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諮詢師需要在持久的督導中獲得感同身受的能力。

舉例:

來訪:我媽媽跟弟弟親,我弟弟回家,她做一大桌子菜,我昨天下班到很晚,我媽媽問都沒問,我給她打電話,她說,你加班我有什麼辦法?

諮詢師:媽媽關愛弟弟,你加班很晚又累又餓,你希望媽媽關愛你,你渴望自己也是被牽掛的孩子。

在媽媽那裡,來訪是被忽視的,所以導致她有困擾,現實中,這個來訪總憋著很多情緒,生活中是迎合討好的行為模式(圖1)。諮詢中,來訪沒有被媽媽看見,憋住的情緒,在諮詢師的感同身受中得到疏導和安撫,她的情緒張力會下降。而她的感受持續被看見,會使得她的主體感增強,恐懼和羞恥減少,慢慢有能力表達感受和需要。(圖2圖3)

2 你說「感覺自己不信任心理諮詢師怎麼辦?」

如果諮詢師做的很好,你無法信任諮詢師,這沒有關係,前面諮詢師持續理解來訪的狀態,會使得來訪的不安全感慢慢融化,信任慢慢出來。如果是諮詢師本身做得不好,你無法信任他,你可能需要換一個諮詢師。

這篇文章從11個方面判斷心理諮詢師是否靠譜,希望對你有幫助!

丁梅英心理諮詢師:如何判斷心理諮詢師是否靠譜??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從自卑到自信有一條路,我陪你,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微信:dmyxinli


客觀條件允許的話,不信任就換一個,直到找到讓自己信任的諮詢師為止。

畢竟,讓來訪者有信任感、安全感是諮詢師的責任,哪怕來訪者有被害妄想、有偏執色彩,諮詢師也應該努力創造出安全的諮詢關係,而不是讓來訪者去克服不信任的困難。

但也可能客觀條件不允許,比如沒有其他的諮詢師了,或者題主並不想要更換諮詢師,覺得諮詢師還是有很多其他優點的。那就直接跟諮詢師討論這些感受吧,在這個過程中,哀傷,或者說理想化的破滅是一個重要議題,哪怕是諮詢師,也沒法十全十美,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正如同不盡如人意的父母、有很多遺憾的童年經歷。

也有可能換了很多個以後,發現每個諮詢師都無法讓自己信任,這時候需要考慮不信任的感覺是否是題主自己的議題。但怎麼應對這個議題呢,要不要改變呢,這些都是題主自己的選擇。


不信任,這個如果不是你的常態,就是說如果你在生活中不是這樣的人,但在諮詢關係中。卻無法信任你的諮詢師。建議你和諮詢師討論,如果還是不可以,說明你們可能 真的不匹配,建議轉介。當下我的一個來訪就不匹配卻不轉介,我也比較糾結,只好繼續,希望可以有好的結果。

你認為諮詢師不能共情到你,這個也可以討論,也許是諮詢師的感受,也許是你的意識在阻抗。如果是真的一直都無法共情,那憶考慮轉介。當然,也許你的諮詢師是新手,過早地進入了深度共情,讓你不舒服。

回答讓你不舒服,可能是解釋的確不適合你的情況。也可能是解釋時機不好。也可能是沒有共情下的分析。當然也可能是你的超我的評價。不管哪種情況,都可以和諮詢師討論,當然 你也可以直接表達 你有不舒服的感受。如果你不能表達 這些感受,那要覺察是什麼原因。


諮詢過程中一般是遵循:來訪者利益最大化的;如果提主感覺到不被信任、或未能感同身受時,不妨直接說出當時感受;這樣便於諮詢目標的及時修正、以及諮詢師的及時反思,這樣才能知道諮詢是否有效?如雙方探索後仍未能解決、可嘗試轉介;諮詢中出現不合適、或不匹配的諮詢師是正常現象,就像買東西一樣、只有試了才知合不合適自己,是吧?


如果你的諮詢師是走的傳統方法出來的,也就是學歷教育/長程培訓(這裡的長程培訓一般需要至少兩年左右),起步階段是一案一督,這種情況下,我可以理解為你的諮詢師是一個新手,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他需要督導幫助,另一方面需要他自己在諮詢中更努力的去貼近你。如果不是新手的話,那就考慮你兩個不匹配,需要更換新的諮詢師。當然這兩種情況,都需要你在諮詢中主動與你的諮詢師討論,把你的感受說出來。

如果你的諮詢師是野路子出身(短期培訓,在2017年以前就拿了個證書,其他長程培訓沒有,更多參加的是兩三天的短期培訓),我建議你終止諮詢,尋找新的正規的諮詢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