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看到一只虫子,或者一只老鼠,因为非常怕,而导致起了杀心。又或者可以想像,若被恶人欺凌,也可能起杀心,这些都是人之常情,那佛会怎么看待此事?望指点一二


善男子。复有十二种胜法。菩萨成就。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

一者 安隐心为与一切众生乐故。发菩提心。

二者 愍念心他恶来加 能忍将护 不生异相故。发菩提心。

三者 大悲心为荷众生 大重担故。发菩提心。

四者 大慈心为拔一切恶道苦故。发菩提心。

五者 清净心能于余乘 不生愿乐故。发菩提心。

六者 无染心为离一切烦恼浊故。发菩提心。

七者 光明心为求无上自性清净光明照故。发菩提心。

八者 幻心能知诸法究竟无物故。发菩提心。

九者 无物心能知一切无所有故。发菩提心。

十者 坚固心于诸法中不可动故。发菩提心。

十一者 不退心能证诸法究竟尽故。发菩提心。

十二者 度诸众生不生厌心如说修行故。发菩提心。


人之常情是没错,包括欲望,还有与生俱来对美色的动心,对好吃的贪恋,对肉类的好感,这是不是常情呢?

还有对不利于己的排斥,通俗讲就是好的贪,不好的嗔,不知好坏就傻乎乎的,这是常情吧?

你说这些是对的吗?佛的眼里来看,你控制不住自己,找不到真正的主人公,这是很不可理喻的,你认为那个贪就是我,乃至糊里糊涂的是我,而佛说这不是我,因为我一定绝对的不受束缚,那个整天拖累的怎么能是自己呢?

你说主人一天受累,结果原因是仆人在做主,这根本就是太荒唐了。贪心起来你能做主吗?到底是常情还是在受著欺骗?

你说我想购物买一堆,我不想熬夜,结果就是说话不算,你说我怎么这么烦恼,你能不烦吗?既然你什么都做不了主,你还是主人吗?你成了赚钱的机器,成了欲望的仆人,成了一个替罪羊,更可怕的是不知为谁在替罪?

若说是常情的话,那就是说无法改变,也就是你就这样,但是问题是你不总如此啊,你说因为恐惧而杀生,或者因为恐惧而选择自杀,那么就可以因为心的平静而选择活下来,你也可以因为心中善念与慈悲选择饶恕与放生,你为什么不选择呢?

可见常情,自然论是不可靠的,不过人的执著与无明烦恼习气毛病罢了,只是因为迷失久了,无法见到本来的心性,甘愿做情绪的奴隶,六根的傀儡。

圣人是完全可以不受「常情」的束缚,因为常情意味著堕落,意味著因果,意味著情见执著。


看到虫子害怕,从人之常情来说应该是吓的躲开,而不是杀了它呀,怕被人欺负一样,应该是看到他就躲的远远的,也不是杀呀!


1杀生是错的,任何杀生都会产生业力,业力会给杀生者带来苦难,众生都是一样的。不过人也要维持正常人的生活,看著老鼠满屋跑,也不行,把它撵出去,实在撵不出去,打死就打死,因为你不是为了杀它而杀,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常生活环境,是它干扰了你,它偷吃东西,破坏人的环境,才去杀它,这不能算你的错。

2恐惧心是执著心。一位觉者,不会有恐惧心。其实你说的这个恐惧心,不是恐惧,那个老鼠那么小,你不是怕它,而是嫌弃它脏,这种感觉和东西脏还不太一样。其实你看那个松鼠很可爱,人们养的那个宠物鼠,你就不怕,因为它没有那种脏的感觉。

3对于恶人,能躲就躲,不要去招惹他,敬而远之,他心性不好。如果你不是警察,你没有惩罚恶人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也只能远离。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好人确实和坏人融不到一块。恶人有些险恶用心,他能使出来,你使不出来,你就会受气。恶人自有恶人治,你去看,没有好结果的。无论是历史中还是现在坏人都有人收拾他。你不要去杀他,你是犯法的。

4人世间就是这样混乱的地方,尤其到了这个末法时期,人为了蝇头小利,发出的心都是狠毒的,你惹著他一点,他都恨不得你死,嗔恨心非常强。这样一个五毒恶世,谁还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不被污染,那这个人就非常了不起,他会被高层生命重视,会让他走入修炼,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生命,然后彻底脱离这个险恶的环境。恶人就没这个机会,机会非常少,谁都不喜欢那个恶人。


仁清法师:性戒与遮戒

  居士问:师父在受菩萨戒以后,动物都不允许伤害了,是吧?有生命的都包括了是吧?

