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所为并不是忠于汉室

荀彧既然忠于汉室,又反对曹操称帝,甚至不惜因此而被逼自杀,那他那么忠心的辅佐曹操是为啥?


在五营兵和西园兵都已经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东汉朝廷手里已经没有可以完全控制的比较强的军事力量。

刘表公然僭越,但只要他明面上依然尊东汉朝廷为主,朝廷也只能捏著鼻子装死装没看见。

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融上疏曰:「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虽昏僭恶极,罪不容诛,至于国体,宜且讳之……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

公孙度和刘焉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干脆问都不问了

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父延为建义侯。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𫮃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理兵,乘鸾辂九旒旄头羽骑

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余乘

袁术称帝失败后想把帝号转让给袁绍,袁绍的表现是

绍阴然其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饭都吃不上的朝廷,在遇到曹操的时候曹操还能给这个朝廷一点体面,一口饱饭,相较于上面那些人连装都不想装了,谁比较像「大汉忠臣」一点?

离开曹操,东汉朝廷并不会有更好的去处,所以帮曹操就是帮汉室。当然,随著曹操势力越来越来大,不臣之迹显露,荀彧也必须在两边选队站,也同时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当时天子只是吉祥物,汉朝朝廷名存实亡,连生存都是问题,遑论有力量去统一诸侯,结束割据。这种背景下,荀彧的做法是寻求某一诸侯,通过诸侯的力量去抚平乱世,如此汉朝还是汉朝。

他只是个辅助,没有力量去阻止和节制曹操颠覆汉朝,自己称帝的念头。也改变不了曹操强大,汉朝任人摆布的力量对比。当曹操踏出那步,汉朝将不是汉朝,而荀彧的选择也只有顺之生或逆之亡。

所以辅佐曹操和忠于汉室走到最后对荀彧而言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不放弃忠于汉室的理想。倘若他在刘备这边,处境会好很多,毕竟刘备是曹丕篡位后才称帝的。群雄逐鹿,符合荀彧理想的其实也就是刘备,但哪有那么容易选对人?


我们对古代士族的理解要分层次。

首先一点,辅佐曹操和忠于汉室不矛盾。

第二点,荀彧的「忠于汉室」不代表要与曹操敌对。

先确定荀彧的阶级立场。

荀彧,颖川名门,士族头牌。简单的说就是当时中原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地主,官X代。

对于他来说,1.世道乱,对他不利。2.汉室的统治方式有利于荀彧的家族利益。

所以荀彧迫切需要1.世道安稳,2.延续汉朝的统治方式。

曹操的前半生,符合目标1,所以荀彧积极与他配合。这是符合阶级立场的。

曹操的后半生,无力统一天下,同时逐渐想摆脱汉朝的统治方式。(先不论曹操那套路子好不好)

这时候与荀彧的阶级立场不符合,二人就掰了。核心不是因为汉室,核心还是家族利益。

其实颖川知识分子回头一想,只要老曹妥协一下,自己还是过的挺爽的。于是开始积极攻略曹丕,最后还不是皆大欢喜。

我这么说不是否定荀彧的人格,而是我们看问题不能太绝对。至少荀彧还是念著旧情的,在饭都吃不饱的封建社会里他算是有良心的了。不能吹毛求疵。

而且,知识分子不喜欢自己当话事人,就好像我们做一些部门领导,不可能和老板有意见你就跳槽或者单干,知识分子并不具备构建系统的能力,但是具备精细化管理模块的水平。那知识分子最佳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去影响老板向自己的决策链靠拢,循序渐进。

所以荀彧那句「不宜如此」,意思就是告诉老曹,你当魏王和我们当初谈的条件差太多了,我有点不能接受,你再好好想想。荀彧这句话绝对不是像很多读者第一次理解的「我在教你做事」,感觉荀彧要掀桌子了。

老曹这时候年纪大了,觉得自己快掌握不住公司了,对这些创业初期的股东都有点不放心,直接一句「去你妈的」,就把荀彧发配冷宫了。

老曹本意也不是说「老子弄死你」,而是「你跟我这么多年,你几个意思?」

荀彧一想,坏了,我被怀疑了,老曹这性格估计要对我们家族动刀子。于是荀彧以忧薨。

荀总管没了,老曹多半是很伤心的,老曹和荀彧一样是个念旧的人,只不过老曹傲娇,不肯承认。这件事情对老曹的公司其实影响很不好,知识分子开始懒政怠政,老曹的唯才是举就变成了家天下。

总的来说糟糠之妻不能轻易抛弃,拿破仑当初和贝尔蒂埃离婚以后也总是打败仗。可见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确实需要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心上人。

你说荀彧忠于汉室吗?我认为他更看重实质上的稳定压倒一切。你说荀彧辅佐曹操为什么呢?我认为他觉得曹操当初代表了士族的利益。没想到曹操不是要当伍世豪,他要当雷洛。至于说汉室,我认为荀彧是嫌弃曹操魏代汉过于粗鲁不够优雅。

通俗的讲,荀彧只是嫌弃曹操吃象难看,没想到曹操以为荀彧不肯给自己做饭了。

老曹:你还想不想一起过日子了

荀彧:老曹你听我…

老曹:我不听我不听,你就是不想和我过了。

荀彧:那我不说话了

老曹:好啊,你都不和我道歉,你喝西北风去吧。

荀彧:糟老头子!你真的不想过了?我不活了!

老曹:呵呵,又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我不信。

公元212年,荀彧薨。曹操还不是又没心没肺的活了8年。估计老曹下去以后见到荀彧就跟出轨的老男人见到原配夫人一样,又不敢主动说话,还死不承认自己犯错。


因为人,都是善变的。

曹操善变,必然带动荀彧善变。

而且,荀彧作为士族大佬,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门阀士族阶层的利益。

如果他真的一心为了大汉,怎么会劝曹操迎天子呢?

他想要的模式就是高平陵之后司马家族统治曹魏那个模式,士族掌权,君权虚化。

所以在曹操没有称魏公之前,君权已经虚化,这是荀彧想要的。

虽然曹操和士族之间有斗争,但是也有合作。这个时候士族的利益还是比较不错的。

曹操开始称魏公,这标志著曹操开始成为王莽那样的人物。

一旦曹操做了第二个王莽,那么君权不再虚化,强势的君主为了控制权力,必然要挤压士族的利益。

这个角色的转变是荀彧不愿意接受的。

两人逐渐走向陌路。

是曹操的转变带动了荀彧的转变,所以看起来有些矛盾。


人是会变的,曹司空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当周文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