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當時是對孔子的想法不滿意還是對尊孔復古的人不滿意?或者兩者都有?


魯迅還說要全面廢除漢字,是漢字拉丁化的全力鼓吹者

胡適還主張賣東三省,與日本人綏靖

譚嗣同那一代的革命者,還主張賣蒙疆藏予外國,只留漢地18省了

時代局限性懂嗎?

偉人不是說啥都對,他們都是人還要吃喝拉撒睡呢。從毛主席那一代開始批判迷信權威,強調要批判性學習。先過腦子,再進腦子

魯迅反對儒家,很正常,時代局限性而且是必然性。只有他們那個時候推翻依附在儒家其上的封建禮教和宗族,才能讓中國千百年的農民解放出來參與工業化和現代化國家建設

那個時候,砸碎孔家店,矯枉必須過正是對的。包括後來的前三十年,他們反的實際上不是哲學意義上的儒家,而是儒家背後代表的舊時代組織形式、生活方式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回應了這一質疑: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時白話文之得以通行,就因為有廢掉中國字而用羅馬字母的議論的緣故。


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當年中國被欺負的太慘了,以至於當時的知識分子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

魯迅先生不也說過「漢字不去,中國必亡」嗎?(大概是這個意思,記不清了)然而事實是漢字去了,中國才會亡吧?

我們學習的應該是魯迅先生的精神與態度,比如《拿來主義》(這個是中學課本中的必修),如果毫無思辨的迷信一些偉人的觀點,其結果某個十年已經展示的夠清楚了。


不滿意這個詞太寬泛了,在你這句話里能表達的意思太多了。

===

怎麼說呢,魯迅是幹什麼的?

「學醫救不了中國人」

對於沒法救中國的人或者理論或者其他,都不是很感興趣。

他寫文章,是為了什麼?

是他放棄醫術之後採取的行動

那麼,他「似乎全盤反對儒家」是為了什麼

魯迅對孔子或者他的思想不滿意嗎?

孔子的理論不適應那個時代

魯迅應該是不滿意的

但是一個死了幾千年的人了,

魯迅難道會覺得:

今天我沒有辦法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

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國家的情況

原因是你這個死了幾千年的人

所以魯迅對孔子滿意嗎?

沒有滿意

不滿意嗎?

沒有不滿意


魯迅全盤反對儒家,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不得不如此,一是因為舊的觀念不打破,新的觀念就無法建立,二是他知道中國人的特性就是,做什麼事都要打折扣,如果你只反對儒家一部分的理念,折扣下來,可能跟完全不反對也沒有什麼不一樣了


魯迅先生臨終沒有寫完的著作是《中國文學史論》


儒家自從在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從一個可以討論的學術問題,變成絕對正確的合法性支撐。歷朝歷代各種統治階級都宣傳自己的行為是經過孔子的教導,受到了孔子的支持的。

漢唐之強盛以儒為名,元清之屈辱依舊以儒為名。

漢代繼承了較多先秦原汁原味的儒家精神,他是名副其實,所以漢代整體非常剛健,富有進取精神。

魯迅先生如果生在漢代那麼他對儒家就會說另一種態度。

而每一次朝代的更替,在戰火中文明的精華就會喪失一部分。《漢書·藝文志》中很多典籍現在已經見不到了。

明末的士大夫就已經出現很多問題了,他們逆練九陰真經,啊不是,逆練心學,導致走火入魔。

到了清代儒家精神已經只剩斷壁殘垣了,當時的學者們做的工作主要是考據,就是通過文字試圖恢復漢代當年的盛況。但是這在當時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魯迅先生生在民國,他看到的事實是清末的人如何行事的,我們都知道一個王朝滅亡的時候社會是什麼情況。貪官污吏橫行,是非黑白不分,當然這些人不會承認自己就壞人,他們依然會打著孔子的名號,做著各種以儒為名的事情。那麼自然魯迅先生看到的儒家基本上就等於垃圾。

實際上魯迅先生不止批判儒家,他批判的是我們中國人的民族性,當時是振聾發聵引人深思,但是今天來看,我們的民族性並沒有什麼問題,我們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勞勇敢熱愛學習的民族之一。

