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相本身保持怀疑是一个研究者发现真理的必要条件。

对一个研究者来说,如果他不认同哪一条被奉为真理的科学定理,并且穷其一生来寻找证据反驳这条定理,哪怕他毫无作为,我们也只会惋惜的说他的研究方向错了。因为科学本来就是这样,怀疑,研究,证明,推翻,然后把自己的照片挂在教科书上等著下一位天才推翻自己。

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

地心引力是错的,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引力。

那为什么你会站在地上而不是飞上天。

那我为什么不会被那块大石头吸过去。

因为那块石头太轻了,吸你没感觉。

胡说!就是因为没有引力才不会吸我,要是有引力为什么我一点感觉都没有!

那你说为什么。

因为地心有一块大磁铁。它把我们吸在地上。

这是地球的构造,里面是岩浆,没有磁铁。

你又没有去里面看一眼怎么会知道里面没磁铁?

。。。。。。。。。

这种人吧,一般分两种,第一种被我们亲切的叫做:杠精。第二种,身体正常,智力正常,见识正常,无精神疾病,我们一般亲切的把他们叫做:拿钱办事的。

这两种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平常我们常见的有,中医粉和中医黑。


能证明和能解释是两码事。一个实验可以用不相容的两个理论去解释,但这个实验只能证明其一或两者都不能被证明。

比如迈莫实验,光速不变假设可以解释该实验,但不等于说迈莫实验能证明光速不变假设。相对论者常鼓吹迈莫实验证明了光速不变假设,误导粗心的人。


在2002年,《科学》杂志撤销了8篇由德国物理学家Jan Hendrik Sch?n发表的论文,原因是由于文中很多数据由作者捏造。 一篇发表于2002年的关于药物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MDMA)的神经学毒性的论文引发了一些争议,该文于2003年被撤销。

2006年,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关于人体干细胞克隆胚胎研究的论文被首尔国立大学查出明显造假。由《科学》杂志社成立的调查委员会发现虽然这篇论文按照正常的步骤审查,然而杂志社却对其中的蓄意造假无能为力。因此委员会建议收到的论文稿件应该被分类为无争议性和争议性的文章,以使存在争议的文章能够更严格地被审查。 《科学》杂志也表明《自然》杂志有可能采用这之后相同的论文审标准。

肯尼迪为《科学》杂志的审查系统作辩护,指出严格应对造假只能是「为了揪出偶然的作弊者而对众多科学分支采取不计成本而又冒犯性的审查」。


绝大部分人的逻辑是先有一个想要的结果,然后再找证据证明结果的合理性,能证明的证据就留著,不能证明甚至完全矛盾的就装看不见,甚至大批的科研工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在这么干,那普通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更不用说了。

想摆脱这种初始偏见的影响,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问题是需要很长时间锻炼的,不是讲两句大道理就能彻底改变了,得反复认识反复体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即使是伟人也有很多后半辈子困在自己的偏见里至死也没突破的,所以不要奢求所有人在所有问题上都能客观的去讨论,能聊就聊,不能聊换话题,能聊下去的话题太少那就干脆换人。


因为科学的解释极其复杂且过于理性,理解科学的解释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而这是许多人不具备的能力。相比理解进化论而言,告诉他们女娲像捏泥巴一样捏出了人类更能让他们信任,毕竟捏泥巴人人都会,也都好理解。


即使解释的再清楚,杠精也还是会杠。


有些事情是科学解释不了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