谖铱磥恚麍隹谷諔馉帲瑖顸h军最成功的会战实际上只有武汉会战和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在部队遭遇了一年的溃败与重大伤亡后,面对日军大兵团陆海(江)联合进攻的局面,国民党军首次在宽战线上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设想,首次比较完整的实现了对大城市的战略撤退(至少没有溃败得如同淞沪会战后的散乱)。同时打出了不错的战绩(万家岭)。

徐州会战:较好的在东部平原完成了对日军机械化兵团的迟滞,打出了首场毫无疑义的正面大捷(台儿庄),比较完整的实现了部队的转移。

但是,这两场会战整体指挥基本上与蒋介石集团没有太大关系

毕竟徐州会战整体是由桂系的李宗仁指挥,而武汉会战的指挥是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背后是罕见的中国左中右政治力量的大联合与各军事势力的出谋划策


此处 @罗有锣

别删我的回复,拉黑我啊,带兄弟

1.「尚未从日本资料里边查出八路新四打死过日本一个联队长」

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都打死了,恁还在这说些什么傻话呢。

2.「自己在华北收缩兵力让出来的。不然,你说说看,八路攻下了哪个100人级别的日寇死守的县城」

对对对,高邮只是一间民房,只有三个日本兵。

3.「长沙三败日寇你咋不敢说了?」

这里复制一段您最最尊敬的蒋委员长的原话:

「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虏敌人很多的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应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但是现在你们连十个俘虏都没有,如何对的起自己的职责!」委员长都觉得战绩吹水太不像话。

4.「汤恩伯夺回广西」

兄弟,「桂柳会战」你吃了?豫湘桂怕是一口气又武装起几个国械的日军师团,这也能邀功?

5.「从日本战史里找,新四军究竟打死多少日军?」

你要是这么喜欢日本战史,还全然忘记防卫厅早已经升格为防卫省,真不知道恁是火星还是冥王星来的。反正恁就和抗美援朝战史讨论当中常常出现的一样,不把伪军当人看。

伪军驻守的据点不是据点?

领著重庆和南京的双份军饷,「和平反共建国」可不是吹的。

没有这么多反共的伪军炮灰,日军怎么敢于缩小占领区驻军规模?

要是共产军真的费拉不堪,为什么日军必须从华北华东集中兵力去老蒋那里抢一波来回血?

要是国民党歼敌比共产党多,为什么共产党方面的日军战俘多于国民党

希望 @罗有锣 您能认真回答我的上述几个问题,而不是抱著防卫省资料自娱自乐。

「我在里面曾提及过去和日军打过仗的,中国军队最强,俄、英、美次之。」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集的《冈村宁次大将资料》

你是不是装傻?冈村宁次当了几年的华北派遣军司令官,特地写了一本《治安战》指导华北治安作战,说明他瞧得起的中国军队是谁?自然是所谓的「共产军」

「缅甸如果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当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

  --------丘吉尔 1942年1月21日致伊斯梅将军转参谋长委员会电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命运的关键》

1942年初是个什么局面?英国殖民地从缅甸到新加坡,战线处于全面崩溃的局面,这时候看只有中国战场的战线较为稳定,算是矮子里拔将军,必须夸夸老蒋,好忽悠他出兵替自己擦屁股。

「中国的军队如果予以良好的训练和装备并领导得好,其英勇堪与世界上任何一国军队媲美。」

------------史迪威

史迪威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有「良好的领导」,蒋某人有吗?

要是国民党中央军靠得住,为什么美国还要派出「迪克西使团」?为什么要联络中共山东根据地试图派出一个海军陆战队师来挽救局面?


套用一下普京的话:

吹捧国军的没脑子

忘记壮丁的没良心


@罗有锣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这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原文,还什么「联合国没有任何文件有「驱逐蒋介石集团」」

恁的历史水平之低下令人捉急啊


林彪曾经在报纸上发表总结平型关战役的经验文章,里面提到友军,也就是国军。

我们看看林元帅怎么评价他们的,以下是原文:

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是太差了,他们自己定的出击计划,却未能遵守。

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

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突击中,却以区区8个团的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10多里或20多里。

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被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著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垮。

他们的指挥真是笨极了,特别是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在战役上于决战的地点与时机集中绝对优于敌人的步兵、炮兵、飞机以猛攻敌人。

摘自解放周刊1937年11月27日。

林彪比在座的各位都更有资格评价他们,这个应该没人有异议吧?

