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验性杂多以及对经验性杂多进行综合,以形成一种知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康德对先天杂多的解释是「时间中和空间中的杂多」或「纯直观的杂多」,并且还要对这种杂多进行「纯粹的综合」,这该如何理解?这种杂多具体指什么,综合以后形成的是什么?


就是感性杂多。当感性相对于知性来说,他就构成了知性的材料,就是杂多。当知性判断形成之后,相对于理性来说,就成为理性推论的材料,也是杂多


谢邀。

按照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的论述:外在对象作用于我们的外感官,这时产生的是显象,显象中与感觉相应的是质料,心灵中存在的是形式。康德认为:「显象的形式却为了显象而必须全都已经先天地蕴涵在心灵中」。按照康德的说法,这里的显象的形式是先天的。「感性的这种纯形式自身也叫做纯直观」, 「广延和形状。它们也属于纯直观」,还有空间和时间也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从康德这里的论述可以看出,空间的三维就是杂多,纯直观中的各种形状显然也是纯直观杂多, 要形成立体的空间,当然要把空间的三维综合在一起。另外,各种线段曲线之间的综合(组合)形成不同的形状,这也是纯直观的综合。

供参考。


「先天杂多」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是理解为纯粹直观(即先天直观,时间和空间)自己给出来的杂多。时间和空间作为整体是不可表象、不可呈现的,但是却可以作为部分的时间与部分的空间被表象出来,而且作为部分的时间与空间也总是作为表象而存在。作为表象的时空,或者说,作为部分的时空,一方面由于是来自作为整体时空的纯粹直观形式,因而是纯粹的,先天的;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整体时空在外部刺激下「分化」为表象事物的诸感性条件。就它们作为表象存在而言,它们当然也就可以被视为一种先天的杂多表象或表象杂多。

二是把先天杂多理解为纯粹直观中显现出来的纯粹现象。它们都只是在时空中或相续或并列地呈现,只有时空序号之分,尚没有量、质、关系、模态方面的性质。

所谓「纯粹的综合」,就是以「先天的综合统一」为基础,对先天杂多的综合。而「先天的综合统一」就是以一个先天(在先)的「单位」去统摄被相互归置在一起的杂多,使之以某种「一」而不是「多」的方式出现。在康德,这样的先天「单位」也就是诸如量、质、关系、模态这些类型概念或概念类型。


对于经验性杂多以及对经验性杂多进行综合,以形成一种知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康德对先天杂多的解释是「时间中和空间中的杂多」或「纯直观的杂多」,并且还要对这种杂多进行「纯粹的综合」,这该如何理解?这种杂多具体指什么,综合以后形成的是什么?

这是康德先验感性论的内容,先验感性论在《纯批》中算较好理解的一章,在这章中康德提出了「先验」这个重要概念,很抽象难懂,但一定要理解好「先验」的概念,这样才能读懂康德。

先验就是先于经验,这也很好理解,要注意的是这个先于指的是逻辑上的先后顺序,不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时间上它们是同时发生的。

先验感性就是对时间、空间的感知,为什么是时间、空间呢?因为它两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础,其他属性如:颜色、味道、触感、快慢没有它们人类依然可以认识世界,唯独缺不了时间、空间,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时间的运动、也不能想像一个不占空间的物体。这种先验感性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认识世界不了或缺的、而且是自动运转著的,只要你一睁开眼睛空间、时间就自然显现出来,不依赖任何后天经验的培养、训练……。

先验感性也是有很多对象的,映入眼帘的每一个物体、每个运动,都是先验感性是对象,这些杂多的对象就是「时间中和空间中的杂多」或「纯直观的杂多」。

所谓综合就是把两个不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这里提到的「纯粹的综合」就是指:把「纯直观的杂多」和经验杂多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时间、空间 和 经验杂多结合起来,形成可靠的知识。关于综合又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后面还会说到「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这个全书的总问题,在此篇幅有限就不多讨论了。


1.先天的(a priori)不是指天生的意思(不是心理学生理学的概念,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是指逻辑上在先的意思,也可以译作「验前」。它相对于「验后」,或者说「经验性的」(empirisch拉丁文)。所以先天的知识就是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比如说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2.而 「在先天知识中根本不参杂任何经验性因素的知识叫做纯粹的知识」,这就更进一层,不仅不依赖,而且根本不参杂。比如时间、空间。

3. 「我把一切不研究对象,而是一般的研究我们关于对象的认识方式的知识称为先验的(transzendental)。这样一些概念的体系可称为先验哲学」。也就是说,先天的不一定是先验的,而先验的必定是先天的。可以理解为先验的知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对先天知识何以可能的说明和辩护,是先天知识的自我反思。所以,对一切先天知识何以可能的研究就是先验哲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康德的认识论)。


让我来查一查词典,内容如下:

