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问题已被收录至「影视十级学者挑战」专题中,参与回答或在「影视十级学者挑战赛」视频活动中发布视频,即有可能获得惊喜礼包。戳这里了解活动详情 &>&>&>知乎剧综:细节控看过来!「影视十级学者挑战赛」邀你来参加

魔力多少?施法技巧?知识储备?战斗意识?还是……心底的欲望?

如果说魔力,那么成人是否都比未成年人强?哈利波特最后能和伏地魔对拼魔咒还能赢就说不过去啊。

施法技巧的话,弗立维可能甩伏地魔一两条街,毕竟人家是决斗冠军,专业选手,伏地魔顶多就是业务高段水平。

知识储备?这个硬要说起来,也没啥可说的。

战斗意识?傲罗办公室的家伙也是常年刀口舔血了,穆迪也是尸山血海杀出来的,居然还被人暗算了?

那么——我记得伪装成穆迪的小巴蒂说过,决定一个魔法效果的,是你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说,你越恨一个人,对他用恶咒效果越强烈,比如一个石化咒,可能就是统统石化和蛇怪注视的区别。

也就是说,魔法是心灵的延伸,是灵魂深处的渴望。

伏地魔为什么被称为最危险的?因为他不像其他巫师心有顾忌。

在他眼里,根本没有法律,也没有任何潜规则,甚至没有对错,也没有爱恨,只有——魔杖所指,皆可屠戮的那种一往无前的决绝。

之前有人讨论为啥邓布利多不杀死伏地魔,我的想法是:他杀不了,不仅是打不过,甚至,邓布利多连用[阿瓦达]的勇气都没有。

在他妹妹死在他眼前那一刻,他就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怀疑,然后变成一个心魔。

阿丽安娜到底是被谁射出的魔咒所杀?这个不得而知,这也是邓布利多最大的心魔。如果是他自己,那么他手上就沾上了至亲的鲜血。

如果是阿不福司,那么,问题来了:[我弟弟杀了我妹妹,我要杀了弟弟为妹妹报仇吗?]

如果是格林德沃,那更纠结[基友杀了我妹妹,我要报仇吗?]

所以,在哪个女孩死掉的一瞬间,同时在三个人心里种下了心魔,让这三个法力高强的人,都变的束手束脚,甚至给自己套上枷锁。

而她妹妹的死,为什么他们三个不追究?因为万一真的要追究,肯定有一个人要以死谢罪的。但是……这三个家伙,一个个的胸怀大志,想为欧陆做贡献,想为世界开太平。也就是所谓的[做大事而惜身],自杀是肯定都不会自杀的,他们也都知道对方不会,所以……只能逃避了。逃避就带来更大的心魔,最后,这三个人都抱恨终生,良心不得安宁。

但伏地魔不一样,他根本没有[良心],他不会因为杀了任何人而愧疚,也不会顾及任何人的想法,颇有一种[我伏地魔一生行事,何须向别人负责]的意思。所以,他不怕用任何魔咒,也不怕用任何方式,伤害任何人。

怕你报复?笑话,出来混还怕报复?怕得罪人?我都杀人了,还怕个毛线?怕引起公愤?在不列颠,我伏地魔就是行走在大街上的[公愤],不服你来打我啊!杀戮咒违法?违个鸡儿,先吃我一发阿瓦达糊脸再说。

但邓布利多不行,如果突然遭遇战斗,本来可以一发[阿瓦达]秒杀对手的邓布利多,在下意识的想用阿瓦达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妹妹,那个可能是自己亲手所杀的妹妹,然后——他会把咒语换成更温和的,更不容易造成死伤的。这样一来,本来十成的实力,能发挥一半都不错了。

还有就是,邓布利多毕竟是白道扛把子,很多手段就算能用也不能用,不仅容易坏名声,还容易破坏自己的人设。所以更加束手束脚。

对上比自己弱的,可能还能压制,但是对上实力不相上下的。己方束手束脚,对方满心杀意,无所顾忌。谁输谁赢很明显了。

综上所述,想要成为一个[最强的巫师],首先要做到[从心所欲],做到[念头通达],做到逼著其他人去适应你,而不是委曲求全的去适应别人。


哈利波特是一个唯心的世界。

换言之,你相信什么,你所相信的会让你更强大。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守护神咒。

在小说里,守护神的施放是需要巫师的快乐作为源泉。

对于哈利来说,在魁地奇联赛里捧杯,【能够让他召唤出这个世界上最棒的守护神】。

而对于乌姆里奇来说,审问犯人时候带来的快感和优越感,能够让她的守护神对抗一屋子的摄魂怪。

同样的例子还有伏地魔的妈妈。

在他妈妈从马沃罗的高压统治中解脱出来后,她才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一名女巫的天赋。

