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結束後「,結束是以何時為期限?天有不測風雲,你怎麼知道你明天,明年,卅五年後,會不會再遇上什麼人生難題,需要把這位壓箱底的諮詢師挖出來聊聊呢?

好朋友常有,但好心理諮詢師,特別是能和你匹配的好諮詢師,不常有。除非,你有錢有閑,可以經常像米其林評委一樣到處搜集自己喜歡的優質諮詢師。

一周只見一次。前期用來相互了解的大量時間,是個容易被忽視的成本。想多找幾個適合的諮詢師,即使你有錢,也未必有閑。

一旦做了朋友,就不能再做回ta的咨客了。心理諮詢師不可能為親友提供專業性的諮詢,因為會有很多話不便說,很多問題也不便提。

幾乎每個諮詢師都有自己比較偏愛的咨客,我也有,但是我會更加註意和ta們保持清晰的邊界,因為我希望自己一直能在ta需要的時候,以最好的狀態幫助到ta。通常這才是最符合咨客利益的選擇。

諮詢師在諮詢室里是中立的,好的諮詢關係是尊重,包容的,真誠的,你有任何想法觀點基本上諮詢師都可以接受。咨訪關係很少摻雜個人感情,或其他利益關係,但做朋友就不是這樣的了。

朋友之間當然可能有各種愛恨好惡,朋友間的界限,責任和義務與諮詢師不同,也沒有統一標準,朋友關係的維繫顯然比咨訪關係要微妙複雜得多。各種人情來往,利益相關,都會給你們的關係帶來考驗。諮詢師在工作狀態下的包容心、同理心也是有限的,不能在工作以外被無限濫用。別要求諮詢師在私人時間裡也像工作時那樣總把你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否則這是一種情感剝削。

最關鍵的是,你應該沒有在諮詢室以外的地方接觸過ta。完全不了解ta的經歷喜好脾氣三觀,你怎麼知道,你們適合做朋友呢?

以上。

請三思。


我們諮詢結束後的感覺往往是判斷諮詢做得好不好,或者能不能結束的一個重要依據:因為兩個人是因為諮詢才認識的,如果覺得諮詢師做得不好,那大概率不會想和諮詢師做朋友——諮詢師不能拿「負面移情還沒處理完」當做逃避的借口,因為來訪者即使對諮詢師的負面感受再多,如果諮詢師處理得基本合適,來訪者這邊也會感覺有很多值得信任的部分,也只有這樣才會覺得自己的感覺和諮詢師有的談。

理想情況下,我們一般把來訪者不再需要諮詢師當成一個終極目標。這時候人們一般有種「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感覺。即使哪天還會需要諮詢師,一般也不會對和諮詢師進入不確定的朋友關係有多少執念。

這也是我作為諮詢師如果要和來訪者做朋友的一個悖論:如果諮詢里坑了,人家多半不會理我;如果諮詢做得極好,人家也不會非我不可,除非以後真有什麼機會,不然兩個人一般都不會對對方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不過我也遇到過不少第三種情況:諮詢因為各種原因中斷,來訪者會很想和我做朋友。如果沒別的問題我也是開心的,但是多數時候總能發現其中的問題,而且都和前面諮詢里沒完成的事情有關。就算沒有什麼諮詢師的職業道德,我會感覺這段關係里有太多刻意的成分,這會讓兩個人都覺得不合適。

總結起來,結束諮詢後對諮詢師的感覺就像《老子》說的:「太上不知有之,次親之,次譽之,次畏之,其次侮之


從諮詢的設置和倫理來說,諮詢結束3年後,諮詢師和來訪是可以做朋友的。

但,這會對來訪的權益有隱形的侵害。

舉例,張是諮詢師,李是張的來訪,李在張那裡做諮詢有幾十次。後來,諮詢目標達成,諮詢關係結束。3年後,李想和張做朋友,張同意了。他們開始了生活中的接觸。再後來,李又遇到了心理上的困擾,他需要見心理諮詢師,如果他選擇跟張諮詢,顯然朋友關係會影響到諮詢的效果。如果李另找一個諮詢師王,王需要重新對李進行評估診斷,了解他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他的成長經歷和心理情結等等。這需要花費額外的 時間和金錢。

假如張和李沒有成為朋友,李遇到心理困擾還可以跟張諮詢,那麼,基於張已經對李有了很好的了解,也許,直接進入治療,會是短暫而有效的。

所以,為了保證來訪的利益,我不建議諮詢師和來訪做朋友。如果來訪特別渴望,諮詢師需要把做朋友可能帶來的後果告訴來訪,由他來決定要不要做朋友。同理,和來訪合作也是。

丁梅英:如何判斷心理諮詢師是否靠譜??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情緒出了問題,人際關係出了問題,你可以預約個體諮詢,也可以加入我的心理社群:

微信:dmyxinli


從諮詢師的角度來講,諮詢原則中有一項叫避免和來訪者產生雙重關係,因為諮詢中需要諮詢師始終保持中立的立場和態度,如果諮詢師和來訪者不僅僅是咨訪關係,那麼諮詢師或許會很難保持絕對的中立,不能客觀看待來訪者的狀態和問題,對諮詢效果會有一定影響;

從來訪者的角度來看,如果要對諮詢師攤開心扉,那麼需要對諮詢師有足夠的信任,覺得足夠安全,如果和諮詢師建立朋友關係,那麼會不可避免的有很多關係的交集,這時就會產生一定的擔憂,自己內心深藏的某些內容是否會有被其他朋友知道的可能,在某些場合雙方可能都會有一些尷尬,儘管諮詢中有保密原則,但來訪者還是會有擔憂的可能;

另外如果和諮詢師建立了朋友關係,那麼對諮詢師也就很容易會產生更多其他方面的依賴和期待,期待自己對於諮詢師來講相比其他來訪者,是不是有些不一樣的待遇和優勢,也會影響對自我的觀察和成長。

能夠理解諮詢後和諮詢師建立了很好的關係,覺得這樣的角色和生活體驗很難得,希望能和對方建立更進一步的關係,但是為了我們能夠更好更有力量地面對生活,建議保持純粹的咨訪關係,給自己保留一個更安全的空間,等到自己覺得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面對這段時間的諮詢內容,對自己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的時候,如果願意可以再考慮要不要建立這份朋友關係。在諮詢倫理設置中,一般也規定在諮詢結束兩年之後可以開始建立其他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