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连续五次大破反法同盟,以前历史书上有讲过但不具体。拿破仑靠著一个法国同时对抗英俄等等多个国家,还能赢五次,就算拿破仑军事才能极强,但敌人完全可以从不同方向攻击法国,到时候多线作战,拿破仑不也分身乏术么?

反法同盟这些国家,每一个都与法国实力相当吧,那就是很大的差距啊。拿破仑赢了五次,感觉远胜我国古代的秦国啊。


一反拿破仑主要是打奥地利方面,前期有莫罗、儒尔当等不少大革命时期的老将,拿破仑1796-1797在义大利主要是击败奥地利,算是最后的一锤定音了。

二反的时候,1799年苏沃洛夫在瑞士作战未能成功,俄国退出,法国的马赛纳顶住了局面,拿破仑政变之后又在马伦哥大胜,莫罗在霍恩林登战役取胜,奥地利退出,二反结束。

三反一开始拿破仑是想打英国的,但是俄奥联军开始从陆地上夹击过来,毕竟英国不可能这么快渡河过来打自己,拿破仑马上选择调转枪头挥师东进,当然,为了迷惑奥地利,拿破仑直到9月23日仍在圣克卢或巴黎逗留,然后突然出动,直接强行军到了俄奥联军所在地,后面就是乌尔姆战役和奥斯提利茨战役了,普鲁士因为犹豫,还没来得及加入,联盟就散了。

四反是三反的延申,普鲁士单刷拿破仑,结果普军耶拿会战惨败,奥尔施泰特战役,达武元帅27000法军击溃有普鲁士国王亲自监军的54000普军,然后沙俄又赶过来打,也就是艾劳、弗里兰战役,拿破仑又赢了。

五反的话,拿破仑把西班牙局面处理得还行以后,再去和奥地利单挑,埃克米尔、埃斯佩林、瓦格拉姆等就是这一时期打的,奥地利又被击倒了。

也就是说,一反到五反,拿破仑从来没有遇见过两个以上的国家,一次性发起攻击,最多也就是一打二的局面,甚至四反和五反都是先打一个再打一个,对手类似葫芦娃救爷爷,一直到六反才出现一打三的就局面,然后拿破仑还能坚持一年多著实不容易。

威灵顿后来说,拿破仑的1814年战役「让我更了解他那超越所有人的天才。要是他稍微再坚持一下那套方案,我认为他能保住巴黎」。


首先呢,题主——也就是某位匿名君,对「实力相当」这句话的理解很有点偏差。

仅从在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人口绝对数量这一项来看,法国就已经确立了对其他小规模的西欧国家的绝对优势。普鲁士、荷兰、西班牙甚至不列颠,绝不是与法兰西旗鼓相当的国家,法国是西欧的庞然大物。

其次呢,尽管上图中的人口绝对数量差距已经比较明显的展示了法国与其他小规模的西欧国家在实力上悬殊的差距,但是在涉及与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对比时,我们需要结合国体来进行说明。

神圣罗马帝国过于松散,人尽皆知,不具备视为一个整体来考量的意义。

奥地利帝国方面,由于这是一个因共同的君主结合在一起的君合国,央地关系是自下而上构建的,所以维也纳的宫廷难以要求其广袤领地内的所有地区承担一视同仁的义务,而是只能依据中央政府在所在地区内权威的大小选择性的调配资源。这其中,作为核心的奥地利-波西米亚,本土势力尚具规模的北义大利、达尔马提亚和加利西亚,以及具备特殊地位的、有较大独立性的匈牙利,承担著逐级降低的义务。而哈布斯堡君主国在排除了匈牙利之后还剩1600万人。

俄罗斯帝国虽然不缺乏人口和中央权力,但是其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匮乏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低下的行政效率,使得她只能在外敌入侵或长时间准备后才能发挥军事潜力,况且俄罗斯帝国全力介入欧洲战争都什么时候了。

而法兰西共和国以及第一帝国,既拥有著西欧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拥有超过俄罗斯帝国的绝对人口数量,同时在革命的力量下冲破了阻碍中央政府调配资源的一切封建枷锁,那么在战争初期法兰西的公民大军就是不可阻挡的。