注,本文只是林彪在评价平型关战役中的国军,并非评价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国军表现。

国军在抗日战争中作战表现实在都不咋滴,有目共睹,但作用不小,以下是林彪在这篇文章中的另一段话:

利用敌人攻击友军阵地时,袭击敌人侧后方,这是最好的战法,比其在行动中和刚到阵地而未站住脚时去袭击还要好些。

这次就是利用敌以全部兵力注意对付友军时,突然在他们的后方大打起来。


从武汉会战来看,国军共投入约 110 万人,日军经过数次补充后也投入了 30 万人,经过四个多月的鏖战,尽管最终未能守住武汉,但却给予了敌人以极大杀伤……

自「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就制定了征服中国的计划,日本大本营认为,攻占上海南京后,中国政府就会投降,但结果却没能让他们如愿。


随后日本大本营又乐观地认为,只要攻占武汉和广州,中国的战争就能结束,并为此发动了徐州会战,打通了从华北南下的通路,当时的武汉已经成为了战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日军盘算了,只要占领此处,就能让国民政府沦为一个偏安西南的地方政府,自己也有望在年底结束中国的战事……

1. 花园口未战先损

1938 年 6 月 8 日夜,驻守在黄河附近的新编第 8 师师长蒋在珍失眠了。


他辗转反侧,愁苦不已。


几日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刚交给他一项任务——掘开黄河大堤。

这是一项紧急任务,也是一项要遗臭万年的勾当,甚至搞不好自己要成为代罪羊。情况紧急,下游的百姓也来不及通知撤离,身后是紧追不舍的日军,眼看开封就要失守,再不决堤就来不及了。


这是蒋介石的原意。连日来,蒋介石几番催促,甚至直介面谕、电令到师部,而刚才手底下报告显示,最多到明日正午,眼前的黄河大堤就可以掘开,黄河下游数百万百姓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图片

图片

但是由不得他考量,程潜的电令很快就再次下达到了师部,他只能命令手下,全力挖掘。


终于,在次日上午 9 时,经过手下将士的连挖带炸,位于花园口的黄河大堤被掘开,咆哮的黄河水一泻千里,沿途数十个村庄被冲毁,古城蚌埠被完全淹没,淮河下游的洪泽湖水位高涨,导致洪水泻入高邮湖,经邵伯湖流入长江,河南、江苏、安徽三个省共计 44 个县市成为一片汪洋。


由于决堤前国民政府并未进行人员疏散和撤离,导致黄河决堤时,下游的百姓都处在毫不知情的状态。无情的洪水奔腾而下,仅豫东和安徽北部的百姓据统计就淹死了 89 万人,受灾人口超过 1200 万,300 多万人失去了家园被迫流亡,并直接导致了 4 年后河南的罕见大饥荒。


与此同时,追击的十万日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滔天洪水将他们包围在一个个孤岛状的高地上,不但无法继续追击作战,甚至因为补给线的破坏导致运输补给成了最大问题,尽管后勤派出了大量运输机进行空投,但很多补给却落入了洪水中,缺乏补给的日军还因为被困在洪水中从而染上了疾病,让原本趾高气扬的「昭和男儿」变得颓废无比。

而让蒋介石不惜这天大的代价、做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疯狂举动的原因,还要从淞沪与南京的战事结束后说起。


1937 年底,日本原以为攻占上海、南京后,国民政府的抵抗意志就会崩溃,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两座城市陷落后,国民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蒋介石将两地的物资纷纷转移到位于大后方的西南地区,并做好了持久抗战的准备。


武汉,地处华中,经长江水路东下可直抵南京、上海,西进可抵达重庆、成都,同时还连接著河南、湖南、广东等地的铁路干线,是南北往来、东西交汇的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上海和南京的战事爆发后,蒋介石将大量的资源通过武汉转移到大西南,同时国民政府的许多机关也纷纷迁往武汉,因而武汉就逐渐成为了战时的政治、军事中心。



