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买的南明史,昨天刚看完前三章,给我的感觉就是,刚开始觉得主角是大顺,接著觉得主角是大清。

最开始看序章的时候,里面的论调和明粉最常见的论调很像,我以为明粉都是看过南明史的,结果越看越奇怪。

大顺是昏招频出,但最起码是个正二百经的政权,对老百姓好。

大清更是男主剧本,鬼知道他们的政治手腕怎么那么熟练,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政治手腕对顺明而言简直是降维打击,而且比南明对百姓好的多,同时也笼络士绅,同时很快建立起新秩序,入关同年就志在一统天下,以崇祯后继者自居,冲夺取天命而来,这让我好感倍增,虽说我以前和清粉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南明……我都懒得说了,看过南明史的应该都知道,跟赵构比都乳赵构了,江北拿了粮饷就去屠杀百姓,史可法一味绥靖,东林党只顾党争,南明名为一统实为分裂,而且对百姓也是最残暴的一个,但为什么感觉很多人是看了南明史才当明粉的?

难以理解。


题主读的《南明史》和我读的是一本吗?我读的顾诚版《南明史》,主线毫无疑问是大顺、大西农民军1644-1664的抗争。所以将李来亨茅麓山自焚而不是永历皇帝身死作为结尾。

顾诚对腐朽的南明朝廷的批判自不用说,至于题主所说的男主剧本的大清,我就随便摘录一段吧。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是因为这种疯狂的屠杀政策不仅没有吓倒汉族人民,反而激起更加顽强的抵抗」——《南明史-第六章 清廷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政策》


我个人算是符合题主的描述,既通过读南明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明粉」。在此之前,年少时我甚至不知道历史上还有南明,中学时历史课本只教到崇祯,就是明亡。

不过我粉的不是腐败无能,吸整个大明的血去供养皇室的晚明政府,而是明代的文化,明代老百姓、明代敢于反抗政府暴政又敢于抵抗异族侵略军的志士能人。以及那个「反清复明」的「明」。就像《剑桥中国史》所说的,在当时,「明越来越表示一种抵抗外国入侵与征服的无畏意志」。

阅读南明史料,其中让我感到可歌可泣、令人唏嘘惋惜的地方,就是大批忠节义士为拯救国家而赴汤蹈火、颠沛流离,虽艰难困扼而不顾,临刀锯斧饿而不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其在我,牺牲成仁的精神。

在民族矛盾重重的南北朝刘宋时代,刘义庆《宣验记》中载有一个故事:

「有鹦鹉飞集陀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日:「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在南明激烈的民族矛盾中,就诞生了这么一批「火鹦鹉」,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南明烈士抱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为捍卫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最高利益而拼搏抗争,为捍卫民族大义和做人的尊严而慷慨赴死。

清军入北京时,河间有个农民,姓徐,不识字。因为腿有残疾,家中排行第三,故名徐三痶脚。清军入寇北京时,北直隶人民纷纷起义抗清,徐三问其父,为何我家不起义?父答:「痴儿,我乡人也,而安于农,起义何为?」徐三愤怒的回答:「懦夫!懦夫!」遂跑到村里教书先生那问忠义二字如何写。得到后,找了一条白布,照著先生写的字比划于白布上,准备揭竿而起,号召同乡抗清。被他的父亲知道后,怕惹祸于家,毁掉了徐三的旗帜,将其锁于家中。徐三卧在床上,不吃不动,五天后,母亲去看望他,尸体都已经僵硬了,而五天的饭,一粒一粒都在,一口都没有动过。[1]

这样一个不识字,身有残疾,又没有受过大明王朝丁点恩惠的普通人,面对清军入寇,都知道挺身而出,给我的震撼非常大。而这样的人在当时可以说是千千万万,数不胜数。

王励,文登人。诸生。衣寇痛哭,数日不食死。

周启鲁...诸生,有武略...清兵至,知县招守城。城陷,不屈死。

嘉护,福山人。世袭千户。一门死。

嘉祯,武定人...清强起永康知县,不就,叫号投井死。

谦亨,鱼台人...衣冠坐堂上,与二子诸生鲁男、曾勇同死。

牛德富,辉县人,农夫...闻变,投井泉死。

李景隆,安丘人,累功至东莱守备...清兵至,被执,不屈死。

《南明史》忠义传所载部分义士

这些千千万万的义士,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脊梁,照耀著我们这个民族抗击外敌,不屈暴行的民族精神至今。而在三百多年后,面对同样是异族侵略的日本侵华,南明史料立经满清三百年的掩盖,再度绽放耀眼的光辉,被当时的史学界所挖掘,宣扬,用来积极人们抗日。三百多年前先贤们抵抗入侵的浩然正气再度照耀人们「后死有为」。

