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号称蜂蜜发烧友的网友说「用筷子将蜂蜜挑起,如蜂蜜能拉成细长的丝,且丝断后会自动回缩呈球状者,为真蜂蜜。」这种鉴别蜂蜜真假的小诀窍,想必许多小伙伴都知道,但到底靠不靠谱呢?


  1. 倒置法:购买蜂蜜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把蜂蜜反复倒置几次,然后观察最后一次倒置时蜂蜜中的小气泡,气泡上升快的是假蜜,因为里面水分比较大,气泡缓慢上升的是真蜜,因为真蜜的黏稠度比较高;

  2. 纸透法:拿一张餐巾纸平铺,往上放一滴蜜,如果蜜很快渗透纸巾,并有水痕,则是假蜜,因为真蜜浓稠,水分少,不会迅速渗透;

  3. 拉丝法:用一个小汤匙从瓶子里盛起一点蜂蜜,可以拉丝时间久且丝断收缩成蜜珠的是真蜜,一般假蜜水经过化工处理,不好拉丝,拉出的丝易断,收缩时没有真蜜有弹性;

  4. 水测法:装一些冷水在矿泉水瓶子里,然后放入适量蜂蜜,很快就沉下去,又不容易融化,用筷子适当搅拌时,会有丝丝连连现象的是真蜜,也可以密闭上瓶子摇晃,静置片刻,然后有大量泡沫产生且很久不散的就是真蜜;

  5. 结晶法:有些已经结晶了的蜂蜜,可以从瓶子里取出适量在两指之间搓捻,很容易搓开,手感细腻无沙粒感的就是真蜜,假蜜很难有结晶,有了的结晶也不容易搓开,手感没有真蜜细腻。

  以上就是一些鉴别真假蜂蜜的小妙招了,但是这些只能做一些简单、基础的辨别,而且单用一种方法鉴别蜂蜜真假可能会出现很多误差,因此蜂蜜最终的真假的检测还是要到权威机构进行科学的检测。


不靠谱

此法只可以判断出溶液的含水量高低!

拉丝法辨别真假的理论基础是,浓稠度高的蜂蜜才是真蜂蜜——纯属扯淡!

浓稠度和真假没有半毛钱关系,即使有也是在天然无添加蜂蜜的基础上的,没有这个基础,浓稠有何用?任何一个蜂蜜制假企业,浓稠度都是要先解决的。

蜂蜜浓度低一些的,可以放冰箱保存防止常温下发酵变质,但至少这样的蜜有营养而且对人体无害!

成熟蜜浓稠度高!但浓稠度高的蜜极有可能是假蜜!所以拉丝无法辨别真假蜂蜜,望知友奔走相告。

封盖的蜜才是未来的方向


拉丝法和纸巾渗透法同理,能看出蜂蜜浓度,但是无法辨别真假。拉丝的蜂蜜不一定是好蜂蜜,但好蜂蜜一定拉丝,所以还是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衡量下蜂蜜品质的。

关于辨别蜂蜜真假,可以根据不同蜜种的花香,颜色,口感来区分。例如槐花蜜,纯正的槐花蜜颜色水白,口感清淡,淡淡的槐花香。荆花蜜,浅琥珀色,气味清香,口感甜润,微酸……


然而并不能

拉丝只能检验蜂蜜的波美度,也就是常说的浓度。浓度高的蜂蜜,容易拉丝。而蜜如果过于稀,就很难出现拉丝的效果。

那么我们知道,真蜂蜜分为:成熟蜜,未经过蜂蜜充分酿造的水蜜。前者可以很容易出现拉丝的效果。但是后者,特别是波美度38度左右的水蜜。是很难有拉丝效果的。那么你能说它是假蜜吗?并不能,充其量我们只能说它比较稀。

再回到超市的浓缩蜜。水蜜经过高温浓缩,再添加一些东西。就能成为在超市贩卖的蜂蜜。这种蜂蜜的波美度都是在42度以上的。观感浓稠,可以出现漂亮的拉丝效果。那么你能说这个蜜是好蜜吗?并不能,经过高温的加工。活性酶已经失活,称为死蜜。

所以不要迷信网上那些鉴别蜂蜜真假的方法了。奸商的方法,总是比你网上看到的鉴别方法多

拉丝与滴纸巾一样不能检验蜂蜜的真假!

