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不止一位精分取向的諮詢師說過,如果諮詢師攻擊、報復來訪者,是因為來訪者把很強的憤怒的能量丟給了諮詢師,有些的確是諮詢師的問題,有些與諮詢師無關。在實際的諮詢過程中,諮詢師攻擊報復來訪者的情況並不少見。那麼,專業的諮詢師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可以對來訪者進行反擊嗎?


當諮詢師報復來訪者,甚至當諮詢師意識到,自己想要報復來訪者時,這就意味著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係,就捲入到了「對話內容」層面,而非咨訪關係層面。

最近正好對於這兩個層面的對話有了新的理解,順道分享給大家!

兩個層面的互動

當來訪者語言攻擊諮詢師的時候,實際上兩個人是在兩個層面互動的。

第一個層面我們權且稱之為「內容層面」,來訪者說:「你大爺的!」,那麼在內容層面上就是在說「你大爺的!」

第二個層面我們權且稱之為關係層面,在這部分,來訪者表達的內容就會比較豐富,可能是

  • 對諮詢師表達失望
  • 用攻擊防禦羞恥感
  • 用攻擊表達「我需要力量」
  • 對諮詢師「調情」
  • 等等……

如果我們緊盯著第一個層面開展工作,最終的結果就是說教、講道理、野蠻分析(精神分析術語)。如果能跟第二個層面互動,那樣的工作才能算得上某種心理學工作。(但是需要強調,諮詢師無論如何不會僅在第二個層面說話)

諮詢師的反擊

所以當諮詢師反擊「你大爺噠!」時,我們也需要從兩個層面理解。

第一個層面,諮詢師直接回應了來訪者所說的內容,這種現象專業術語叫「對卷」(誤)。倆人在內容層面持續對話,基本上屬於諮詢沒有深入的狀態(比如初始訪談的部分內容)。那麼如果在諮詢中後期還是這樣,那也許意味著諮詢師和來訪者的故事過於緊密的糾纏,失掉了自己的工作身份。

第二個層面……諮詢師也不會直接開卷,畢竟諮詢師要做的事情,就是幫來訪者看清關係層面發生了什麼,將關係層面的潛台詞變成台詞。

比如亞隆的那句經典的:「我覺得剛才我們一直沒有建立鏈接,和你有些距離」。

因此當諮詢師反擊的時候,大概率是在咨訪關係中捲入過度,無法抽離出來了。

如果諮詢師有一定的經驗,他會試著將剛才「對卷」的環節做個復盤,或者跟來訪者一起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

當然,前提是他們的咨訪關係還有機會處理這部分。

順帶小驚喜

當然我說的兩個層面,顯然不是原創,過去有人將二者稱之為「內容」和「過程」,也有人稱之為「接實招」和「接虛招」。不過這個觀點倒幫我解釋了另一個話題:

為啥熟人之間不能做諮詢?

所謂的熟人,無外乎親人朋友同學同事,你們已經建立起來的關係,很大程度上依賴「內容」的互動。

比如,兩個人用內容對話:

「老王,幫我從食堂帶個炒餅」

「滾蛋自己買去!」

可是在過程中對話,畫風就詭異了:

「老王,幫我從食堂帶套煎餅」

「聽起來你對我有很多期待。」

所以熟人之間諮詢,兩個人的關係會在內容和過程之間來回擰巴,這會形成一種非真實感,我不確定我說的話,你是否聽到了。

關於倫理和技術

所以這又是一個倫理與技術的話題:反擊來訪者必然是違反倫理的行為,至少不符合善行的第一原則。但是,它又是諮詢技術所決定的。

諮詢師的技術到位,他的確能更清晰的看到咨訪關係,也就不容易陷入到被罵與憤怒的陷阱中。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心理小廚plus