  仁清法师答:都包括了,不杀生是性戒,性戒是什么呢?就刚才我举得那个例子,无论你承认这个道理还是不承认这个道理;无论你是个穷人还是个富人;无论你是多么的权贵,或是多么的低贱,只要犯了杀戒,必然遭恶报,这叫性戒不灭。

  不杀生是性戒,三皈五戒当中第五戒。不饮酒,那是遮戒,就等于说,对于修行人来讲,不应该饮酒。但是不修行的人呢?没说。不杀生呢?就是不修行的人,如果你犯了杀生之戒,如果你做了这种事,也是一定得恶报的。


色法为果相,众生所见皆如此。什么时候知因?一层层剥离相执开始。谢邀!


杀就杀了,一阐提人,杀却无罪过。

南泉斩猫。


谢邀 那个杀生不是因为恐惧?


此心即彼心。将恐入杀。杀亦生恐。此即轮回。

若自陷此相中,不必执著,应当放下。

若欲出离此恐、此杀,强思想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我两相,彼此轮回。

一个粗浅的比喻:您去办事,遇到一个没遇到过的陌生人,您好言好语好相待亦或冷言冷语冷相待,结果就不一样,仅此而已吗?下一次遇到,就不是陌生人了。就是善人或恶人了吧。如此往复,循环轮回,最终成杀、成恐、成善、成佛。都可以。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诸有于彼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何等为五?

  谓杀生者,杀生缘故,生怖罪怨,不离杀生,是名第一;

  不与取者,劫盗缘故,生怖罪怨,不离劫盗,是名第二;

  欲邪行者,邪行缘故,生怖罪怨,不离邪行,是名第三;

  虚诳语者,虚诳缘故,生怖罪怨,不离虚诳,是名第四;

  饮味诸酒放逸处者,饮味诸酒放逸处缘故,生怖罪怨,不离饮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

  有于如是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诸有于彼五怖罪怨能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钦叹,名为持戒自防护者,无罪无贬,生多胜福,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何等为五?

  谓离杀生者,离杀生缘故,灭怖罪怨,能离杀生,是名第一;

  离不与取者,离劫盗缘故,灭怖罪怨,能离劫盗,是名第二;

  离欲邪行者,离邪行缘故,灭怖罪怨,能离邪行,是名第三;

  离虚诳语者,离虚诳缘故,灭怖罪怨,能离虚诳,是名第四;

  离饮诸酒放逸处者,离饮诸酒放逸处缘故,灭怖罪怨,能离饮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

  有于如是五怖罪怨能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钦叹,名为持戒自防护者,无罪无贬,生多胜福,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诸行杀盗婬  虚诳耽诸酒

 五怖罪怨缚  圣贤所诃厌

  名犯戒自伤  有罪招非福

 死堕险恶趣  生诸地狱中

  诸离杀盗婬  虚诳耽诸酒

 五怖罪怨脱  圣贤所钦叹

  名持戒自防  无罪感胜福

 死升安善趣  生诸天界中

  齐何名曰邬波索迦?

  谓诸在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归佛法僧,起殷净心,发诚谛语,自称:我是邬波索迦,愿尊忆持慈悲护念,齐是名曰邬波索迦。

  此何名为能学一分?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唯能离杀,不离余四,如是名为能学一分。

  复何名为能学少分?

