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锦衣卫作为一个那个朝代的情报机关,还是挺不错的。

情报机关往往可以左右古代战争的走势。

排除明朝腐败的因素,宦官、外戚的因素(强藩好像没有吧),为何会被入关夺国呢?

难道是锦衣卫徒有虚名?


锦衣卫是有负责打探情报的任务不假,但那是对内的,他们是负责侦缉臣民隐事的。

题主说得那种在战场上刺探敌方军情的,那个叫「夜不收」。

哎呀,典型的前门楼子对胯骨轴子。

哪哪不挨著。

嗐!


谁是锦衣卫?

监国以问公,公曰:不可,舆情不属。

曰:中堂,直隶绅士也,绅士以为可,则无不可者。曰:岂可以一人之见而反舆情,舆情不属,必激变。曰:有兵在。

公退而叹曰:不意闻此亡国之言。——《张文襄公年谱》,胡钧

载沣觉得手里有兵,什么也不怕,于是敢于挑战舆情。张之洞说这是亡国之言。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很多,例如说以为武力可以挑战思想就是一个明显的谬误。特别是还有一个具体的细节支撑。那就是清末新军固然装备一新,但其成员充斥著革命党。

后来辛亥革命,清廷紧急启用袁世凯镇压。在这个关键时刻,革命党人、署理山西巡抚、北洋第六镇统制、「中央革命论」倡导者(就是在清朝统治中心发动武装起义)、革命领袖黄兴亲自劝说才勉强参加北洋军的革命卧底、反革命分子视为「比坏人还可怕的小人」吴禄贞,带兵卡在了南北交通要冲石家庄,既不让清军主力南下镇压革命,也不许袁世凯北上进京指挥镇压革命。由此为辛亥革命胜利做出了特殊重要的贡献。最后清朝和袁世凯走投无路,派人暗杀了吴禄贞。清朝这才得以南下镇压革命。即便是得到了吴禄贞用生命换来的时间,新建的革命军在战斗中也是接连受挫,勉强才维持住了战线。

吴禄贞这样的例子,和与他一起发动北方革命的冯玉祥,都被反革命分子视为「小人」。一生都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尽可能地组织革命的冯玉祥,因为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都在不断地向反革命分子发动攻击,被反革命分子视为「倒戈将军」。而那些公然背叛革命、污蔑革命领袖的人,却被认为是「识人不明」、「信错了朋友」。

我愿意做这样的「小人」,并且很愿意捅他们一刀。

《宋史》经常把好人记载为坏人、坏人记载为好人。这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

三观不正的人会将革命者视为「小人」,这是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

桀之犬可以吠尧,这是古人已经知道的事情。

历史上早就写得清清楚楚,这些都是正常的事情。

坏人总会将真正的革命者污蔑为坏人,希望他们遗臭万年。殊不知历史终究会记取英雄的功勋,让革命者流芳百世。

思想,是有高度的。秀出群伦的思想能够突破假相的迷惑。

载沣的兵不能维护反动的清王朝,反动的北洋政府也不能将社会重新拉回封建时代,锦衣卫也是同样不能避免明朝的灭亡。

锦衣卫也是人。

这些人在锦衣卫当差吃饭,这只是他们的工作。

工作就是工作。

人们在工厂企业上班,不需要把自己卖给老板。

锦衣卫的要求会特殊一些,要求更多的忠诚。但是也仅此而已了。

越是需要忠诚,管束就越严格,个人的力量就越受制于上层。

那么上层的思想又取决于什么呢?

在明朝而言,理学、儒家是他们的主导学说。那么主导锦衣卫的就只能是儒家学说理学观念。

有人说锦衣卫是皇帝的特务机关。这没问题。

有人说锦衣卫服从皇帝的指挥。这有问题。

锦衣卫服从的是锦衣卫各级官吏的指挥。

锦衣卫各级官吏到底想服从谁的指挥,取决于他们自己怎么想。

他们怎么想,取决于儒家主导的社会思想、实力对比以及具体事件中的利害关系。

锦衣卫不是工具人,不是纸面上书写就会在现实中自动凝聚起来的机器。摇动摇杆就可以带动水车提水,但是摇杆是谁在摇动呢?

