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不怕杂志不审稿,就怕民科搞一搞。

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

「民科」原为中性词,不含褒义或贬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民科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使得民科逐渐成为了一个被「污名化」群体:

民科们不了解也不接受科学的基础范式,不能与科学体系内科研人员达成基本的交流;他们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然而受制于个人能力,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他们的成果,更像是套在科学名词上的「妄想」;因此,很大一部分民科可能根本算不上科学。

重要的是,就像精神病从来不会说自己是精神病,民科从来不会说自己是民科。

线下民科活跃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门口。例如在中关村北大街与成府路交汇的北京大学东门门口,经常出现一帮举著牌牌、条幅的中年男性。牌牌上要么写著颠覆性的「发现」,要么写著雄心壮志,类似于:

图片来源:网路
图片来源:网路

互联网给了民科大展身手的天地,「民科吧」、「永动机吧」等论坛成了民科们的聚集区:

「民科吧」里的科学发现

大体上,民科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派别:理论研究派和工程技术派。

而申请专利则是工程技术派民科们的重要战场。他们申请的专利项目蕴含的巨大想像力,不适合吃饭的时候阅读,例如:

以上图片来源:知乎-有哪些民科、民哲的奇葩理论或体系 常凯申

永动机、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引力波、牛顿力学、哥德巴赫猜想、军事领域是民科重灾区。

大多数民科都是「单兵作战」。当民科以企业的形式呈现,或者具有一定财力的时候,就更加魔幻了。例如前些日子的「水氢发动机」:

以及某富豪创建的法律界的「魔幻」学派:

然而,民科并不只针对宏大理论,也并不局限于学术界。民科可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就算走出学术界,你也摆脱不了民科。

因为离你最近的民科,可能就是

如何与民科愉快地交流?

无论是民科写信还是民科上访,大多数科研人员都不会进行直接回应,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除非迫不得已。

因为科研人员跟民科们说不上三句,就会感觉自己是

「鸡同鸭讲。」

根据保罗·格拉厄姆「反驳的七个层次理论」,科学家与民科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

反驳的七个层次 保罗·格拉厄姆

一方面,民科缺乏扎实的科研知识基础和科研训练,又想凭借自己初级的科学知识、基础的科研设备解决高级的科学问题。民科与科研人员之间较大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差距,使得民科不能与科研人员在同一水平对话。

另一方面,屡屡受挫的境遇加上偏执的人格,使得民科对于整个科研系统和制度感到排斥和反感,典型体现为对科研系统和权威的抨击,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称之为「官科」。当你反驳民科时,他可能会将你大骂一顿。

总的来说,科研人员与民科的沟通很难达到高层次的、有效的讨论,往往只停留于低层次的无效阶段。

但是,完全不理民科也会产生问题。「你看都不看,凭什么说我们是错的。」关键是,民科的「科学成果」建立在非常浅显科学知识甚至主观想像之上,漏洞百出。他们不会承认错误,反而对科学的共识性进行挑战,认为「官科」所认为的错误,未必是真正的错误。因此与民科的沟通完全无效,只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那么,科研人员逼不得已,一定要回应民科该怎么办?

知乎用户蓝云给出一些tips:

大杀器:基本可以击退50%的来访民科。

「你这个东西已经有人设计过了。」

踢皮球:

「你这个方向应该去XXXX问。」

据说比较好用。

民科与科学的界限在哪?

民科经常会选择一些事例鼓舞和激励自己:世界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民科;很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来源于民科!

例如费马、法拉第,甚至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

人们可以准确地说出那些是民科,那些是科学。但往往很难在其中准确地「砍出一刀」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说,在这条线的这边是民科,另这边是科学。在历史上的确存在科学向民科滑落的例子。

即使是同一研究对象,有些成为了民科,有些成为了真正的科学。

即使是权威研究机构和著名科学家,也可能会不小心向民科滑落。

比如「用耳朵看东西」这件事,

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报》报道了四川大足县一个叫唐雨的小朋友能用耳朵认字的神奇故事。一年后,这位神奇的小朋友还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

1980 年《自然杂志》 封面右下为用耳朵识字的唐雨

从此以后,中国出现了好多用耳朵认字的小朋友。

1979年4月6日,《安徽科技报》报道了一位12岁女中学生胡联用耳朵认字的消息。1979年4月13日,《北京科技报》报道北京一名8岁小孩子姜燕用耳朵认字和辨别图形。1979年4月20日,《河北科技报》报道称河北沧县一名15岁女学生瑞华用耳朵辨认文字和图片。1979年4月,《光明日报》记者著文报道北京一名11岁的女学生王斌能用耳朵和腋下部位认字,而且她的姐姐王强也有类似功能……