莱茵河以东的君主国们很快在战场上体会到了这种体制优势+体量优势的恐怖,在耶拿战役之后甚至易北河东的普鲁士这种老古板的土地封建主国家也要学著搞自由主义改革了。

最后呢,法兰西不是没有盟友的:

  1. 西班牙从1796年起,就是法国的盟友,无论是在西班牙波旁时期还是在约瑟夫一世的治下。
  2. 莱茵联邦和北义大利的小国也依附于法国。

反法同盟也绝非铁板一块的:

  1. 第一次反法同盟俄国未参加。
  2. 第二次第三次普鲁士未参加。
  3. 第四次奥地利未参加。
  4. 第五次俄国未参加。

除了海对面讨厌的盎格鲁人之外,并没有一个欧洲大国对法国保持了持久的敌意,如果不是拿破仑作死的把他的大军葬送在了唯一有陆战潜力歼灭法军的俄国的话,波拿巴王朝还能延续很长的时间。个人还是很期待的,毕竟让一个拉丁的科西嘉人来当罗马人的王还是比较靠谱的——至少比来自瑞士的施瓦本-法兰克贵族[1]要靠谱。

参考

  1. ^即哈布斯堡家


泻药。

首先,拿破仑战争胜利从本质上讲我认为有两点:

从战术上讲,拿破仑设计的战术超越了当时的时代,从某种方面和百年后的闪电战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比较开挂。再加上法国士兵反复共和,长期经历动荡时代,斗争意识强烈,技战术水平也高,换句话说都是练出来的,就像建国初期的我军一样,即使装备不行一样可以依靠战场经验和斗争意识击退联合国军。

而且当时欧洲并不进行全面战争,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由一次大的会战决定,比如第二次反法同盟,由于奥地利军队被法国击败,奥地利直接退出了同盟,迫使英国也投降了。在这种有限战争里,拿破仑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神仙能力往往能对整场战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战略上来讲,法国与其他国家性质不一致,与一般认为的不同,由于事共和制,反而可以调动全部的国力来支持战争。可能法国人就好这口浪漫的东西罢。

比如在面对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时候,法国就可以进行全国征兵,号召民族战争,进行军事改革等手段来激发国土上全部的战争潜力。而他的主要对手们,不管是奥普还是俄罗斯都不具备号召这种战争的能力,因为普奥尚未形成民族国家,而沙俄更是停留在农奴制下。

因此这个战争变成了「法兰西民族」对「各国皇帝/国王的支持者们」的战争,一面是总体战,全面征兵,一面却是在大贵族,地主掣肘之下的有限征兵,结果可见一斑。

而且反法同盟也不一定齐心,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俄国皇帝就因为使用俄历而不是公历延误了战机导致奥地利指挥官左等支援等不到右等支援等不到,最后只能投降。

另外法兰西帝国也有西班牙等簇拥,虽然叛乱不断,但还是能提供大量物资和兵员的。所以在人口和产值上双方差距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夸张。

总的来说拿破仑法国确实很能打,但主要是采用了先进的军事理念和社会制度。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是一种降维打击。

拿拿破仑来比秦国是不太合适的,大部分时候大国之间不会产生那么大的政治差异,所以正常大国统一也好扩张也罢,都是要动用外交手段才比较正常,比如后来成立德国的普鲁士和之前法兰西搞得渎圣同盟什么的。只能说法国当时不搞外交主要是因为环境太烂,也没出什么外交能人,而不是所谓地对自己的军事实力的自信。


首先我们肯定拿破仑是军事奇才,战争艺术的贯彻者,以少胜多跟玩似的,就连手下的将军也开了挂一样(耶拿战役)。

再看一下当时法国本身。法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著欧陆霸主地位,其本身便名将辈出,士兵久经沙场,经验丰富。

真正给了金手指的就是法国大革命。法国人口在欧洲本来就位居前列,当年你就是把整个分裂的德意志的人口堆起来也比不过法兰西。大革命以后,民族主义在欧洲大地风起云涌,法国作为革命的中心,巨大多法国公民踊跃参军,这是它跟列国开战的资本。这种优势局面直到各国纷纷采取征兵制才得以化解。

但不得不说拿破仑的外交跟屎一样,不然也不会如此频繁的殴打整个欧洲。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2-1797),参与者英国、奥地利、西班牙(挂机)、萨丁(没卵用)、那不勒斯(没卵用)等