锦衣卫是谁,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近现代史上,蒋介石建立了庞大的特务机构,暗杀、刺探、审讯,权力极大,蒋介石也高度重视特务工作,特别强调忠诚。但是在这样的特务机关里,依旧是各怀鬼胎,拿著政治资源开展各类经营活动。据说给国民党干起活来有时还不如地下党做得更好。这还是蒋介石亲自主导建立的特务机关。

锦衣卫是什么?锦衣卫是朱元璋建立的特务机关,但是朱元璋晚年就削弱了。后来虽然恢复,但是明成祖又建立了东厂。明宪宗时期又建立了西厂。明武宗时期甚至建立过内行厂。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现象建立在领导者对各类机关的控制力不同的基础上。

锦衣卫并不是铁板一块。

曹魏、孙吴都曾经建立过「校事」这类情报监察机关。但是这并不能阻止高平陵事变和孙吴内讧的发生。

汉武帝派出大量绣衣使者察访各地,依旧不能避免他们转变为刺史、融入被他们监察的官僚体系。

克格勃那么强大,终究也只是能够在苏联灭亡以后,帮助普京成为新的俄罗斯领袖。

情报机关只是一个具体机关,他们不能承担起国家兴亡的众任。

锦衣卫终究是人,他们可以相对社会相对特殊一些,但不会距离太远。

具体到明朝末年,锦衣卫还有一些特殊性。

明朝最后崩溃时,财政上已经难以为继。财政上的危机,导致了粮饷不继、军事上始终无法承担国防任务。

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又进一步刺激了财政危机。

最终,全社会的总崩溃终于来临。李自成振臂一呼,数十万大军应者云集。

这并不是因为李自成具有什么特殊的人格魅力,而是信王朱由检拥有特殊的亡国技巧。

在这样的情况下,锦衣卫越忠诚,明朝就亡得越快。

事实上,锦衣卫在朱由检时代表现得十分忠诚。在明信王朱由检之前,锦衣卫抓人还需要六科签发的「驾贴」(应该是刑科)。在信王时代,甚至逐渐转变为不需要「驾贴」就抓人的地步了。锦衣卫不可谓不努力,但是他们越努力,朱由检的亡国技巧就发挥得越充分,那么明朝就越会灭亡。

很多人焦虑于明朝究竟是被李自成还是多尔衮灭亡的,其实这种摇摆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明朝同时灭亡于内外两个因素。李自成作为民变的代表攻取了北京,证明明朝内部矛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多尔衮作为边地的代表入主中原,证明明朝外部危机已经发展出了足以摧毁明朝的压倒性优势。

能够将内忧外患都催化到极致,明信王朱由检也是做到了极致。所以我认为这个人是明显的德不配位,应该像海陵王完颜亮、卫绍王完颜永济一样,取消他的帝号,废为藩王。金史所谓「政乱于内,兵败于外,其灭亡已有征矣。」「殚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空国以图人国,遂至于败。」「在位十余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明信王可谓合二为一。唯其荒淫不及海陵隋炀王,亡国近于卫绍王,不如以绍炀谥之。

信绍炀王政乱于内,兵败于外,其灭亡已有征矣。虽潞王、绍宗、鲁王、昭宗继之,终不免于覆灭。在位十余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殚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空国以图人国,遂至于败。

在这种情况下,锦衣卫救不了明朝。



朝代的末世,腐烂是全方位的。

明朝尤其如此。

官员和吏员,从基层甲长,到一品大员,无一不贪。

税收机制崩坏,除了农税,什么都收不上来。

军事力量,卫所和营兵,要么畏敌如虎,残民以逞。要么奴仆化、乞丐化、商贩化。

士绅之家沉迷逐利,豪无底线。

士大夫骄横放纵,禁欲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完全消失。

在当时,连小偷和诈骗犯都不专业了。

所以凭什么被崇祯打压的厂卫能保持战斗力?

也烂掉了。


盖世太保厉害,纳粹不还是灭亡了吗?克格勃厉害,苏联不也解体了?军统中统厉害,反动派不也虎踞台湾了?特务组织再厉害也只是一把刀而已,出问题的都是握著刀的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