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完成了常人難以完成的事業,不論是貴族,傭兵,百姓都可以算是戰爭英雄,而且所謂「戰爭」自然也不需要區分「善惡」,所以即便是惡人,只要做到了非凡之事,也可以被稱為「戰爭英雄」吧。。。對百年戰爭不算了解,卻突然有了興趣,買的書還沒到,想被提前科普一下~~


我這裡不想提那些老生常談的戰場上的英雄,比如聖女貞德亨利五世黑太子等等,而我想寫的是在亨利五世突然逝世之後處於巔峯的英格蘭一步步跌落神壇的漫長過程中,拚命維護英格蘭地位的護國理事會中的兩位傑出人物。

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的第三個兒子攝政王貝德福德公爵約翰和亨利四世的異母弟弟溫徹斯特主教亨利?博福特。

如果說亨利五世是百年戰爭時期雙方最傑出的一位國王之一,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亨利五世時期的英格蘭達到了中世紀時期威望的頂峯,幾乎完成了歷代英王的渴望----征服法蘭西,但是他三十五歲的逝世和當時戰局的爛攤子造成英格蘭的事業岌岌可危。

因此當亨利五世逝世的消息傳到海峽對岸的時候,英格蘭的大貴族通力合作,組建了一個近乎大公無私的臨時政體護國理事會,兢兢業業地輔佐9個月大的國王統治英格蘭和法蘭西。而根據亨利五世的遺囑(亨利五世的遺囑實際上是打算讓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擔任法蘭西攝政王,但是菲利普三世拒絕了,於是攝政權就交給了貝德福德公爵)和英格蘭大貴族們的意願,王弟貝德福德公爵約翰擔任攝政王和法蘭西鎮守,另一位王弟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擔任英格蘭的攝政王,但是權力被護國理事會嚴格控制,生性狂傲的漢弗萊也因為英格蘭的事業而接受了這個事實。(說起來,漢弗萊公爵實際上沒有決定權,決策權被置於護國理事會手中。而當貝德福德公爵在國內的時候,貝德福德公爵自動被視為英格蘭攝政王,權力高於漢弗萊公爵,所以漢弗萊公爵在英格蘭,也只是一個表面攝政王而已。

在法蘭西的戰場,王太子查理的軍隊仍有很大可能性憑藉兵力優勢收復巴黎和諾曼底,而且亨利五世去世時,英格蘭議會已經拒絕再次批准又一次動產稅的徵收來支付軍費。1422年到1428年的英格蘭沒有徵收過任何一項直接稅,這給法蘭西事業帶來的影響非常大,這就意味著必須僅僅依靠王領上的收入和進口稅(英格蘭的間接稅主要指的是羊毛進口關稅和噸稅,磅稅組成,羊毛進口關稅分平時所徵的合理稅收和臨時補助金組成,臨時補助金徵收須議會批准。)來對抗力量仍然強大的查理王太子。也因此約翰在法蘭西的管理模式是讓諾曼底保持自治傳統,以便贏得諾曼人的支持(實際上諾曼底早就更傾向於南方的法蘭西島,而非他們的親戚金雀花家族,而且諾曼底人對英格蘭的寬容與良治可以說是無動於衷。約翰?福蒂斯丘就在&&>中吐槽了英格蘭人使原本荒蕪的考克斯地區重新富裕起來之後,考克斯人卻舉兵造反的事情。)但是在1424年的博伊納伊戰役時,英格蘭軍隊儘管得到了來自諾曼底和盟友勃艮第的增援,還是必須以8000名士兵對抗16000名王太子的士兵,王太子的軍隊包括了6500名蘇格蘭高地士兵和2000名裝備精良的米蘭重騎兵。但是約翰憑藉學習自兄長亨利五世的軍事才能與英格蘭軍隊的職業化趨勢(英格蘭軍隊的職業化趨勢在中世紀晚期是很明顯的,伴隨變態封建主義興起的庇護體制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在米蘭騎兵已經擊破英格蘭陣型的情況下反敗為勝,贏得了巨大的勝利,並在隨後的4年穩固了英格蘭國內,(1425年到1427年貝德福德公爵留在英格蘭處理各種爛攤子)步步為營地經營法蘭西,這些都是在英格蘭沒有提供足夠多的經費情況下進行的,而且是佔領地不斷發起反英暴亂的情況下,約翰在法打的戰鬥其實很多都是和暴民的街巷戰(尤其是在諾曼底地區),約翰採取的對策是讓大量英格蘭人遷入諾曼底,諾曼底自治以及積極的宣傳戰,但是收效甚微。這些困難更突出了他的優秀能力。而在1430年的危機中,他更是策劃了九歲的亨利六世登基為英法雙王,模仿了歷代法蘭西先王的加冕禮,在巴黎聖母院製造了龐大的排場。

