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不怕雜誌不審稿,就怕民科搞一搞。

民科,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羣。

「民科」原為中性詞,不含褒義或貶義。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民科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使得民科逐漸成為了一個被「污名化」羣體:

民科們不瞭解也不接受科學的基礎範式,不能與科學體系內科研人員達成基本的交流;他們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然而受制於個人能力,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他們的成果,更像是套在科學名詞上的「妄想」;因此,很大一部分民科可能根本算不上科學。

重要的是,就像精神病從來不會說自己是精神病,民科從來不會說自己是民科。

線下民科活躍在高校和科研機構門口。例如在中關村北大街與成府路交匯的北京大學東門門口,經常出現一幫舉著牌牌、條幅的中年男性。牌牌上要麼寫著顛覆性的「發現」,要麼寫著雄心壯志,類似於: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互聯網給了民科大展身手的天地,「民科吧」、「永動機吧」等論壇成了民科們的聚集區:

「民科吧」裏的科學發現

大體上,民科可以粗略地分為兩個派別:理論研究派和工程技術派。

而申請專利則是工程技術派民科們的重要戰場。他們申請的專利項目蘊含的巨大想像力,不適合喫飯的時候閱讀,例如:

以上圖片來源:知乎-有哪些民科、民哲的奇葩理論或體系 常凱申

永動機、量子力學、相對論、宇宙、引力波、牛頓力學、哥德巴赫猜想、軍事領域是民科重災區。

大多數民科都是「單兵作戰」。當民科以企業的形式呈現,或者具有一定財力的時候,就更加魔幻了。例如前些日子的「水氫發動機」:

以及某富豪創建的法律界的「魔幻」學派:

然而,民科並不只針對宏大理論,也並不侷限於學術界。民科可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就算走出學術界,你也擺脫不了民科。

因為離你最近的民科,可能就是

如何與民科愉快地交流?

無論是民科寫信還是民科上訪,大多數科研人員都不會進行直接回應,盡量採取迴避的態度。除非迫不得已。

因為科研人員跟民科們說不上三句,就會感覺自己是

「雞同鴨講。」

根據保羅·格拉厄姆「反駁的七個層次理論」,科學家與民科很難進行有效的溝通。

反駁的七個層次 保羅·格拉厄姆

一方面,民科缺乏紮實的科研知識基礎和科研訓練,又想憑藉自己初級的科學知識、基礎的科研設備解決高級的科學問題。民科與科研人員之間較大的科學知識和素養差距,使得民科不能與科研人員在同一水平對話。

另一方面,屢屢受挫的境遇加上偏執的人格,使得民科對於整個科研系統和制度感到排斥和反感,典型體現為對科研系統和權威的抨擊,將高校和科研機構稱之為「官科」。當你反駁民科時,他可能會將你大罵一頓。

總的來說,科研人員與民科的溝通很難達到高層次的、有效的討論,往往只停留於低層次的無效階段。

但是,完全不理民科也會產生問題。「你看都不看,憑什麼說我們是錯的。」關鍵是,民科的「科學成果」建立在非常淺顯科學知識甚至主觀想像之上,漏洞百出。他們不會承認錯誤,反而對科學的共識性進行挑戰,認為「官科」所認為的錯誤,未必是真正的錯誤。因此與民科的溝通完全無效,只是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那麼,科研人員逼不得已,一定要回應民科該怎麼辦?

知乎用戶藍雲給出一些tips:

大殺器:基本可以擊退50%的來訪民科。

「你這個東西已經有人設計過了。」

踢皮球:

「你這個方嚮應該去XXXX問。」

據說比較好用。

民科與科學的界限在哪?

民科經常會選擇一些事例鼓舞和激勵自己:世界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民科;很多偉大的發現和發明都來源於民科!

例如費馬、法拉第,甚至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

人們可以準確地說出那些是民科,那些是科學。但往往很難在其中準確地「砍出一刀」劃出一條清晰的界限說,在這條線的這邊是民科,另這邊是科學。在歷史上的確存在科學向民科滑落的例子。

即使是同一研究對象,有些成為了民科,有些成為了真正的科學。

即使是權威研究機構和著名科學家,也可能會不小心向民科滑落。

比如「用耳朵看東西」這件事,

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報》報道了四川大足縣一個叫唐雨的小朋友能用耳朵認字的神奇故事。一年後,這位神奇的小朋友還登上了《自然雜誌》的封面。

1980 年《自然雜誌》 封面右下為用耳朵識字的唐雨

從此以後,中國出現了好多用耳朵認字的小朋友。

1979年4月6日,《安徽科技報》報道了一位12歲女中學生胡聯用耳朵認字的消息。1979年4月13日,《北京科技報》報道北京一名8歲小孩子姜燕用耳朵認字和辨別圖形。1979年4月20日,《河北科技報》報道稱河北滄縣一名15歲女學生瑞華用耳朵辨認文字和圖片。1979年4月,《光明日報》記者著文報道北京一名11歲的女學生王斌能用耳朵和腋下部位認字,而且她的姐姐王強也有類似功能……