拉丝和滴纸相反倒是很适合浓缩蜜,加工蜜甚至假蜜,养殖蜜蜂会采集到水蜜,

但是试想哪个加工产品,甚至假蜂蜜会稀呢?都是弄的很浓稠!

浓稠会增加消费者对蜂蜜的认可度,即便是假也是一样!


很不靠谱!

蜂蜜拉丝,滴纸这些都是一个液态最纯粹的物理渗透现象 !

其实我个人就感觉这种办法都是做假蜜,浓缩蜜的想出来的!

自然采集的蜂蜜可以有低浓度,即水份大,但是加工蜜,假蜜肯定没有人会做假做的很稀!所以这种办法!!!!!非常不靠谱!

液体的渗透和自然的浓稠度有关系 ,还有温度有关系,也别一味的用这个去恒量一棒子敲死!


网路上那些鉴定假蜜的方法,只能把你领到坑里

不断有朋友问我:如何鉴定真蜜假蜜?我说,我不知道,我无能为力。朋友说,你不是一副很懂的样子嘛,也不能鉴定呀!我笑了,正因为我懂,才告诉你鉴定不出来的。

试想一下:如果真蜜这么容易鉴定出来,假蜜还会泛滥成灾吗?如果靠这些一看二尝三闻的方法就能识别出假蜜,那些蜂蜜收购企业还要专业工具做什么?——他们对假蜜的鉴定,不比我们更专业更有经验吗?

利用这些方法鉴定,笔者教训惨痛。初接触蜂蜜时,就是借助这些方法,我鉴定出一种「最好」的蜂蜜,上海的一个品牌。这很让我兴奋,终于找到最好的蜂蜜了。谁知上网一查,在辽宁工商局的一次检测中,这个品牌蜂蜜的含量为零,也就是一瓶100%的纯糖浆!天呢,这太搞笑了!

不死心,只怪自己水平不高。还是靠这种方法,又鉴定出本地一个品牌的蜂蜜「质量不错」。后来却发现,纯正益母草蜜应该是浅琥珀色的,而这家的益母草蜜竟然是深棕色的。拿样品让专家凭经验鉴定一下,原来这个所谓益母草蜜疑是荞麦蜜。再被愚弄,我对这些鉴定方法,真是彻底失望。不仅不能帮你鉴定出真蜜,还故意把你往坑里领。

笔者略略总结了一下,这些鉴定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

1、混淆了真假和优劣的鉴定范围

很多专业书上把这些方法称之为「质量鉴定」,这并不错,质量包括真假和优劣,但很多消费者却简单地以为,这些方法便是用来鉴定真假的。比如拉丝的方法,蜂场的未成熟蜜,拉丝不好,但是却是真蜜;一瓶麦芽糖,能拉出很好的丝,却不是蜜。

2、很多方法只限于鉴定常见蜜种

比如通过「看」的方法,说真蜂蜜是黄色或浅黄色,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深色蜜就是假蜜,例如荞麦蜜颜色就很深,但它的的确确是真蜜。比如说真蜜应该是口味甜润、清新怡人,但有些低等蜜,却根本不是这样。这些方法一般限定于鉴别常见的洋槐蜜、枣花蜜、荆条蜜等蜜种。

3、缺少参照物,尺度很难把握

比如甜度,拿洋槐蜜举例,是甜些真还是稍淡些真?什么样的甜是正常的甜,什么样的甜是过甜,什么样的甜是不太甜。这对生手来说,很难把握。或许你一直喝假蜜,很甜,下次你喝到真蜜不甜,你就会把真蜜当成假蜜舍弃。

4、浓缩蜜卖家故意误消费者

比如滴在卫生纸上看渗水这些方法,只能将蜂场出售的不成熟蜜排除在外,对于蜂蜜的真假和优劣都无能为力。麦芽糖滴在卫生纸试验,也很难渗透,难道就是真蜜了?浓缩蜜渗透也比较难,难道就是好蜜了?虽然天然成熟蜜渗透也不好,但渗透不好的未必都是天然成熟蜜,可能是劣蜜,也可能是假蜜。

