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需要心理諮詢,本來可以很快結束的,男朋友對這件事很反感,讓我壓力越來越大,導致諮詢一再延長時間。該怎麼辦?


男朋友是一個身份和角色,不是具體某個人。


我們接受心理諮詢,會讓自己變好,變得越來越不容易被別人掌控。他拒絕你發生這樣的變化。他是何居心?


很多男性都這麼說,認為做心理諮詢就是矯情,其實是覺得這個錢不如給他們充遊戲或者買煙更爽。


很多人對於接受心理諮詢抱有刻板偏見。去諮詢並不一定意味著有心理疾病需要治療。這是你需要向男友明確的點。

中國的心理諮詢道路任重道遠。因為對於心理諮詢的刻板印象,使得很多人談心理諮詢色變,總覺得自己或者身邊人,只有在精神失常甚至心理變態時才需要接受心理諮詢。殊不知歐美有很多企業家或者高管,都會接受定期的心理諮詢與指導。能夠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並且實時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的人,才是對自己以及家人負責的表現。

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的身體機能或是思維能力處於最佳狀態,也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的心情,心理狀態時時在線。

每個人對於負面情緒的處理能力不同。有些人生性豁達開朗,即便是棘手的問題或局面,也不會許久掛心,自帶消化負面情緒的能力。

而有些人則不太具備自我疏解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流逝,負面情緒非但沒有消亡,反而久久縈繞於心,甚至發酵膨脹,極大程度地影響了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如果沒有合適的傾訴渠道,沒有一個可以認真傾訴,並且聽取建議的對象,第二種情況很有可能造成自己心理健康程度的急劇惡化。

直白地告訴你的男友,除了他之外,你需要一個人,去傾訴自己的苦惱,並且傾聽相對專業的應對方法。就好比身體勞累需要去接受按摩一樣。每一個人的心理疲憊,也同樣需要被正視,並且被語言的「按摩」所化解。

不客氣地講,如果對方連自己基本的心理需求都無法正視並且尊重、滿足,那意味著你可以換男友了。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我看書里的一個小篇章,具體的內容是不同取向流派的諮詢師對於同一個諮詢記錄的評述。其中有一個諮詢師是女權主義(平權主義)取向的諮詢師。以前只是聽說有這樣的一個流派,但是具體以什麼樣的角度分析,在以前的學習當中確實不太了解,以我粗淺的總結來說,是以更偏向於社會層面的,以男女性社會地位和歷史成因為導向來分析來訪者的問題。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有一些學科或者領域,話語權的導向更多地偏向於男性,在諮詢這一塊也是發現很多經典的治療諮詢方式是以男性思維主導的,進而發展出的理論,所以為了反思這個現狀,才出現了平權主義取向的諮詢師。

具體談到問題中所描述的這種情況,我個人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孤例,不單單從兩性的角度出發,就算是以觀念不同的角度出發,確實是有些人認同心理諮詢,有些人不認同心理諮詢。但這些認同與不認同並不是左右我們心智的因素。關鍵的地方在於,你自己覺得自己通過心理諮詢在變好嗎?男朋友這個因素在把你往好的方向推,還是往不好的方向推。

我覺得平權主義被提出來的取向,更多的是提示人們,尤其是處於弱勢群體的人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身上。

誠實的問問自己,我需要諮詢嗎,男朋友的抗拒對自己變好是有利的嗎,如果是有利的,我應該怎麼做,如果是不利,我應該怎麼做。

總之,多關心自己,在意那些真的關心自己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