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今天我们来谈谈人格的形成与人格的魅力。从环境、教育、人为等因素来分析。一个人,是受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形成性格。再由个体的性格不同,造就不同的成就。

此话题涉及比较广泛,欢迎交流!


谢邀。

我是从出来工作以后才开始慢慢反省自己的性格问题。在之前我是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而是觉得别人有问题。

在之前,我猜应该见到我都会逃避,这性格应该是来自我父母的所有缺点的综合体

对,我全部继承了!

  1. 我喜欢「施舍」,小时候读书是四线城市的小学,后来去了香港,以香港人的缺陷角度看国内,基本都是不屑的,我也是,我跟我妈一样败家,败了以后很多护肤品赠品,买了不想穿的衣服,丢了可惜,然后总是想著把这些东西转移给闺蜜们,有一个家贫的闺蜜也是贪心,拿了不少回家,后来拿著拿著就真的心里不舒服,连我也感觉到了,但我还是这样做,直到对方不想要
  2. 说话喜欢炫耀,炫自己的「见识」(全部google知道的),炫自己的看法,实在被人实力压了,就用自己的出身或者曾经工作的老板的经验来压回去,总之要赢口仗赢回来
  3. 俗,虚荣,见到表弟有新的samsung tap s,眼红到对方不舒服;见到表妹背著各种名牌包,心酸不得了,却没办法别人家有钱,我没钱;出来豆瓣群见面,尽管自己身上不差,手里也是拿著自己双薪买回来的自拍神器(当时最流行的),见到迟来的妹子手里拿著Iphone 5s,背著华伦天奴最新的窝钉塑料包,我发现自己眼红得不得了,拚命压下来都压不住,自己出丑自己知道(当时其实已经开始进行反省自身缺点的工作)
  4. 贪小便宜,在交友APP见到不少对象,根据香港男女约会的规则,基本都是AA是当下主流,我虽然都会主动AA,但总是给对方话听,言下之意就是男的应该请女方吃饭或者约会全包的,当然国内虽然都是男的请的是正常,但是要是女的不停提醒你这件事,你都心里不舒服吧?(还是光出街吃饭,没有下一步的这种,又想谈钱,又想谈心,钱和人都想要的那种)我当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连豆瓣聚会的时候也跟某个男的提出这件事,人家最后还是请了(就是上面那个豆瓣聚会,大家来之前我跟一个在读港大本科的男的碰面发现来早了,就先吃个饭,彼此就是聚会见面,并不是约会),找男朋友嘛,至今找不到,原因是以前找对象的基本,就是试探对方的工资,试探对方有没有房,试探对方有没有空闲时间,也试探对方有没有空闲的钱,再试探对方会不会对我「付出」
  5. 以上,还有其他小的,就是败家,到现在还没改过来,不过已经没有过分刻意的败家败到出丑了,以前是跟男的约会,也会去YSL看化妆品,去资生堂扫护肤品,也会在SASA流连,男的基本都没有什么兴趣,却要陪我败家,现在就算败家都会自己去,不会在约会的时候去
  6. 3.8,总是在说别人的坏话,歪曲事实,有时候打著别人的经验的名号,实际上是自己歪曲的事实,在家说闺蜜坏话,在聚会说不在场的闺蜜的坏话,在公司说同事的坏话,在亲戚说其他亲戚的坏话,经常跟老板打小报告,跟新同事一起说公司的老人坏话,好吧,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是怀疑别人说自己坏话。还有就是酸别人拥有的,比如四线城市的闺蜜家里有钱,但工作每个月才3000工资,出入开著日本车,还有很多有钱男朋友和情人,被众人在背后嘲笑为「交际花」(当然事实上后来这个闺蜜跟我说她曾经的确是这样「奔放」),一年我去了美国的时候,这个闺蜜微信问我美国的Omega最便宜会不会便宜过香港,当然以我巡过美国各大商场加上9.5%的州税之后就发现这根本不可能,香港是最便宜了,然后我说完之后,跟我舅妈说,这人在四线城市整个「乡下妹」一样,才20多怎么带得起Omega啊,带出来不怕别人说他「妓女」?我舅妈当时就喷我了,「你怎么知道人家衬不起,说不定你才是衬不起的一个」然后就教训我,为什么我的嘴跟我妈一样欠抽。当时我一下子就被打醒了,对啊,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这样丑恶的一个人。
  7. 在别人面前损别人自尊,我最记得我当时最讨厌公司的一个妹子,整天穿著自家姐姐的名牌手袋,两天换一个,今天一个gucci,明天一个chanel,后天一个furla,连手表也是agnes b或者DW,最讨厌就是跟好姐妹闺蜜整天在厕所抽烟,以我这种「整天总是怀疑别人说自己坏话」的毛病,每次去厕所都见到两个静下来的时候,尤其明显发作了,这个妹子因为从小乱用护肤品加上疯狂减肥从XL size瘦成XS size,激素都混乱了,结果脸肿成馒头一样,自拍要美图修修N重滤镜,我某日魔鬼心,就在妹子面前说,「你脸真肿,看了医生没有」,还用手拨开她的头发,他当时就直勾勾的看著我,然后我完全feel到她受到1万点暴击,后来魔鬼心褪去之后,我心虚,又觉得痛快,简直觉得自己不是人
  8. 在facebook,微博,微信,twitter各种脏话骂人,对象有同事,有同学,也各种抑郁心情,全然不顾这些平台全部都是自己亲戚,同学同事,各种网友的集合体,然后分享各种文章,目的就是也想让这些文章为大家好之类的福利想法,后来从我弟弟的朋友跟我弟弟说电话的时候,就是各种我的「花生料」,各种吃瓜话题都是从别人口中听过来的,跟我弟说了,我当时在旁边听到了,才知道自己整个人都是别人的生活解闷的谈资
  9. 参入别人的是非,A跟我说B的是非我听了之后跟C说,然后B跟我说A的是非我除了跟C说以外还跟D说,反正事情弄到最后,矛盾弄到我身上了,我自己就觉得各种委屈,明明不关自己的事嘛(我借著是非我最讨厌的长辈的孩子放弃了帮对方买房的想法,够黑暗么,当然她也是自己够作才会导致最终的结果,我是推波助澜的)