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成为了一股潮流,甚至还得到了一些重要科学家的支持。

1980年6月4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访问《自然杂志》,他表示支持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首次提出人体科学的概念。1980年7月21日,上海市成立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会。以气功、心灵感应为典型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盛行起来。

1987年,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副所长林厚省(右一)发送「外气」进行麻醉,为患者进行手术。

然而,持续了20年的人体科学研究于1999年戛然而止。在此之前,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军方研究机构都曾参与人体科学研究。

同样是「用耳朵看东西」。

1982年出生在西班牙的Neil Harbisson,一出生就患上罕见的色彩感应失能症。11岁时,他经医生确诊为全色盲患者,只能看到黑白灰的世界,且不可能治愈。

大学时,他开始使用影像助视器Eyeborg。将一根连接电子眼的天线植入头骨,电子眼的摄影镜头能够探测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频率,助视器将这些频率传到他后脑的一个晶元里,晶元透过骨头将这些频率以声音的形式进行传导。尖锐声代表浅色;而深沉声代表深色。

Neil Harbisson将天线植入头骨,让自己听见360种颜色

自此,Harbisson能够用听觉识别颜色,天线也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Harbisson戴著天线取得英国护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政府承认的「赛博格」(Cyborg:义体人类、生化电子人,用机械替换人体的一部分)。

Neil Harbisson的英国护照

反观中国当时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大部分也是由权威机构进行的,怎么现在看来就成了民科呢?

尽管当时还是存在一部分研究对人体特异功能进行证伪,而另一部分研究是在证实和发现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人员回顾这些研究发现,当时的人体特异功能实验无论从实验过程的控制变数,实验结果的不可复制性,实验与理论的论证逻辑等方面,都不符合科学标准。

这给我们科学家的启示是:即使是受过专业科研教育的科研人员,即使对某一领域的已知事物极为擅长,面对新领域,也需要保持谨慎和科学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三者共同组成科学的精神,缺一不可。

引用知乎用户阿尔吉农的一段话:

我们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当你把舒适区里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套用到学习去甚至恐慌区,而拒绝考虑不同的见解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成为民科。

而民科相较于真正的科学,缺乏的就是科学精神。

简单来说,民科缺乏的是:

1.扎实的科学知识

2.科学研究系统的方法论

3.实事求是的精神

4.虚心学习的态度

5.承认错误的勇气

而丢掉这些,科学家也会成为民科。

民科能否回归「中性」

民间科学家或者将其称之为「业余科学爱好者」,本身并不具有褒贬含义。

「民间」或者「业余」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非职业性,科研并非这些人赖以生存的职业;其次是非专业水平,从知识水平到实验器材方面距离专业科研人员有差距。

民科的出现是坏事吗?

并不。「吃饱了撑的」人群的出现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状况,而一个社会总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在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是反映一个社会自由的指标。

民科能否真正进入科学领域?美国科学家弗里曼·戴森认为是可以的。当强大技术工具生产能力足够先进、价格足够便宜使其足够普及的时候,业余科学爱好者是可以参与主流科研的。现阶段典型的领域是天文学,大量业余天文爱好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的星体。

戴森预测,下一个业余科学爱好者可能崭露头角的领域是生物学。戴森认为,在将来基因工程工具像如今的个人电脑一样便宜的时候,生物学爱好者完全可以在家从事科学研究。

而大规模的「科学下移」可能产生新的科学研究形态,被称之为「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成为制度化科学研究的重要补充。

那么,民间科学奖项是民科吗?

科学探索奖,由九大领域最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坚决保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坚持科学精神,评选出本年度的50名青年科学家获奖者。

科学探索奖是民间科学奖项,但绝不民科!

目前,本年度科学探索奖评审环节正在进行。大奖正在路上,敬请期待。

参考:

[1] 民科理论大集合,看完只想呵呵呵 蝌蚪君

[2] 你见过哪些奇葩的民科? 知乎 网易看客

[3] 民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群体? 知乎 蓝云 阿尔吉农

[4]「民科」是种病,从哥德巴赫猜想说起,深度解析民科心理学 看客

[5] 从业余科学爱好者到公民科学 武夷山

[6] 有哪些民哲、民科的奇葩理论或体系? 知乎 常凯申

文/周芷弱

发布于 2019-06-26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inversionerinversioner看我的秀发它飘不飘柔

科学有一套自己的研究范式,不遵循这个范式却声称自己为科学的都是民科,并不是只要有一些看著玄乎的东西就是民科,或者做得好正规的样子就不是民科。

某人欲研究气功,如果他/她首先给出气功的定义/基本特征,然后按照这个来做实验验证气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揭示气功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这是科学。