對人體特異功能的研究成為了一股潮流,甚至還得到了一些重要科學家的支持。

1980年6月4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訪問《自然雜誌》,他表示支持人體特異功能的研究,首次提出人體科學的概念。1980年7月21日,上海市成立人體特異功能研究會。以氣功、心靈感應為典型的人體特異功能研究盛行起來。

1987年,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副所長林厚省(右一)發送「外氣」進行麻醉,為患者進行手術。

然而,持續了20年的人體科學研究於1999年戛然而止。在此之前,復旦大學、雲南大學、軍方研究機構都曾參與人體科學研究。

同樣是「用耳朵看東西」。

1982年出生在西班牙的Neil Harbisson,一出生就患上罕見的色彩感應失能症。11歲時,他經醫生確診為全色盲患者,只能看到黑白灰的世界,且不可能治癒。

大學時,他開始使用影像助視器Eyeborg。將一根連接電子眼的天線植入頭骨,電子眼的攝影鏡頭能夠探測到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頻率,助視器將這些頻率傳到他後腦的一個晶元裏,晶元透過骨頭將這些頻率以聲音的形式進行傳導。尖銳聲代表淺色;而深沉聲代表深色。

Neil Harbisson將天線植入頭骨,讓自己聽見360種顏色

自此,Harbisson能夠用聽覺識別顏色,天線也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Harbisson戴著天線取得英國護照,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政府承認的「賽博格」(Cyborg:義體人類、生化電子人,用機械替換人體的一部分)。

Neil Harbisson的英國護照

反觀中國當時的人體特異功能研究,大部分也是由權威機構進行的,怎麼現在看來就成了民科呢?

儘管當時還是存在一部分研究對人體特異功能進行證偽,而另一部分研究是在證實和發現人體特異功能。研究人員回顧這些研究發現,當時的人體特異功能實驗無論從實驗過程的控制變數,實驗結果的不可複製性,實驗與理論的論證邏輯等方面,都不符合科學標準。

這給我們科學家的啟示是:即使是受過專業科研教育的科研人員,即使對某一領域的已知事物極為擅長,面對新領域,也需要保持謹慎和科學精神。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思想、科學的方法三者共同組成科學的精神,缺一不可。

引用知乎用戶阿爾吉農的一段話:

我們對外部事物的認知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當你把舒適區裏獲得的經驗和知識套用到學習去甚至恐慌區,而拒絕考慮不同的見解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成為民科。

而民科相較於真正的科學,缺乏的就是科學精神。

簡單來說,民科缺乏的是:

1.紮實的科學知識

2.科學研究系統的方法論

3.實事求是的精神

4.虛心學習的態度

5.承認錯誤的勇氣

而丟掉這些,科學家也會成為民科。

民科能否回歸「中性」

民間科學家或者將其稱之為「業餘科學愛好者」,本身並不具有褒貶含義。

「民間」或者「業餘」具有兩層含義:首先是非職業性,科研並非這些人賴以生存的職業;其次是非專業水平,從知識水平到實驗器材方面距離專業科研人員有差距。

民科的出現是壞事嗎?

並不。「喫飽了撐的」人羣的出現可以反映一個社會的發展狀況,而一個社會總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在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是反映一個社會自由的指標。

民科能否真正進入科學領域?美國科學家弗里曼·戴森認為是可以的。當強大技術工具生產能力足夠先進、價格足夠便宜使其足夠普及的時候,業餘科學愛好者是可以參與主流科研的。現階段典型的領域是天文學,大量業餘天文愛好者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新的星體。

戴森預測,下一個業餘科學愛好者可能嶄露頭角的領域是生物學。戴森認為,在將來基因工程工具像如今的個人電腦一樣便宜的時候,生物學愛好者完全可以在家從事科學研究。

而大規模的「科學下移」可能產生新的科學研究形態,被稱之為「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成為制度化科學研究的重要補充。

那麼,民間科學獎項是民科嗎?

科學探索獎,由九大領域最權威專家組成評審團,堅決保持客觀公正的科學態度,堅持科學精神,評選出本年度的50名青年科學家獲獎者。

科學探索獎是民間科學獎項,但絕不民科!

目前,本年度科學探索獎評審環節正在進行。大獎正在路上,敬請期待。

參考:

[1] 民科理論大集合,看完只想呵呵呵 蝌蚪君

[2] 你見過哪些奇葩的民科? 知乎 網易看客

[3] 民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羣體? 知乎 藍雲 阿爾吉農

[4]「民科」是種病,從哥德巴赫猜想說起,深度解析民科心理學 看客

[5] 從業餘科學愛好者到公民科學 武夷山

[6] 有哪些民哲、民科的奇葩理論或體系? 知乎 常凱申

文/周芷弱

發佈於 2019-06-2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inversionerinversioner看我的秀髮它飄不飄柔

科學有一套自己的研究範式,不遵循這個範式卻聲稱自己為科學的都是民科,並不是隻要有一些看著玄乎的東西就是民科,或者做得好正規的樣子就不是民科。

某人慾研究氣功,如果他/她首先給出氣功的定義/基本特徵,然後按照這個來做實驗驗證氣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通過理論推導和實驗驗證揭示氣功的基本性質及應用,這是科學。