不僅是法蘭西的繁忙事務,護國理事會表面上的兢兢業業底下的兩大勢力衝突---英格蘭攝政王狂傲幼稚的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和王室最重要的財政改善者溫徹斯特主教亨利?博福特之間的矛盾,也需要約翰回國處理。尤其是1425年的理事會危機和之後的漢弗萊與勃艮第公爵的爭吵(漢弗萊娶了低地地區的大女領主傑奎琳,並與意圖吞併低地的勃艮第公爵爆發衝突並差一點以決鬥解決這件事)約翰維持著相當於國王的威望來調和各個衝突,阻止了英勃同盟的破裂危機和英國內戰的爆發,直到1435年他積勞成疾41歲在魯昂逝世。他逝世之後不久,英勃同盟宣告終結,巴黎易手。

(註:能否合格地治理英格蘭本身就是判斷一位統治者是否具備足夠行政能力的標準了,而在這方面貝德福德公爵顯然做得很好。)

亨利五世征服法蘭西之前,為了籌備巨額資金,曾通過鼓動全國富人為這一事業募捐,也獲得了數量巨大的借款。而博福特在當時就提供了26000英鎊的貸款。而他總共向蘭開斯特政府提供了累計超過20萬英鎊的貸款,其中超過一半是1432年到1444年提供的,博福特的貸款極大維持了法國的戰事,而亨利六世的收入到1450年時僅為5000英鎊,一次動產稅的全國徵收也不過38000英鎊(因為動產的評估非常繁瑣費事且逃稅人士眾多,在那個年代難以徵集到穩定且真實的數量,所以就將每次動產稅的徵收定為全英格蘭38000英鎊,按每個地區和居民的富裕程度層層攤派),這就更突出博福特資金的重要性了,博福特在國內也是制衡狂傲的漢弗萊公爵的最重要的一支力量,為貝德福德公爵提供儘可能穩定的後方和臨時的金錢。

博福特主教堪稱蘭開斯特王朝的後方支柱,他一直不遺餘力地維護蘭開斯特王朝的統治,輔佐年幼的亨利六世,在去世的時候,還特意為亨利六世留下一筆2000英鎊的年金,視博福特主教為第二父親的亨利六世將這筆年金用於英格蘭的教育事業。


巴黎七死士

開個玩笑,當然是沒有這個名字的,不過觀尋他們的行為後,我覺得給他們冠上這樣的稱號十分恰當

1430年的3月,被英國人佔領的巴黎境內,仍然有不少忠於法國的忠勇之士,其中有一位公熊大人,沒有像他的父親那樣在國家混亂時投靠英國和勃艮第,而是選擇了繼續為法國效力,為法國軍隊輸送有關巴黎的情報,並且曾經在聖女貞德面前發誓效忠於法蘭西,是貞德認識的熟人

公熊大人和審計書記官讓·德·拉夏佩爾、一位來自默倫的加爾默羅會的會長、兩位裁判所檢察官薩汶與莫朗、富豪讓·德·加萊等150餘人,祕密計劃趁貞德正在附近作戰、把英國人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打開巴黎城門把法軍放進去,和貞德裡應外合奪回巴黎。加爾默羅會會長是主謀,他派出手下假扮成工匠,以確保城裡城外取得一致

這也並不是他們單方面的計謀,加爾默羅會會長通過樞密院拿到了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簽署的赦免書。為什麼要這份赦免書?這是因為英國人和勃艮第人佔領了巴黎已經長達十年有餘,城裡的法國居民為了生存下去,或多或少都做過一些對不起查理七世的事。加爾默羅會會長和公熊大人很聰明地事先想好了退路,並以這份赦免書拉攏到了部分工匠為法軍打開城門,迎接法軍進城

3月12日,四旬齋的第二個星期天,讓·德·拉夏佩爾和幾位主謀者聚會,一起商量最佳方案。會上決定由富豪讓·德·加萊在預定當天找藉口出城,在法軍指定的地方樹立白色旗幟,引導法軍進城。公熊大人則率領剩下的人躲在城外的小酒館,負責處理開城門的事宜

