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事业,不论是贵族,佣兵,百姓都可以算是战争英雄,而且所谓「战争」自然也不需要区分「善恶」,所以即便是恶人,只要做到了非凡之事,也可以被称为「战争英雄」吧。。。对百年战争不算了解,却突然有了兴趣,买的书还没到,想被提前科普一下~~


我这里不想提那些老生常谈的战场上的英雄,比如圣女贞德亨利五世黑太子等等,而我想写的是在亨利五世突然逝世之后处于巅峰的英格兰一步步跌落神坛的漫长过程中,拚命维护英格兰地位的护国理事会中的两位杰出人物。

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第三个儿子摄政王贝德福德公爵约翰和亨利四世的异母弟弟温彻斯特主教亨利?博福特。

如果说亨利五世是百年战争时期双方最杰出的一位国王之一,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亨利五世时期的英格兰达到了中世纪时期威望的顶峰,几乎完成了历代英王的渴望----征服法兰西,但是他三十五岁的逝世和当时战局的烂摊子造成英格兰的事业岌岌可危。

因此当亨利五世逝世的消息传到海峡对岸的时候,英格兰的大贵族通力合作,组建了一个近乎大公无私的临时政体护国理事会,兢兢业业地辅佐9个月大的国王统治英格兰和法兰西。而根据亨利五世的遗嘱(亨利五世的遗嘱实际上是打算让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担任法兰西摄政王,但是菲利普三世拒绝了,于是摄政权就交给了贝德福德公爵)和英格兰大贵族们的意愿,王弟贝德福德公爵约翰担任摄政王和法兰西镇守,另一位王弟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担任英格兰的摄政王,但是权力被护国理事会严格控制,生性狂傲的汉弗莱也因为英格兰的事业而接受了这个事实。(说起来,汉弗莱公爵实际上没有决定权,决策权被置于护国理事会手中。而当贝德福德公爵在国内的时候,贝德福德公爵自动被视为英格兰摄政王,权力高于汉弗莱公爵,所以汉弗莱公爵在英格兰,也只是一个表面摄政王而已。

在法兰西的战场,王太子查理的军队仍有很大可能性凭借兵力优势收复巴黎和诺曼底,而且亨利五世去世时,英格兰议会已经拒绝再次批准又一次动产税的征收来支付军费。1422年到1428年的英格兰没有征收过任何一项直接税,这给法兰西事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这就意味著必须仅仅依靠王领上的收入和进口税(英格兰的间接税主要指的是羊毛进口关税和吨税,磅税组成,羊毛进口关税分平时所征的合理税收和临时补助金组成,临时补助金征收须议会批准。)来对抗力量仍然强大的查理王太子。也因此约翰在法兰西的管理模式是让诺曼底保持自治传统,以便赢得诺曼人的支持(实际上诺曼底早就更倾向于南方的法兰西岛,而非他们的亲戚金雀花家族,而且诺曼底人对英格兰的宽容与良治可以说是无动于衷。约翰?福蒂斯丘就在&&>中吐槽了英格兰人使原本荒芜的考克斯地区重新富裕起来之后,考克斯人却举兵造反的事情。)但是在1424年的博伊纳伊战役时,英格兰军队尽管得到了来自诺曼底和盟友勃艮第的增援,还是必须以8000名士兵对抗16000名王太子的士兵,王太子的军队包括了6500名苏格兰高地士兵和2000名装备精良的米兰重骑兵。但是约翰凭借学习自兄长亨利五世的军事才能与英格兰军队的职业化趋势(英格兰军队的职业化趋势在中世纪晚期是很明显的,伴随变态封建主义兴起的庇护体制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在米兰骑兵已经击破英格兰阵型的情况下反败为胜,赢得了巨大的胜利,并在随后的4年稳固了英格兰国内,(1425年到1427年贝德福德公爵留在英格兰处理各种烂摊子)步步为营地经营法兰西,这些都是在英格兰没有提供足够多的经费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占领地不断发起反英暴乱的情况下,约翰在法打的战斗其实很多都是和暴民的街巷战(尤其是在诺曼底地区),约翰采取的对策是让大量英格兰人迁入诺曼底,诺曼底自治以及积极的宣传战,但是收效甚微。这些困难更突出了他的优秀能力。而在1430年的危机中,他更是策划了九岁的亨利六世登基为英法双王,模仿了历代法兰西先王的加冕礼,在巴黎圣母院制造了庞大的排场。