5、远远跟不上假蜜的科技进步

现在蜂蜜造假已经到了信息时代,而鉴定方法还停留在原始社会,你说,能鉴定出假蜜吗?六十年代这些方法,九十年代这些方法,这个世纪又过十年了,还是这些方法,可造假技术可是日新月异了。不说各地的质量监督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是中国最权威的鉴定机构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某些蜂蜜的造假,也不能说百分之百的把握,也需要不断的技术更新,从国外进口越来越先进的检测设备。你说,你靠土高炉炼铁的方法,鉴定蜂蜜,岂不是很搞笑。你这不是公然侮辱造假者的智商?

你说,对假蜂蜜真就没办法了吗?我告诉,差不多是这样。

还有人问,这些方法真的没有一点用吗?

当然有用,那也要看谁用,怎么用!你刚了解一点蜂蜜,没有半点儿经验,就想靠这些方法鉴定出假蜜来,也太乐观了。不过,这些方法,对于那些蜂蜜收购者、研究者以及养蜂多年的蜂农来说,是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用的——仅仅也只是辅助手段。

网路上流传的那些鉴定假蜜的方法很不靠谱,它又不仅不能鉴别出假蜜,还故意误导消费者。而这不仅止于网路,又有媒体将这些方法搬到报纸上,危害巨深,流毒甚广。很有必要对这些鉴定方法,逐一清理,以正本清源,给消费者提个醒。

我把常见的一些鉴定方法归纳了一下,把不借助仪器的「鉴定方法」拎出来,分析一下:

1、看颜色:真蜂蜜颜色呈透明或半透明色,所以看起来不是很清亮,呈白色、淡黄色或琥珀色,以浅淡色为佳。假蜂蜜由于是用白糖熬成或用糖浆冒充,故色泽鲜艳,一般呈浅黄或深黄色。

评:极品洋槐蜜呈水白色,越是清亮质量越高。蜂蜜的颜色由浅入深,分为白色、黄色、黄褐色、棕红色等几大类。深色蜜中,如枣花蜜、野菊花蜜呈黄褐色或棕红色,如荞麦蜜、桉树蜜、板栗蜜呈深琥珀色。假蜜是浅黄色或深黄色,但浅黄色和深黄色的蜜未必都是假蜜。

2、看形状:真蜂蜜呈黏稠液体,挑起可见柔性长丝,不断流。假蜂蜜有悬浮物或沉淀,黏度小,挑起时呈滴状下落,有断流。若蜂蜜极稀,容易流动,则可能是掺了水的。

评:拿一瓶麦芽糖来试一下,可见「柔性长丝」,且「不断流」,那麦芽糖算是蜂蜜吗?而至于「黏度小,挑起时呈滴状下落,有断流」,就不能作为假蜜的鉴定依据:一是这个技术「难题」早被造假者攻克;二是有些蜂场未成熟蜜,极稀,却应算作是蜂蜜,而不是假蜜,不过是质量次一些而已。而掺水的说法,更是误导,掺水做吗,让它更像假蜜?造假者有这么傻吗?

3、看标签:有一些蜂蜜产品的配料表中注明蔗糖、白糖、果葡糖浆等成分,而纯正的蜂蜜产品不允许加入这些物质。

评:更不靠谱了。你想造假者如果直接标明「假蜂蜜」岂不更好鉴别?那造假者有这么傻吗?造假者根本不标明这些成分,而标明这些成分的,标签上会写「蜂蜜膏」、「蜂蜜露」之类的。蜂蜜膏、蜂蜜露不等于蜂蜜,更不能把它们当假蜂蜜当头一棍,只能怪消费者不明白:掺入任何物质的蜂蜜都不能再叫蜂蜜,但可以叫蜂蜜膏、蜂蜜露。人家掺入其他物质了,人家没叫「蜂蜜」,你凭啥说人家是造假蜂蜜呢?

