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所為並不是忠於漢室

荀彧既然忠於漢室,又反對曹操稱帝,甚至不惜因此而被逼自殺,那他那麼忠心的輔佐曹操是為啥?


在五營兵和西園兵都已經消耗殆盡的情況下,東漢朝廷手裡已經沒有可以完全控制的比較強的軍事力量。

劉表公然僭越,但只要他明面上依然尊東漢朝廷為主,朝廷也只能捏著鼻子裝死裝沒看見。

是時荊州牧劉表不供職貢,多行僭偽,遂乃郊祀天地,擬斥乘輿。融上疏曰:「竊聞領荊州牧劉表桀逆放恣,所為不軌,至乃郊祭天地,擬儀社稷。雖昏僭惡極,罪不容誅,至於國體,宜且諱之……臣愚以為宜隱郊祀之事,以崇國防。」

公孫度和劉焉這種山高皇帝遠的乾脆問都不問了

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父延為建義侯。立漢二祖廟。承製設壇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理兵,乘鸞輅九旒旄頭羽騎

初平二年,犍為太守任岐及賈龍並反,攻焉。焉擊破,皆殺之。自此意氣漸盛,遂造作乘輿車重千餘乘

袁術稱帝失敗後想把帝號轉讓給袁紹,袁紹的表現是

紹陰然其計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飯都喫不上的朝廷,在遇到曹操的時候曹操還能給這個朝廷一點體面,一口飽飯,相較於上面那些人連裝都不想裝了,誰比較像「大漢忠臣」一點?

離開曹操,東漢朝廷並不會有更好的去處,所以幫曹操就是幫漢室。當然,隨著曹操勢力越來越來大,不臣之跡顯露,荀彧也必須在兩邊選隊站,也同時註定了他的悲慘結局。


當時天子只是吉祥物,漢朝朝廷名存實亡,連生存都是問題,遑論有力量去統一諸侯,結束割據。這種背景下,荀彧的做法是尋求某一諸侯,通過諸侯的力量去撫平亂世,如此漢朝還是漢朝。

他只是個輔助,沒有力量去阻止和節制曹操顛覆漢朝,自己稱帝的念頭。也改變不了曹操強大,漢朝任人擺布的力量對比。當曹操踏出那步,漢朝將不是漢朝,而荀彧的選擇也只有順之生或逆之亡。

所以輔佐曹操和忠於漢室走到最後對荀彧而言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他不放棄忠於漢室的理想。倘若他在劉備這邊,處境會好很多,畢竟劉備是曹丕篡位後才稱帝的。羣雄逐鹿,符合荀彧理想的其實也就是劉備,但哪有那麼容易選對人?


我們對古代士族的理解要分層次。

首先一點,輔佐曹操和忠於漢室不矛盾。

第二點,荀彧的「忠於漢室」不代表要與曹操敵對。

先確定荀彧的階級立場。

荀彧,穎川名門,士族頭牌。簡單的說就是當時中原知識分子的意見領袖,地主,官X代。

對於他來說,1.世道亂,對他不利。2.漢室的統治方式有利於荀彧的家族利益。

所以荀彧迫切需要1.世道安穩,2.延續漢朝的統治方式。

曹操的前半生,符合目標1,所以荀彧積極與他配合。這是符合階級立場的。

曹操的後半生,無力統一天下,同時逐漸想擺脫漢朝的統治方式。(先不論曹操那套路子好不好)

這時候與荀彧的階級立場不符合,二人就掰了。核心不是因為漢室,核心還是家族利益。

其實穎川知識分子回頭一想,只要老曹妥協一下,自己還是過的挺爽的。於是開始積極攻略曹丕,最後還不是皆大歡喜。

我這麼說不是否定荀彧的人格,而是我們看問題不能太絕對。至少荀彧還是念著舊情的,在飯都喫不飽的封建社會裡他算是有良心的了。不能吹毛求疵。

而且,知識分子不喜歡自己當話事人,就好像我們做一些部門領導,不可能和老闆有意見你就跳槽或者單幹,知識分子並不具備構建系統的能力,但是具備精細化管理模塊的水平。那知識分子最佳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去影響老闆向自己的決策鏈靠攏,循序漸進。

所以荀彧那句「不宜如此」,意思就是告訴老曹,你當魏王和我們當初談的條件差太多了,我有點不能接受,你再好好想想。荀彧這句話絕對不是像很多讀者第一次理解的「我在教你做事」,感覺荀彧要掀桌子了。

老曹這時候年紀大了,覺得自己快掌握不住公司了,對這些創業初期的股東都有點不放心,直接一句「去你媽的」,就把荀彧發配冷宮了。

老曹本意也不是說「老子弄死你」,而是「你跟我這麼多年,你幾個意思?」

荀彧一想,壞了,我被懷疑了,老曹這性格估計要對我們家族動刀子。於是荀彧以憂薨。

荀總管沒了,老曹多半是很傷心的,老曹和荀彧一樣是個念舊的人,只不過老曹傲嬌,不肯承認。這件事情對老曹的公司其實影響很不好,知識分子開始懶政怠政,老曹的唯纔是舉就變成了家天下。

總的來說糟糠之妻不能輕易拋棄,拿破崙當初和貝爾蒂埃離婚以後也總是打敗仗。可見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確實需要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心上人。

你說荀彧忠於漢室嗎?我認為他更看重實質上的穩定壓倒一切。你說荀彧輔佐曹操為什麼呢?我認為他覺得曹操當初代表了士族的利益。沒想到曹操不是要當伍世豪,他要當雷洛。至於說漢室,我認為荀彧是嫌棄曹操魏代漢過於粗魯不夠優雅。

通俗的講,荀彧只是嫌棄曹操喫象難看,沒想到曹操以為荀彧不肯給自己做飯了。

老曹:你還想不想一起過日子了

荀彧:老曹你聽我…

老曹:我不聽我不聽,你就是不想和我過了。

荀彧:那我不說話了

老曹:好啊,你都不和我道歉,你喝西北風去吧。

荀彧:糟老頭子!你真的不想過了?我不活了!

老曹:呵呵,又是一哭二鬧三上吊。我不信。

公元212年,荀彧薨。曹操還不是又沒心沒肺的活了8年。估計老曹下去以後見到荀彧就跟出軌的老男人見到原配夫人一樣,又不敢主動說話,還死不承認自己犯錯。


因為人,都是善變的。

曹操善變,必然帶動荀彧善變。

而且,荀彧作為士族大佬,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門閥士族階層的利益。

如果他真的一心為了大漢,怎麼會勸曹操迎天子呢?

他想要的模式就是高平陵之後司馬家族統治曹魏那個模式,士族掌權,君權虛化。

所以在曹操沒有稱魏公之前,君權已經虛化,這是荀彧想要的。

雖然曹操和士族之間有鬥爭,但是也有合作。這個時候士族的利益還是比較不錯的。

曹操開始稱魏公,這標誌著曹操開始成為王莽那樣的人物。

一旦曹操做了第二個王莽,那麼君權不再虛化,強勢的君主為了控制權力,必然要擠壓士族的利益。

這個角色的轉變是荀彧不願意接受的。

兩人逐漸走向陌路。

是曹操的轉變帶動了荀彧的轉變,所以看起來有些矛盾。


人是會變的,曹司空也不是一開始就想當周文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