而当她和老汤姆·里德尔分手后,生活的希望消失了,自己所相信的爱情消失了。

就甚至没有法力来拯救自己的生命。

唐克斯快乐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当她被卢平拒绝之后,就形容枯槁。

小天狼星之所以没有法力全失,就是因为坚信自己是无辜的,【这个念头让我保存了一些法力】。

而贝拉特里克斯·布莱克在看见哈利使用钻心咒的时候说,【你需要真正狠下心才行】,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你需要真正希望对方受到折磨才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贝拉特里克斯·布莱克能法力强大,因为她是真的乐在其中。

最后伏地魔的落败和他也有关系。他强大法力的根源其实在于他的自负。

他相信自己独一无二,相信自己算无遗策,而在最后的对话中,发现自己步步落空之后,他的魔咒打了折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正当的情感永远有无法忽视的力量。

敢于正面应对死亡的莉莉·伊万斯让哈利获得了反弹杀戮咒的力量。

洛夫古德因为自己女儿被绑架敢于一人面对三个亡命之徒(笑)。

家庭主妇莫丽可以把伏地魔的二号人物打败。

哈利抵御了黑魔法的诱惑,转而投入格兰芬多的怀抱。

都说明了校长的论断没有问题:

「爱是最强大的魔法。」


首先《哈利波特》系列是不讲战斗力系统的,在最强的邓布利多、伏地魔和格林德沃之下,其他人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强弱划分。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点,我很喜欢的漫画《钢之炼金术师》也是这样,深得我心。你看那些拳王争霸赛里面的选手,就算再强也不可能无人能敌,金腰带易主是常事,这一场我赢下一场你赢都有可能,现实生活里哪有那些游戏数值系统呢?

说回《哈利波特》,我觉得应该分三点:

第一点,天赋。

在哈利波特世界观里,天赋极为重要,有天赋一点就通,没天赋累死也没用,哈利波特里是不强调努力的,赫敏学习很努力是吧,但对于她的好成绩,大家都评价她「很有天赋」,而不是「很刻苦」,她也确实是个天才,学什么都快,努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书中写到的天赋最高的人,莫过于邓布利多和伏地魔了,这两人别人根本没法比。

哈利的父辈有详细描写的角色里,斯内普没入学就比一半七年级学生会得多,学生时代就能发明咒语,改编教材,二十岁担任斯莱特林学院院长,他是魔药学大师、黑魔法大师、大脑封闭术大师和摄神取念者,一个不世出的天才。而詹姆和小天狼星三年级居然就能自修阿尼玛格斯,掠夺者四人组合编的活点地图简直是外挂一般的存在,比肩霍格沃茨四巨头。关于莉莉的信息比较少,但她的魔药天赋比斯内普还高,班上有了她,竟然能使斯内普在斯拉格霍恩眼里黯然失色。

哈利这一代,赫敏的天赋是最高的,学习任何东西都是秒秒钟,哈利的黑魔法防御课很厉害,随机应变能力很强,纳威擅长草药学,卢娜的直觉非常准确,弗雷德和乔治是发明创造奇才,德拉科擅长大脑封闭术。不过,哈利这一代的天赋似乎比他的父辈差得多,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吧。

至于那些没天赋的人嘛……纵使你学习再刻苦努力,高级巫师考试里拿12个O,你也打不过纳威·隆巴顿的奶奶,说的就是你,那个最菜的傲罗……

如果说拿12个O也是一种天赋,那么还有更多连OWLs都拿不到的呆瓜,比如克拉布和高尔。亲世代里也有一大堆从没有正经出场过的人,比如斯内普那帮食死徒朋友,尽管和斯内普同龄,但他们没有斯内普的天赋,作为食死徒杂兵全是被DA六杰秒杀的垃圾。