這個問題很有針對性,這兩天我上知乎頻率較少,不是太多,然而當我登錄界面,後台就有一堆私信,每天都有一堆網友向我哭訴,說如何被諮詢師虐待欺負的。

這裡面不乏很多知名的知乎心理學大V。

這裡我就不批判這些諮詢師到底做得好不好了,畢竟我也不是當事者,要評價好與壞也不客觀,我想談的是,為什麼來訪者會表達不滿,還有諮詢師為什麼要在諮詢裡面生氣,甚至報復來訪者。

拋開諮詢的工作場景,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在生活中我們跟別人吵架,發生爭執鬧得不可開交,一般會在什麼狀態之下?主要會在以下的幾種狀態中:

首先是意見分歧,雙方一個不服一個,對對方的觀點產生不滿,心生怨恨。這點是非常常見的,在一些小事或者觀點上有了不一樣的看法,看似表面上沒吵,實際上內心非常難受,心生怨氣想要反駁,在這過程里有了衝突。

其次是出現言辭上的穢語。這個很重要,所謂穢語,指的是對人格上形成了侮辱,就事論事說話,只會傷情緒,倒不會說讓人很難受,頂多就是發一下脾氣完事。一旦出現某些指責性、批判性的評價,就會產生「內傷力」。

如:你這個人就是這麼懶,太作,平時不好好努力,30歲了還混成這樣子,這都是你無能造成的,怨不得別人。

類似這種人格挑釁的批判,這是最傷人的,也是讓人關係破裂的行為,不管是父母、朋友還是戀人,哪怕關係再好,聽到這樣的話也會覺得受不了,關係會驟然下降。

最後是肢體衝突。情緒控制不住,言語上已經沒法解決矛盾了,緩和不下來,接下來就會開始動手,打人,報復,為的是通過武力壓迫,來讓別人達到認同的地步。

以上的情況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衝突模式。

回到心理諮詢的工作場景中,來訪者與諮詢師發生衝突,發生攻擊和報復,又會是哪些原因呢?

這裡有一個觀點要質疑一下,聽到不止一位精分取向的諮詢師說過,如果諮詢師攻擊、報復來訪者,是因為來訪者把很強的憤怒的能量丟給了諮詢師,這句話有甩鍋嫌疑。

在我的執業經歷中,我很少遇到過來訪者把很強的憤怒能量丟給我,在諮詢里根本碰不到要吵架、攻擊的這麼一種狀態,要是來訪者跟諮詢師吵,要反思的應該是諮詢師,而不是來訪者。

大家要明白,心理諮詢的本質是什麼?心理諮詢的本質是一種服務。來訪者出現心理困擾了,情緒、認知或者行為上有問題,他去找諮詢師,看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處理。諮詢師了解到來訪者的心理困擾以後,接下來就是分析和解決問題了,先評估找原因,找原因以後出方案,確定目標,然後根據諮詢目標解決困擾,解決完了以後工作結束。

本質不複雜,就跟病人找醫生看病一樣,我身體有病,胃痛,醫生你給我治好,治好以後就可以結束關係,非常簡單。

然而現在我看到有些諮詢師的諮詢心態有一些問題。

誠然,我很理解精分流派諮詢師的諮詢方式,也知道他們的諮詢過程和風格是怎樣的,但是有個過程一定得銘記,諮詢的原則是「客觀中立」,時刻得保持冷靜、客觀的心態去處理事情。由於這個流派的操作設置,涉及更多情感的聯結,那麼諮詢師在處理關係上,難免會投入進去,缺乏穩定人格和心態的諮詢師,極容易把個人的「困擾」代入諮詢的狀態中。

這就容易造成一個問題,在跟來訪者共同處理困擾的時候,過多地強勢控制,把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造成關係的不適應,在工作環節上出紕漏。

換句話說,當來訪者對諮詢師表達不滿,這也體現了一個問題,諮詢師給我的感受不好,他對我的態度讓我感覺不舒服。這種不滿非常致命,因為它不是「效果不滿」,而是「態度不滿」。

