构廓形,也打破了服装应该展现强调身体之美的传统观念。乍眼看去,她的设计正如立体主义风格绘画般荒诞,然而背后隐含的「解构与重组」、「换个视角看待表现对象」、「服装不只服务于身体,也可以与人体协调共生甚至摆脱身体束缚(绘画不只是带来幻想的工具,也可以成为表现对象本身)」的创作理念,终将带领服装设计进入一个新的殿堂。

川久保玲于1982年推出的「乞丐装」系列
川久保玲于1997年推出的春夏系列

解构主义?是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解构主义,摆脱固有的规则,反对完整、反对对称、反对常规,自由大胆地使用各种面料和色彩组合,探索穿著的乐趣,美丑不再绝对。

  • 字母与Vivienne Westwood

发展到这一步,立体主义似乎要无可避免地走向抽象主义了。然而,他的创始人不太愿意。对毕加索和布拉克而言,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普通观众解读他们的作品?」毕加索做出的第一个努力是:写上单词,以暗示作品主题。这种做法十分大胆,毕竟绘画一直是图像艺术而非文字,但它的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样在70年代,比川久保玲大一岁的英国人Vivienne Westwood借鉴了这种直言不讳的艺术手法,把叛逆激进的口号印在T恤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后来,世人尊称她为「朋克之母」。

  • 「综合立体主义」与Martin Margiela

很快,在帮助观众提升鉴赏力方面,画家们想出了第二个办法:直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元素。1912年,毕加索画了《有藤椅的静物》(Still-Life with Chair Caning)。或许不应该用「画」,而应用「创作」作为动词,因为这幅画有一半的篇幅,张贴了一张廉价的油布,此外,画家甚至一步到位,用绞绳制作了边框。在庄重神圣的画作中,拼贴批量化生产的普通元素,将其提升至艺术作品的崇高境界,使之成为珍贵而独特的瑰宝——这种「点石成金」的创作手法,多少对服装设计中材质的选择产生了影响。

设计师中的「设计师」Martin Margiela就很喜欢使用非常规面料制作衣服。旧袜子、帆布鞋、废弃的纽扣……到了Martin Margiela手中,都可以重获新生。日历往后翻,被视为行业未来的可持续时尚不也需要这种变废为宝的创新精神。

Martin Margiela设计的碎瓷片上衣、扑克牌马甲

  • 三维立体主义绘画与装置艺术

真的给毕加索跪了!这一次他把琴弦、卡片、木头和著色纸张汇集在一起,用三维模型创作了立体主义绘画《吉他》(Guitar),进而又启蒙了一个新的概念——「装置艺术」。肤浅的说,T台上那些像套了个模型在身上的「反人类」设计都可以算作这种不稳定集合的时装遗产。

《吉他》(Guitar)1912
Moschino 2020 Ready-to-Wear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