总之,缺乏天赋的人在哈利波特里永远不会有任何前途。

你可能要说纳威·隆巴顿。实际上,他不是真正缺乏天赋。他生于纯血的隆巴顿家族,父母都是强大的傲罗,奶奶对他期望太高太过严厉,导致他的魔力无法发挥。伏地魔复活后,他换了更加契合自己的新魔杖,心中有了复仇的斗志,更是得到了奶奶的认可,因此他茅塞顿开,迅速成为DA新领袖。

罗恩就比较缺乏天赋,所以即使他在书中这么重要,作者也没有让他有多少战斗戏份。

分院帽戴在哈利头上时,立刻就开始讨论哈利的talent天赋,talent在它看来至关重要。

学习飞行时,哈利立即表现出魁地奇天赋,麦格教授发现了哈利的天赋,给哈利买了一把光轮2000,破格让哈利加入了球队。西方学校为什么那么喜欢各种体育项目呢?因为体育是最考验天赋的活动,有天赋没天赋完全不一样,在他们看来学习可以靠死学学出来,但体育不能。所以他们说中国人「擅长数学」其实是刻板印象,或者说几乎是一种歧视,他们口中的「中国人会数学」不是那种天才数学家,而是会背九九乘法表。

特里劳妮说赫敏「没有看穿未来的天赋。」

此外,邓布利多也夸奖过哈利「有天赋」。

斯内普本人就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又是个斯莱特林(天赋论和血统论往往只是一步之遥),所以他是老师中最不加掩饰的表达他对天赋的重视的人。第一节课的开场白就说道:「……但前提你们不是我经常遇到的傻瓜笨蛋才行。」斯内普口中的傻瓜笨蛋是什么?就是没天赋的人,而且在他眼里,天赋不及他本人的学生全部都可以归类进去,所以他从来没喜欢过任何学生,你要到哪里找一个比斯内普本人天赋高的学生给他教呢?第五部他说:「我不得不和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告别,因为只有在OWLs考试中拿到O的少数人,才能选修我的魔药高级班……」这段话也凸显斯内普难以忍受缺乏天赋的学生。第一节课他连问哈利三个魔药问题,非常希望哈利会是个魔药天才,很不幸,哈利真的不是。从此斯内普开始整天说哈利缺乏天赋,什么都学不会。斯内普本人是大脑封闭术大师,可第五部的大脑封闭术课为什么会那么失败?因为哈利没有天赋,而斯内普极度厌烦没天赋的学生。

(但斯内普完全没有运动天赋,肢体不协调学不会魔法扫把和魁地奇。他嫉妒哈利他爹的魁地奇才能,怎么不去练练呢?因为没天赋,全部木大。看到哈利魔药天赋不怎么样,球却打得这么好,他更加不爽。斯内普小时候骑不上乱跳的扫把,成年后他长成了一个实战派食死徒,可是魔法扫把骑得还是那么糟糕,七个波特作战失手误伤乔治,相当跌份。)

其实斯内普只能算是说了实话,其他老师也在忽视缺乏天赋的学生,只是嘴上没直接说而已,从没有哪个老师让学生「努力」,也很少有老师能像卢平一样循循善诱,大多数都是让学生自生自灭。这其实是英国人本身对天赋的固有态度,《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阿瑟·柯南道尔就借福尔摩斯之口说,「智慧是一种天生的馈赠,无法从知识中得来。」

这套书反对血统论,却如此鼓吹天赋论(我不反对天赋论),非常值得深思。天赋论和血统论,在我看来不过是一步之遥。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自古就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国人就不是的,他们在骨子里依然信奉国王和贵族的血脉,他们说上天平等的创造了每一个人,但在基本的人权之外,他们依然认为每个人天生的才能秉性各有高低,无法改变。他们相信人有自由意志,能够选择,但是并没有办法真正改变自己的本质。

我来举个例子吧,在天赋之外的例子。

我之前写过一个回答说,斯莱特林是个烂院,评论区好多人说,为什么霍格沃茨不进行德育呢?因为西方人信教,他们从骨子里认为人生而固有秉性,道德教育只能寓于知识教育之中,起次要作用。

你看罗琳笔下的伏地魔-斯内普-哈利,三个人都有悲惨的童年,为什么性格截然不同?