效果不滿很好理解,諮詢師諮詢了一段時間,作為來訪者總是感覺效果不好,這時候他表示不滿是在就事論事,只針對事情,這時候諮詢師只需要去和來訪者協商就好了,更改一下諮詢方案和做法就行,直到完成目標。

要是態度不滿,那就上升到很多方面,如你的態度很強勢,我不滿意;你對我的評價不公正,我接受不了;我對你有好感,你卻不理我這些感受上,而這些感受,全部都來自於情感的衝突。

情緒出問題,那麼做事情就很難心平氣和地做下去。

那麼出現衝突,來訪者對諮詢師表達不滿,諮詢師該如何化解矛盾呢?當然,報復攻擊肯定是不可取的,想都想得到這種行為會有問題,大家平時生活中跟朋友、戀人吵架,都不可能報復攻擊,要是攻擊了關係都會鬧得很僵,何況是在工作狀態中。

作為諮詢師,當來訪者對自己表達不滿時,先要真誠坦然地接納情感,並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舉個例子。

有一天諮詢師狀態不太好,到了下午五點鐘,諮詢有些累了,想壓抑自己疲倦的神態,但是沒控制住,在諮詢里打了哈欠。此時來訪者正講的很投入,看到諮詢師這種狀態,非常生氣,就對他說:

「你打哈欠是不是覺得我說的太無聊了?要這麼樣我就乾脆不講了。哼╭(╯^╰)╮!」

那麼諮詢師聽到這句話,該怎麼表達呢?很簡單,就是道個歉,說一下就好。可以這麼講:

「對不起,我諮詢太累了,早上到現在諮詢了五個,到你這裡是第六個,注意力有點不太集中,沒緩過神來,是我不好,下次我會注意的(*^▽^*)」

這麼一說,來訪者也就不會跟諮詢師吵了,雖然心裏面還會有些小埋怨,但不至於會給關係帶來太多的僵局,頂多就是覺得諮詢師太累這次諮詢狀態不太好。

不過,要是諮詢師採用以下這種對話模式,那就要抽耳光了,比如他們會這麼說:

「我打哈欠的表現,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感受?(⊙o⊙)…」

「這個行為,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o⊙)…」

「我這個做法,給你造成了多大的困擾,你能說一下看看嗎?(⊙o⊙)…」

要是諮詢師這麼說的話,顯然就是犯了「教條主義」,把技術看的過重,而忽視了對來訪者的真誠體驗,顯然這樣的諮詢師不僅水平不夠,而且也是需要提高諮詢經驗的。

還有些諮詢師則比較極端,遇到來訪者說你打哈欠我就乾脆不講了,他們會這麼表達:

「我不就打個哈欠嗎?幹嘛這麼凶,我都諮詢這麼久了,打個哈欠不也正常,你要不說那是你的事情,跟我無關╭(╯^╰)╮」

要是諮詢師這麼說,趕快拉黑吧,這不僅不專業了,連基本溝通共情都沒有,別說諮詢,估計生活中與人交談都無法正常交流,純粹攻擊狂。

@徐若航 那個榮格的例子覺得很好,來訪者說要打醫生一個耳光,榮格說你要打我,我也會打你的哦(#^.^#),這就非常真誠,不僅幽默,而且具有情感互動。作為人來說,誰願意被人莫名其妙打啊?要被打肯定就是還擊,如果你要說你打我我會非常樂意接受的,這個人腦子一定有問題。

除了接納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說出真誠的話語,作為諮詢師要緩解來訪者的攻擊和不滿,需要用一些技術和技巧。最常見的一種技術是「傾聽」,這個不用說了,最基本的諮詢師的素質,出現矛盾都可以用這個方式去化解。

如:來訪者對諮詢師表示不滿,說上次你說了一句話,讓我覺得感受很不好,似乎你對我有敵意,有點看輕我的表現。

這時候諮詢師可以這麼表達:請問是哪句話我說的不太好,讓你有了這樣的體驗,能具體說一下嗎?當諮詢師能夠很真誠地、願意傾聽來訪者感受時,那麼這層敵意和不滿也就慢慢消失了。

傾聽之外,諮詢師還可以用內容反應和複述的技術來進行化解。

如:來訪者對諮詢師的著裝感覺不滿,說你今天沒有穿牛仔褲,只是穿了條短褲,腳毛看起來好多,實在看不順眼。

這時候諮詢師可以這麼表達:我今天沒有穿牛仔褲,露出了下面的腳毛,看樣子有點邋遢,讓你感受到了不太好的感受,是這樣嗎?