图片

图片

日本大本营对此垂涎已久,认为攻占武汉,就能粉粹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将其赶往西


南,降格为地方政府,然后自己再扶持一个临时政府来分化中国,以达到结束中日战争的目的。由于武汉被掩映在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中间,沿江而下要面临中国军队的战略纵深,代价巨大,所以日军不惜发动了徐州会战妄图从平汉铁路直接南下,这是最行之有效的计划。


但是此时,发动侵华战争带来的巨大负担,已经远远超出了日本能承受的范围,其中包括劳动力、粮食和能源等方面都出现短缺。「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的黄金储备总量不过是 13 亿 5 千万日元,然而在 1938 年 8 月,日军大本营却要求内阁增拨军费 32 亿 5 千万日元,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师团,战争的扩大以及明显超出日本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

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日军却并没有及时止步。徐州会战刚刚结束,大本营就开始谋划对武汉的作战。1938 年 5 月下旬,日军第 16 师团计划直扑武汉北面,主力大部聚集于颖水以东,另外两个联队分别抵达新郑和许昌;日军第 14 师团在「中国通」土肥原贤二的率领下自郑州直扑平汉铁路,企图与沿淮河沿线北上的第 107 师团会师中原,由平汉铁路南下,直逼武汉。


然而令日军没想到的是,花园口决堤彻底打乱了从华北进攻武汉的计划,后勤补给被切断后,日军大本营只能考虑另一个进攻方向——沿长江逆流而上,从水路进攻武汉。


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国民政府早在数月前就发动了战争动员令,街头巷尾随时可以看到募捐的人群,国共合作也在这种情况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提议下,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在 7 月 7 日发起了武汉百万人大献金活动,周恩来和陈诚等国共人士带头捐款,武汉各界人士在国难当头之际纷纷响应,踊跃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国之心,其中甚至还包括儿童、乞丐和妓女。


这些筹措到的钱款大多被用来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运送到前线将士手中,全国军民上下一心,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蒋介石亲自担任了武汉会战总指挥,随后不久,武汉会战第一阶段的战役——围绕著对江防要塞马当的争夺战很快就爆发了。

2. 大意失马当

1938 年 6 月中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命令东久迩宫稔彦王率第 2 军 4 个师团向庐州集结,直逼武汉北部屏障大别山;冈村宁次率第 11 军 5 个师团和波田支队向黄梅、九江集结,由长江两岸向武汉推进,同时,命令徳川好敏的航空兵团第一、第三、第四飞行团待命,此时,被用于武汉会战的日军海陆空总兵力已经达到了 30 余万人,摆出了一副孤注一掷、誓死夺取武汉的架势。


面对日军的战略调整,6 月 20 日,国民政府统帅部随之进行了武汉会战的战略部署。计划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战场,在北部战场,由李宗仁的第五战区确保长江北线在广济方向大别山东麓阵地;在南部战场,则由陈诚的第九战区确保德安、新潭铺、汀泗桥等要地。南北战场共计 117 个师,总兵力达到了 110 万人,而其中有一半是徐州突围时保存下来的兵力。



图片

图片

意图攻占武汉的日军首要目标就是要攻取武汉的水上门户马当要塞,这座要塞是由德国人组织修筑,正面防御强大,为配合海军攻占马当,畑俊六命波田支队沿长江溯江而上攻占安庆,同时命令第 6 师团从合肥附近陆地行军南下攻占安庆。11 日夜,波田支队在枞阳镇大王庙附近登陆,借著大雨的掩护突袭安庆,负责戍守的川军第 27 集团军杨森部作战不力,被赶出了安庆,蒋介石听到消息后大发雷霆,命杨森反攻安庆,但杨森却借口徐源泉的第 26 集团军未能挡住第 6 师团的进攻,无法保障自己侧背安全为由,退出了安庆。


拱卫马当后背的安庆轻易就落入了日军手中,这让统帅部猝不及防,蒋介石亲自电令马当守军:虽牺牲最后一人,不得撤退,以掩护马当封锁线。同时,紧急调动南北战场两个战区重新作出布防。