  谓如前说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能离杀盗,不离余三,如是名为能学少分。

  复何名为能学多分?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离杀盗婬,不离余二,如是名为能学多分。

  复何名为能学满分?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具能离五,如是名为能学满分。

  成就五法邬波索迦,唯能自利不能利他。何等为五?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不能劝他令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如是名为成就五法邬波索迦,唯能自利不能利他。

  成就十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何等为十?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亦能劝他令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不能见余能离杀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十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

  成就十五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何等十五?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亦能劝他令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及能见余离杀生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十五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

  成就八法邬波索迦,唯能自利,不能利他,何等为八?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不能劝他令具净信;自具净戒,不能劝他令具净戒;自具惠舍,不能劝他令具惠舍;自能策励,数往伽蓝,礼觐有德诸苾刍众,不能劝他令其策励数往伽蓝,礼觐有德诸苾刍众;自能至诚听闻正法,不能劝他令其至诚听闻正法;自闻法已能持不忘,不能劝他令持不忘;自持法已能思择义,不能劝他令思择义;自思择已,为证法义,能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不能劝他令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如是名为成就八法邬波索迦唯能自利,不能利他。

  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何等十六?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亦能劝他令具净信,广说乃至自思择已,为证法义,能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亦能劝他令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不能见余具净信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

  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何等名为二十四法?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亦能劝他令具净信,广说乃至自思择已,为证法义,能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亦能劝他令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及能见余具净信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

  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为十?

  一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离间语,六麤恶语,七杂秽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若有成就如是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为十?

  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欲邪行,四离虚诳语,五离离间语,六离麤恶语,七离杂秽语,八无贪,九无瞋,十正见,若有成就如是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成就二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二十?

  谓自杀生,亦劝他杀,广说乃至自起邪见,亦复劝他令起邪见,若有成就此二十法,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

  成就二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二十?

  谓自离杀,亦能劝他,令其离杀,广说乃至自起正见,亦能劝他令起正见,若有成就此二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成就三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三十?

  谓自不离杀,劝他令杀,见不离杀,欢喜慰喻,广说乃至自起邪见,亦复劝他令起邪见,见起邪见,欢喜慰喻,若有成就此三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成就三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三十?

  谓自离杀生,劝他离杀,见余离杀,欢喜慰喻,广说乃至自起正见,亦复劝他令起正见,见起正见,欢喜慰喻,若有成就此三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成就四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四十?

  谓自不离杀,劝他令杀,见不离杀,欢喜慰喻,称扬赞叹杀生者事,广说乃至自起邪见,亦复劝他令起邪见,见起邪见,欢喜慰喻,称扬赞叹邪见者事,若有成就此四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成就四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四十?

  谓自离杀生,劝他离杀,见余离杀,欢喜慰喻,称扬赞叹离杀者事,广说乃至自起正见亦复劝他令起正见,见起正见,欢喜慰喻,称扬赞叹正见者事,若有成就此四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邬波索迦,有五学处,何等为五?

  乃至命终,远离杀生,是名第一;

  乃至命终,离不与取,是名第二;

  乃至命终,离欲邪行,是名第三;

  乃至命终,离虚诳语,是名第四;

  乃至命终,离饮诸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

  于第一中,且何名为能杀生者?

  如世尊说,有杀生者,暴恶血手,耽著杀害,于诸有情众生胜类,无羞无愍,下至捃多比毕洛迦,皆不离杀,如是名为能杀生者。

  何等名为有杀生者?

  谓于杀生,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杀生者。

  何名暴恶?

  谓集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是名暴恶。

  何名血手?

  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捕鱼、猎师、劫盗、魁脍、缚龙、守狱、煮狗、施罝弶等,是名血手。

  何故此等名为血手?

  谓彼虽数沐浴涂香服鲜净衣首冠花鬘身饰严具,而名血手。所以者何?彼于恶事,不深厌患,不远不离,令有情血起等起、生等生积集流出,故名血手。

  何等名为耽著杀害?

  谓于众生,有害非杀,有害亦杀。

  害非杀者?

  谓以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逼恼众生,未全断命,如是名为有害非杀。

  害亦杀者?

  谓以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逼恼众生,亦全断命,如是名为有害亦杀。

  于杀害事,耽乐执著,如是名为耽著杀害。

  何等名为于诸有情众生胜类无羞无愍?

  且辩众生胜类差别?