不幸的是,3月21日加爾默羅會會長被捕,並且在酷刑之下供出了計劃和同謀,這150多人遭到逮捕。4月8日,以公熊大人、富豪讓·德·加萊、審計書記官讓·德·拉夏佩爾為首,有7名首要分子被英國人斬首示眾,並且屍體遭到碎屍萬段的懲罰

貞德聽說了此事之後,十分氣惱和難過,可能是為了報復英國人的行為,之後有一次交換俘虜的事項,貞德拒絕了把英國人的俘虜還回去,將他交給了拉尼的法官,法官判處這個英國俘虜有罪,做出斬首示眾的決定


百年戰爭的第二階段,即 1350 至 1364 年,是腓力六世的兒子約翰二世與愛德華三世的兒子「黑太子」登上歷史舞臺的時期。黑太子最終在吉耶納站穩了腳跟。威爾士親王伍德斯托克的愛德華以「黑太子」之名聞名於世(這一稱號得自其甲冑的顏色),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同大多數英雄一樣,他的現實經歷可能與傳奇有一些差異。但毫無疑問的是,黑太子是最符合愛德華三世心意的兒子。1350 年,黑太子剛滿 20 歲,他對戰爭榮耀的渴求絕不亞於其父愛德華三世。但在當時,他必須稍稍收斂一下他對戰爭的狂熱情緒,耐心等待,因為在 14 世紀 50 年代早期,英法兩國的衝突大多僅限於談判桌上。


很少有談判者像「好人」約翰那樣無能,他很有可能是史上最愚蠢的法國國王。約翰二世原來是諾曼底公爵,生於 1319 年。按照中世紀的標準,他登基時已屆中年,個頭很大,相貌英俊,留著濃密的紅鬍子。他在騎士比武場上技藝高超,在戰場上既魯莽又英勇,因此獲得了 「好人」的稱號,但這個綽號於他似乎並不恰當。他總是毫無理由地發脾氣,又很容易驚慌。約翰二世最主要的優點是,當他表現較為得體的時候,會因風度翩翩而散發出魅力。

愛德華三世從未放棄自己的野心,但 1350 至 1355 年是百年戰爭的低潮期(除布列塔尼之外)。英國國王可能採取了同對手一樣的做法,試圖迫使約翰讓步;愛德華也可能只是在拖延時間,等待英格蘭從黑死病的打擊中恢復元氣。愛德華·佩魯瓦認為:「愛德華三世並非不知道,這位新任法國國王是多麼脆弱和驚慌,他不斷推遲新一輪進攻,好延長法國國王的恐懼,並從中取樂。」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 1353 年之前,除了簽訂一系列停戰協定之外,兩國之間並沒有什麼建設性的外交舉措。愛德華借教宗調停之機,表示可以放棄法國王位,以「曾為他的祖先所擁有」的吉耶納(因此,愛德華所要求的吉耶納也包括普瓦圖和利穆贊地區)和諾曼底的領土以及佛蘭德斯地區的宗主權作為交換——但是,愛德華暗示,他打算慷慨地放棄諾曼底。事實上,到了第二年,愛德華的要價變高了,又加上了加萊、安茹和曼恩地區。不可思議的是,在 1354 年 4 月于吉訥簽訂的一份臨時協約中,約翰二世同意了愛德華的要求。不過,約翰隨後拒絕如約交付這些領土——他有可能也只是為了拖延時間。


與此同時,英國人成功入侵布列塔尼。英軍主要派兵駐守在布列塔尼公爵領西部講布列塔尼語(屬凱爾特語族)的地區,如佈雷斯特、坎佩爾萊、瓦訥等港口城市,還有一部分駐守在講法語的東部地區,如普洛埃梅勒。託馬斯·達格沃斯爵士是愛德華派駐布列塔尼的總督,他手下的駐軍將士發起了一次又一次「劫掠」。1352 年,託馬斯爵士遭到伏擊,被一名布列塔尼叛徒殺害,他的繼任者沃爾特·本特利爵士的英勇程度絕不亞於他。同一年,沃爾特爵士率弓箭手在莫隆打贏了一場重要戰役。