來訪者接著會說,是的,你這樣的表現讓我感覺不好。

諮詢師就可以接著表達:嗯,今天太熱了,30多度,出來的時候穿長褲確實有些熱,貼在身上不舒服,於是出門的時候就考慮穿了短褲。不過我沒想到這會給你造成影響,下次我會注意的。

通過內容反應或者複述的技巧,能夠讓雙方的氣氛緩和一些,語氣能夠更加平淡地度過,如果你一開始就說「哎呀,今天天氣好熱,我穿短褲出來了,這很正常,為啥不能穿?」那這種表達就過於缺乏共情了,有點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去認識問題,沒有理解別人的感受。

說到底,這些技術的使用也來自人的修養和人品,要是平時人的性格比較溫和,善解人意,即使沒學過諮詢的技術和技巧,也能夠真誠地表達這些內容,只是說話並沒有那麼到位罷了。

除了技術使用以外,諮詢師更需要的是「修心」,只有心態平穩強大,那麼做諮詢才會更加到位,也就不會和來訪者出現衝突了。


來訪者表達不滿是一個非常常見、極其正常,乃至在任何一個中長程諮詢中都會發生的情況。大部分受訓良好的諮詢師會秉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來訪者表達不滿,把來訪者表達不滿當做諮詢進程中一個【發生改變的契機】。

只是這個表達需要被限制在一定的邊界內:就是來訪者不可以對諮詢師的身體產生傷害(不能付諸行動),一旦來訪者付諸傷害行動,諮詢師則有權利隨時停止諮詢。諮詢師需要首先保護自己的安全,才能夠作為諮詢師幫助來訪,這是人的本能,也是諮詢的邊界。

當然大多數的情況下,則是另外一種情況:

很多來訪者在諮詢分析進行到比較深入的階段,都會展現出「想要摧毀諮詢師」的願望,但同時又會「害怕摧毀諮詢師」。在過往的經驗中,可能沒有一個好的客體能夠包容和呈現這一部分,所以這個衝突一直持續到成年之後。在這種兩難、衝突和罪疚感的壓力之下,來訪通常會分裂諮詢師:即某些方面被他所愛,某些方面被他所恨。他和諮詢師的關係也會以下方式被分裂:他自己維持在好人(或壞人)的狀態,而諮詢師則為相反的人物。

在這種情況下,諮詢師能夠坦然的承受這種不滿,並且對這個部分進行呈現和解釋,有助於幫助來訪者整合這些感覺,這樣的表達不滿的過程,就是一個對諮詢積極有益的時刻,會促進來訪者人格的整合,對整個諮詢進程都是有益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

來訪者可能對諮詢師產生了負性移情。即來訪在過去的經驗中,對某些人產生了憤怒,但由於某些原因沒有得到表達。在諮詢的某些場景中,這些感覺被「激發」了出來,而來訪將這些感覺投射到諮詢師的身上。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去處理來訪者未曾被處理的感覺。比如有可能來訪對他的媽媽有很強烈的憤怒,但是這個憤怒由於某種原因沒有得到表達,比如媽媽是用示弱的方式在控制她,或者媽媽的權威讓他不敢表達等。那麼當移情發生時,來訪者有機會在諮詢師的身上表達這種不滿,來訪者可以感受到諮詢師的不帶敵意的溫和、堅定,這對來訪者是非常有幫助的。一方面,釋放這種不滿就是對憤怒情緒的處理,另一方面,就像我們說到的,來訪在攻擊客體的時候又會擔心客體毀滅,當來訪發現諮詢師沒有生氣也沒有被毀滅時,會產生安全的感覺。

