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里提到:

一切重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一般地说都会出现两次,这是黑格尔告诉我们的。而且,正如后来马克思之所补充:第一次是作为悲剧,第二次是作为笑剧。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很多事情都会发生两次。

是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像我们普通的人际关系,而历史规律也可以用来对应个人的生活经验。

重要的事和人物,都会出现两次。

马克思补充的,一次是悲剧,一次是笑剧。后面这个「笑剧」是喜剧的意思吧?

如果第二次不是喜剧是闹剧,那每当发觉同样的事情的第二次出现了,该多么无奈。而第一次是悲剧到无所谓了,反正没人会觉察。只有「又来了」才能让人觉察。


第一(n)次:

民国XX到底有多丧尽天良?说说河南内乡小军阀刘顾三的发家史?

baijiahao.baidu.com图标

悲剧

第二(n+1)次:

「XX回归」助推乡村振兴?

m.baidu.com图标

笑剧


就不能看完吗


黑格尔的概念都是会运动发展的(放入到时间中理解),因为认识概念的主体——人生活在时间中,时间不断推进,人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推进,黑格尔举的例子:同一个道理在年老时的理解必定比年轻时要丰富得多。

提问中的历史事件抽象为——复辟,如果静止、孤立、片面的看待复辟这个概念,那对拿破仑也好路易也好,复辟就是复辟谁来理解都一样,但将复辟放到实践中(现实生活中),复辟的概念就会随著认识的主体——人的理解不同,而有各种各样更丰富的含义。

以前我们没有经历过复辟,现在经历过了,于是我有了对复辟更深刻的认识,我扬弃了以前的自我,我超越了以前的自我,当再次面对复辟时,我能更容易的理解历史的重复,更从容的面对,因此原来的悲剧,在现在的我看来就是闹剧,因为我太了解它了。当然如果对复辟认识不够深刻,那下次再经历也可能还是悲剧。

逻辑公式:某概念为A,年轻时=A1 年老时=A2 且A1&

看到没有,辩证逻辑不同于我们日常习惯了的形式逻辑,如:1≠1,1+1≠2


赵鼎新的解释是,第一次的出现是因为社会结构导致了该结果(悲剧),但第二次出现往往是因为社会结构都变化了,而行为体却想强行得到之前的结果,这不就是闹剧嘛?!


由此可见,在这些革命中,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而不是为了勉强模仿旧的斗争;是为了提高想像中的某一任务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回避在现实中解决这个任务;是为了再度找到革命的精神,而不是为了让革命的幽灵重行游荡起来。————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其实马克思说的很清楚了,革命是需要不断扬弃,不断学习旧的斗争经验的。如果只是纯粹地把旧的革命拿出来当做口号而不解决实际问题,在新时代的框架下,必然成为笑柄。最近的事情你们懂得,不能多说了。


1、这需要分析原文;

2、在西方,哲学of逻辑学,而国人的解读,并未依照这条原则;

3、所以,这些话都不是他们的原意,而是国人的揣测,也就不必要对此煞有介事地分析。


我不知道易中天和黑格尔有啥关系?我赶脚我听不懂你在说啥


一个是正反合,那个不清楚…(话说老马说过这么宿命论的话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