某人欲知道鬼是不是存在,如果他/她首先给出鬼满足的公认的基本假设,并做实验看看这些假设是否成立,比如看转生比例,这是科学。

毫无理由地说气功/鬼存在然后大书特书所谓理论,是民科。他人指出其中逻辑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是民科。


科学有一套自己的研究范式,不遵循这个范式却声称自己为科学的都是民科,并不是只要有一些看著玄乎的东西就是民科,或者做得好正规的样子就不是民科。

某人欲研究气功,如果他/她首先给出气功的定义/基本特征,然后按照这个来做实验验证气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揭示气功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这是科学。

某人欲知道鬼是不是存在,如果他/她首先给出鬼满足的公认的基本假设,并做实验看看这些假设是否成立,比如看转生比例,这是科学。

毫无理由地说气功/鬼存在然后大书特书所谓理论,是民科。他人指出其中逻辑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是民科。


在于逻辑!

科学是逻辑的,逻辑的最佳体现方式是数学推导,其次是才是实验数据总结。

逻辑要求任何一个理论是可证伪的。

民科的东西都是没有逻辑,没有实验,更没有数学的。


「主观思想解释客观现象」和「客观现象验证主观思想」的区别。

这两者之间是 0 和 1 的非此即彼关系,并不存在边界、程度和界限。

就算是科学家口中的没被客观实验证明的想法,也不叫科学,叫做猜想,并不是科学结论。

猜想人人都可以提(你、我、科学家、民科都可以),但只有验证了的部分才是科学结论。


「当代民科」出现后,正式出版在教科书上的科学就被扣了顶「官科」的帽子。

「民科」指控所谓「官科」——压制学术自由,致使「真理得不到普及」。

「民科」指控学「官科」的人——科学教信徒,不懂得独立思考。

如果一定要区分真正的不在专门的科研机构而是自己喜欢搞科研的人,也就是真正的民间科学家。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把TA们称作是「科学妄想症患者」(看情况,可能会改用通假字),以下缩写为「KW」。

根据网上汇总的资料,KW的一个特点是基本没有受过专业科学训练,也无意接受科学训练,数理功底较差。还有的特点如本问题下网友@科学探索奖提到的「五缺」:缺乏扎实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研究系统的方法论,实事求是的精神,虚心学习的态度,承认错误的勇气。

但是有一个特点,我个人认为这可以作为区分KW与科学的一个很好的界限:

独立思考和对立思考

KW能炮制出「官科」这个词,就已经说明KW不是为了正确地认识世界,而只是为了标榜自己「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而这个标榜的手段就是,提出一个和真科学理论完全相反的另一套理论。因为其内容完全不同,同时也在否定科学理论,看起来很有一种「科学的质疑精神」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在里头,看起来就是「不盲从权威」。这就是KW给人们制造的「独立思考」的假象。但因为KW的理论经不起现实和实践的检验,所以人们只能从实事求是、基础科学素养训练、学习态度方面去找KW的特点。但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KW的这些特点并不能KW所独有的,一些迷信(广义,包括迷信权威,迷信宗教)的人也有其中一个或几个特点。通过KW意图推翻某些科学理论这一事情可以看出,TA们所标榜的所谓「独立思考」其实质是对立思考。在KW的眼里,「官科」都是错的,自己才是对的。这样的思考方式,就是「不盲从主流观点等于否认主流观点」的思考方式。这不是独立,而是对立。我觉得可以区分KW和科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看其得出结论的思考方式究竟是独立思考还是对立思考。

独立思考则是,现有的理论要靠学习者自己推导或实验得出,课本和老师只是这个学习过程的向导。得出的结论可以与课本相符,可以与课本不符,但必须要符合事实,准确地反映事实。到未知领域中,也是通过自己真正的实验和思考一步一步推导出新理论,而不是「老师这么讲了」或「书里这么写了」我就信了。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与所谓「主流观点」相同或者不同都是有可能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比如如果在你没有学过三角形的具体知识的时候有人突然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也就是平角的度数」,一开始你去怀疑,但后来学了平行线三线八角定理后又通过找内错角将三角形内角和和平角统一起来,从而证明了这个结论,这个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

区分一下独立和对立:学习过概率论的可能接触过独立事件和对立事件。对立的事件不独立,因为其中一方发生意味著另一方绝不会发生。比如,不考虑所谓「LGBT」和畸形,一个人如果是女的那就不是男的,是男的那就不是女的,「是男」和「是女」这两个事情就是对立的。而独立是指两个没关系,谁也不影响谁,比如两个人分别掷骰子,两个骰子上的点数就互不影响,这叫独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