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進行了兩個月,諮詢師是一個有四年諮詢背景的諮詢師。

在最近一次的諮詢里,諮詢師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在想有的時候會不會我對你過分干預了。有時候我順著一個方向詢問下去,會勾起你不好的回憶,這會讓你很不舒服。其實我也可以對你說:如果這個話題讓你不舒服了,那麼我們可以聊一些別的話題。但是我又比較擔心我的這種做法重複了你父母對你的做法:對於你的負面情緒用忽略的方法解決,好像這樣我會重複你父母的做法。所以有些時候我還挺不知道該怎麼辦的。

後來諮詢師問我:我的做法會讓你覺得有問題么?

平時的我一般會告訴她:沒有關係,沒有問題。但是那個時候腦袋裡是混亂的,我沉默了比較長的時間,然後對她說:或許沒有問題吧。

現在重新想起來的時候,覺得這讓我有些苦惱:因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但覺得諮詢師也沒有做錯。面對這個有些讓我苦惱的事情,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想問問大家的意見。


你的諮詢師是有反思精神的,真棒!而且他對於不確定的事,會坦誠的拿出來和你討論,尊重你的看法,真的很好!

但這似乎給你造成了困擾,所以在這裡,你拋出這個問題。可是我的看法,這不是你的問題,不需要你來解決。

為什麼我們的來訪都這麼的小心翼翼,諮詢師的一句話,能在心裡默默的琢磨500個意思出來。

如果是我,下次諮詢,大大方方告訴他,你上回問的問題,我不知道怎麼辦,請你按你的專業水準,圍繞我的諮詢目標,盡量的處理。在其中,有任何感覺、情緒,我都會告訴你,希望我們都努力一些,勇敢一點。


拋給你問題不代表這個問題就是你的,如果你也覺得很無所適從,可以直接表明:這個我也覺得挺難處理的,但是我覺得這個也不是我邊界範圍內的事情~

我遇到過一個有點類似的情況,諮詢師也是那種很喜歡反思的類型,ta經常會問:你希望聽到我什麼樣的表達呢?

其實我每次聽到這個提問都會有一些隱隱的不舒服,但又說不上來,最開始的時候我說「我也不知道誒」,偶爾能說的具體一點的時候我也會展開講,直到有一天,我像是頓悟了一樣,我說:我不想去想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想這個問題是把自己放在諮詢師的立場上去思考。

(此前我們有一些交談不愉快的經歷,諮詢師一直很關注我的感受,ta會有這個提問也是想要照顧到我感受,就這個層面而言是非常ok的。但是同樣的,我們還聊到過我經常會在諮詢中「用力過猛」,一個人把來訪者和諮詢師的活兒都幹完了,諮詢師曾給我反饋「你說的很完美,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就只能給你拍拍手」,所以我也在試著不那麼用力,就安安心心地當一個來訪者就好。當我在收回自己試圖成為一個諮詢師的姿態的時候,我就會對這個問題比較封閉,否則很容易又讓我回到之前那個狀態。

諮詢師更多地是意識到了前者,而後者這個過程的關聯是ta沒有意識到的,所以後來我也跟ta挑明了,ta之後也再沒問過了~)

心路歷程肯定是有個體差異的,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諮詢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同時有可能是「狹隘」的,這種「狹隘」其實也很難完全避免,畢竟人很難完全超脫於自己的框架去完全看到別人,但作為聽到這個問題的你,可以指出ta沒有考慮到的聯繫,表明你的態度~

ps有的時候關係中的一些問題可能兩個人有意識到,但不一定能找到改善的方法,不過或許可以嘗試耐受一下這個過程,雙方都保持一種「這不是我的錯,但我也不打算把這個皮球全部推給你」的狀態時,或許也會有轉機~

我們可以把拋過來的皮球丟回去,或者放在兩個人的中間,並不是只有「接著這個球」這一種選擇~


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訴他你真實的感受:

「我無法很好感知和思考這個問題,你這麼問讓我很困擾,也很有壓力,也許你可以問問你的督導?」(如果覺得展現自己的困擾有顧慮,可以去掉暴露自己感受的環節,直接說無法準確回答就夠了)

作為來訪者,你可以拒絕任何你不想回答的問題。雖然諮詢確實強調來訪者的配合,但想辦法建立溝通通道那是諮詢師的工作,如果來訪者不夠配合,那是諮詢師需要想法辦法的事,而不是單純給來訪者提要求:「為了諮詢,你得配合我!」

為了一個正義的目的,你得配合我。這不是說服和幫助,而是控制。

事實上在有效的督導里,諮詢師的這些擔憂和焦慮就是督導師去幫他們解決的。

諮詢師也是人,也會有焦慮的時候,尤其是在諮詢進程受阻時。通常一個人在焦慮的時候容易想要確定的答案,從而提出非黑即白的封閉式問題:「你是不是、你有沒有?(當然,詢問癥狀和具體行為的不算)」這種問題通常會造成壓迫感,所以如果他的督導師發現他在這麼問,是會及時提醒他的。

諮詢師的焦慮代表在意和重視,這是好事,但這些焦慮不能轉嫁給來訪者去解決。很多時候這種轉嫁是無意識的,所以諮詢師才需要督導去幫他們覺察嘛。


我的諮詢師也會有類似的反饋,我的反應是:

1、自己體會更願意TA的哪種方式,可以慢慢體會,不用馬上回復TA。

2、如果確實不知道,就隨便哪種先去感受,然後也感受另一種,時間長了就會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了。

諮詢中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也慢慢適應這種不確定吧。


不需要獨自想怎麼解決的,可以直接告知你的諮詢師,這個問題讓你苦惱,你不知道怎麼辦,同時覺得TA也沒錯,讓你更加困惱。

也可以直接說「你不知道怎麼辦,去問你的督導師吧」。

遇到覺得對方沒做錯,可是你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做的事情而苦惱,也許隱含著會帶給你困擾的一類事情的特徵,可以去討論。

另外一方面,我感覺,你們諮詢中的這個互動,諮詢師的表達,可能TA自身的反移情部分多些。(缺少具體情境的更多信息,我的理解可能有疏漏。)

諮詢師不確定諮詢中怎麼做合適,本應是尋求督導幫助處理的部分。如果是照顧來訪者感受,可以直接詢問:「我在想有的時候會不會我對你過分干預了,我的做法會讓你覺得有問題么?」不用加入諮詢師左右為難的考慮。

諮詢師暴露自己左右為難,我覺得屬於無益的自我暴露。從帶給題主困擾,到知乎提問尋求幫助,也證明這不是有利來訪者的自我暴露。

我覺得更多屬於諮詢師無法承受這部分左右為難,投射給來訪者,來訪者認同這部分「左右為難」,結果內化為自己的「左右為難」。用精神分析的話說,屬於來訪者對諮詢師的「投射性認同」,諮詢師對來訪者無意識互動的影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