但是当波田支队沿海路西进,抵达马当封锁线外时,附近的守军 16 军军长力韫珩在做什么呢?不知是脑子哪根筋搭错了,6 月初,就在全民动员抗日的大形势下,李韫珩还办了一个为期两周的「抗日军政大学」。6 月 24 日,又大肆铺张办了一个隆重的结业典礼,并把 16 军的各级军官和当地豪绅都邀请了过去。当日凌晨,得到这个消息的日军在 16 军防地东流登陆成功,并顺利攻下了既无准备、又无主官指挥的香山、香口等地。好在马当要塞核心阵地的海军陆战队 2 大队没有派人才加这出「闹剧」,在总队长鲍长义的指挥下,2 大队顽强抵抗,打退了波田支队的三次集团冲锋。



图片

图片

这边鲍长义苦兮兮地硬著头皮哭撑,那边李韫珩乐哈哈地举办著盛大典礼,讲完话又大吃特吃,还喝得一塌糊涂。见 16 军指望不上,鲍长义赶紧发报给武汉的老上司谢哲刚,谢哲刚又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收到电报是又急又气,满嘴都是「娘希匹」,马上打电话给在田家镇视察的白崇禧,让他想办法。


白崇禧脑子转得飞快,看了一眼地图就马上打电话到彭泽的 167 师,命师长薛蔚英立刻支援长山。这个时候,李韫珩在和鲍长义通过电话后也反应过来了,几乎与白崇禧前后脚将电话打到了 167 师。白崇禧的命令是从公路火速驰援,李韫珩却要求走小路,两个命令同时放到了薛蔚英面前,薛蔚英考虑了很长时间,最后出于自己黄埔一期嫡系的「骄傲」,拒绝了出身桂系杂牌部队的白副总长的指示,选择听从李韫珩的要求走小路,结果因为不熟悉山区的小路而迷了路,不过几十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两天,鲍长义的 2 大队在坚守两日后,死伤过半,弹药几乎打光,为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不撤离了阵地。日军随之占领了长山阵地,并击溃了 16 军的反击,不久后,马当炮台宣告失守。


原本计划能阻挡日军一个月的金汤堡垒马当仅仅坚持了一周就被占领,这让蒋介石暴跳如雷,连夜把陈诚叫过去臭骂了一顿,陈诚也是心急如焚,马上电令第 16 军和第 49 军反攻马当。日军反过来利用马当的坚固防御抵挡国军的攻势,使国军伤亡惨重,陈诚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部队退守彭泽,这个结果令蒋介石大为不满,严重失职的李韫珩被撤职查办,薛蔚英遭枪毙。


日军攻占马当后,开始沿著长江向西进攻,相继攻占了彭泽和湖口,直扑九江,负责此地防务的是第九战区的第 2 兵团。


1938 年 7 月 23 日,日军第 11 军指挥官冈村宁次进驻到湖口的石钟山下指挥所,亲临第一线督战。当日凌晨,日军故伎重演,冒著大雨潜入了鄱阳湖,终于在姑塘镇以南成功。乐观的冈村宁次以为,自己的一个旅团足以打退国军正规军 3 个旅,杂牌军 5 个师,然而这支充当前锋的第 2 炮舰队却遭到了预 11 师的迎头痛击,先头部队更是险些全军覆没。


大感意外的冈村宁次急忙命令 106 师团在舰炮掩护下向纵深推进,配合正面进攻的波田支队包围九江。守军虽顽强抵抗,但终因火力和兵力不足,被迫撤退,退守二线阵地金官桥一带构筑防线。


攻占九江后,为保障侧翼安全,冈村宁次遂命令 106 师团沿著南浔铁路向德安、南昌方向进攻,但是他的这个计划却早早被陈诚洞悉,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他将第一兵团调到了南浔路,以第 4 军、第 8 军、第 64 军和第 70 军迎战松浦淳六郎所率领的日军第 106 师团,而负责指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老虎仔」薛岳。

3.「老虎仔」薛岳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得名于其父对岳飞的仰慕。1896 年出生于广东韶关市,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蒋介石乃是校友。