當然,也有可能確實諮詢師有某些地方傷害到來訪,讓來訪感覺到不舒服。比如我遲到了,或者因為特殊情況忘記了來訪者的時間。這種情況我會真誠的向來訪者道歉,並且調整和反思我的行為,是否我被我們之間的某些移情影響了?或者我最近的生活狀態有某些問題?通常當我道歉並調整後,來訪的不滿也會消除。

諮詢師在何種情況下,會攻擊報復來訪呢?

1、來訪者的不滿超過了諮詢師的承受範圍,諮詢師會下意識的防禦。

2、諮詢師進入了意識層面,無法從和來訪者的關係中覺察出這種不滿來自哪些潛意識動力。

3、來訪者的不滿磋商了諮詢師的自戀,讓諮詢師感覺到憤怒。

4、諮詢師有某些沒有處理好的個人問題,比如曾經有創傷、有未被處理的情節,當然也包括第三點中提到的自戀(第三點單獨提出來因為我感覺占的比例可能很大)

所以,當來訪者的不滿發生時,如果諮詢師覺察到自己感到憤怒、受挫,想要攻擊來訪時,需要及時的去督導,在督導中覺察在諮詢中發生了什麼,如果這種想要攻擊的願望來自個人自身的內心世界,就需要及時去進行個人體驗。

參考文獻

【1】《抑鬱位置與偏執——分裂位置的關係》梅蘭妮· 克萊因【2】《嫉羨與感恩》梅蘭妮·克萊因


其實吧,首先我覺得這不僅僅是精分和非精分諮詢師的區別,而是諮詢師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

很多在國內受訓的諮詢師都做不好這點,非常令人失望。

在諮詢室里諮詢師並不代表ta個人,而是一位收取費用後向咨客提供服務的專業人員。因此,題目里的「反擊」是不可以的,但是換成「反饋」就ok了。

我不說學術的,我也不懂。說我自己的經驗吧。

我在諮詢室里的攻擊性,並非針對諮詢師個人。我表達的是我在讓我不舒適的環境下會出現的感受。

我需要的是諮詢師能夠看懂這些感受,反饋給我。無論是(在我沒意識到時候就能)指出我攻擊的行為,或者是反饋一些安撫,或者是告訴我ta受到攻擊的感受,或者是給我建議如何去照顧我的不舒適……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不同受訓背景和不同個性的諮詢師反饋都不一樣的。

無論如何,最差的一種肯定是:自戀受損。以及攻擊。

我很尊重和我合作的諮詢師,但,這種非常不專業的舉動我肯定是看不起的。


無論是怎樣的情況下,諮詢過程中,專業的諮詢師當然不可以「報復」來訪者。看到很多答主分享了很棒的回答角度,那我想從諮詢師的角度聊聊,諮詢師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攻擊性」。

很多人都懼怕別人的「攻擊性」。不僅如此,還會壓抑、否認自己的攻擊性,甚至為自己的攻擊幻想而內疚自責。

但實際上,攻擊性不僅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還是奮鬥與成就的驅動力。

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很多人會認為心理諮詢師都是一群溫和,熱情,沒有任何攻擊性的人。不僅普通大眾會對諮詢師有這種既定的期待,就連一些心理諮詢師(當然是並不太專業和資深的)也會覺得自己必須是溫和的,好脾氣的,像道士或和尚一樣不起一絲波瀾的。

但其實,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並不是如批量生產出的布偶,清一色的熱情,溫柔,沒脾氣。恰恰相反,專業的諮詢師在長程的個人分析中,比普通大眾更熟悉自己內心深層次的攻擊驅力和接納自己的攻擊性。

可以說,作為一個專業的諮詢師,去面對、承認和接納自己的攻擊性是必要和必須的,因為無法接納自己的恨、憤怒、攻擊,就意味著同樣無法接納來訪者身上的恨,憤怒和攻擊

可能有人還是疑惑,為什麼心理諮詢師不能夠消除自己的攻擊性呢?

