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德川家康,想了解那里面具体的战争到底是多大规模,诸侯国的人口经济上什么水平。以前看到有书上说日本战国时期的战役大部分是以十人百人为单位,更像是现代的大型黑社会斗殴,是这样吗?


日本人口是不少的,战国时期人口跟我们三国时期的人口差不多,但是日本受限于资源和生产力,以及各大大名的领土之类的原因,战国早期的大名很难有规模较大的部队。像比较富的武田信玄,两到三万的常备军没什么压力,穷一点的大名,举国之力凑个两万人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很多战斗的规模确实比较小,几千人几千人这样。

但是到了后期,由于土地的兼并和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小牧长久手之战,德川方家康35000人,织田信雄60000余人对抗秀吉的125000人,虽然比不了中国古代动辄几十万人的大型会战,但是人数也不少了。

顺便说一下,我进来之前原本以为又是那种嘲讽日本战国是村长械斗的。

没想到我错了,档次居然又掉了,变成了黑社会斗殴.......

不知道下次再看到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变成:以前上网看到别人说日本战国时期是街头斗殴,是不是像LOL那种5V5类型的?


顺手写了好多,发觉跑偏题了,不过还是发一下吧。中国的古代战争,动辄十余万,上百万,这方面知乎上有过问答。其中有一个回答,是这些实际上是整场战争的动员人数。因此挥师百万,可能实际上是兵分五路,并且很可能是前方开拨甚至已经乒凌乓啷,后方还在进行动员、训练中。而且还很可能算上了随军的民夫等人员。至于日式的战争,我不是很熟,但可以举一个我略微熟悉一点的例子。十八世纪前期的普鲁士,人口不过400余万,却整出了一支4、5人的常备军,人皆称之疯狂、军国主义。军人绝对数量上看是很少,但是想想人口的百分之一不事耕作,这个国家还能剩下多少青壮年劳动力可用(男子只有一半,又刨掉老弱、伤病、教士、贵族等等)。为这支军队提供日常的饮食、军装用具、枪支弹药,无一不需国帑,而税收又都压在了剩下的人口头上。虽然时值十八世纪的欧洲,但普鲁士依然农耕是大头,全面的工业化此时尚未展开。这些花销用度,可以自行估算一下。日本战国时逢割据,无非是本来应该由中央支付的款项改成由各个领主自掏腰包而已。因为占用劳力,所以只能战争只能限定在农闲时节,方有人力可供调动,也方有粮食可供取用,或者到别人那里顺手捎带一点(俗称乱捕?)。因此一场战争各个领主动员各自百十来人,全军拼凑成一支数千人、上至2、3万人的军队,也是正常的,毕竟后面还有一整支人数不见得会少多少的后勤队伍。另外必须指出的是,战国时代的日本,缺乏一个成熟有效的官僚系统,因此军用物资的征用、调配、发放,完全是各自筹措,效率无可避免臃肿低下。同一时期的中国,虽然大贪小腐屡禁不止,但毕竟是一支专业熟练的官僚队伍,运作起来绝对只好不差,当然对于民间的伤害,那是另一个问题。而这个差别,要到现代的官僚系统建立,中国这方面的优势才会被压下去。当然到了近代,就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事情了:更高效率的工场生产以及管理制度,近代参谋制度的建立,中央银行的设立,近代金融体制的建立,等等。

但即使如此,也只能说是国家能动员的军队总数更大而已,但是一场会战,依旧被限定在数万至十数万之间。这时候的限制,主要是在战场上。双方十数万人拥挤在战场上,自己的哪个分队在哪里,敌人的哪个分队在哪里,往往难以分辨,尤其是十六世纪之后火枪、火炮的大量应用,整个战场一片乌烟瘴气(黑火药的缘故),恐怕拿著望远镜也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联络用的骑兵回报敌人的某个团出现在某处,那是多久以前?现在在哪里?我军已经接战的某个团是否还在坚持?退下来的某个团究竟在哪里重整集结?这些都是大问题。因此回望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战争,统帅往往有大量的预备队在手里,其一就是战争上一片混乱,他不能及时知道究竟哪里需要突破、哪里需要堵漏;其二就是即使投入进去,也未必能发挥作用。看看各场会战,大凡一方投入军队超过10万人的,就能发现多少会有那么几个团自始至终都在后面蹲著抽烟喝酒打牌打酱油。

