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这句话,虽然大意是说明心见性,自性即佛,但是只理解了字面意思,深层次的意思是指什么


这段经文很符合印度教梵我合一的境界。

梵(梵语:????????,bráhman),印度宗教概念,源于自祭祀仪式所得的神秘力量,指宇宙的超越本体和终极实在,现世相对来说则只是不真的现象。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法事)。

「梵」的原意是禁咒曼荼罗、祭祀仪式和唱诗僧侣,引申为自祭祀仪式所得的神秘力量;人如作出供奉,端正歌曲,就有「梵生」;再引申为宇宙的精力,天地运行和人类生命,都有赖于梵。梵为本体的观念,则由《吠陀》中宇宙精神主宰「祈祷主」演变而来。

梵与「我」或「彼一」,都是古印度所指的终极实在,是超越和不可规范的唯一实在,多通过否定(非……,非……)加以讲述。《奥义书》和其后的各正统学派在通过否定后,正面断定「梵」与「我」的存在,而且是唯一、不二的存在。这种终极观是实体性的,在思想的最高位置。「梵」是「非概念」的,超越一切名相概念和判断推理,不能靠思辨体验,只能通过瑜伽直接体验。

梵我无处不在,现世只是「终极实在」一种扭曲、不充分的表现,追求梵我时必须舍弃与现世的根本联系。婆罗门教视现世是不真的,但亦明白表达在一切无常无我之上,有一个肯定性的梵我境界。其后吠檀多宗以梵为真如,视世间为;僧佉(数论)以梵为自性,视世间为现象,都是以梵为宇宙的本体。

《奥义书》主旨是梵我合一,主张梵即「我」,我即梵,这是最深密的奥义。人我要没入梵之中,合而为一,了无所限,不死不生。梵与「我」本是息息相关,但由于现象的执迷以致隔断,透过观念与实践,自觉修证,可以恢复本有的大我,实现梵我合一的终极人生境界。

《奥义书》中指出精神修行的步骤,如何由渺小的自我,提升成大「我」,与大梵合而为一。依凭内心的历练,人人最终都可体会「梵我合一」的妙境;人到此处,可以揭破宇宙的迷幕,超于轮回业报以外,生命获致最终极的自我实现。

-- 古印度信仰的「我」 --

我(梵语:??????,ātman),梵文名词,意为真正的我,内在的自我。这个术语起源自古印度宗教,在各宗派中普遍被接受,被视为是轮回的根基,后被印度教承袭。在印度哲学中,特别是在印度教中的吠檀多派,梵与我合一,是古印度所指的终极实在,是超越和不可规范的唯一实在,被视为是精神与物质的第一原理、第一因。佛教不认可这种学说,主张一切法无我。古代汉译典籍中就将其译为「我」,不与普通的人称指代加以区别化,现代常译为「梵我」以示区别,也有意译为主体,或俗称的灵魂。

在《奥义书》中,提出每个人的内在自我,同宇宙超验本体梵为一体,又称梵我、小梵。它本身常住不变,清净不受污染,是轮回的基础。通过宗教修行,与梵回到合一,即是解脱,吠檀多派继承此概念。

要认祖归宗,释迦归释迦,毗湿奴归毗湿奴。


应邀

这段经文更深的经义就是你自己的心。

「我本求心心自持,佛性不从心外得。

求心不得待心知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若欲求佛但求心。

了知三界空无物,只这心心心是佛。

你的心具足一切----只这心心心是佛


浅见如下:

寂灭不离世间法

世间法不离寂灭


自性是本体,不生不灭。深意只有我们自己去证,不是来解释。这些经典是指示我们去走这条路。再怎么解释,都只是假象,不能进入真正本来面目。可以慢慢琢磨,但理解了,需要自己品,解不来真意。


本来如此,今日方


转载师父部分开示:「??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说,?我??们法身实?际上具?足了一切思??维,有?善?的,?有不?善的,?我们?只要具??足善的,?就会去?除那?些?不善的思?维,就?会?去除??很?多?身?体的疾病,??有?病说??明我们的?心??灵?还有?欠??缺。如果?你?不爱惜身体,实际??上就是?从生??气开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