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

用了两年时间做到轻度自律,所以说算是和自律沾上一点边的人(至少在同学眼里是这样),以下是本人在努力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一点点的拙见。

1?生活脾气和工作学习并没有先来后到。

工作学习上的回报相对于脾性来说更容易到手,因为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那么成绩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成绩的高低也要看你付出的精力值)。

但是生活脾性则不然,并不是你搞懂某个知识点就可以得分。很多前人的经验也许我们都听过,比如说「坚持」,比如说「修养」,可是真正这些类似的字眼都需要我们终生去实践,去深化,去理解。

2?自律的人做事就像吃饭,呼吸一样简单。

大多数人去羡慕自律的人,他们好像可以轻而易举做到我们不敢想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盲目」地羡慕呢?(请允许我用盲目这个词)

因为我们潜意识认为「自律」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支撑,必须强大到可以压倒一切不理智的情感。在这过程中,我们要经历失败和所谓很多人接受不了的磨难。

但是,当你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所期待的太多太多,一旦遇到任何问题,你就开始质疑自己,质疑你努力的意义,其实并非需要想那么多「为什么」 「怎么办」这样类似担心自己/担心结果,只要铺一张纸,拿一只笔,静静地沉浸在这个时间段内。

然后你所期待的结果,就会静静地,一点一点地如你所想来到你身边。

题目的关键词是「高度自律」。

3?高度自律的人更多的是「内稳」,他们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内部的稳定。

大部分时候能坚持到最后的人,靠的不是激情,而是自律和投入。是内稳。

想要走的高,也许需要激情。但想要走的远,靠的就是长期稳定的投入和输出。

最后,祝安好。

(我们一起努力做到真真正正的自律 )


生产力不等于工作。所以生活脾气和工作学习都能长期高度自律的人靠的不是挣扎,煎熬,而是和睡觉吃饭一样简单,把自律的生活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如果你错误地认为这两者相等,那么你将会浪费大量时间。懒惰是缺点也是优点。如果懒惰意味著缺乏自律,那就是缺点。自律是高生产力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如果懒惰意味著不必要的事情一件也不用做,那就是优点。

据我所知,软体生产商们自己经营生意。有项目的时候,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一周工作7天。但是,我注意到即使他们这么忙,还是能有时间制作长长的论坛海报、快速回复邮件以及聊天。

一周70小时,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工作时间?如果把时间压缩,不分心,不做价值量低的事,他们有可能一周只花费35小时,却能做更多的工作。但不幸的是,很多人把工作时间短看成是生产力不高的表现,他们拒绝上述第二种形式的懒惰。

工作时间短,但做的事情更多。用积极意义上的「懒惰」来帮你完成更多的工作吧。不要做一些没有价值的大任务。简化复杂的项目,让它更容易操作。用头脑挽救你的时间和精力。


都有,看个人适应度。

有的人一旦自律起来就感觉找到了人生的信仰,觉得这就是他追求的生活目标,那么他对自己目前的自律习以为常;有的人如果只是跟风随大流,那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痛苦的挣扎。

自律也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不建议为了追求它让自己头破血流。


我觉得应该是刚开始的挣扎煎熬,到后来的如同吃饭睡觉那么一样的简单。先歪个楼,跟你说说跑步吧。刚开始第一第二天跑步是非常非常的辛苦,甚至引起身体的不适应,就像你上的挣扎煎熬。但是只要你慢慢坚持下去,跑步会变成一种习惯,每天下课都会不自觉的往操场里面跑几圈。自律其实和跑步一样,我在前一段时间,想试著放弃玩手机,刚开始没有手机的时候,真的很难受,什么事情都不想干,总是想从口袋里面拿手机出来玩。后来慢慢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其实一样过得挺滋润的,吃嘛嘛香,也不会关心各种八卦和朋友圈里面的事情了(起码不会熬夜了,哈哈哈哈),如果你想变成一个从高度自律的人,那就去尝试著改变吧,度过了刚开始的挣扎煎熬,就变成了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了,哈哈哈。


吃饭睡觉很简单却也会为吃什么发愁,自律久了同样会有煎熬的时刻。


答案就在问题里

是否抑郁啊,环境啊,习惯啊,动力啊,就算是同一个人做同一件事目的也经常不一样


前面慢慢会变成后面


我觉得是修为和心境以及自我追求的东西有关吧

有个东西叫习惯

比如我每天习惯那个点醒来

习惯去公司上班地铁上看书

还有个东西叫正面看

从正面看问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