4、闻气味:真蜂蜜气味纯正、自然,有淡淡的植物花香味,而假蜂蜜闻起来有刺鼻异味或水果糖味。

评:荞麦蜜,有浓烈的刺激(臭)气味;椿树蜜,有椿花臭气味(类似于坏红薯)。这些可都是真蜂蜜。有人说我这样举例是抬杠,但多数人的鼻子却不能像猎犬那样灵敏,能清晰地分辨出什么是正常香味,什么是异样香味。浓缩蜜,基本上淡然无味,多数还有一些并不清香的怪味,那能把它们当假蜜吗?中国的蜂蜜市场,浓缩蜜占到90%以上呀!

5、尝口感:真蜂蜜香甜可口,有黏稠糊嘴感,有轻微的淡酸味,后味悠长,品尝结晶块时牙咬即酥,含之即化。假蜂蜜仔细品尝有苦涩味或化学品怪味,无芳香味,结晶块咀嚼如砂糖,声脆响亮。

评:浓缩蜜的口感也并不好,很多根本品不出来花香味,也没有悠长的后味。而对涩,也要具体分析,涩口可能假,而不涩喉的也可能假——蜂蜜含有生物碱,要涩喉才正常。至于结晶,也不是所有蜂蜜都结晶如砂糖。结晶的情况相当复杂,这需要专篇重点论述。

6、渗水法:将蜂蜜滴在卫生纸上,若纸上的蜂蜜渐渐渗开,说明掺有蔗糖和水。

评:未成熟蜜比较容易渗开,但不是假蜜;麦芽糖渗不开,却不是蜜。天然成熟蜜,不易渗水,优质蜜;浓缩蜜,不易渗水,劣质蜜;麦芽糖,不易渗水,不是蜂蜜;未成熟蜜,易渗水,真蜜(当然也是劣质蜜)。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

7、铁丝法:用烧红的铁丝插入蜜中,如果冒出来的是黑色的烟,则是掺了白糖;如果冒出来的是汽,且说明是真蜜。如果铁丝上附有黏物,说明掺有杂质;如铁丝上仍很光滑,说明没有杂质。

评:这种方法,后半句还可以试一下,但前半句就不靠谱了。烧红的铁丝插入蜜中,不管是汽是烟,会有多大的量?你能分辨得出来吗?当然,大片的烟和大团的汽是能分出来的,但一丝微弱的烟或气,你怎么能够清晰分辨?

8、结晶:真蜂蜜的结晶和假蜂蜜的沉淀很容易区分,真蜂蜜的结晶较为松软,用筷子很容易插入,而假蜂蜜则用筷子不容易插下去。蜂蜜的结晶,用手捻即化,含之即化;假蜂蜜的结晶块,手捻时磨手,有沙砾感,咀嚼如砂糖,生脆响亮。

评:有些蜂蜜结晶较粗,如乌桕蜜、芝麻蜜、桉树蜜;有些蜂蜜结晶较硬,如狼牙刺蜜、野坝子蜜、棉花蜜。我同样是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蜜来作例,属于抬杠,但多少人能清晰地分出来「手捻即化」和「手捻磨手,有沙砾感」的不同。至于「咀嚼如砂糖,生脆响亮」也就描写得太夸张了。

其实假蜜的情况异常复杂,有全是糖浆的全假,有糖浆蜂蜜各半的半假,也少量糖浆的「微假」……而造假,也不仅仅是糖浆一种,仅依靠这些不借助仪器的手工鉴定,能辨别出来才真是见鬼呢!很多借助高端仪器都难以鉴定,你怎么可能用这种「一看二闻三尝」就辨出真假呢?所以,这种鉴定真假的方法,各位消费者看了一笑而过,当真了,难免不会被误导。

原文转发自【原创·蜂研笔记】第7篇:不靠谱的假蜜鉴定方法逐条批判_食疗养生坊_新浪博客


假的,这种检测方式只能是判断蜂蜜在特定情况下的流动性。如果这种方式真的能检测出蜂蜜真假,那对于蜂蜜真假的判断就不会一直是一个难题了。


这种办法只能判断蜂蜜浓度高低,浓度高低并不能反映蜂蜜的真假。

首先闻气味儿,成熟蜜一般花香味儿非常浓,没有气味或者气味非常淡的基本不是成熟蜜,放在冰箱里边儿,真蜂蜜是会结晶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