  谓诸异生,说名众生,世尊弟子,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有贪瞋痴,说名众生,若诸有情,离贪瞋痴,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有爱有取,说名众生,若诸有情,离爱离取,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有顺无违,说名众生,若诸有情,无顺有违,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无聪慧有无明,说名众生,若诸有情,聪慧有明,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未离欲贪,说名众生,若诸有情,已离欲贪,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已离欲贪,非佛弟子,说名众生,若诸有情,已离欲贪,是佛弟子,说名胜类。

  今此义中,若诸异生,说名众生,世尊弟子,说名胜类。所以者何?

  胜谓涅槃,彼能获得成就触证,故名胜类。如有颂言:

  普随顺世间  周遍历方邑

 欲求于胜我  无所证无依

  故此义中,若诸异生,说名众生,世尊弟子,说名胜类。

  于此有情众生胜类,应羞应愍,而于其中,无惭无羞,无愧无耻,无哀无愍,无伤无念,如是名为于诸有情众生胜类无羞无愍。

  何等名为下至捃多比毕洛迦皆不离杀?

  言捃多者,谓蚊蚋等诸小虫类;比毕洛迦,即诸蚁子。下至此类微碎众生,皆起恶心,欲兴杀害,是故名为能杀生者。

  即于此中,何名为生,何名杀生,何等名为远离杀生而说名为乃至命终远离杀生邬波索迦第一学处?

  所言生者,谓诸众生,有众生想;若诸有情,有有情想;若诸命者,有命者想;若诸养育,有养育想;若补特伽罗,有补特伽罗想,是名为生。

  言杀生者,谓于众生,起众生想;于诸有情,起有情想;于诸命者,起命者想;于诸养育,起养育想;于补特伽罗,起补特伽罗想,复起恶心、不善心、损心、害心、杀心现前,依如是业、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励、如是勇猛,杀害众生,故思断命,由如是业、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励、如是勇猛,杀害众生,故思断命,名为杀生。

  即前所说邬波索迦,于此杀生,能善思择,厌患远离,止息防护,不作不为,不行不犯,弃舍堰塞,不拒不逆,不违不越,如是名为远离杀生,是故说名乃至命终远离杀生邬波索迦第一学处。

  于第二中,且何名为不与取者?

  如世尊说,有不与取者,或城邑中,成(疑是或)阿练若,不与物数,劫盗心取,不离劫盗,如是名为不与取者。

  何等名为有不与取者?

  谓于不与取,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不与取者。

  何等名为或城邑中?

  谓有城墙周匝围遶。

  何等名为或阿练若,谓无城墙周匝围遶。

  何名不与?

  谓他摄受,不舍不弃不惠不施。

  何等名物?

  谓他摄受,有情无情,诸资生具,即此名为不与物数。

  何等名为劫盗心取不离劫盗?

  谓即所说,不与物数,怀贼心取,不厌远离,如是名为不与物数劫盗心取不离劫盗,是故名为不与取者。

  即于此中,何名不与,何名不与取,何名离不与取而说名为乃至命终离不与取邬波索迦第二学处?

  言不与者,谓他摄受有情无情,诸资生具,不舍不弃,不惠不施,是名不与。

  不与取者,谓于他摄受诸资生具,起他摄受,及不与想,复起恶心不善心劫心盗心执心著心取心现前,依如是业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励如是勇猛如是门如是路,于他摄受诸资生具,以执著取,劫盗故思,举离本处;由如是业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励如是勇猛如是门如是路,于他摄受诸资生具,以执著取,劫盗故思,举离本处,名不与取。

  即前所说邬波索迦,于不与取,能善思择,厌患远离,止息防护,不作不为,不行不犯,弃舍堰塞,不拒不逆,不违不越,如是名为离不与取,是故说名乃至命终离不与取邬波索迦第二学处。

  于第三中,且何名为欲邪行者?

  如世尊说,有欲邪行者,于他女妇他所摄受,谓彼父母兄弟姊妹舅姑亲眷宗族守护,有罚有障,有障罚俱,下至授掷花鬘等信,于是等类,起欲烦恼,招诱强抑,共为邪行,不离邪行,如是名为欲邪行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