伏地魔的妈:冈特家族之女,受压迫精神不咋正常,她的父亲精神更不咋正常,穷的叮当响就剩个破蛇佬腔破挂坠天天装 。

伏地魔的爹:一个被诱拐吃了迷情剂的麻瓜,对伏地魔的妈没有爱,因此伏地魔生来就没有爱。

斯内普的妈:一个面色灰黄的(斯莱特林)女巫,满满负能量,斯德哥尔摩症,整天被家暴。

斯内普的爹:一个鹰钩鼻麻瓜男人,喜欢家暴,啥正经事都不干家里穷得叮当响,住在垃圾堆里。

哈利的妈:麻瓜出身女巫,校花,魔药奇才,性格开朗随和又直率,是个温暖周围的小太阳。

哈利的爹:纯血统巫师,出身富商之家,校草,多金,魁地奇奇才,阿尼玛格斯,早年有点外向过头以至于自大,后来成熟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看到这强烈的对比反差了吗?这和前面的天赋论差不多,这是秉性论。哈利生来带著正直善良的血脉降生,所以即使成长环境恶劣他也没有长歪,伏地魔和斯内普则是自带扭曲邪恶的血脉降生的,很自然的长成了两个黑巫师。类似的,小天狼星·布莱克,一生都在反抗布莱克家族的价值观,然而他身上恰恰带著布莱克家族式的骄傲、鲁莽、疯狂和漠视(严重的说,有些残忍。)

当然,在本性之外,每个人也有自由选择的意志,就像斯内普选择了正义一样,但这并不能真正改变他的本质,在罗琳笔下,他依然是个残忍冷酷,尖酸刻薄的人,满心都是憎恨,爱和人性少之又少。他一生再也听不得「泥巴种」这个词,但他改不了骨子里的天赋论,以及和它一步之遥的血统论。

不过,尽管没有天赋的人被作者完全忽略了,罗琳至少没有表面宣扬「努力能战胜一切」,却在每一个情节里都不加掩饰的告诉你:「没有天赋,你什么都不是。」是的,我在吐槽一个已完结日本漫画巨作,李洛克苦练十年比不过佐助一朝开眼,完事作者还非要告诉你,「看吧,只要努力就能战胜一切,这就是我的忍道。」


第二点,学识。

这一点很简单,知道的咒语越多就越强大。在哈利波特中,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第三点,意志。

所谓魔法,说到底是一种祈求。麻瓜的祈求不会成真,但巫师的祈求可以实实在在的影响现实。给这种祈求注入力量的就是巫师的意志力。

很多咒语和施法者的信念有关,如守护神咒要求喜悦,阿瓦达索命咒要求杀人的恶念,钻心咒要求残酷的折磨欲望,大脑封闭术要求排除杂念,摄神取念要求给对方施加压力。因此巫师意志力强弱会影响其魔法实力。

伏地魔认为自己天生杰出,极度自大,毫无恻隐之心,因此他的黑魔法破坏力极强。但他后来把自己的灵魂分成了七片,看似可以防止死亡,实际上把他原有的内在力量大大弱化了。听到预言后他对预言深信不移,把并不强大的哈利波特当成了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宿敌,更是失去了他原有的那种自认为天下无敌的意志力。

邓布利多拥有与黑暗抗衡的坚定意志,在坚守良知的同时他也是一个理智到无情的人,漫长的人生几乎已经使他看透了一切。所以他从不沾染黑魔法,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魔法实力。

斯内普性格残酷无情却又异常坚毅勇敢,擅长达到完全抽离情感的状态,不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因此他的大脑封闭术非常高超。

伏地魔、邓布利多和斯内普都具有某种无形的威慑力,本身性格都很冷酷,惯于对他人施压,使他人出现情绪波动。因此他们不用魔杖和咒语,只靠眼神就能对人摄神取念。

哈利波特拥有非常强大的意志力,这使他能抵御伏地魔的夺魂咒,抵御伏地魔的附身。这也使他非常擅长守护神咒,三年级就能打败好几百只摄魂怪。

贝拉特里克斯疯狂崇拜著伏地魔,非常享受折磨和杀害的快感,所以她极擅长不可饶恕咒。

唐克斯性情开朗快活,是一个天生的易容玛格斯,她喜欢把自己的头发变成粉色,在餐桌上表演变脸。和卢平分手后,她几乎失去了易容玛格斯的能力,头发变得暗淡无光。

……

类似的,在极其强烈的情感和极其坚定的信念之下,一个巫师可以发挥出远超平日的实力。

哈利的母亲不用魔杖,以强烈的母爱为哈利施下了保护咒语,这个咒语强大到能够反弹伏地魔的索命咒。

克拉布是个呆瓜,魔法学得一团糟,对斯莱特林偏心偏到大西洋的斯内普都不得不批评他。可他杀人的意志实在太坚定了,成功释放了阿瓦达索命咒和厉火,最终极为成功的杀死了自己。