某人慾知道鬼是不是存在,如果他/她首先給出鬼滿足的公認的基本假設,並做實驗看看這些假設是否成立,比如看轉生比例,這是科學。

毫無理由地說氣功/鬼存在然後大書特書所謂理論,是民科。他人指出其中邏輯的問題卻視而不見,是民科。


科學有一套自己的研究範式,不遵循這個範式卻聲稱自己為科學的都是民科,並不是隻要有一些看著玄乎的東西就是民科,或者做得好正規的樣子就不是民科。

某人慾研究氣功,如果他/她首先給出氣功的定義/基本特徵,然後按照這個來做實驗驗證氣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通過理論推導和實驗驗證揭示氣功的基本性質及應用,這是科學。

某人慾知道鬼是不是存在,如果他/她首先給出鬼滿足的公認的基本假設,並做實驗看看這些假設是否成立,比如看轉生比例,這是科學。

毫無理由地說氣功/鬼存在然後大書特書所謂理論,是民科。他人指出其中邏輯的問題卻視而不見,是民科。


在於邏輯!

科學是邏輯的,邏輯的最佳體現方式是數學推導,其次是纔是實驗數據總結。

邏輯要求任何一個理論是可證偽的。

民科的東西都是沒有邏輯,沒有實驗,更沒有數學的。


「主觀思想解釋客觀現象」和「客觀現象驗證主觀思想」的區別。

這兩者之間是 0 和 1 的非此即彼關係,並不存在邊界、程度和界限。

就算是科學家口中的沒被客觀實驗證明的想法,也不叫科學,叫做猜想,並不是科學結論。

猜想人人都可以提(你、我、科學家、民科都可以),但只有驗證了的部分纔是科學結論。


「當代民科」出現後,正式出版在教科書上的科學就被扣了頂「官科」的帽子。

「民科」指控所謂「官科」——壓制學術自由,致使「真理得不到普及」。

「民科」指控學「官科」的人——科學教信徒,不懂得獨立思考。

如果一定要區分真正的不在專門的科研機構而是自己喜歡搞科研的人,也就是真正的民間科學家。一個很好的建議就是把TA們稱作是「科學妄想症患者」(看情況,可能會改用通假字),以下縮寫為「KW」。

根據網上匯總的資料,KW的一個特點是基本沒有受過專業科學訓練,也無意接受科學訓練,數理功底較差。還有的特點如本問題下網友@科學探索獎提到的「五缺」:缺乏紮實的科學知識,缺乏科學研究系統的方法論,實事求是的精神,虛心學習的態度,承認錯誤的勇氣。

但是有一個特點,我個人認為這可以作為區分KW與科學的一個很好的界限:

獨立思考和對立思考

KW能炮製出「官科」這個詞,就已經說明KW不是為了正確地認識世界,而只是為了標榜自己「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而這個標榜的手段就是,提出一個和真科學理論完全相反的另一套理論。因為其內容完全不同,同時也在否定科學理論,看起來很有一種「科學的質疑精神」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在裡頭,看起來就是「不盲從權威」。這就是KW給人們製造的「獨立思考」的假象。但因為KW的理論經不起現實和實踐的檢驗,所以人們只能從實事求是、基礎科學素養訓練、學習態度方面去找KW的特點。但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是,KW的這些特點並不能KW所獨有的,一些迷信(廣義,包括迷信權威,迷信宗教)的人也有其中一個或幾個特點。通過KW意圖推翻某些科學理論這一事情可以看出,TA們所標榜的所謂「獨立思考」其實質是對立思考。在KW的眼裡,「官科」都是錯的,自己纔是對的。這樣的思考方式,就是「不盲從主流觀點等於否認主流觀點」的思考方式。這不是獨立,而是對立。我覺得可以區分KW和科學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看其得出結論的思考方式究竟是獨立思考還是對立思考。

獨立思考則是,現有的理論要靠學習者自己推導或實驗得出,課本和老師只是這個學習過程的嚮導。得出的結論可以與課本相符,可以與課本不符,但必須要符合事實,準確地反映事實。到未知領域中,也是通過自己真正的實驗和思考一步一步推導出新理論,而不是「老師這麼講了」或「書裏這麼寫了」我就信了。獨立思考得出的結論,與所謂「主流觀點」相同或者不同都是有可能的,關鍵是要實事求是。比如如果在你沒有學過三角形的具體知識的時候有人突然說「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也就是平角的度數」,一開始你去懷疑,但後來學了平行線三線八角定理後又通過找內錯角將三角形內角和和平角統一起來,從而證明瞭這個結論,這個過程就是獨立思考的過程。

區分一下獨立和對立:學習過概率論的可能接觸過獨立事件和對立事件。對立的事件不獨立,因為其中一方發生意味著另一方絕不會發生。比如,不考慮所謂「LGBT」和畸形,一個人如果是女的那就不是男的,是男的那就不是女的,「是男」和「是女」這兩個事情就是對立的。而獨立是指兩個沒關係,誰也不影響誰,比如兩個人分別擲骰子,兩個骰子上的點數就互不影響,這叫獨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