薛岳早年曾追随过孙中山,后效力于蒋介石,因为作战勇敢,故有「老虎仔」之称,作为陈诚「土木系」的将领,薛岳的经历也是颇为丰富,参加过蒋介石的北伐军,与孙传芳部有过激战,后来红军长征时,他又带著几十万大军在后面追了两万多里,抗日战争爆发后,薛岳积极投身正面战场,被称为「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而他的「逍遥津」就出现在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



图片

图片

攻占九江后,长江以南的日军受冈村宁次指挥兵分两路,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搭乘海军舰艇继续沿江西进,攻击下一个据点瑞昌,松浦淳六郎则率 106 师团沿南浔路攻向德安,不料却遭到了薛岳所率领的第九战区第 1 兵团的拦截,双方于沙河镇、马鞍山、金家山一带展开鏖战。


值得一提的是,松浦所率的 106 师团乃是一个预备兵团,下辖步、骑、炮、工和辎重各一个联队,总计约 16000 多人,其所部兵员全都来自日本九州地区,此地自古民风彪悍,多有海盗、浪人,受其影响,该师团也以狂傲著称。106 师团自同年 5 月组建后,就装船运往华中参战,在攻打安庆和湖口的战斗中皆是前锋,是冈村宁次所珍视的王牌,然而这支王牌遇到国军的老虎仔后,却吃了瘪。松浦虽然在战斗初期先后攻占了马鞍山、金家山等地,但很快遭到薛岳的反击,所占领的马鞍山与金家山也被悉数夺回,106 师团伤亡惨重,田中大佐、田尻少佐先后被击毙,日军连运送尸体都成了困难,不得已只能砍掉一只手掌当做身份的凭证。


为打开战局,冈村宁次又派遣了 101 师团,从鄱阳湖登陆进攻星子,企图侧击薛岳所部,防守此地的是国军第 25 军,双方在星子城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甚至爆发了白刃争夺战,阵地多次易手。



图片

图片

9 月 3 日,在日军中有「军神」之称的 101 师团 101 联队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大佐非常焦急和苦闷,不过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很快就不需要这么难熬了。庐山一线的战斗很惨烈,此处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国军将迫击炮搬到山顶,用日军所形容的「如同雨点般从天而降」的方式阻击日军,令这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11 篇内容

盐选专栏

战争的细节:历史上的残酷瞬间

惊蛰 文学编辑

¥19.90 会员免费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一: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二:给伪军发军饷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三:自己虐死的壮丁,比被日军打死的士兵还多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四:全面抗战已经开打,国府却还继续给日军支付庚子赔款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五:一部分国民党军(注意:是国军,不是伪军!)竟被日军称为「友军」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六:逼老百姓帮日军打击本国军队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七: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竟然是因为表现太差

详细文章:

头条文章?

card.weibo.com

你说应该咋评价吧,我自己再补充一条,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国军依然在溃败,厉害吧

https://www.zhihu.com/answer/1347394332

国军和日军的和谈可以看这篇回答


网路媒体中,抗战中的国军形象「越来越高大」,战斗力「越来越强」。这种「形象」塑造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一些军迷「钩沉」。

他们找一些旧材料,但缺乏仔细辨析比较,不区分国民党出于各种需要的「宣传」和史实,由此把国民党当年宣传的「大捷」当作真实历史。于是惊呼,原来国军在抗战中有如此胜利!有如此之多的「战神」!继而不满,这些胜利,这些「战神」,由于「党派」偏见竟被埋没!

另一个来源就是抗日神(影)剧。这些抗日神(影)剧不尊重历史,只是以某个历史事件为幌子,然后瞎编乱造。因此,电视剧中出现的国军,大多齐装满员,年轻的国军指挥员(主角)坐著美式吉普车,都是英俊潇洒,往往身边还跟著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国军军官。这样的画面看多了,一些青少年会不知不觉地把它当作历史,以此想像历史。

对于在抗战中,在民族解放中献身的国军战士,我表示敬意。这里只是谈国军的战斗力。

了解抗战可以看三本书三本书。一本是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黄仁宇是历史学家,在国军军校学习,听过蒋介石训话,抗战时当过国军军官。他以大历史考察历史细节,对国军生活有体验,对蒋介石尊敬,认为蒋和毛泽东一样有历史贡献。黄仁宇对蒋和国军持同情理解。他谈国军的问题,应该能够超越国军迷们所担心的「党派」偏见。