不仅是法兰西的繁忙事务,护国理事会表面上的兢兢业业底下的两大势力冲突---英格兰摄政王狂傲幼稚的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和王室最重要的财政改善者温彻斯特主教亨利?博福特之间的矛盾,也需要约翰回国处理。尤其是1425年的理事会危机和之后的汉弗莱与勃艮第公爵的争吵(汉弗莱娶了低地地区的大女领主杰奎琳,并与意图吞并低地的勃艮第公爵爆发冲突并差一点以决斗解决这件事)约翰维持著相当于国王的威望来调和各个冲突,阻止了英勃同盟的破裂危机和英国内战的爆发,直到1435年他积劳成疾41岁在鲁昂逝世。他逝世之后不久,英勃同盟宣告终结,巴黎易手。

(注:能否合格地治理英格兰本身就是判断一位统治者是否具备足够行政能力的标准了,而在这方面贝德福德公爵显然做得很好。)

亨利五世征服法兰西之前,为了筹备巨额资金,曾通过鼓动全国富人为这一事业募捐,也获得了数量巨大的借款。而博福特在当时就提供了26000英镑的贷款。而他总共向兰开斯特政府提供了累计超过20万英镑的贷款,其中超过一半是1432年到1444年提供的,博福特的贷款极大维持了法国的战事,而亨利六世的收入到1450年时仅为5000英镑,一次动产税的全国征收也不过38000英镑(因为动产的评估非常繁琐费事且逃税人士众多,在那个年代难以征集到稳定且真实的数量,所以就将每次动产税的征收定为全英格兰38000英镑,按每个地区和居民的富裕程度层层摊派),这就更突出博福特资金的重要性了,博福特在国内也是制衡狂傲的汉弗莱公爵的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为贝德福德公爵提供尽可能稳定的后方和临时的金钱。

博福特主教堪称兰开斯特王朝的后方支柱,他一直不遗余力地维护兰开斯特王朝的统治,辅佐年幼的亨利六世,在去世的时候,还特意为亨利六世留下一笔2000英镑的年金,视博福特主教为第二父亲的亨利六世将这笔年金用于英格兰的教育事业。


巴黎七死士

开个玩笑,当然是没有这个名字的,不过观寻他们的行为后,我觉得给他们冠上这样的称号十分恰当

1430年的3月,被英国人占领的巴黎境内,仍然有不少忠于法国的忠勇之士,其中有一位公熊大人,没有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国家混乱时投靠英国和勃艮第,而是选择了继续为法国效力,为法国军队输送有关巴黎的情报,并且曾经在圣女贞德面前发誓效忠于法兰西,是贞德认识的熟人

公熊大人和审计书记官让·德·拉夏佩尔、一位来自默伦的加尔默罗会的会长、两位裁判所检察官萨汶与莫朗、富豪让·德·加莱等150余人,秘密计划趁贞德正在附近作战、把英国人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打开巴黎城门把法军放进去,和贞德里应外合夺回巴黎。加尔默罗会会长是主谋,他派出手下假扮成工匠,以确保城里城外取得一致

这也并不是他们单方面的计谋,加尔默罗会会长通过枢密院拿到了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签署的赦免书。为什么要这份赦免书?这是因为英国人和勃艮第人占领了巴黎已经长达十年有余,城里的法国居民为了生存下去,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对不起查理七世的事。加尔默罗会会长和公熊大人很聪明地事先想好了退路,并以这份赦免书拉拢到了部分工匠为法军打开城门,迎接法军进城

3月12日,四旬斋的第二个星期天,让·德·拉夏佩尔和几位主谋者聚会,一起商量最佳方案。会上决定由富豪让·德·加莱在预定当天找借口出城,在法军指定的地方树立白色旗帜,引导法军进城。公熊大人则率领剩下的人躲在城外的小酒馆,负责处理开城门的事宜

