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派系错综复杂,并且还在不断发展,艺术家数量繁多,浮沉不定。作为一个想入行的人,如何积累中外当代艺术知识及艺术家资源呢?感谢。


哈哈哈,可以通过我们的直播了解鸭~

生活需要艺术,因此很多人想要了解艺术家群体的生活。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艺术家距离我们是遥远的,艺术家的生活充满神秘。那么,如何近距离接触艺术家们呢?

近日,我们迎来第三波「舍得的客人」的活动,四位来自全球的艺术家会相约在我们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于9月21日-26日展开为期五天的「环球艺术家舍得之旅」!四位极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将艺术创作的方式深入了解舍得的文化、酿酒技艺等各个方面,连接人与艺术、人与自然、人与酒、人与文化等多种关系,激发艺术与舍得文化结合的无限可能性。

他们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

重庆油画学会副秘书长、理事朱海先生

(朱海作品《月光》)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熊莉钧女士

(熊莉钧作品《正午》)

米兰大学毕业、在各地开展无数的义大利艺术家Jacopo

(Jacopo Della Ragione 作品《On the side n.6》)

以及中国优秀青年艺术家何苗女士!

(何苗作品《沌·悟》)

艺术之美是如何创造的?艺术家们有什么样的生活美学?我们将在9月23日20:00和9月24日20:00直播两场,和大家一起在直播中走进艺术家的创作生活,感受艺术与老酒之间的碰撞,品味艺术与生活美学之间的丝丝缕缕。

我们一直以「成为生活美学品牌」为愿景,持续致力于为大众进行生活美学的传播与普及。在这次的「环球艺术家舍得之旅」之中,我们致力于让大众走入艺术家的创作生活,充分感知生活美学的缔造过程,带来全新的生活美学认知。

而在这为期5天的「环球艺术家舍得之旅」当中,我们会邀请艺术家们游览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在650万平方米面积、绿化率98.5%的天然大氧吧中感受自然带来的静谧与祥和,在300多种珍稀树木环绕的生态园中提升内在心境,亲自感受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融合的无限魅力。

在香樟环绕、桂树飘香的环境下,不禁让人感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在那狭小的空间里,也切断了人与自然天地的连接,无法感受舍得生态这般原始的豁达广阔,只有在这一片静谧之地带来内心的宁静。艺术家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心中的答案想必会化为一幅油画巨作,令我们为之惊艳。

此外,艺术家们还将亲临泰安作坊,拜访28口400多年的明清老窖池,感受「千年老窖万年糟,好酒全凭窖池老」的智慧;艺术家们还将走进酿酒车间,见证白酒的起糟、拌料、上甑、蒸酒……白酒是一门丰富的学问,每一道工序都蕴含著学问和奥秘。每一滴酒都要在舍得陶坛贮酒库中经历5年以上,才能才能让这种独特而浓厚的酒香,汇聚成一杯老酒,让人邂逅一场舌尖上的「艳遇」。

时间能缔造极品,在这漫长且枯燥的过程里,是无数人的执念与坚持,才创造出了这些美好。艺术和制酒,都是「时间的艺术」,为了不负众人的期待,我们只有不断坚守和付出。此次体验,让艺术家深刻体会了人文艺术、绿色生态、陈年美酒三位一体。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融合,给了艺术家诸多启发,似乎每个人都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而在直播当中,艺术家们将与观众零距离交流,与老酒专家一起品鉴舍得酒,体会艺术与酒的融合所带来的奇妙反应,并分享此次舍得之旅带来的创作灵感,通过「现场作画」的方式让创作理念变为艺术品。

这是一次艺术与老酒的携手跨界,是舍得精神与艺术的交融升级,是一次对生活美学的探索和普及。通过这一次「环球艺术家舍得之旅」的直播,艺术家们神秘的创作生活和精神世界得以被揭开,最大限度拉近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大众进行生活美学的传播与普及,并把这种全新的生活美学认知带到大家的生活中。让我们品一杯老酒,一起与艺术家们探索生活美学的魅力叭~


既然您是想入行,那我就有话直说了,要了解当代艺术,建议直接出国学习和发展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国发展,不然只能是二手的二手。

