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的看法?


我不知道那些行業會爆發增長

但,應該有一大批高三學子會改變心中曾經的專業吧

有的之前想學醫的,看到疫情中醫護處在危險邊緣,在們放棄了

有的因此下定了學醫的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413873/answer/1030776370

這個問題下我已經回答過了,再複製一遍答案吧。

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很多行業發展趨勢的精準研判可能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不如把眼光放到更宏觀的大勢上,有幾個問題我覺得大概率是確定性的。我就從民眾消費、商業進化和政府投入三個方面來展開。

1、民眾消費

目前對於消費普遍有2個觀點,一個是說疫情過後會有一波報復性消費,另一個觀點是大家普遍對未來收入的悲觀預期,同時對儲蓄的重要性的認知會降低消費的動力。這裡我不去對這個問題做出預判,很快市場也會告訴我們答案。

但是進一步去思考,更重要的是消費結構的變化。如果報復性消費,選擇的是什麼場所、什麼檔次的消費;如果縮減消費支出,縮減的又是哪一部分。大家想喝奶茶的時候選擇的是喜茶、奈雪,還是10元的奶茶;大家想喫火鍋的時候,選擇的是人均150的海底撈還是不知名的火鍋品牌。

我的結論是:從消費質量上來看,民眾對消費升級的渴望是長期趨勢。其中最底層的表現就是在此次疫情中表現出來的不安全、分散、不易監管的消費形態會加速被淘汰。像華南海鮮市場這類的渠道會加速被連鎖的、可溯源的、更安全、更便捷的渠道所替代。

2、商業進化

在這次疫情的復工安排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深圳市企業復工時間安排是這樣的:規上企業中,重要、重點企業(復工時間10-12日)、上年度開票銷售額2億以上企業(13-15日)、1-2億(16-18日),以此遞減,再來是規下企業以及服務業企業。

大體上大型企業復工早,小型企業滯後。

在疫情面前,看似所有企業都一樣收到重創,大企業更是成本高、規範,要裁員也受到勞動法的條件限制,看似失血不少。但是企業的回血能力也是不一樣的。疫情過後,當工廠產能供應不足的時候,所有企業都會優先服務大企業大客戶;大企業更有規模效益去引進更多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手段減少人的幹預。大企業的訂單是短時的停滯,而中小企業的訂單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慢慢奪回來。

所以,過去中國商業的進化一直是在往產業集中的方向延展,這次疫情像是加了一個加速器。產業整合的步伐會加速。

3、政府投入

這次疫情充分暴露了我們國家在面對這種公眾衛生事件時的一些短板。

過去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多的是硬體的表現,比如修高鐵、修公路、修體育館、修市政中心;但缺乏軟性的建設,類似於暴雨過後的城市排水管網。

隨著幾個一二線城市外在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達到飽和,未來更多的城市建設會聚焦在軟性層面:公共衛生系統是否成熟、救災手段是否科技、城市人文關懷是否有內涵。

這是我個人的預期,也考驗著這各個城市執政者的格局與智慧。

對於這次疫情當中湧現的很多行業機遇已經有不少的答案和分析了,我說兩個相對宏觀的層面。

1、企業級服務賽道會加速

和上述政府會重視軟性基礎設施建設相似的,這次疫情過去生意會越來越難做,企業也會從過去只關注規模指標,比如營收,轉變為開始關注質量指標,比如人效等。能夠提升內部經營效益、降低內部管理成本的企業級服務賽道會加速發展。

這個賽道18年以來已經成為資本的熱點,未來SAAS系統、遠程辦公、財務軟體、企業諮詢服務等To B賽道都會有更長遠的空間。

2、企業全球化佈局會加速

這次疫情對所有企業都提出了一個警醒,全球化佈局勢在必行。生產性企業有條件的話產業轉移要提上日程,瞄準國外市場走出去是大勢所趨。

對於企業出海這個問題我一直在密切關注,有機會的話再細細講。


旅行行業首當其衝

武漢新冠狀病毒疫情過後,有哪些商機和機遇??

www.zhihu.com圖標

無接觸設備,比如人流量密集場所的自動門包括超市,政府部門,藥店,醫院等等


口罩,消毒水,消毒酒精會成為居家必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