Kant described the manifold of a priori sensibility as the material for the concepts of pure understanding , without which the latter would be『without any content』 (CPR A 77). For knowledge arises from the synthesis of a manifold,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manifold 『be gone through in a certain way, taken up, and connected『(ibid.) by the spontaneity of thought. Manifolds may be either empirical manifolds of sensibility, or a priori manifolds of space and time, but in both cases they issue from the receptive capacity of the mi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lone it can receive representations of objects』 (ibid.). Yet this poses the problem of how the synthesis of two heterogeneous capacities-the spontaneous unity and the receptive manifold - may be accomplished. What is required is a 『special act of synthesis of the manifold (CPR B 139), one which would combine the manifold with the modes of transcendental unity represented by the categories. The exploration of this synthesis forms the core of the critical philosophy, and in particular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foremost among them, of the axioms of intuition (see CPR A 162/B 203 for magnitude as the 『homogeneous manifold』). In the A deduction of the first edition of CPR Kant also describes the specific synthesis of the manifold in terms of the syntheses of apprehension, reproduction and recognition. All involve making the manifold compatible with the unity of the understanding, with the synthesis of apprehension be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This synthesis 『runs through』 the manifold and 『holds it together』 (CPR A 99); the synthetically apprehended manifold is then gathered into an image by the reproductive synthesis (A121), which is then unified in a preliminary way by the synthesis of recognition in a concept.(Howard Caygill,A Kant Dictionary ,p284-285)

这就是康德词典里对于杂多(manifold)的解释。下面看看我尴尬的eng译(一遍的翻译,没检查,应该有小错误,不过无伤大雅.jpg):

康德将先天感性杂多描述为纯粹知性概念的质料,否则后者便「无任何内容」(CPR [1]A 77)。因为知识是由杂多综合而成,这种综合需要将杂多通过思维的自发性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贯穿、接受以及联结在一起。杂多可能既是指感性经验的杂多,也指先天时空中的杂多。但两者情况下他们都来自于心灵的感受性,即在这种条件下,心灵只接受客体的表象。但是这也出了问题:两者异质的能力——自发的统一和杂多的感受性的综合是如何得以完成的?这就需要一种杂多综合的特殊活动。(CPR B 139)。一种通过范畴所表现的先验统一图式将杂多相综合。这种综合的探索形式是批判哲学的核心,并且对于这种直观公理的原则甚至其至上原则进行特别讨论。 (CPR A 162/B 203 里杂多看成是同质是十分重要的)

在纯批的第一版的演绎中,康德也描述了杂多综合(在统觉、再生以及认知的综合)。这些都使得杂多与知性统一在统觉综合这种极端重要的情况下得以兼容。这种综合「贯穿」和「聚合」 (CPR A 99)杂多,这种被综合理解的杂多被再生的综合汇聚成一个图像(A121),然后初步地通过在一个概念中的综合认识而被统一。

现在再来回答你的问题:

1、杂多具体指什么?

词典已经告诉我们了:康德将先天感性杂多描述为纯粹知性概念的质料,否则后者便「无任何内容」。也就是说,杂多是被我们感性接受下来的质料,这种质料通过知性概念的综合统一而产生知识。

2、先天杂多的综合问题

我觉得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们感受的最原始的感性经验的杂多经过时间和空间先天感性形式的整理之后形成了先天杂多。而这种先天杂多最后还需要知性自发的综合才是被认识。

3、综合以后形成什么?

这不是很明显吗???,就是形成知识啊。

还是不懂就建议看看纯批里康德怎么说杂多的了。

参考

  1. ^即《纯粹理性批判》英文名简写(Critique of Pure Reason)


这个概念(所谓纯粹直观的杂多)确实是一个很诡异的,学术界至今还争论不休的概念。我听过最好的解释是说纯粹直观的杂多只涉及空间关系,而不涉及任何感官因素(比如颜色,味道)。这是受到了当时发展的物理学的影响(认为世界就是空间和空间中的运动)。也有的的学者说纯粹直观是对作为我们认知形式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综合,从而使我们有一个关于纯粹无限时间和无限空间的直观(然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两个无内容的无限直观里认识经验直观),然而这样就导致了一个诡异的问题,即直观的形式和概念的形式(范畴)不是完全分开的:我们在直观对象的时候范畴已经混在里面了。康德自己都对直观和概念的二分搞得不是很明白,他在感性论里把这两者分开,在原则分析里又指出范畴和直观形式一起才能产生认知世界,充满自相矛盾。读纯批题主大可不过度咬文嚼字,康德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不是超验的,也不是经验的,相对于统觉,可能是他自创的,但不是发明,而是他理论体系推导出来的,无法描述又存在的复杂表象吧,可能也不能用表象,统觉的相对吧。


问题:康德的先天杂多具体指什么?

回答:杂多是指各种不同的表象,这个概念是同一的。根据表象的不同,可分为经验性的和先天地被给予的。「先天杂多」即是关于「时间中和空间中的杂多」或「纯直观的杂多」,例如纯粹数学中的点、线、面等概念。

杂多必须通过「综合」的过程,才能上升为知识。这个过程依赖于概念。而概念有先天的和后天的之分。因此,「先天杂多」的综合即是利用先天的概念对杂多进行整理,所得结果就是纯粹数学中的各种具有必然性的命题。书中给了一个例子:

一般地来看,纯粹的综合提供纯粹的知性概念。但是,我把这种综合理解为依据先天的综合统一性的一种根据的综合:因此,我们的计数(尤其是在数目较大的时候更为明显)是一种按照概念的综合,因为它是按照一个共同的统一性根据(如十进位)发生的。因此,在这个概念之下,杂多的综合中的统一性就成为必然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就是根据感官刺激产生表象的大脑功能在没有外在刺激的情况下制造的表象,也就是虚无的空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