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看法?


我不知道那些行业会爆发增长

但,应该有一大批高三学子会改变心中曾经的专业吧

有的之前想学医的,看到疫情中医护处在危险边缘,在们放弃了

有的因此下定了学医的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413873/answer/1030776370

这个问题下我已经回答过了,再复制一遍答案吧。

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研判可能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如把眼光放到更宏观的大势上,有几个问题我觉得大概率是确定性的。我就从民众消费、商业进化和政府投入三个方面来展开。

1、民众消费

目前对于消费普遍有2个观点,一个是说疫情过后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另一个观点是大家普遍对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同时对储蓄的重要性的认知会降低消费的动力。这里我不去对这个问题做出预判,很快市场也会告诉我们答案。

但是进一步去思考,更重要的是消费结构的变化。如果报复性消费,选择的是什么场所、什么档次的消费;如果缩减消费支出,缩减的又是哪一部分。大家想喝奶茶的时候选择的是喜茶、奈雪,还是10元的奶茶;大家想吃火锅的时候,选择的是人均150的海底捞还是不知名的火锅品牌。

我的结论是:从消费质量上来看,民众对消费升级的渴望是长期趋势。其中最底层的表现就是在此次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不安全、分散、不易监管的消费形态会加速被淘汰。像华南海鲜市场这类的渠道会加速被连锁的、可溯源的、更安全、更便捷的渠道所替代。

2、商业进化

在这次疫情的复工安排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深圳市企业复工时间安排是这样的:规上企业中,重要、重点企业(复工时间10-12日)、上年度开票销售额2亿以上企业(13-15日)、1-2亿(16-18日),以此递减,再来是规下企业以及服务业企业。

大体上大型企业复工早,小型企业滞后。

在疫情面前,看似所有企业都一样收到重创,大企业更是成本高、规范,要裁员也受到劳动法的条件限制,看似失血不少。但是企业的回血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疫情过后,当工厂产能供应不足的时候,所有企业都会优先服务大企业大客户;大企业更有规模效益去引进更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减少人的干预。大企业的订单是短时的停滞,而中小企业的订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慢慢夺回来。

所以,过去中国商业的进化一直是在往产业集中的方向延展,这次疫情像是加了一个加速器。产业整合的步伐会加速。

3、政府投入

这次疫情充分暴露了我们国家在面对这种公众卫生事件时的一些短板。

过去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是硬体的表现,比如修高铁、修公路、修体育馆、修市政中心;但缺乏软性的建设,类似于暴雨过后的城市排水管网。

随著几个一二线城市外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饱和,未来更多的城市建设会聚焦在软性层面:公共卫生系统是否成熟、救灾手段是否科技、城市人文关怀是否有内涵。

这是我个人的预期,也考验著这各个城市执政者的格局与智慧。

对于这次疫情当中涌现的很多行业机遇已经有不少的答案和分析了,我说两个相对宏观的层面。

1、企业级服务赛道会加速

和上述政府会重视软性基础设施建设相似的,这次疫情过去生意会越来越难做,企业也会从过去只关注规模指标,比如营收,转变为开始关注质量指标,比如人效等。能够提升内部经营效益、降低内部管理成本的企业级服务赛道会加速发展。

这个赛道18年以来已经成为资本的热点,未来SAAS系统、远程办公、财务软体、企业咨询服务等To B赛道都会有更长远的空间。

2、企业全球化布局会加速

这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提出了一个警醒,全球化布局势在必行。生产性企业有条件的话产业转移要提上日程,瞄准国外市场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对于企业出海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密切关注,有机会的话再细细讲。


旅行行业首当其冲

武汉新冠状病毒疫情过后,有哪些商机和机遇??

www.zhihu.com图标

无接触设备,比如人流量密集场所的自动门包括超市,政府部门,药店,医院等等


口罩,消毒水,消毒酒精会成为居家必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