由于日本战国依然是典型的封建时代,战斗依旧是各个领主自行把握,居中指挥的总帅的命令也更难传递,因此也更难统一指挥。3、4万人的军队,已经相当考验指挥水平了。再有就是近代战争的操练水平。欧洲近代军队注重的是整体的士气,要求的是列队操练,个人的技艺的要求已经大大减弱,需要的是在排队枪毙的时候依然能保持镇定,挺直腰板迅速装填射击。这样的军队,训练单调枯燥,但是效果无疑是巨大的,能让数百人的一个团直挺挺地接受枪毙的考验。而日本的战国时代,依然是旧式军队的个人武艺训练为主,甚至缺乏训练,这样的一批散兵游勇,指挥难度也更加大了。指望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那就更不可能了,他们往往会为了个人的荣誉而冲锋陷阵,但是并不会乐意于指挥自己的手下进退。

其实看一下同样是中国,到了明清之世,战场上每一方一次出战的军人也往往只有数千人至数万人,这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旧式军队的组织,是难以增大的。拿破仑时代的军队,动辄6、7万,博罗季诺会战法、俄双方均投入至少12、3万人,这已经是其时新式的军事院校所培训的军队将领,所能控制的最大值了。莱比锡会战、滑铁卢会战,那根本就是各自打各自的。

更大的突破,要到新技术的进步,电报和电话出现使得指挥官有可能知道他的数十万人究竟在哪里;铁路的出现使得供应数十万人的粮秣弹药成为可能;大规模的流水线式机械工厂使得数十万人所需的口粮、装备得以迅速制造出来;加上前述的参谋、后勤、运输、管理、动员、训练、金融等等制度上的改革,才能名副其实地支撑数十万的军队,克里米亚战争那种规模的会战才有可能出现,而其巅峰,就是二战中那种以动员全社会的资源进行到底的总体战了。


中国古人在战争描述上是很喜欢吹牛逼的,号称百万军,实际上可能是20万人,这20万人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跟随逃荒或者被挟持的老百姓,有编制的可能就10来万人,这10来万人当中还有几万人是劳工苦力,还有几万人是后勤运送粮草和伙夫,真正能上去真刀真枪的拼的,可能也就2、3万人。嗯,是不是觉得很夸张?觉得我在黑三国?居然把百万军黑成2、3万,我简直是其心可诛了。
你问战役规模多大?战国后期和中国同时代规模差不多。什么中国动辄几十万大军那都是把民夫也算进来再乘上一个非常恐怖的系数算得的,你要是真信你就是瓜。再者,在缺乏成熟的指挥体系和通讯方式的前提下,盲目扩大军队规模是非常危险的。没错,你如果说战争规模,那是和动员力、人口、国力挂钩的。但战役规模,实际上是受限于指挥和通讯的。至于为什么说扩大规模非常危险,因为战场宽度有限,军队过多无法展开是没意义的。而古代战争,首要是势气,剩下的都是次要。军队规模过大而指挥失灵,一旦被敌军找到破绽,或是高速机动制造出破绽,击溃你的一部分军队,很可能造成全面溃退,即使此时实际上你在各方面都占优。如果军队内部各种矛盾还存在,那问题就更严重了,还有可能有人趁机制造败势。如果苻坚在泗水之战时把他的军队规模削减到三分之一,很可能就把东晋给灭了。


最大的双方总共能拉出30万人马打起来,后期十几场战争不少是十万,二十万的都有.
太平记里足利尊氏被打成光屁股,去九州逛一圈,三个月就带了50万大军回来了。。。 日本战国的作战规模,早期类似中国春秋,晚期类似中国战国的早中期,不算小。

我是没有什么历史资料,最主要历史资料都是胜利者编写的,日本的更是牛逼吹上天。

首先我们看下国土面积:中国是960w.日本是37w,就算三国土地不算多,我们砍一半,有10倍的差距。

竟然有人说日本战国跟中国三国一样。真是滑稽得不行。


中国三国除早期外,具体就是三方对垒,就这样,曹操百万下江南其实还只有50~60w。

后期吴国整体差不多也就30w兵,你要知道这是江边富饶之地啊,面积比日本大是一定的,养得起的人也比日本多吧?

一个日本,大小名不计其数,竟然敢吹自己"一场战斗"有10~20w?

应该是明朝吧,日本想染指朝鲜,全国出兵实际好像才20w。

要知道,全国啊,没有动乱,才20w。这已经是生产力能养活更多人的结果了。

所以说,日本战国,基本都是100~500的规模,上千就是大会战,上万也只有决战才有,还是几家并一块儿算。

基本上,猴子快一统的时候,也就8w兵了不起了,里面不少还是对手投降的......

所谓的10~20w,指的是整个战国参与的人数差不多。(因为大部分是投降来投降去的)


从称呼变更来说,日本有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之分。这就变相的说明了军队数量的稀少。

很不好意思,我国自古以来,挖壕沟的民兵都是按千算的......


日本人的历史你也敢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