相對來說,布列塔尼的戰爭的規模比較小,但從編年史的記載來看,這在當時的「戰鬥階級」中鬧出了不小的動靜。在當時看來,「三十勇士之戰」是百年戰爭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佩魯瓦稱之為「一場精彩而血腥的馬上比武」。它清晰地反映出 1351 年軍官階層的心理和精神狀態。那年,羅貝爾·德·博馬努瓦率領一支法國軍隊襲擊了普洛埃梅勒的英國駐軍。為避免被法軍圍困,英國駐軍統帥理查德·班博魯夫爵士提議,在普洛埃梅勒附近的一片開闊地上舉行一場騎士比武,雙方各派出 30 名重裝騎士參賽。班博魯夫告訴他的騎士(除英國人外,其中也包括布列塔尼和德意志僱傭兵),要奮力一戰,「讓後世的人們在殿堂中、宮廷裏、廣場上以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傳頌這場戰鬥的故事」。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百年戰爭簡史

德斯蒙德·蘇厄德

後浪出版社

¥40.80 會員免費


法國鉅富,雅客科爾,他撐起了法蘭西的殘軀。

利用多年經商的信用,他拿法蘭西王國即將收回的英格蘭王國佔領的領土做抵押,借到了關鍵的一大筆款項,幫助查七取得圍攻瑟堡的勝利。

後世因為聖女貞德的殉難,查七就一直被戴上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惡國王帽子,而雅客科爾戰爭結束後的被控告,被逮捕沒收家產也成為了一大佐證。事實是科爾自己經常利用假幣劣幣盈利,作為御前商人的他,因為這個被抓倒是真不冤枉。


諾曼騎士讓.德.格魯希(Jean de Grouchy),被稱為「庫沃地區(Pays de Caux)之父」,在1415年哈弗勒爾被亨利五世征服之後,當地人並沒有屈服,隨著查理七世一方的節節勝利,1435年格魯希帶領104名哈弗勒爾人在哈弗勒爾郊外放火襲擊,隨後沖入城內,任何阻攔他們的英國敵人都被他們殺死,儘管哈弗勒爾被收復,但是不幸的是81歲的格魯希在衝鋒中犧牲。


暴打法蘭西的英國戰神亨老五算一個吧,國王是神將,誰也擋不住。只可惜兒子太爛,征服成果不保,EU4開局著名三蛋王,存在唯一意義就是觸發玫瑰戰爭。

還有梟雄勃艮第大公菲利普三世,如果貞德是法蘭西的「關羽」,那麼菲利普就是法蘭西的「孫權」。

英法百年戰爭中勃艮第公國長袖善舞,在英法兩國之間制衡

雖為名義上的法蘭西封臣,但勃艮第公國卻與英格蘭保持長期的盟友關係,令法國王室痛苦不已

在貢比涅之圍把貞德抓了,送給英國借刀殺人。

完事後法國為了拉攏他,分化英勃,不僅沒提復仇之事,還把皮卡第割給勃艮第。

更厲害的是在他統治時期,他將手伸向了尼德蘭低地區域,本身就繼承了弗蘭德斯,又吞掉了那慕爾,埃諾,荷蘭,澤蘭,弗里斯蘭。親戚跪了又繼承了布拉邦特,林堡,安特衛普,又花了點錢買了盧森堡。把自己的私生子扶植為烏德勒支主教,侄子扶為列日主教。

沒錯,他幾乎統一了低地(比利時+荷蘭),自稱」西方大公「

更別提贊助文藝復興,建立金羊毛騎士團了。

歐陸風雲開局勃艮第555神君,所有法蘭西玩家的痛。但是太能續,而且太能打炮,生了18個以上私人子,但是正統的兒子就仨,在位48年,活了71,熬死倆兒子(西吉斯蒙德表示這個可以有)。

唯一剩下的就是著名的」大膽查理「,被瑞士僱傭軍提了人頭。眾EU4玩家喜聞樂見之「勃艮第又裂顱」系列,恭喜哈布斯堡喜提低地。也許這就是上帝為貞德復了仇吧(滑稽)。


黑太子:戰爭英雄?還不用在乎善惡?那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問題啊!

黑太子愛德華(Edward the Black Prince )(1330~1376),

愛德華三世(1312~1377)長子。曾受封英國威爾士親王(1343),兼任法國阿基坦公爵(1360),英法百年戰爭早期英國名將。

戰績:

參加克雷西之戰(1346)(時年16歲)

掃蕩阿基坦(1355)

指揮普瓦捷之戰(1356)俘虜法王約翰二世

指揮納胡拉之戰(1367)俘虜法元帥蓋克蘭

利摩日屠殺(1370)


英雄為蒼生,為百姓,不為自己。能打的封建領主不算。只有貞德才是英雄!


巴爾巴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