不幸的是,3月21日加尔默罗会会长被捕,并且在酷刑之下供出了计划和同谋,这150多人遭到逮捕。4月8日,以公熊大人、富豪让·德·加莱、审计书记官让·德·拉夏佩尔为首,有7名首要分子被英国人斩首示众,并且尸体遭到碎尸万段的惩罚

贞德听说了此事之后,十分气恼和难过,可能是为了报复英国人的行为,之后有一次交换俘虏的事项,贞德拒绝了把英国人的俘虏还回去,将他交给了拉尼的法官,法官判处这个英国俘虏有罪,做出斩首示众的决定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即 1350 至 1364 年,是腓力六世的儿子约翰二世与爱德华三世的儿子「黑太子」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黑太子最终在吉耶纳站稳了脚跟。威尔士亲王伍德斯托克的爱德华以「黑太子」之名闻名于世(这一称号得自其甲胄的颜色),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同大多数英雄一样,他的现实经历可能与传奇有一些差异。但毫无疑问的是,黑太子是最符合爱德华三世心意的儿子。1350 年,黑太子刚满 20 岁,他对战争荣耀的渴求绝不亚于其父爱德华三世。但在当时,他必须稍稍收敛一下他对战争的狂热情绪,耐心等待,因为在 14 世纪 50 年代早期,英法两国的冲突大多仅限于谈判桌上。


很少有谈判者像「好人」约翰那样无能,他很有可能是史上最愚蠢的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原来是诺曼底公爵,生于 1319 年。按照中世纪的标准,他登基时已届中年,个头很大,相貌英俊,留著浓密的红胡子。他在骑士比武场上技艺高超,在战场上既鲁莽又英勇,因此获得了 「好人」的称号,但这个绰号于他似乎并不恰当。他总是毫无理由地发脾气,又很容易惊慌。约翰二世最主要的优点是,当他表现较为得体的时候,会因风度翩翩而散发出魅力。

爱德华三世从未放弃自己的野心,但 1350 至 1355 年是百年战争的低潮期(除布列塔尼之外)。英国国王可能采取了同对手一样的做法,试图迫使约翰让步;爱德华也可能只是在拖延时间,等待英格兰从黑死病的打击中恢复元气。爱德华·佩鲁瓦认为:「爱德华三世并非不知道,这位新任法国国王是多么脆弱和惊慌,他不断推迟新一轮进攻,好延长法国国王的恐惧,并从中取乐。」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 1353 年之前,除了签订一系列停战协定之外,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外交举措。爱德华借教宗调停之机,表示可以放弃法国王位,以「曾为他的祖先所拥有」的吉耶纳(因此,爱德华所要求的吉耶纳也包括普瓦图和利穆赞地区)和诺曼底的领土以及佛兰德斯地区的宗主权作为交换——但是,爱德华暗示,他打算慷慨地放弃诺曼底。事实上,到了第二年,爱德华的要价变高了,又加上了加莱、安茹和曼恩地区。不可思议的是,在 1354 年 4 月于吉讷签订的一份临时协约中,约翰二世同意了爱德华的要求。不过,约翰随后拒绝如约交付这些领土——他有可能也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与此同时,英国人成功入侵布列塔尼。英军主要派兵驻守在布列塔尼公爵领西部讲布列塔尼语(属凯尔特语族)的地区,如布雷斯特、坎佩尔莱、瓦讷等港口城市,还有一部分驻守在讲法语的东部地区,如普洛埃梅勒。托马斯·达格沃斯爵士是爱德华派驻布列塔尼的总督,他手下的驻军将士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劫掠」。1352 年,托马斯爵士遭到伏击,被一名布列塔尼叛徒杀害,他的继任者沃尔特·本特利爵士的英勇程度绝不亚于他。同一年,沃尔特爵士率弓箭手在莫隆打赢了一场重要战役。