翦伯赞就有总结到:「永历时期明朝政府和人民对满清野蛮征服的斗争,是战斗到最后的一寸土与最后的一滴血,中国的民族正气之赖以保存之今日...他们当时的英勇斗争,已经光辉地表现了中国人民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2]

所以关于题主所说,从《南明史》中读出满清比南明对人民更好,南明是明、顺、清中对待百姓最残暴,清入关后迅速建立了新的秩序,清简直就是「男主剧本」实在感到不可思议。这和我读到的南明史实南辕北辙。

参考

  1. ^《南明史》第十三册,忠义一,4729页,钱海岳,中华书局
  2. ^《论南明第三个政府的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我觉得更难以理解的是看南明史看成了清粉。


这种问题太屑了,因为看南明史跟成不成明粉没有啥必然联系。

这个世上,不管什么粉什么迷,入坑条件都是其钟爱对象某一辉煌时代或美好故事,哪怕没下限的也是把不好的吹成好的。

你这就好比在问:为什么有人看苏区红白对立史能看成供粉一样无厘头…


看《南明史》能对清朝产生好感的才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清廷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政策

第一节多尔衮的失算

第二节 清兵的滥杀无辜百姓

第三节 强迫汉民剃头改用满族衣制

第四节 圈地和「投充」

第五节 严酷的缉捕逃人法


这是你的问题,不是感情上倾向南明就是明粉。

如果连战连胜就是大男主,你看抗战史也一定觉得日本拿得是大男主剧本吧。


才看到第三章,别急著来知乎提问下定论,看完再说。最起码看到第六章你要还是个清粉那就有点对不起良心了,看到后面你可能会更佩服李晋王和张苍水。

主角不是大顺?首先这是历史著作不是小说,没什么主角可言。回到问题,因为大顺是上一部农战史的"主角",满清入关后大顺很快覆亡,残余势力自此退居历史舞台边缘,并非南明史叙述的重点。

带清是男主剧本?并非全无道理,毕竟入关之初的清朝,军队强大,政权高效,决策明智,但到了后面的章节你就会知道,带清实在是一个相当糊涂和残暴的政权,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烂,本来也许两三年就能完成的统一被硬生生拖成了十几年。

南明比带清残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了解一下,明末清初的屠城大部分可都是清军干的。对老百姓好,很快建立起新秩序?复征三饷,剃发易服,圈地投充,迁界禁海,搞的到处都是反清复明的义军,还曾多次掀起高潮,绵延数十年甚至直到后世会党,几百年后的义和团甚至都打过反清复明的旗号。

归根到底,请读完南明史再来发言。同时,真没听说过有哪几个明粉是看南明史看出来的,看南明史看出来的一般都是清黑。


明粉,大多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明朝粉,有粉的是明朝那个时代一些探究革新,呼吁人本的志士,有粉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豪气,有粉的是郑成功,李定国至死不降的民族气节。

至于南明那些小朝廷干的沙币事,没人会粉。

明朝最好的结局应该是被农民军推翻取代。


顾诚的《南明史》中的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里要涉及到采用的史料。有一些学者也有对人物评价的不同意见。当然提问者可能看的并不是顾诚的《南明史》,也可能是像《洪业》这样的。(这就属于带歪了。)

1644年8月18日,清廷明令废除「三饷」,禁止官员私收讼费,命令对府县财政进行审计,并号召检举惩治「衙蠹」。

但是南明史无法避免的描述「屠杀」「合作」与「抵抗」。无论是选择哪一方的视角,「扬州」也永远不会缺席。

然后

大清更是男主剧本,鬼知道他们的政治手腕怎么那么熟练,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政治手腕对顺明而言简直是降维打击,而且比南明对百姓好的多,同时也笼络士绅,同时很快建立起新秩序,入关同年就志在一统天下,以崇祯后继者自居,冲夺取天命而来,这让我好感倍增,虽说我以前和清粉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个吧,实在有点猛。说句不恰当的,抗倭援朝时的「倭寇」还没打到朝鲜就已经「志在天下」了。一边踩著史可法,一边捧著清的逻辑是变扭的。

既要用他来证明「清朝非侵略」,又要对「联虏」大加批判,而「民族英雄」之称也没有了,却隐约认可了「民族英雄」 张煌言的抗清事业(抵抗的对象「对百姓好多了」,用清朝的评价标准,进行抵抗的无疑是「汉奸」了。)所以,这里面「清粉」的逻辑是如何衔接的,我还未想明白。(史可法真的很累,不仅要接受本民族的评价,还要接受其他民族的运用)除少数情况,「民族英雄」的对立面是总是有「侵略者」的,而这就不能够以内部矛盾的视角分析了。

插个题外话,联虏剿寇有个人把这事清朝干的极漂亮,这人叫曾国藩。深受一些人的喜爱。


南明最大的问题不是暴虐而是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