当代艺术说白了是西方的当代艺术,里面蕴含的是由西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演化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理念和思想,不真正的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下生活过、体验过、切实的去融入,仅仅从美院的课、书本和网路上去看艺术史、了解艺术家的话,这只是学了个表象和皮毛,最后弄的似是而非,只能在国内一堆同样似是而非的「当代艺术家」圈子里抱团取暖。而你在国外进入他们的艺术教学体系的话,只要你争气,自然而然的也会接触到很多圈子内的资源。也会发现很多和原先预想的一些不同。

艺术是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结果,这是核心。不全面的了解其思想而只追求表现形式的相似、或学著使用那一套故作晦涩高深的话术,那都不是当代艺术,也不会被真正的内行的人认可。这也是为何你在国内的院校很难真正弄明白当代艺术的原因。西方的艺术家在这方面就很占便宜,因为他们本身就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下,所以可以比较放飞自我。这就像英语一样,我们要先踏踏实实的学会英语,再进行写作,而他们本来就会,甚至可以写诗或者恶搞。而如果你不先踏踏实实的把英语吃透的话,看人家恶搞一堆字母,就也学著人家恶搞字母,那……emmm,只能说祈祷瞎猫碰上个死老鼠吧。

再多说几句,为了保命。我当然不反对以中国文化作为内核去重新解释当代艺术,但这事没那么简单,这是个很大的工程,需要整个中国文化自身的当代化做基底。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被打断了,而填补我们现代和当代文化空白的,都是西方文化。因此我们一说起中国文化,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它的主体仍然在农耕文明阶段,因此有很多方面不适应于当代生活。我们的文化自身连现代都没达到,更别提当代了,这样的文化只能衍生出传统艺术,不管它的境界已经到了何种高超的阶段,但它仍停留在农耕文明的语境里,这是事实。即便纵观那些很多包含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中国文化在其中更多的是沦为素材,而不是作为指导性的理论存在的,再直白点说,这样的理论目前还不存在,要弄出这样的指导性理论,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为祖国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让一直被忽视的文化建设兴盛起来,而不是只知道闷头赚钱。然后,我们就可以争夺艺术界的话语权了,有了话语权,才可能有所谓的中国文化主导的当代艺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西方其实也是一个提高自我的过程,社会文明发展的道路的大方向其实没那么多样,我相信中国文化的当代化,也不外乎会是更解放思想、更尊重个人、更加的开放和包容,更能接受批判性思维和不同声音,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我们当然也可以通过学别人的东西来自强,还要玩得比他们还好,让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所以,题主如果真的出国学习的话,请不要像某些为数不少的人一样死抱著中国文化不放,那不是坚持、是顽固。请以一个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接受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对你的未来会很有好处的,不论在艺术上还是生活上。


从作品吧,别的都隔著一层或多层。

那天我diss了艺术史和艺术评论。但是这两者也是有它们的生态位的。作品第一性,这两者是第二性的东西。

你首先得见过,吃过白菜,看相关评论评价才有意义。

所以你看作品之后,可以有针对性的看看相关的艺术史和艺术评论。

好在现在想看作品,不是那么难了。即使看不到原作,网上搜一个图像瞧瞧还是容易的。


对于大众来说,考取相关院校算是一条走的通的路吧


最简单的就是关注几个分享当代艺术的公众号


对初步接触这个圈子的人来说,多看展应该是比较快的途径,先铺面,再对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深入研究,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一般也不用太深,之后的工作就留给时间了,毕竟时间沉淀下来的才会成为经典。

然后就是多交流,逛画廊和画廊主多聊聊,逛美术馆和工作人员多聊聊,有机会参加开幕,逮著艺术家或者媒体就扯,不要害羞。

渐渐的,你会发现他们很多人就没你懂了。

另外,前期不要太著急去接触大牌,从和你一样入行不久的艺术家开始沟通,一个是他们会比较乐于介绍自己,二来,大牌也不会理你啊~

然后,艺术圈鄙视链还是很强的,如果要当长期事业做,要么你兜里揣个几千万,要么就去读个海外艺术名校的研究生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