以上也是我父母的缺点,两个各占一些,并不是完全拥有,应该还有的吧,还没想起来,想起来就补充。

我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这些缺点呢?

  1. 自己逛书店的时候,最开始是想让自己有点修养顺带可以让自己在别人面前装逼的,先阅读一些学习方法的书籍,后来就是开始关注一些让自己不怎么抑郁的书籍,如果放下执著之类的书,再后来就是看了一部分的南怀瑾的书,再来就是开始剖析自己性格的书籍,慢慢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
  2. 去了西安,认识一个朋友,每次奔溃都跟他吐槽的时候,他很耿直地跟我说我的问题了,很难受,那是还是接受了
  3. 去美国的时候跟舅妈一起住,舅妈很讨厌我,私底下没法说我,但是当众对我发作了,我很委屈的私底下跟他摊牌的时候,他就开始很直接地说我的问题了,我也很虚心受教,舅妈是一个社交手腕很有能耐的人,当然狠狠教训我了,当中,我也因为不懂得跟舅妈的朋友相处,搞出了不少是非,当然舅妈不是我香港还有国内的这些亲戚目光短浅,根本不会受我干扰,直接就捉我出来教训了,完全没有下一步就被捉了,还能不认错么,我表妹也跟我坦白,我以前的确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如果XXX发生了,他并不会像我这样处理
  4. 接受自己的嫉妒心态,放下嫉妒以后,自己想要什么的,自己摸摸就够了,坦白自己的虚荣心态,并不再羡慕妒忌恨别人拥有的,也会开始审视自己的拥有,基本不怎么贪心别人拥有的,见到别人背著名牌包没有什么感觉了,顶多知道牌子,但不会妒忌别人的拥有,也不会眼红,也不会酸别人有钱,目前关心的是,自己的工资够不够还卡债,如果对象嫌弃自己有卡债买太多的话,干脆分手吧,大家不适合,宁愿单身不想没有意义的在一起。
  5. 断舍离,丢了各种不能坚持的兴趣,开始练习瑜伽,偶然静坐冥想,放空了不少欲望,虽然到现在偶然也会刷卡买很多东西,也会血拚到不能自己,但起码没有那种被欲望束缚到不能呼吸的程度,至今还在纠正
  6. facebook各种平台删删删,各种是非的朋友给删了,各种装逼的跟老板出入餐厅的照片也删了,除非自己付钱,基本没有对食物拍照晒图的习惯了,很少在交友app约人出街吃饭了,就算约了,也是把对方当朋友看,有感觉再试探对方有没有感觉,但没有再刻意试探对方有没有钱有没有房,因为各种看淡了,有没有钱有没有房次要,事实上别人不喜欢自己,有没有都已经不重要了。已经不乱发facebook了,就算发,只会发一些动物的post,让人知道我没有弃facebook而已,还知道我这个活生生的人而已
  7. 学会尊重,曾经我见到一个清华大学的,出来见我朋友的时候牛逼轰轰,各种指使,我当著他的面跟他教授的面,直接怼,现在出来某聚会,也能见到这种人,不过是干脆无视,要是黏过来想跟我辩论,我宁愿躲开
  8. 到现在,也会在朋友圈怼人,但学会了屏蔽无关紧要的人,直接在知情的圈子怼
  9. 不怎么炫耀自己懂得什么,而是开始学会关心别人对我说的话题关心不关心,心思敏感起来,如果别人不怎么想搭理我这个话题,果断停下来让对方找话题,而不是自己不停说话,当然我还没改善到自己满意,开始宁愿沉默都不想说话,有种说话很累的感觉