同理,他對儒家的批判實際上也是在批判當時人們的行為。我們看到的他是在打一件衣服,其實他是打穿著衣服做壞事的人。

所以我建議要了解儒家從典籍上直接看先秦的典籍,從事迹上去看漢代忠孝節義之臣的事迹。


我舉一個例子,讓大家直觀的感受一下後面的人是怎麼扭曲儒家精神的。

三綱五常,何謂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父為妻綱。

我們現在一看,哎呀好封建啊。這絕對是封建腐朽的落後思想吧。

查一下字典「綱」是什麼意思?提網的總繩。

我們常說綱領綱領,是這個作為綱的人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帶領大家前進,大家向他學習。主要是對君,父,夫的要求,這個要求是相當高的。

但是後來因為要求太高了,大家都做不到,就把意思改了。變成單方面的服從,壓迫,然後說這就是儒家的思想。

嗨,我們現在評的勞動模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是對這些模仿帶頭人物的要求還是對普通老百姓的要求,類比著一想就知道是啥意思。可以體會到後來的那些不修身的人是何等的無恥了。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裹小腳,都是這些無恥文人創造出來的。


我的印象是,魯迅雖然反對儒家,但對孔子還是挺客氣的。比如《在現代中國孔夫子》一文中,你看到的就是魯迅眼中的孔夫子。在這篇文章中,魯迅雖有對孔子的調侃語句,卻未曾對他老人家惡語相加,更看不出有「打倒」之意,相反卻多少帶點同情的意思。孔子他老人家生前顛波流離不得志,死後被封聖,而且高到了嚇人的頭銜,其實也就是充當了一個「敲門磚」的角色。魯迅這麼描述孔夫子其中頗有些同情感。當然,魯迅對孔子的「想法」是「不滿意」的,因為孔夫子計劃的治國方法,都是為「權勢者設想的方法」,是為了治民眾,「為民眾本身的,卻一點也沒有」。魯迅的反對有道理,但就當時孔子而言,他老人家這麼做也沒錯,不為權勢者謀劃治民之策,如何討得飯碗?可憐的是孔夫子最終還是未能登上廟堂,最後只好當個教書先生。魯迅同情孔夫子不是沒道理。

魯迅反對儒家,特別反對宋明理學。宋明理學在魯迅看來就是戕害心靈、桎梏思想的一套說教。小說《孔乙己》《白光》的人物,其實就是理學的受害者;而《肥皂》等小說中的人物,則是從另一側面揭露了理學對人性的扭曲。魯迅認為要讓文人的思想得到解放,煥發新的精神,就必須淘汰理學之類舊東西,引進新的學問,因此他對理學的抨擊是十分嚴厲的。

魯迅最反感的是當時的尊孔復古風,這方面在魯迅的雜文中隨處可見,不須我多說了。

總之,魯迅著重反對的是理學和尊孔復古,對孔夫子則是同情多於反對。2020-3-18


兩者都不對。

魯迅是學習四書五經出身的,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先祖的智慧的高超。但是中國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斷章取義,歪理邪說。

就好像孔子說君子遠庖廚,在古文當中,是孔子聽到動物被宰殺時候,發出的悲鳴聲感到不忍,所以說要遠庖廚,就是不要看到,因為動物被宰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君子看多了,心中不忍又無法阻止,會影響內心定靜的。

但是後來卻傳成了君子絕不能做飯,君子絕不能進廚房,彷彿一旦生火做飯,進了廚房,就不是君子了一樣。

然而子路還殺豬呢,孔子還特別講究燉湯呢,人家遠庖廚了嗎?

在後代被閹割的儒家,類似這樣的事情,簡直數不勝數,甚至就連程朱理學,原本很好的東西,是儒家對於天地之道的探索,闡述,卻生生變成了女人不能上席,女人抱小腳,餓死是小,失節是大的古怪教條。

然而魯迅看的出來,別人看不出來嗎?當然不是的,誰都看的明白,但是誰都在裝糊塗,尤其那些既得利益者,更是拚命的扼殺那些反對他們的人。

魯迅想毀了他們,但是做不到,所以魯迅想毀了他們的文化,這樣他們就失去了堡壘,就能夠毀滅了。

這種方法,正是魯迅說的,一個黑屋子裡面很多人,一個人要打開窗子,大家都不讓,這人就要掀開房頂,這些大家都勸阻,然後同意打開窗子了。

魯迅想要毀了這些既得利益者,很多人不讓,於是魯迅就說滅了中國文化,大家就說,文化不能滅。那就滅了這些既得利益者吧。


跳出對個體的分析,看大背景。那個年代,因中國的連續戰敗,淪為半殖民地,青年們對革新的一腔熱血是很高的,不光是魯迅,那個時代的主流知識分子,都會對自身傳統全盤否定。當然,歷史證明了只有具有本土化思維的潤之做到了真正的變革!