茉莉在丧子的悲痛中爆发了力量,击杀了伏地魔的副手贝拉特里克斯。

……

在情绪乱七八糟,意志力极为薄弱时,一个巫师也会大丢手艺。

伏地魔的母亲在老汤姆里德尔离开后,完全失去了魔力,连挥挥魔杖救自己的命都懒得挥。

斯内普沉浸在抓住小天狼星和卢平的复仇情绪中,几近疯狂,竟然被哈利、罗恩和赫敏用缴械咒击昏。

和卢平分手后,唐克斯的易容玛格斯能力消失了。

戴著魂器项链时,以及大决战面对众多牺牲者而无比悲痛时,哈利变得无法使用他最擅长的守护神咒。


题主问的真的挺认真的,可见也思考了不少。

哈利波特的战斗力其实就是八个字:回归原始 去游戏化

现代社会游戏产业过于发达,尤其是DND开头的西幻游戏,给了很多传说中的怪物一个数值化的定论。比如小说会说兽人的力气比人类大,但是具体大多少呢?一个兽人战士相当于几个人类战士?武器盔甲能否弥补体力差距?100兽人VS200人类,谁兵力更有优势?

这些在传统的故事中都是没有答案的,你可以说兽人拿个木棍就能1打8,也可以说人类拿把宝剑就能弥补这个差距,具体怎么编,作者说了算,战斗力的强弱本身是为了剧情服务的,你怎么说都有道理。

现代故事作者已经深受各类游戏影响,比如拿我熟悉的魔兽举例子,兽族步兵3人口,人族步兵2人口,也就是明确规定100兽人战士和150人类战士算是同等兵力。兽族战士血量700,人族战士血量420,还有攻击力,护甲值给你写的清清楚楚,如果你玩的多,你会非常清楚每个单位的战斗力大概是多高。由于游戏产业比小说产业更发达,所以这种思想也渗透到了小说写作上,甚至其它文学作品。每个人都喜欢比较傲A和B的战斗力谁高,比如海贼王里的克洛克达尔和莫利亚实力差距有多大?哈利波特里面为什么家庭主妇茉莉·韦斯莱能打得赢黑魔王的头号杀手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

但是这类问题本身就是数值化,游戏化的,而不是现实。换句话说,小说的创作者到底是以现实为蓝本还是以游戏为蓝本?游戏之中一个人类步兵是绝无可能打得过一个兽族步兵的,这真的合理吗?写出来真的就更好看吗?我认为答案很简单,这样不好,如果我想要的是AB对砍谁更厉害,我为什么不直接玩游戏去呢?故事的写作贴近真实,读者的感受才会强烈。

真正的现实是,一个身经百战的战士,最后的归宿往往不是光荣的决斗战死沙场,而是小阴沟翻船,死于疾病、交通事故,路边的炸弹,友军的误炸。战场上也不是实力强就能活的下来,能在站场幸存,运气是第一位的,运气不好怎么你都能死。

哈利波特的设定,比起「战争游戏」题材,更像是「侦探剧」题材,除了伏地魔和哈利以外,任何人挨一个索命咒都必死无疑,这是基本设定,而索命咒只是最有名的禁咒而已,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别难学,特别高级的咒语,连克拉布这种笨蛋都学得会。你想想,比起DND中各种强大的魔法,索命咒是不是更像枪械?

如果你把哈利波特里面的魔法替换成枪械,一切就很好理解了。

比如两个麻瓜,一个是家庭主妇A,一个是冷血杀手B,B杀了A的孩子,于是A小宇宙爆发超水平发挥把B打死了,这样的剧情合理吗?非常合理。

再比如马尔福凭什么能缴械邓布利多?如果你游戏玩多了,就会去算魔攻魔防魔抗之类的,那你肯定觉得非常不合理,但是你把它换成老王牌雇佣兵一个不注意被小孩子偷走手枪,是不是就很合理了?小孩子拿枪也能制住王牌雇佣兵,那马尔福有魔杖当然也能制住邓布利多。