其实这次主角不是拿破仑……1793年土伦战役拿破仑第一次登台亮相,然而第二年热月政变之后拿破仑就因为政治立场被撸掉军职了……他再次回归舞台就要到1795年底的葡月政变了。

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拿破仑都是在南线的土伦-义大利作战,这相对来说是一个次要战线。南线确实战果很大,基本上控制了北义大利。但是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的主要因素还是法军在北线成功顶住了奥地利进攻,而且控制住了低地国家。如果没有儒尔当在北线牵制住卡尔大公,拿破仑也很难在义大利取得战果。

这一次反法同盟主要就是奥地利在打。西班牙挂名参战早早跳反;英国就出了海军,并支持法国的保王党起义,唯一一次登陆土伦还被打跑了;义大利那帮小国兵都没几个……所以法国主要对手就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以及国内的叛乱。

当法国度过革命后最初的混乱期,共和国政府更强的动员能力加上更强的作战意愿,挫败奥地利的进攻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即使没有拿破仑这样的优秀军事指挥官,法国也一样能赢,最多战果小一点而已。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8-1801),参与者英国、奥地利、俄罗斯(跑路)、奥斯曼(没卵用)

这次有了俄军参战,联军收回了北义大利,但是进攻法国本土和低地国家的企图受挫。随后英俄之间爆发矛盾导致俄国退出了反法同盟,忽略中东战场的话,局面又变成了法国奥地利单挑。

随后拿破仑丢下埃及军团回国,发动雾月十八政变。奥军再次证明自己单挑打不过法军,南线马伦戈大败,北线也被莫罗逼退,不得不退出战争。

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参与者英国、奥地利、俄罗斯、瑞典(挂机)

这次俄军奥军总算联手了(牢不可破的联盟.jpg),给了拿破仑一个充分展现军事天赋的机会,也展示了法军新的军事后勤体系的威力。大军团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英吉利海峡重新部署到了莱茵河沿岸,又在两周内完成了一记从莱茵河到多瑙河的左勾拳。

这种调动和进攻速度远远超出了奥地利的想像,乌尔姆的马克军团被迫投降。随后法军迅速推进到维也纳,并在奥斯特里茨决定性地击败俄奥联军。

这次胜利是法军战略机动能力地完美展示,查理大公和约翰大公跑断了腿也没赶上决战。当然军体系和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的战役指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1807),参与者英国、普鲁士(白给)、俄罗斯、瑞典(挂机)

这次反法同盟突出两个字:白给。

之前一直在挂机的普鲁士看这法国一点点控制住德意志诸国,终于坐不住了,被英国撺掇著出头了。但是普鲁士一点都没吸取奥地利的教训,低估了法军的速度,没有等到俄军赶到就在耶拿和奥尔施塔特被拿破仑和达武分头吊打……

随后赶到的俄军被迫单独作战,在弗里德兰又被吊打。沙皇想想算了,反正现在和谈拿破仑还不是得拉拢俄国对抗英国,俄国又不吃亏,反手就把普鲁士卖了……

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参与者英国、普鲁士(挂机)、奥地利、西班牙叛军

这次拿破仑开始作死了,硬把自家大哥弄上西班牙王位导致大批法军陷入「西班牙溃疡」无法脱身。

奥地利看见有机会就主动进攻,结果拿破仑光速回国。虽然奥军在阿斯伯恩-埃斯林胜了一次打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但是随后在瓦格拉姆又输了……

不过这次反法同盟有了很大进步,不仅胜了拿破仑一场,而且瓦格拉姆法军以优势兵力也只是小胜,证明了以奥地利为代表的欧陆各国水平在进步,逐渐追上法国了。

前五次反法「同盟」,第1、2、5次基本上是奥军在和法军单挑,第4次是普军俄军一个个上,只有第3次俄军和奥军实现了主力联合会战,但是败了。英国只起个海上封锁和背后牵制效果,其他的国家基本都在挂机。前五次反法同盟证明了法国的人力、国力、士气足以打败奥地利、普鲁士、非主场的俄罗斯这样的强国,单独一个国家担当陆军主力的「同盟」是打不过法国的。

到了第六次、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时候,欧陆各国效仿法国进行的军事改革开始收到成效,俄普奥又坚持联手并尽量避免给法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加上大军团在远征俄罗斯中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法军就再也难以对抗反法同盟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