另一本书是白修德的《中国的惊雷》。白修德是美国记者,可以毫无顾忌。他是抨击蒋介石和国民党的。黄仁宇认为,白修德把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很多问题归结为蒋介石个人道德,有失偏颇。但是,白修德书中描写的各种见闻,总的来说,还是符合当时历史的。黄仁宇书中一些事例,也来自白修德的这本书。

还有一本是《张发奎口述自传——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回忆录》,张发奎是国军名将,抗日时期是第四战区司令,这本书是在他晚年接受采访哥伦比亚研究人员的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史料基础上写作而成,其中对国军、著名将领、领袖都有直率评论,这些评论都用括弧括起来,生前暂不发表。

一、关于那些「大捷」

国军抗战中后期一些「大捷」是假的。客观点说,它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国民政府也有以此争取提高国际地位的考虑。摘录黄仁宇几段话,不再过多解释。

【(武汉会战后),「人员武器装备则有急剧地退化,宣传机构所报的捷信,一般甚少实质。更大的困难则是后方社会的情景。」】

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政府宣称歼敌四万,俘虏二百六十九人。蒋介石在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讲话:「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的雄厚兵力,有这样良好态势……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但是现在你们连十个俘虏都没有!」

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也曾说过:

我的观点是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二、关于国军战斗力

这些所谓「大捷」不可信,就在于抗战中后期国军的战斗力。

在抗战初期,国军有斗志,有武器物资储备的情况下,国军与日本军队的战斗力是一比五。一般情况下,国军士兵人数与日军处于五比一的情况下,仍不能取胜。蒋介石日记也有,日军一个师团,「我军以八师或者十师对战,然不能战胜敌军」。

美国记者白修德随六十二军回衡阳作战。它描述了行军和战斗场面。

【「我和六十二军一起向日军的包围圈进发……山上山下都是人……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有一支步枪。其余的人搬著军需品,电话线,米袋和机关枪的零件……(士兵)强壮而棕色,但是很瘦。他们的枪是老旧的,他们的草绿色制服是褴褛的,每个人腰上挂了两个手榴弹,每人颈项上围著一个蓝布长袋,袋里塞了米,那是前线上唯一的口粮……他们的脚在草鞋子上破烂儿肿胀」

「下一天早晨三点三十分,攻击开始了。日军驻守在衡阳以南的高山上,六十二军的部队开到高山对面的比较低矮的山背上。进攻的一师有两尊法国式的七五炮,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西。还有九尊迫击炮。该师有七五炮的炮弹二百发,所以用气炮弹来好像一个守财奴数金洋钿。从三时三十分到晌午为止,华军爬上日军阵地的山坡,他们的步枪和刺刀打算把敌人打走或刺走,但晌午时候日军还在那里。中国迫击炮间歇地在日军所守的山头上嘘嘘叫著;机关枪和步枪在夏日的炎热中,间隔很久才热闹一次;整个前线上没有一个人移动。」

「我们等了三天,看到了反攻的进行。然后我们向后转回家了。我们知道我们可看到的就是攻势,再不会有更多的东西了,血和肉所能做的事,中国士兵正在做。」

第四战区张发奎描述了这个地区的战斗。张发奎有职无权,很难指挥中央军。在回忆录中,张发奎这位曾经的北伐名将,不停地在不知防务,然后失守、撤退、溃散,再失守、再溃散,直到日本停止攻击。下面,张发奎回忆录中摘录:

11月28日我离开六寨经独山去都匀。贵州形势也乱了。28日敌军占领南丹,切越过黔桂边界进入贵州追击我军……我已几乎失去所有的新血部队了。】

从张发奎的回忆来看,说军无斗志,将不用命,绝对不过分。

三、关于国军的装备和军工物资支持

在著名的抗日电视剧《亮剑》中有一段,晋军楚云飞在平安县城大战后,与参谋长分析。其中有几句台词大意是:以前国军根本无法和日军面对面激战。现在,经过多年经营储备,装备已经跟上来了,战斗力也上来了,甚至能和日本军队进行炮战。听起来很解气。但是,很可惜,这是作者编剧想当然了。