JK罗琳肯定不是一个游戏玩家,所以哈利波特的参考是现实+传统文学作品,这样才有那味。游戏式设定很容易量产一般的小说,却很难写出经典,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更偏向游戏而不是小说。

有问题的不是哈利波特,而是读者们自己在玩了太多游戏,或者看类太多以游戏为原型的书之后,思路被带偏了而已。


至于哈利波特里面的法术和实力原理,我说一下我自己的思考。

1.哈利波特里面基本上没有控蓝这个设定,没有那个人会累到放不出魔法。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魔攻魔防之类的。99%以上都是中了就有效,没中就没效,罗琳的写作重点从来就不在战斗上。所以战斗本身细节设定是比较少的。罗琳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对战争理解也比较浅。

2.天赋决定学习速度。你有天赋,一遍就会,比如哈利玩魁地奇和赫敏的魔咒学,没天赋,那就得学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一百万次,但是只要你是巫师,都能学得会,比如DA中的守护神咒语,这个咒语明确说了是非常高级的魔法,结果经过反复练习一半人都能掌握。之所以很多魔法很多人掌握不了,那就是现实,比如让你练30年我就不信你学不会编程,但是你会花这么多时间学这个吗?

3.魔法本身都是功能性的,也就是所谓的目标指向,其中主观意识是关键。

比如切割咒,我对一个杯子放切割咒,咒语怎么知道我想切的是杯子还是整个桌子?比如哈利在三强争霸赛里用了飞来咒,为什么飞来的是自己的扫帚,城堡里明明有好几百把,肯定有离得更近的。

所以咒语释放,其实是带有「许愿」性质的,你释放咒语时在想什么是非常关键的,而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咒语只是个工具,是无意识的,像扳手一样死板的。这种设定是比较反中国人的常识的,因为中国人是非常唯物主义的。但是如果你多看传统外国文学就知道,魔法本身就是许愿的变形而已,越是原始的作品,魔法越带有许愿性质。比如灰姑娘的南瓜马车,如果用召唤魔法解释,很难解释为什么是南瓜。而用许愿去解释就是:灰姑娘需要一辆神奇的马车,就很好解释了。

这点在非咒语魔法中也是一样,比如幻影显形需要你非常集中注意力想像目的地,并且要有去那里的决心。

4.最后说回实力,这里面还是要摒弃刚才提到的游戏思想,实力强不等于高魔攻+高魔防+高魔抗+长血条等等。再说一遍,哈利波特里面没有这些设定。哈利波特里面的实力强弱在于:

1.要有足够渊博的知识。巫师们面对的并不总是战斗场景,即使是全是战斗场景,杀戮咒只是个命中率不高的即死魔法而已,并不能适应所有情况。很多时候你要能拿出当时情况最需要的魔法。以邓布利多为例,在第五部魔法部大战时,他可以杀死马尔福等人,赶走伏地魔,但是那样的话福吉依然会拒绝承认现实,所以他就拿出反幻影显形咒语将他们全部牢牢地绑起来,这个咒语整部哈利波特里只有邓布利多用过。在第六部,面对伏地魔的药水时,邓布利多用了很多分析咒语去猜测药水的成分,如果你只是杀戮咒打得准,这时候你就非常尴尬。再比如分析伏地魔和哈利灵魂的关系时用到的烟雾仪器,哈利就完全看不懂,尽管他已经5年级了,但是他甚至没听说过关于魔法仪器的制造和分类的相关知识。知识面大,你就能应付任何情况,即使是纯战斗,知识面大也有优势。伏地魔和邓布利多决斗的时候,伏地魔为什么还用了一堆杂七杂八的咒语?因为邓布利多作为一个决斗高手对付杀戮咒很娴熟,单纯的乱扔杀戮咒意义不大。杀戮咒只是虐菜神器而已。

2.咒语打得准:没有命中的咒语不管多强,伤害都是0。实战中命中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伏地魔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命中率高,他的杀戮咒打低水平人士命中率是100%,而其他人就不行了,比如贝拉特里克斯也很厉害,但是她的杀戮咒打很多人都没中,而她已经算是比较能打的了。哈利波特也是如此,哈利掌握的咒语都比较初级,但是实战用起来却很强,原因就在于哈利命中高。

