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谊是权衡利弊下的最优解,不是玄学是选择学

我们尊重历史结果,但也要勿忘历史

毕竟在俄罗斯人的眼里他们是正义的一方,即使他们吞并了西伯利亚,屠了远东,他们也是正义之师

我当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但大一历史学科的期末阐述老师就让我准备这个课题,我对「十九世纪以来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的联系」这个课题两个国家的论点做了较深入的了解我做了上台阐述,也在课后和理性的同学们做过浅显的讨论

为何浅显,因为不能深究,深究就必然引战。全系就我一个中国人,毕竟站在人家土地上不能全盘否定人家的价值观。否则爽了一时再给我穿三年小鞋,不值当

在俄罗斯帝国,苏联,俄罗斯层层叠叠的国内舆论宣传引导下,这段侵略历史早已被篡改成「蒙古人在八百年前欺负我们,所以我们就要在三四百年前打回去」的概念

最大面值的5000卢布背面印的是海参崴和俄罗斯将军「伏拉乌耀夫」(好像是这个名字吧?)

在俄罗斯人心目中是什么呢,是历史上无往不利的常胜将军罢了,就像是中国人心中的赵子龙,郑成功一类人物

我们说他们屠城,他们侵略,我确实是这样说的,在期末阐述上也是这样讲的。既然老师硬要给我安排这个课题那我也必须给她安排不是

同学们听的一脸懵,老师脸色飘忽不定,直到说到爱辉惨案老师给我说可以了

老师研究历史的,肯定是知道这段历史是怎么回事儿的。但学生们貌似在此之前完全没有关于「远东和中国本来是一个文明」的任何概念

所以俄罗斯人庆祝海参崴160周年,绝大多数人不是因为感觉打赢了中国憋著坏,这点咱们必须承认

但是承认,不代表赞同


怎么看,有些人装傻,可是网友不傻


罗刹人从来不是朋友。

这条路上,我们也没有什么朋友。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早晚的事。

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是现在的事。

面子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来的。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

「虽百世可也。」


海参崴,为啥叫海参崴?清朝时,从直隶、山东去那里的人都是奔著海参去那里的,俗称「闯崴子」。崴子是指弯曲有水的地方,形成了约定俗称的中文名字。后来海参挖不成了,因为俄国人也看好这地方,他们急需一个面朝东方的出海口,从洋名字也能看出北极熊的雄图大略。

这个快被国人遗忘的出海口,在经贸角度有多重要呢?假设一下,如果中国保留海参崴这个日本海良港,如果半岛后来不发生战争和分裂,在勤劳、精明、擅长搞经济的中国人手里,海参崴就是东北亚的深圳。整个东北,将与日、韩经济深度融合,中日韩自贸区成型,带飞整个东北亚经济带,这就是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极。

现在它成了一个寒冷而庞大的国家里一个无足轻重的三线城市,一个军事港口,而且改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洋名字。

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的故事,历史上统称叫「庚子俄难」。今天补一篇,在「庚子俄难」之前还发生过「海参崴起义」,亦不应湮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

一纸《北京条约》,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瞬间成了侨居的「外国人」,令人感觉滑稽而心酸。这些人本来奉公守法,安居乐业,当然不愿意说走就走。

于是在《北京条约》上清政府留下一句条款:「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由中国人照常渔猎。」该条款明确了中国人原有的合法居住和渔猎的权利,这是大清帝国对自己子民的最后关照。可惜,很快在沙俄那里就变成了一纸历史的无效文件。

1860-1861年的冬天,大清珲春协领向驻守波谢特湾诺夫哥罗德港的俄军将领伊万·切尔卡夫斯基发出巡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要求。当时,两国已然签署条约,那里已属沙俄地界,切尔卡夫斯基拒绝。于是,珲春协领率600名兵勇与切尔卡夫斯基麾下几十名俄军士兵打了一仗。本来敌寡我众,俄军携带的两门山炮改变了局势。大炮一响,清军溃败,从此之后,大清的军政力量退出该地区,只留下中国遗民们继续抗争。

一开始尚可相安无事。1865年,时机成熟,沙俄决定加强对该领域的管控。中国人被禁止从事橡树林的采伐以及淘金生意,引发当地原住民的不满。

1)苏河谷地之战

在海参崴东北方向的苏河谷地,以「太爷」身份领导中国人的于海拥有著一支300多人的武装队伍,而驻守那里的俄军才50人。1866年,于海率人开始驱逐苏河谷地内的俄人,引发冲突,并首战获胜。

于海向谷地的俄军指挥官彼德洛维奇发出承认苏河谷地中国人自治的要求。彼德洛维奇当然不会答应,他暗中向驻守诺夫哥罗德防区的长官雅科夫·季亚琴科发出了求援信,后者得信后取得了总督同意,组织了一支120名士兵的队伍向苏河谷地进发。1868年1月,季亚琴科率军抵达苏河谷地,仅用10天就绞杀了中国人的反抗。

2)「青岛」之战

与此同时,海参崴南方,一场规模更大的抗争在酝酿中。在海参崴以南15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座面积15平方公里的岛屿,俄罗斯人称其为「阿斯科尔德岛」,中国人称其为「青岛」。从岛上三座高峰可远眺海面,来往船只亦以此岛为行船重要坐标。起初中国人在这里采集海带,1867年发现了黄金,便成了淘金之地,来自中国的淘金客蜂拥而至。

俄军军官艾托林率领20名士兵登岛,突然几百个中国人从山峰上冲下来,用棍棒、猎枪把俄军打得头破血流,滚回舰上。这一仗俄军死3人,伤10人,还被中国人缴获5把步枪和8把手枪。于是,艾托林恼羞成怒,命令舰艇用大炮轰击岛上的中国人。这次战败更加让艾托林意识控制该岛的重要,第二天他就带领著更多的士兵和更精良的装备驾驶「阿列乌特」舰杀了回来。

3)海参崴起义

此时,阿斯科尔德岛上的同胞被围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沿海的中国人聚居地,中国人终于按捺不住,准备起事了。在大批俄罗斯援军赶来之前,1000多名中国人突然包围了俄军斯特列列茨据点,当时,这个据点内只有26名军人和10把步枪。由于俄军哨兵提前发现了来袭的中国民众,及时发出警报,大部分俄军士兵逃走,起义者只抓住了一名负责军官。随后,据点被捣毁。艾托林得报后立即回师救援,接下来几天内,中国民众袭击了数个俄人聚居村,要求俄人离开家园,并与俄军展开了激烈战斗。这场起义持续了一个多月,几乎整个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俄军全部出动,最终被俄军镇压,大批起义的中国民众被屠杀,另有多人逃回祖国内地。

这场东北亚的起义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海参崴起义」,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蛮子战争」。

此后,残留的中国原住民命运多舛,在1900年庚子俄难和1938年远东大清洗运动屡次遭遇大规模屠杀和驱逐,几乎被赶尽杀绝。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时,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整个远东地区只剩下为数不到2000人的中国人后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