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让我们提宣帝的什么?

想要大家提起来,就得有话题。就好比经纪公司想要包装明星,要炒作必须要高热度的话题。

你看看汉武帝。从金屋藏娇到倾城倾国,再到钩弋夫人,跟每个女人的故事都是美丽香艳的;从韩嫣到韩说,再到李延年,武帝跟男人的故事也可以叙说不停。

除了八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今后两千年的统治思想。推恩令兵不血刃解决了封国的问题。盐铁专营又使得民不益赋而国家用饶。卫青霍去病破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使西域打通河西走廊,将新疆纳入国家版图。

除了文治武功,还有数不清的争议。丞相在他的面前如同走马灯一样轮换。太子公主稍有不慎该杀就杀。求仙问道信奉鬼神,巡游天下企图长生。

以上每句话提到的故事都可以大书特书。而且保证有热度。

至于汉宣帝,花边新闻太少了。


类似的问题已经回答过。是因为《史记》只写到汉武帝时期。

中国历史可以分为「史记时期」,和「后史记时期」。史记时期,荆轲刺秦这样的事件,别的史学家也就寥寥数语,荆轲顶多留个名字。而司马迁却大书特书,把个荆轲塑造成文化的一个符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想想,这句诗的真正作者会是谁?

为何后世每论英雄,必言刘项?项羽喊著和刘邦单挑,最后射中刘邦胸口,刘邦硬说射中脚丫子了。这样的事别的史学家都懒得提。

项羽垓下被围,手下几乎全被杀光,最后一个人在乌江自刎。既然全死光了,那么那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是谁写的?

兵仙韩信,霸王项羽,谋圣张良,为何这些人物恰巧在同一个时代?后世的李靖、徐达、刘秀就比他们差吗?

其实汉武帝在司马迁笔下算委屈的,因为他把司马迁骟了。真正的《孝武本纪》已经流失了。我们看到的汉武时代,是卫霍的彪炳战功和司马相如、东方朔、张骞、董仲舒的大放异彩。汉武帝本人缺乏直接的刻画。

汉宣帝委屈就委屈在,司马迁没把他的功业进行艺术化的梳理、演绎。

假如司马迁能写到近现代,那么我们平常不止谈论刘项,还会品评刘秀、杨坚、李渊、赵匡胤、朱元璋。我们不止惊叹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还会憧憬李靖、徐达、左宗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