如果我是一個來訪者,遭遇諮詢師的攻擊,又該怎麼辦?

此外,心理諮詢師能夠幫助有攻擊性的來訪者「消除攻擊性」嗎?

攻擊性需要消除嗎?

首先我們討論一個問題:人的攻擊性可以消除嗎?需要消除嗎?

首先,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攻擊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驅力,生本能的一部分,無法被消除。生活中你所看到的那些沒有攻擊性的人,很可能是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

第二,攻擊性是一個人成長的非常重要的動力,對應的是一個人的力量。

很多有所成就的人,身上都是散發著或多或少的攻擊性的。毛主席那句名言「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將內心對於攻擊的強烈興趣表達的淋漓盡致。

呈現政客內心世界的美劇《紙牌屋》,也有很多經典台詞,比如「只有一條規矩,成為狩獵者,或成為獵物」、「對於爬到食物鏈頂端的我們而言,決不能心慈手軟。我們的世界只有一條規則:弱肉強食」……這就是他們內心巨大的攻擊驅力。

再把目光從政治世界轉移到娛樂世界。面對質疑與謾罵,有人情緒崩潰,有人默默承受,有人淡出江湖。

幾年前的范冰冰,一句「我就是豪門」霸氣的堵住了八卦評論者的嘴,一句「我不招事,但我也不怕事」讓躍躍欲試的人望而生畏。人品質疑也罷,沒有演技也罷,范冰冰還是在詆毀與謾罵聲中走向了一線藝人的行列,成為年收入第一的華人女星。

除了上述例子,我想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同樣不難發現:

那些外表看來完全不具攻擊性的男人,往往被認為缺乏男性魅力和力量的,通常也很難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那些外表看來完全不具攻擊性的女人,則容易被認為是忍讓溫和卻又單一無趣的,她們很難在家庭和工作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想說的是,攻擊性絕非壞事,而心理諮詢或心理成長的目標,也不是消滅攻擊性。

心理諮詢:更好的發展攻擊性

反過來,心理諮詢的目標之一,其實就包括讓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攻擊性

任由內心深處的攻擊驅力隨時隨地的盡情釋放,被其所控制和左右,勢必會給我們的生活增添很多困難,破壞人際關係,阻礙職業發展……

很多人也確實被內心巨大的攻擊願望所奴役和控制了,這時候去深入的探索,了解和面對自己的內心就很重要了。只有了解它,才不會被它所控。

另外,發展出能夠被社會規範和人文習俗所接受和認可的表達方式,是讓其成為自己成長發展的驅動力而不是絆腳石的關鍵。什麼是更被社會規範和人文習俗所接受的方式呢?

如上面舉的例子,很多能夠取得成績的人們,大多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攻擊驅力轉變成促進職業發展和成就的驅動力,這就是一種被社會認可的方式。

攻擊性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對它的否認,壓抑,和拒絕;

釋放攻擊也並不危險,真正危險的,是沒有給它找到所適合的道路。

本文作者:劉月,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澳大利亞Monash University 心理學專業文學學士;中美高級精神分析連續培訓項目(武漢)成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詳戳↓↓

劉月 北京市 成年人諮詢 留學生諮詢 在線心理諮詢?

www.jiandanxinli.com圖標

【簡單心理Uni】 心理諮詢師的終身成長學院,匯聚海內外名師,針對不同階段的心理諮詢學習者,提供40+種培訓課程,專業針對性強,體系化程度高,直播/錄播、音頻/視頻、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目前已有20萬+人參與學習。

更有20+門免費課程等你來開啟喲,課程學習戳 →「http://jdxinli.cn/q199xq」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