3.咒语强度:假穆迪说过,如果普通的四年级学生对他用杀戮咒,他只会流鼻血,这虽然是个玩笑话,但是确实体现了这部小说中确实有咒语强度的思想。那什么决定咒语强度呢?决定一个咒语的强度还在于心态和熟练度,不是说心态要自然,而是心态要符合这个咒语应有的心态。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例子,就是哈利使用钻心咒。哈利第一次使用钻心咒是对付贝拉特里克斯,咒语命中了,但是贝拉特里克斯只是疼了一下,并没有受到持续折磨。原因就在于哈利的情绪是单纯的愤怒,是正当且合理的。但是到对卡罗使用的时候,他的情绪也是愤怒,但是钻心咒就生效了,区别在哪呢?哈利的原话是:我明白贝拉特里克斯的意思了,你得真的下的了狠心才行。我的理解是:你必须得能够从折磨敌人之中获得快感才能使这个咒语起效。小天狼星死的时候,哈利过于悲伤,即使是贝拉特里克斯受到折磨,哈利也不可能感到开心。而卡罗侮辱麦格的时候,哈利确实能够从敌人被折磨的过程中获得报复的快感,这就是区别。所以一个咒语的有效性,取决于你释放咒语时的心理状态和应有状态之间的差距。所以说伏地魔可怕,因为只有在折磨、杀戮和操控别人的时候,他才会开心。

4.法力强度:哈利波特中确实也有法力强度这个概念,比如邓布利多说过,伏地魔防守挂坠盒的小船被释放了魔法,一次只能过一个巫师,哈利能上船是因为哈利法力强度太低,被当作零头抹掉了。很多人也把法力强度等同于实力,但是实际上来说,法力强度在战斗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这里面有个例子:邓布利多请求斯内普杀死自己,因为他不想德拉科的灵魂受到污染。马尔福的法力强度应该是和哈利差不多的,也就是只相当于邓布利多的零头,但是邓布利多也没怀疑过马尔福杀不了自己,当时马尔福指著邓布利多,肯定是计划用杀戮咒的,毕竟如果杀戮咒都没用,别的更没用。四年级的学生用杀戮咒杀不了穆迪,六年级的学生用杀戮咒就能杀的了邓布利多?这到底是谁看不起谁呢?所以法力强度应该是只要达标就行,如果法强不达标,可能法术无法施展完全。

题主所认为的随心所欲就能强,基本上只能算脱离原著想当然,伏地魔手底下随心所欲的人多了去了,结果大部分都打不过在校生。而凤凰社的人没几个随心所欲,但是能打的也不少。


第三段就说说对人物的理解吧。

我觉得题主把邓布利多看扁了。

邓布利多之所以不涉及权利,不沾染黑魔法,不是在乎什么狗屁名声,而是害怕自己变成另一个格林德沃。

关于名声,我记得有这么一段:丽塔·斯基特问邓布利多是否看了自己的文章时,邓布利多说:我特别喜欢你把我描述成一个僵化的老疯子的那一段。

所以外在俗人的评价,邓布利多是一点都不在乎的,这才是一个超然的白袍老法师应有的风度。

而妹妹的死,邓布利多害怕的不是格林德沃和阿伯福斯杀死阿利安娜,而是怕那个凶手就是自己。他很清楚,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主要责任人就是他自己。他早就知道妹妹精神状态有问题,也知道弟弟对自己的不满,知道格林德沃的危险思想,但是他什么都没做,所以即使凶手不是他,他也是最大责任人,因为这个事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他已经自责了一辈子,他怕的是最后的直接责任人也是自己,那内疚和自责大到让他不敢面对,所以他一直在逃避。

答主似乎认为邓布利多在纠结的是面对真相之后该怎么办,这是错误的,邓布利多是害怕面对真相本身,害怕面对自己内心的审判。

至于索命咒,用邓布利多的话就是:我们都知道用有很多方法可以毁掉一个人。你用抛掷咒语把一个人从高处扔下,或者用粉碎咒击中他的要害,或者召唤水流把他淹死,或者用魔药下毒把他毒死,区别很大吗?邓布利多不用杀戮咒原因很简单,这是个不好的咒语,而用其它咒语也能达到目的,那为什么非得用杀戮咒?如果说用杀戮咒就是坏人,那为什么穆迪和茉莉用杀戮咒也没人觉得他们是坏人?