相对来说,布列塔尼的战争的规模比较小,但从编年史的记载来看,这在当时的「战斗阶级」中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在当时看来,「三十勇士之战」是百年战争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佩鲁瓦称之为「一场精彩而血腥的马上比武」。它清晰地反映出 1351 年军官阶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那年,罗贝尔·德·博马努瓦率领一支法国军队袭击了普洛埃梅勒的英国驻军。为避免被法军围困,英国驻军统帅理查德·班博鲁夫爵士提议,在普洛埃梅勒附近的一片开阔地上举行一场骑士比武,双方各派出 30 名重装骑士参赛。班博鲁夫告诉他的骑士(除英国人外,其中也包括布列塔尼和德意志雇佣兵),要奋力一战,「让后世的人们在殿堂中、宫廷里、广场上以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颂这场战斗的故事」。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百年战争简史

德斯蒙德·苏厄德

后浪出版社

¥40.80 会员免费


法国巨富,雅客科尔,他撑起了法兰西的残躯。

利用多年经商的信用,他拿法兰西王国即将收回的英格兰王国占领的领土做抵押,借到了关键的一大笔款项,帮助查七取得围攻瑟堡的胜利。

后世因为圣女贞德的殉难,查七就一直被戴上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恶国王帽子,而雅客科尔战争结束后的被控告,被逮捕没收家产也成为了一大佐证。事实是科尔自己经常利用假币劣币盈利,作为御前商人的他,因为这个被抓倒是真不冤枉。


诺曼骑士让.德.格鲁希(Jean de Grouchy),被称为「库沃地区(Pays de Caux)之父」,在1415年哈弗勒尔被亨利五世征服之后,当地人并没有屈服,随著查理七世一方的节节胜利,1435年格鲁希带领104名哈弗勒尔人在哈弗勒尔郊外放火袭击,随后冲入城内,任何阻拦他们的英国敌人都被他们杀死,尽管哈弗勒尔被收复,但是不幸的是81岁的格鲁希在冲锋中牺牲。


暴打法兰西的英国战神亨老五算一个吧,国王是神将,谁也挡不住。只可惜儿子太烂,征服成果不保,EU4开局著名三蛋王,存在唯一意义就是触发玫瑰战争。

还有枭雄勃艮第大公菲利普三世,如果贞德是法兰西的「关羽」,那么菲利普就是法兰西的「孙权」。

英法百年战争中勃艮第公国长袖善舞,在英法两国之间制衡

虽为名义上的法兰西封臣,但勃艮第公国却与英格兰保持长期的盟友关系,令法国王室痛苦不已

在贡比涅之围把贞德抓了,送给英国借刀杀人。

完事后法国为了拉拢他,分化英勃,不仅没提复仇之事,还把皮卡第割给勃艮第。

更厉害的是在他统治时期,他将手伸向了尼德兰低地区域,本身就继承了弗兰德斯,又吞掉了那慕尔,埃诺,荷兰,泽兰,弗里斯兰。亲戚跪了又继承了布拉邦特,林堡,安特卫普,又花了点钱买了卢森堡。把自己的私生子扶植为乌德勒支主教,侄子扶为列日主教。

没错,他几乎统一了低地(比利时+荷兰),自称」西方大公「

更别提赞助文艺复兴,建立金羊毛骑士团了。

欧陆风云开局勃艮第555神君,所有法兰西玩家的痛。但是太能续,而且太能打炮,生了18个以上私人子,但是正统的儿子就仨,在位48年,活了71,熬死俩儿子(西吉斯蒙德表示这个可以有)。

唯一剩下的就是著名的」大胆查理「,被瑞士雇佣军提了人头。众EU4玩家喜闻乐见之「勃艮第又裂颅」系列,恭喜哈布斯堡喜提低地。也许这就是上帝为贞德复了仇吧(滑稽)。


黑太子:战争英雄?还不用在乎善恶?那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问题啊!

黑太子爱德华(Edward the Black Prince )(1330~1376),

爱德华三世(1312~1377)长子。曾受封英国威尔士亲王(1343),兼任法国阿基坦公爵(1360),英法百年战争早期英国名将。

战绩:

参加克雷西之战(1346)(时年16岁)

扫荡阿基坦(1355)

指挥普瓦捷之战(1356)俘虏法王约翰二世

指挥纳胡拉之战(1367)俘虏法元帅盖克兰

利摩日屠杀(1370)


英雄为苍生,为百姓,不为自己。能打的封建领主不算。只有贞德才是英雄!


巴尔巴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