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不知 不明 不断 不离欲。则不能断苦

如是受 想 行 识 不知 不明 不断 不离欲。则不能断苦

诸比丘。于 若知 若明 若断 若离欲。则能断苦

如是受 想 行 识若知 若明 若断 若离欲。则能堪任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说法次法向。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比丘。于色向厌 离欲 灭尽。是名法次法向。

如是受想行识于识。向厌 离欲 灭尽。是名法次法向。


一、给自己定位。

明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心性。是感性的,理性的,还是有实践精神的;是务实的,还是务虚的;是固执的,还是随和的;是贪性重的,还是痴性重的......

学佛是从自身出发的,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很容易随波逐流。

二、给佛教定位。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找到与自己根性相对应的。这就是为什么要了解自己的原因。总体来说,佛教修行分为三大类:

从教理入,需要严谨的思维逻辑能力,比如禅宗;

从信心入,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比如净土,藏传;

从实践入,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意志,比如南传。

各有侧重,利用自身的优势入门。

三、有个长远的计划。

学佛修行,绝对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说是终生的事业都不为过。所以要立足于当下,制定目标,稳步前行。比如,今年要读懂一部什么经,明年要了解哪一个法门,五年之内要证得什么。以很平常的心态去学习佛法,就如同工作之余,掌握一门新学科新技能一样,拒绝怪力乱神,拒绝人云亦云。


但凡自己遇到的一切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和解决方法。


都是修行。修与不修都在其中,行与不行也没离开,但路还要走,到最后才晓得家舍即路途!


首先,学习静心。

怎么可以让自己的心境保持平静。

接下来,学习观察。

观察自己心性的变化,察觉到自己具备哪些既有的观念,以及基于这些观念所导致的结果,是好?是坏?是有益?还是无益?是值得的?还是在浪费时间?

最后,如何纠正这些心念的起伏,仍然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