武汉会战之后,国军退入内地,大西南川滇黔成为大后方。国军之后的物资困难就凸显出来。

中国本来工业就落后,且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所在区域的工厂数只有全国的6%,发电量为全国的4%。截止1939年,内地各省年只生产铜铁1200吨。后来,经过资源委员会经营,生产量增进十倍,但到1944年仍只有1万吨。

这里有几组数据,摘自《抗战大后方工业研究》一书。

战前重要军事物资:

【石油、汽油年产量200吨,自给率0.2%;

钢铁30000吨,自给率5%;

车辆船舶,自给率16.5%;

水电、冶金、机器、电器、军械等重工业:

工厂数占工厂综述的14.72%;

资本额,18.27%;

工人数,5.74%。】

可以说,中国战前重工业极其薄弱。1936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开始施行《重工业三年计划》和《兵工五年计划》。看看时间,再想想日军侵占的速度就知道,这些计划已经来不及,大部分没有完工。

在抗战时,国民政府兵工署以重庆为中心建立32家兵工厂。经过努力,生产能力有很大提升。在1943年,大后方兵工署各厂可以年生产:七九步枪66831只,七九枪弹14405万粒;轻机枪9390挺;重机枪2940挺;八二迫击炮1381门,炮弹715979颗;手榴弹2733千颗;六公分迫击炮1100门,炮弹203118;三七战防炮40门。

国民政府的兵工厂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和弹药。真正的大口径大炮都无力生产。

就轻武器,以国军有三百万军队计算,1943年一年生产,七九步枪子弹每人48颗,手榴弹每人不足一颗。

那么,是否可以买呢?

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以来,1931年关税自主,然后食盐公卖,废除厘金,开始征税,还发行公债。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富庶之地,工商金融业发达。因此,国民政府财政有了极大增长。蒋介石因此有能力买德式武器装备部队。但是,武汉会战后,财源尽失,军队却极大膨胀。而蒋介石装备的一些德式装备师,也基本消耗差不多了。

自己生产不了,只能靠外援。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有四条生命线。第一条,以兰州为枢纽的西部交通线。1938年至1940年,为了牵制日本,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大批的武器和军用物资。第二条是从现在越南的海防港到昆明的滇越铁路,海外华人、其它国家支援的物资、商贸货物由海防上岸,通过广西运往昆明。1940年,法国政府在日本的威胁下,关闭这条运输线。第三条是滇缅公路,这是最著名的运输线。该公路1938年修建。20万劳工,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一条直通缅甸首府仰光的公路。这条公路可以避开日本的威胁。在抗日战争初期,军队的武器,维持经济运行的物资,中国不能生产的各种物资,都依赖这条公路。1942年8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被截断。在这之后,美国开辟从印度飞跃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运输线,即第四条生命线,被称为「驼峰」运输线。

到了1943年,国民政府只靠「驼峰」运输线。

数百万大军的装备,怎么可能靠一条空运线支撑?

就这个驼峰空运,其中绝大部分物资是满足美军飞行队的。只有一部分给中国。

现在人们经常说美国援助的美式装备。真正装备起来的,是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的部分。这也是国军战斗力最强的。而在中国境内部分的滇缅远征军,从1942年-1944年9月,美国运到云南交给中国远征军的武器数量是,冲锋枪2724支,步枪20000支,机关枪663支,迫击炮284门,火箭筒524具,山炮302门。而中国远征军则有18个师之众。即使如此,这些部队也属于国军精锐了。

但是,国军有三百多万军队啊!

抗战时期,美国原本计划援助中国60个师的装备,但是有21个师的武器都被英国挪用,只有39个师的武器最终在46年才全部交付给国军。(数字来自网易《中国远征军70年纪念》)

1944年10月,史迪威来柳州巡视。他问张发奎部队有没有吉普车、冲锋枪和发报机。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说什么都没有。史迪威很惊讶,专门拨给张发奎一台吉普车、四把冲锋枪、一把卡宾枪和十二套无线设备。前面说的反攻衡阳的六十二军军长黄涛看到这道这些新装备,他说:「这只卡宾枪太棒了,给我吧。」张发奎拒绝,黄涛生气走了。张发奎考虑还要指挥作战,赶紧叫副官把卡宾枪送过去。

一个战区司令和一个主力军的军长为一支卡宾枪闹别扭!

