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团搞了一个摄影比赛,报名上传照片投票的那一种,我参加了以后想让我爸妈帮我投一下票转发一下之类的,然后他俩就突然发火了,说什么不好好学习整天只知道捣鼓这些破烂东西(天地良心我今天刚刚写完论文还背了单词,成绩也不差),三观一点都不正,你要是不想上学就给你申请退学,这种东西还让我们给你转真是丢人丢尽了这种话,听的我心里特别难受,然后就申请退赛了,现在一点也不想和他们说话,不知道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爱好,是一定要有的。大部分90后的爱好都被父母给磨灭了,这一点我很确信。我上的是一所不怎么好的大学,学校的同学除了那些艺术学院的。

真的,没有多少是还会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了!最让人伤心的是,学习也不是很好。这就让整个人没有自信!

在这方面,还是要先完成学习,保证课程进度在老师之前一到两节课,业余时间搞搞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是挺好的!

如果真特别喜欢自己的爱好,在这方面很突出。那可以深度学习,找一所相关的学校,艺考也是挺好的!


我读大学有一门课是摄影,上课后我才开始喜欢摄影,但仅仅是兴趣,当作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技能,能给朋友、家人拍出一张好照片,能记录下生活中一些美好的细节,就很开心,这是我的兴趣使然,也是初衷。

爱好摄影不代表就得是摄影专业人士,不代表一定得有获奖作品和证书才表示你是一个合格的或者是真正的摄影爱好者,这一点请区分清楚哦!

所以,我将作品拿去参赛时,从未让父母给我资金买相机,或者让父母朋友转发投票之类的(这里不是说提问者有相关这样的做法,只是想说明我的爱好跟父母没有直接联系,不需要他们为我的爱好付出任何东西)。参赛是很随意的一件事,想参加就参加,不参加也没什么影响。如果通过参赛获得了真正的认可,那会给自己增加信心,让自己相信自己摄影还是可以的,今后可以坦然的说我不仅喜欢摄影,也一定程度上擅长摄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得不到认可,就可能还是技不如人,好好练习、继续学习提高就好。

另外,如果参赛的评比成绩很大比例主要看转发投票量,那这样的比赛毫无意义,不参加也罢。

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少一点好胜欲,或许会更坦然一点。

关于父母沟通层面,我觉得有时沟通不一定有用,父母们在那些特殊年代接受的教育、眼界、见识形成的观念,哪是我们一两句沟通就解决得了的事,只能理解他们的局限,不让他们知道就行,你该上学就好好上学上课,像摄影爱好这类兴趣他们理解不了的或者会反对你的,只要不发展到对你个人人生安全和经济安全有危险,不说也没什么。

其实,我觉得真正需要父母支持的,多是涉及资金层面,当兴趣和能力到了一定程度了,很可能成为你的职业选择,那才是需要真正的支持和理解。

最后,说点题外的,如果对自己的能力足够自信,父母资金不支持也没什么,大不了绕点弯路,吃点苦头,费点精力,总会到自己经济独立之时,有能力追求自己爱好的时候,那时再继续也不迟。《哪吒》电影导演的故事可以去看看,他一个学医的最后搞动画制作,突破的反对不知有多少,但还是坚持下去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对兴趣的真正热爱,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识,如果他坚持一两年发现自己做的东西很差,他还会坚持?父母还会支持?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你就会明白。

小时候我和别人举行吃冰棍比赛,看谁吃得快。我输了。我觉得冰棍好冰,所以吃得慢。对方好像完全感觉不到冰棍的冰(他们家是卖冰棍的)。

道理:同样的冰棍,不同的感受,感受因人而异。

同理:摄影比赛相当于冰棍,你感到开心,你父母感到威胁、痛苦、恼火。

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不必强求。

你可以参加比赛,但不去找他们帮忙,毕竟:你也不希望他们难过。


可以不去管他们也不让他们参与。

很多家长永远无法理解孩子的所谓爱好所谓梦想,他们只认定自己的那一套。

如果有一天你在你的爱好上做出了成绩,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或许就能改变家长的旧眼光。


家长不支持就不要让他们参与;如果想让家长支持你,除非你出于自己喜欢而后搞出成绩来,他们也许可以接受,支持你。当然不管家长支持或者不支持,你做的事情必须是正面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