至于邓布利多和伏地魔谁强谁弱,这个不能靠臆测,更不能靠一些完全不靠谱的指标推测,比如伏地魔会用杀戮咒邓布利多不会,所以伏地魔强,那照这么说克拉布也比邓布利多强。

强弱本身是一个主观问题,但是在哈利波特里,作者给了非常明确的答案,邓布利多比伏地魔强。

比如魔法部大战,邓布利多登场章节名称叫:他唯一害怕的人。而且从对话的语气来看,邓布利多一直都是轻松从容,反而伏地魔比较慌乱,而且注意,这时候伏地魔是有魂器的,而邓布利多没有。如果伏地魔比邓布利多厉害,还有不止一条命,那他害怕什么?

所有伏地魔比邓布利多厉害的证据都是脱离原著的,比如电影中两人对波,感觉伏地魔压制了邓布利多,实际上这是导演虚构的,原著中完全没有类似情节。单纯从逻辑上说,伏地魔一直躲著邓布利多,即使是恢复肉身也是如此,而且食死徒还比凤凰社人多,如果伏地魔单挑能打得赢邓布利多,那他完全可以直接进攻学校,邓布利多一直在里面呆著谁都知道。伏地魔还有不止一条命可以防翻车,如果伏地魔强,直接干就完事,伏地魔的性格一向都是简单粗暴,杀哈利的父母,杀穆迪,杀凤凰社那些比他弱的人,从来都是直接干的,要是能打得过,为什么要玩阴谋、拉手下甚至还用下毒和败坏名声之类的手段。


其实我觉得吧,哈利波特这本书还是挺玄学的,唯心主义,有那么点「信即为真」的意思。

毕竟魔咒啊理论知识什么的,大佬们打到最后也就都差不多了,起码七年义务教育你得及格再说吧,别到时候上战场还得带著一本咒语大全的小抄。

至于战斗意识之类的,都是可以磨练的,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的东西,不赘述,当兵多年肯定跟普通人不一样,不过还是那句话,顶尖战力那一撮这种条件都差不多的。

至于魔咒强度……这事就是玄学的地方了,原著里不止一次出现过魔咒力量按理较弱的巫师打败贼拉风的大佬的情况。

比如哈利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开的那个无敌爱盾,直接把伏地魔打成弟弟。

霍格沃茨保卫战纳威挣脱了伏地魔的魔咒,莫莉单挑干掉了贝姨(毕竟贝姨是恐怖组织成员莫莉就是个家庭主妇,按理来说贝姨是要比莫莉厉害的),以及最著名的伏地魔杀死了伏地魔……啊不对,哈利波特杀死了伏地魔,以上几个例子都是以弱对强还赢了的,来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爱与正义啊朋友们!没发现到最后拼三观拼情感的时候永远正派比反派更胜一筹吗?哈利「死」了全霍格沃茨的人都炸毛了,伏地魔还在那比比那不等死呢吗,民心所向知道不。莫莉最护犊子你还在死亡边缘试探?你不死谁死?哈利——人开了挂你还跟他打,凡人诛仙要不得啊!

啊,正经点,其实比如最后哈利跟伏地魔一战的时候,经过了邓布利多的火车站洗礼,几乎是用鄙视的语气轻蔑地调戏伏地魔,从这一刻起哈利就注定会赢了,因为伏地魔永远也不会明白爱为何物,永远也不会明白希望与美好的意义,永远也不会承认——爱永远比恨有力量,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广阔。

换句话说,就算哈利死那了,伏地魔也已经输了,因为一人可死,天下之人反抗之心不死,就如星火燎原,反抗的烈焰烧在人们心里,永远也不会被扑灭。伏地魔永远不会明白的。

魔法是心灵的延展,杀戮的快感和渴望怎么会比得上我们为之而生的,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一切?

魔咒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力量大小,心之所向,魔法所在,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心灵决定了你强大与否,这才是这部书所要表达的。

另外我觉得题主关于邓布利多的分析很对啊!邓校几乎是用一生在赎罪,他给自己的心上了一道枷锁,他经历的太多了,即使再透彻也无法保持最初的那颗心了。甚至我觉得他一直认为自己不配被爱,所以听到哈利的那句「我彻头彻尾是邓布利多的人」才会那么感动——羞愧而感动,他在哈利面前是自惭形秽的,因为他看到了哈利那颗纯洁勇敢到不可思议的心,直到最后,他得到了哈利——善良与勇气本身的原谅和理解,他这辈子才算真正放下了吧。


剧情……

剧情杀无解。

罗琳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