矯枉必須過正。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綜合這兩句話,再看看中國革命的歷程,真的是完美吻合。


魯迅:這話我沒說過。

悲憤的魯迅:群氓和醜陋的權貴,你們先把不是孔子的東西安到孔子頭上,現在又把不是我的東西丟到我頭上,我罵的最多的是你們。

魯迅的作品中明確有寫過孔子的,自己翻去。


魯迅說吃人的事我是這麼看的。

仁義道德這套東西與其說是仁義道德,其實是讓人各安其位的手段,固化思想的工具。

用這套東西在法律之上,道德的範疇內畫了了一個名為仁義道德的框框,讓人不能出圈。這個圈子又叫規矩。

而畫框框的人在框框之上壓榨溢出來的財富。因此被稱之為吃人。

是什麼人在畫框框?儒。

儒用什麼畫框框?學習和權力。

權力從哪來?皇帝。

是誰在維護這個框框,皇帝+儒=皇權


我認為兩者都有,即魯迅既不滿儒家的天道人理論,更不滿儒家墮落的現實。

兩者均可以在魯迅的文章中窺得,他是十分現實主義的作家。

魯迅之所以反對儒家,是因為不得不反,中華文明滯後已久,再不改之易其道則危矣!

但魯迅亦犯下錯誤,即缺乏對於西方文明的論證。如果他稍作論證,便可得出西方文明也是由類似於天道人的神-人理論發展而來,他就不得不開始考慮更多形而上學的問題。


主席對魯迅的評價那麼高不是沒有道理的!

依我看反的好!

儒家思想是最傳統的精英主義!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優則仕,他們的組合拳下就是精英主義的培養皿!

這也是為什麼封建時代千百年來我們的老百姓只要有口飯吃就會逆來順受,只有當活都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會出於動物性進行反抗!儒家文明的穩定性是有利於統治階級的,但是對於被統治階級是及其不利的!

在儒家文化的統治下,百姓對於精英是崇拜的,對於權威是畏懼的,在這種文化熏陶下的人民當然都是自掃門前雪!就像996一樣大家在網上只是抵制一下罷了,在現實中有幾個人抵制?


中國人智商沒毛病,文化很繁榮,延續時間很長,那麼為什麼最後會被西方文明吊打呢?

思前想後這口鍋還是給儒家吧,誰讓你吃了兩千年的中華文明紅利呢?

既然吃了兩千年的肉,那麼自然也要背這口五千年的鍋,個人表示欣慰。


孔子是獨裁的幫凶,在肉體和精神上都想要消滅個性的存在,這就是魯迅說的「吃人」。在他看來,中國文化中沒有多少能夠講好的故事,那都是因為儒家與專制相互利用的結果。


當年,我們國家自稱天朝上國,把外國人視為蠻夷,即使在經歷過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乃至各種割地賠款以後,政府依舊沒有什麼改變,天天除了欺負自己家的老百姓,對外戰爭是一塌糊塗,幾乎上是所有的外國侵略者都打不過。

這個問題本質上其實是社會制度的問題,封建主義社會在遇到更高級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敗塗地。

所以魯迅反對的更深層次的其實是封建主義社會,而儒家只是封建主義當中的代表思想,也是統治階級為了控制群眾所採取的一種手段。

那個時候也不能怪魯迅,你說當時的清政府真的是幹啥啥不行,欺負老百姓外加挨揍第一名,攤上這麼個政府老百姓的日子那根本就不是給人過的。

有人說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實際上挨打併不僅僅是因為落後,方面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當時的北京駐守部隊就有十幾萬,義和團的拳眾有好幾十萬,但是八國聯軍有多少人?滿打滿算一萬多點!

就這樣依舊是不費吹灰之力的進入了北京,開始了一系列的燒殺搶奪,這樣的政府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翻盤的可能了,所以不反對他,反對誰?


魯迅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儒學功底深厚,同時代的梁漱溟、胡適、陳獨秀等人大體如此。先懂,方可自由言談變或者不變。

他的春秋筆法,秉承祖師爺孔夫子。

他反的是那個時候留下的虛情假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