不过,令人叹息的是,全州储存大量武器弹药,却被九十三军一把火烧了!

1944年11月14日,宜山失守。国民政府命令张发奎炸毁怀远以东十几列货车,车上有大量美援——武器、弹药、医药、通讯器材。张发奎从来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物资。当时根本来不及搬运,炸掉之前,只能然身边卫队和特务团尽量拿,冲锋枪、卡宾枪,能拿多少拿多少!

看到这里,真是无语!

四、国军装备和日常生活

据黄仁宇推算,国军工厂每月最多生产步枪子弹1500万发,平均每个士兵4发。笔者前面计算的1943年七九式子弹平均每个士兵每年48发。二者一致。

白修德估计,滇缅公路通车时,中国有汽车1万5千辆。三年后,缺乏保养,仅有5000辆行驶。1943年,每天大西南重要干线,平均只有各色车辆123辆。而一辆军车装运物资2——3吨。

这样的武器生产和物资运输,军队的情况可想而知。

黄仁宇军校毕业后在第十四师当上尉排长。他回忆道:

【「我当上尉排长时,士兵无牙刷、肥皂、毛巾。全排用一块粗布洗脸,以致一个士兵眼睛发炎,次日十人发炎。」「第十四师为国军劲旅,可是1941年有一段时间士兵无换洗衣服,只能在晴天整队往河中沐浴,就便将身上衣服洗濯,在树枝上晾干。」】

黄仁宇当时月薪42元,制服自备。在云南驻地村镇吃一碗面法币三元。当地土匪买轻机枪,每挺7000元。这是是一个上等兵40年薪水。有些部队晚间把枪锁在枪架上,防止士兵携枪潜逃。

实际上,早在武汉会战时,国军装备问题已经暴露。湖口马当要塞是武汉门户。马当要塞失陷后,德籍顾问有报告称:「机枪迫炮全系废铁,步枪堪用者不及半数」。

所以,白修德说「这支军队,居然挡住了日军六年,这是它的奇事之中最值得注意的事。要它在作战中取得真正的胜利,未免是奢望。它最大的胜利,是在于活著,站著,耐得住它自己的政府和社会瓦解的压力。」

五、国军的军纪和士气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国军战斗力弱,不仅在武器物资,而且在人。

这里就说两点,官兵关系与居民关系。

关于官兵关系。白修德的《中国的惊雷》中专门有一张《注定遭殃的中国兵》,里面从征兵讲起、包括食物、医疗、地位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军队高官却奢侈腐化。一是吃空饷,很多部队编制和人数差了一大截,其中军饷都被当官的贪污了。高官还运用手中权力搞走私,贩卖军火。

白修德记载:

【「有一支八百人的部队从华北的甘肃出发(地点或者白修德出错,或者翻译出错),行军到昆明去入美军办的训练班,在路上有两百人病死,三百人开了小差。另有一师人从华北向南行军——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不快乐的,要看个人的观点如何而定——经过四川。该师大多数士兵是从四川征出来的。该师出发时七千人,到达目的地时只剩三千人,因为整排整连的人失踪回家了。」】

在抗战中后期,军民关系也越来越坏。

在豫湘桂大战中,驻守河南的汤恩伯部军纪太坏,以至于当地农民趁著国军战败,动手打国军。

这里以第四军为例。第四军扬名北伐,被称为「铁军」,张发奎在1932年前一直是该军的老长官。1944年,第四军守卫长沙。长沙失陷,第四军损失惨重,军长张德能被枪毙。张发奎回忆说:

【「在长沙沦陷前,冯玉祥旧部、军委会第四军风纪巡查团主任委员石敬亭在巡查住长沙的第四军后路过柳州,他多我说:『向华老弟,我要告诉你一些事。第四军没希望了,它的军纪很差。』他说张德能本应下部队视察防御工事亲近士兵,却沉湎于绘画、书法和吟诗。」】

这就是抗战中后期的国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