总结,以前是「港女」(拜金mixed 物欲女,性格奇差),现在基本佛系了,很多闺蜜发现我改了,而且是一年比一年的好起来,以前社交环境基本就是很糟糕,现在能够淡然面对各种关系,能够缓和就缓和,能不生事就不生事,不关自己的事就控制自己不要理会,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好,每当独处的时候,就是习惯性自我反省,反省到自我讨厌,难受,然后继续自我反省,直到自己能够改正为止,希望自己不会有抑郁吧,我也不希望


讲真,自己出自一个幸福和谐,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三观很正,把家人看的很重,没有考虑过缺陷问题。


也许是因为5岁时姥爷的去世,第一次真切地接触到了死亡。

从那以后就开始焦虑。对,就是一个小孩子,一个小学生,白天完全不会想到这些问题,到了晚上睡觉时,一个人独处在黑暗中,思维就会随处游荡,无一例外每次都想到了死亡。一开始是想像死亡的痛苦,想像自己死去的时候那种痛苦的感觉。想著这些,整个人十分焦虑,焦虑到不停地捏自己,撕扯被子,就是在本能地发泄焦虑。后来,关注的重点从临死时的痛苦转移到了死亡以后的虚无,思考自己的存在到消失。再后来,从考虑死后的虚无转移到人的一生,考虑自己以后的学业,工作,家庭,生活。

这样的思考集中在小学6年,主要是在二年级到六年级吧,上了初中以后就慢慢减少。到高中基本不怎么想了。这样的经历是很痛苦的,说白了就是在一直感受焦虑,难受的不得了了又想办法排遣焦虑,因为自己也觉得不能老是这样,痛苦的感觉谁都不喜欢,人自然而然会想办法。焦虑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反反复复,慢慢地自己想清楚一些事,也就走出来了。

以上是大概的经历,然后说一下想明白的一些道理:1.人生很短,一个人做不了那么多的事情,一个人的时间和经历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全部欲望。所以,选择一件两件最重要的事,能做好就已经很棒了,别贪多。(现在生活中只有一到两件事是主线,每年做的事情一句话就能概括,数量不多,但要做好)

2.所有得到的美好的东西,从得到的一瞬间开始,就意识到他/她/它一定会消失的,得到的所有都有失去的那一天。做好这个预设,在真正失去的那天就不会太难过,并且,在得到的这段时间内,能更加深刻地感受他。

3.反正都要死,快乐最重要。

易经有64卦,相当于64种人生。

一卦中有六爻,相当于一生中6个阶段。

每种性格都有低估和高峰。

64卦也不是固定的,比如你在A公司是一种卦,而B公司是另种卦。意味著你因为环境而改变了你的性格。

结论是每个人看似都不同性格,其实大致一直。性格只在大的框架里面,不同环境里而变化。

人的思维和性格很极低变化。不管是文化和科学,现代都没有古代变化快。现代的飞速发展是因为现代科技基础应用发展,而不是科技研究的发展。

出现这个局面原因文化越来越趋同,而这文化限制著你我性格。制度,性格,社交,传媒在全球几乎都散播相同东西,而自我思考出不同东西越来越少。

既视感会出现越来越多,直至思维枯竭。

对不起,我扯不下去。
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宏大啊……变数太多,还不是函数!自认为能力有限,看追求吧……还有初心的问题,都得先有自我意识,我知道我。这个不是看努力。能力有限。
简单的说就是深思熟虑的成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