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这个问题,的确有很多人困惑,我为此搜索了一番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这里仅做参考。

营养学是个很年轻的学科,知识更新很快,稍有一个新发现传播也很快,这中间,免不了有人会片面的理解与传播。并且,在对人体营养的研究进程中,的确是一点点揭开面纱的,即使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未解的难题,这中间可能有误解。

之所以前些年有限制食物胆固醇的说法,是源于一些研究结果,比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弗雷明翰镇进行的一项历经几十年,随机筛选5000人进行的跟踪研究,1948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心脏病发病率随人体血液胆固醇的升高而升高。

类似研究结论的增多,降低人体血液胆固醇,先减少从食物中获取的胆固醇是自然而然的想法。不过的确知道的事实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胆固醇,称为内源性胆固醇,也可以从食物中直接获取,称为外源性胆固醇,两者的化学结构是一样的。肝脏每天会合成1500毫克的内源性胆固醇,而外源性胆固醇推荐量只是300mg每天。人体内90%的胆固醇存在于细胞内。这些存在于细胞内的胆固醇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今天所讲的好坏胆固醇,并非指的是细胞内的胆固醇,而只是血液中那一少部分胆固醇的问题,如果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积聚在血管上,逐渐形成斑块,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脏病或中风。

人们普遍对于血液里的胆固醇和脂蛋白概念比较模糊。两者是一个概念,还是一个属于另一个的成分之一?你大概需要了解一下脂肪的运输机制:食物里的所有营养成分,从小肠吸收后,会经过血液循环流向身体各处,供不同功能的细胞使用。脂肪也不例外(胆固醇是脂类的一种),但是都知道脂肪是不溶于水的,要想被让脂肪能被主要成分是水的血液运输,身体有一套特殊的运输机制,就是让脂肪与蛋白质、胆固醇、磷脂结合起来,称为脂蛋白结构,这样才能在血液里被输送,脂蛋白根据密度大小分为超低、低、高密度脂蛋白(VLDL,LDL,HDL),人们给低密度脂蛋白取名叫坏胆固醇,高密度的叫好胆固醇,但是其实,这几种脂蛋白的区分并不是因为胆固醇含量,而是因为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其里面的胆固醇含量都是一样的。

有的书里直接把这种运输脂肪的不同密度的结合物质称为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估计这也是胆固醇有了好坏之分的源头。我认为,低密度脂蛋白里含有部分胆固醇,但并不是把整个结构就称之为好、坏胆固醇。

你问的问题,我的总结是,鸡蛋的确是高胆固醇食物,人体本身可以合成大部分胆固醇,因此从食物中获取的只应当是少量的,推荐量300mg/天,并不是吃多少都可以。健康人鸡蛋每天吃1-2个即够,不建议更多(如果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稍多一些也无妨,原因见最后)。高胆固醇患者,应当尽可能的降低食物中获取的胆固醇以及饱和脂肪含量,多摄入膳食纤维,多运动,避免血液循环运输过多不必要的脂肪,避免增加低密度脂蛋白附著在血管上的机会。这些建议并不相互矛盾。

身体合成大部分胆固醇与「限制食物胆固醇的建议」并不矛盾。 身体合成胆固醇是根据需求而合成,并不是导致血液里高胆固醇的因素。膳食中脂类过多,尤其是饱和脂肪、动物性胆固醇,小肠吸收后需要把脂肪运往各处,这个过程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才是对血管造成隐患的因素。所以当然不是吃多少都可以。

至于有个轶事案例提到某人每天吃很多鸡蛋,也并没有高胆固醇问题,我觉得,首先,个体是有差异的,而且,胆固醇的高低,并不只与食物里的胆固醇有关,还需摄入的其他成分有关,如膳食纤维、植物性固醇,还与运动,体重,身体状况有关,不能仅凭某一个人的某一种食物摄入,就去推翻无数研究得出的针对大多数人的普遍性结论,就像抽烟的确极大的增加肺癌发病率,不能因为某个人抽烟活到99,就否定这个抽烟有害健康的结论。

补充: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降低作用,非常显著。 自然的食物构造是很神奇的。植物性食物好就好在,含胆固醇极低,膳食纤维高。一方面,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可以与胆汁酸结合在一起,原本胆汁酸是用来乳化食物里的脂肪,脂肪被乳化后才能被脂肪分解酶分解成小分子,被身体吸收的,如果被膳食纤维占用一部分,那么人体的肝脏就需要分泌更多的胆汁酸出来,而胆汁的合成是需要胆固醇的。这是可溶性膳食纤维是降低人体胆固醇的机制之一。 另一方面,在大肠中,膳食纤维可以与一些肠道里的胆汁酸物理性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排便带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另外,大肠菌群对膳食纤维进行的发酵作用,产生的副产物也会间接的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


一天吃几个鸡蛋好?蛋黄能吃吗?一篇给你说清楚?

mp.weixin.qq.com图标

丁香医生?公众号文章

重点


以前说有胆固醇吃了不好,是因为美国的指南就是这样说的。

现在说随便吃没事,是因为前两年美国的新版健康指南去除了限量吃鸡蛋这一项。

有电视节目让几个人吃十个鸡蛋后测血液胆固醇含量,发现并没有升高。

我也纳闷,这么简单的研究,为啥以前会有不能多吃鸡蛋的说法呢?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包括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等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但同时也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进入血液后,会使胆固醇和脂肪的颗粒变小,使之保持悬浮状态,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沉积。因此,对于胆固醇正常的老年人,每天吃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也不应多吃,吃得太多,不利于胃肠消化,造成浪费,还会增加肝肾负担。

食物胆固醇呈酯化状态,吸收率很低;除非专门服食高纯度胆固醇,日常食物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含量影响有限。血液胆固醇,尤期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通常说的「坏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必须严加监控。血液胆固醇含量取决于三个方面:1. 食物吸收率;2. 肝脏合成;2. 机体消耗。


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主要由人体合成,而非食物摄入。

前面一个是老观点,基于楼上的故事得出的结论

后面一个是新研究。人体内胆固醇主要自身合成,所以你看,多吃点没啥事儿。

实在害怕多喝点普洱茶


胆固醇是身体的重要成本之一。如果胆固醇摄入不足,人会反应迟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